首页期刊导航|盐湖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盐湖研究
盐湖研究

张彭熹

季刊

1008-858X

kejichu@isl.ac.cn

0971-6301683

810008

青海省西宁市新宁路18号

盐湖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Salt Lake Research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批准,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类自然科学期刊。主要刊登内容:盐湖、地下卤水、油田水等资源的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志盐元素的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溶液化学和盐卤分析化学等学科的研究报告与论文。盐湖、地下卤水、油田水等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分离提取技术,采选矿技术,无机盐化工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科研及应用技术成果,有所创新的阶段性研究及应用报告。以盐湖固体矿产和卤水资源为基础的无机材料和计算机技术在盐湖卤水等研究及生产中的应用。有关上述内容的综合性评述、专论、调研报告、简讯、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锰基材料电化学法盐湖提锂研究进展

    唐杰罗清龙庞全全石铠源...
    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于锂离子电池的大规模使用,锂产品在能源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锂资源供应不足,寻找高效的提锂方法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固态锂资源在全球锂供应量中占主要部分,因受限于锂提取技术,资源量更大的液态锂资源的开发却非常有限,且液态锂资源生产成本更低,生产流程更简单,环境更友好,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电化学提锂方法是一种潜力巨大的提取方法,该方法起源于摇椅电池,锂锰氧化物由于其优异性能,是理想的电化学提锂电极材料.锰基材料电化学提锂方法具有高效、环保、可控、经济等优点,可以实现高效的锂提取和分离,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和生产成本.未来随着锂需求的不断增加,锰基材料电化学提锂方法将会成为锂提取的重要技术.

    液态锂资源锂提取盐湖开发电化学法锂锰氧化物

    碳包覆多孔氧化镁对靛蓝胭脂红的高效吸附

    王欣玉张耀玲张波李武...
    1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通过水热法和煅烧法的两步组合工艺合成了薄层碳包覆的多孔氧化镁复合材料,随后采用XRD、FT-IR、SEM、TEM、EDS等手段对该复合材料进行结构表征,并研究了不同吸附条件对靛蓝胭脂红染料去除率的影响.采用等温热力学模型和吸附动力学模型对吸附过程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片状多孔氧化镁上包覆有较薄的碳层,其中n(MgCl2)∶n(C6H12O6)=5∶2的形貌均一,性能稳定.水热合成的层状氢氧化镁在煅烧后转化为多孔氧化镁,且粒径变小,比表面积变大.用该材料对靛蓝胭脂红进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该材料对水溶液中的阴离子染料靛蓝胭脂红表现出优异的吸附性能且吸附在5~75 g/L NaCl浓度和pH值为2~10范围内所受影响较小.吸附后的材料经过煅烧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可多次回收利用,即使经过10个循环,碳包覆多孔氧化镁复合材料对靛蓝胭脂红的吸附容量仍高达983.95 mg/g.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热力学模型以及伪二阶动力学模型.

    碳包覆吸附氧化镁染料靛蓝胭脂红

    298.2 K下KCl在三甘醇-水体系中的热力学性质研究

    解佩敬杜燕萍杨思蒙刘斌...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解质溶液的热力学性质是海卤水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文章采用钾离子选择性电极(K-ISE)和氯离子选择性电极(Cl-ISE),组成电池:K-ISE|KC1(m),三甘醇(TEG)(w),H2O(l-w)|Cl-ISE,测量了 298.2 K时KC1 在TEG+H2O(TEG的质量分数wt%=0,0.10,0.20,0.30和0.40)混合溶剂中的电动势.通过Nernst方程分别与扩展的Debye-Hückel模型和Pitzer模型结合,得到了 KC1+TEG+H2O体系的热力学性质:活度系数(γ±)、标准迁移吉布斯自由能(△G(⊕))和原水化数(nhydr).结果表明,扩展的Debye-Hückel和Pitzer模型均能准确描述该体系;氯化钾的活度系数随混合体系中KC1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混合溶剂中TEG含量的增加而减小;△G(⊕)t>0,说明KC1从水中迁移到(TEG+H2O)混合溶剂的过程是非自发行为.研究结果为盐-混合溶剂体系提供了热力学数据.

    电动势法KCl三甘醇活度系数Pitzer模型

    硫酸镁亚型盐湖卤水生产硫酸钾工艺计算模型

    李昱昀徐盛程先明曹伟...
    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利用K+、Mg2+、Na+//Cl-、SO42-—H2O五元介稳相图水盐体系理论数据和类似项目采集的工艺数据,基于物料平衡原理,建立了一种由硫酸镁亚型盐湖卤水生产硫酸钾全流程物料平衡的计算模型,并以我国西部某盐湖卤水生产硫酸钾为应用对象,证明该计算模型设计合理,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

    计算模型硫酸镁亚型硫酸钾

    重庆地区早中三叠世主要成盐盆地海相钾盐找钾潜力分析

    张雄赵海彤毛玲玲刘成林...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庆地区是我国古代海相钾盐找矿的重要区域,但一直未取得找矿突破.文章对合川盐盆、长寿-垫江盐盆、忠县盐盆、万州区盐盆等主要成盐区含盐地层找钾潜力进行了分析.系统收集了区内盐矿勘查成果,补充测试了合川、长寿、垫江等地区三叠系岩盐样品.结果显示,长寿-垫江盐盆三叠系岩盐中存在原生杂卤石矿物,K+含量达到3.82%,合川盐盆岩盐样品中也存在原生杂卤石矿物,K+含量达到3.71%,忠县盐盆和万州盐盆岩盐钾含量较低,未发现含钾矿物.长寿-垫江盐盆古卤水浓缩程度较高,大部分样品溴氯系数显示达到钾石盐析出阶段,其次为合川盐盆,忠县和万州盐盆古卤水浓缩程度较低,主要在岩盐析出阶段.综合分析认为早中三叠世时期,重庆地区古气候炎热,古卤水浓缩程度较高,长寿-垫江盐盆内次级凹陷,具有较好的找钾潜力.

    重庆地区海相钾盐找钾潜力早中三叠世

    坝上地区察汗淖尔流域盐尘暴形成风险研究

    蒋红军王仁德张茹春李庆...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位于冀蒙交界处的察汗淖尔日渐干涸,有成为盐尘暴策源地的风险,这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和普遍担忧.盐尘污染治理的重要前提是确定盐尘暴的形成区域.作者通过调查取样和遥感解译,对察汗淖尔流域表层土壤盐渍化程度和植被覆盖进行了全面分析,确定了察汗淖尔流域盐尘暴形成的主要潜在区域,并进行了盐尘源风险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察汗淖尔流域土壤盐渍化程度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趋势.流域内植被覆盖状况总体较好,东南部总体优于西北部,但干涸湖心仅有零星植被.干涸湖心及其周边区域不仅表土盐分含量高,植被覆盖状况也较差,发生严重风蚀可能性较大,是盐尘暴形成的中高风险区.流域的其他区域或者土壤盐分含量低,或者植被盖度高,盐尘暴形成风险较低.该研究结果为掌握察汗淖尔,乃至坝上地区其他干涸湖盆盐尘源分布特征,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了重要参考.

    盐尘暴盐尘源风险等级干涸湖底察汗淖尔

    TBP和N523对H3BO3、HCl萃取性能对比研究

    彭小五时东谢绍雷张禹泽...
    5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研究较多的从高镁锂比卤水中萃取提锂的中性磷酸酯类锂萃取剂"磷酸三丁酯"(TBP)和酰胺类锂萃取剂二-2-乙基己基乙酰胺(N523)为代表,系统考察了 TBP和N523对H3BO3和HCl的萃取性能.结果表明:TBP对H3BO3的萃取能力远强于N523,TBP与H3BO3形成的络合物结构为H3BO3·2TBP,MgCl2对TBP和N523萃取H3BO3均有明显的盐析效应;N523对HCl的萃取能力强于TBP,MgCl2和LiCl对TBP和N523萃取HCl均具有明显的盐析效应.

    TBPN523盐湖卤水硼酸

    天然结晶水氯镁石提纯及轻烧氧化镁制备研究

    姜丽鑫秦柏森孙侨阳温天朋...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高效资源化利用青海盐湖提钾后产生的天然结晶水氯镁石,文章提出了一种水氯镁石提纯和轻烧氧化镁制备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氯化镁、氯化钾和氯化钠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性差异,采用溶解-析出法使氯化钾和氯化钠杂质从氯化镁溶液中分离,获得高纯度的水氯镁石(MgCl2·6H2O).然后,以提纯得到的水氯镁石为原料,通过直接分解法制备高纯度的轻烧氧化镁.结果表明,通过溶解-析出法可以使氯化钾和氯化钠杂质从氯化镁溶液中分离,获得纯度达99.82%的水氯镁石;分解水氯镁石,可以获得纯度为99.50%的高纯度氧化镁.研究结果对于高效资源化利用青海盐湖提钾后产生的天然结晶水氯镁石具有重要意义.

    水氯镁石氯化镁提纯氧化镁无水乙醇

    筛分—反浮选联合脱杂法制备精光卤石工艺研究

    吴艳妮丁晓姜黄友良李博昀...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察尔汗盐湖产出的高杂质光卤石矿质量差、难以生产利用的情况,本研究以该光卤石矿为原料,采用反浮选工艺和筛分脱除细粒级—反浮选联合工艺分别进行脱除杂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反浮选工艺,联合工艺可以通过脱除-0.088 mm/-0.074 mm细粒级,预先脱除56.36%/41.22%的钠杂质及92.56%/87.79%的钙杂质,再联合一次粗选,两次扫选,粗选精矿与扫选精矿合并的反浮选工艺流程,使Na+、Ca2+脱除率均达到90%以上.脱杂后精光卤石中的K+品位较原矿提高了 1.1倍,精光卤石品质能够满足后续生产要求,可以实现该矿正常生产利用,并且该工艺能够显著降低药剂用量,在产品品质及选矿成本上具有较大优势.

    光卤石浮选氯化钾氯化钠硫酸钙/石膏细粒级

    重液分选茶卡北山水系沉积物及其对伟晶岩型锂矿床探矿的指示意义

    吕翰羿程怀德李斌凯马海州...
    7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伟晶岩型锂矿是最重要的锂金属来源之一,由于在时间、空间和构造背景方面存在显著的不均一性,该型矿床目前尚无有效的探矿方法.在迁移搬运过程中,水系沉积物保留了蚀源区矿物信息,利用其元素和矿物组成,可在一定程度上还原沉积物物源区的矿物组成特征.分析水系沉积物中含锂重矿物的亏损与富集以及粒径的变化,是伟晶岩型锂矿探矿的有效方法之一.文章以茶卡北山流域的水系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经逐级精细化地重液分选,实现了重、轻质矿物的有效分选.结果表明,河流过程可以对水系沉积物中的锂含量产生较大的影响,无支流时的搬运距离越远,水系沉积物中的锂含量越少,支流混合可以对水系沉积物中的锂含量产生正相关影响.重液分选方法对水系沉积物含锂矿物产生了有效的富集作用,主要富集锂元素的载体为云母类矿物,锂元素含量较未分选前提高3~14倍,且在分选后产生了明显的矿物组成差异.这种变化规律可用于对含锂伟晶岩矿物的指示与追踪,因此水系沉积物的重液分选法是伟晶岩型锂矿床探矿的重要指示方法.

    茶卡北山伟晶岩型锂矿床水系沉积物重液分选实验地球化学探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