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盐湖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盐湖研究
盐湖研究

张彭熹

季刊

1008-858X

kejichu@isl.ac.cn

0971-6301683

810008

青海省西宁市新宁路18号

盐湖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Salt Lake Research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批准,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类自然科学期刊。主要刊登内容:盐湖、地下卤水、油田水等资源的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志盐元素的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溶液化学和盐卤分析化学等学科的研究报告与论文。盐湖、地下卤水、油田水等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分离提取技术,采选矿技术,无机盐化工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科研及应用技术成果,有所创新的阶段性研究及应用报告。以盐湖固体矿产和卤水资源为基础的无机材料和计算机技术在盐湖卤水等研究及生产中的应用。有关上述内容的综合性评述、专论、调研报告、简讯、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特邀主编寄语——逐梦盐湖,盐湖学人聚焦变化中的盐湖

    李建森王春连叶传永
    1-2页

    1973-2017年西藏盐湖湖面动态变迁及对气候波动的响应

    闫立娟焦叶红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藏是我国主要盐湖成盐区之一,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从5个时间段的Landsat遥感影像中提取了西藏面积大于20 km2的93个盐湖(不包括干盐湖),影像成像时间分别为1973-1977年、1990年前后、2000年前后、2010年前后和2017年,建立了西藏盐湖空间数据库,并分析了其1973-2017年的变化趋势.结论为:(1)总体上盐湖总面积呈增加趋势,且2000年之后,盐湖扩张趋势加剧,至2017年,被研究盐湖总面积已增至1990年前后的1.68倍.(2)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西藏中北部盐湖呈萎缩趋势,其余地区扩张.(3)盐湖湖面变迁与气候波动密切相关,1971-1990年气温和降雨量波动不大,引起西藏中北部盐湖萎缩的主要原因为冰川和冰雪融水补给的减少;1991-2017年气温升高降雨量增加、蒸发量减少,导致西藏盐湖呈现全面扩张的趋势.(4)扎布耶盐湖湖面动态变迁遥感解译结果与扎布耶长期观测站水位观测数据基本一致.1973-2009年其水位整体上呈波动式上升的趋势,而从2009年开始有所下降.landsat8从2013年开始免费提供多时相的遥感影像,可做西藏盐湖动态变迁的持续观测.盐湖水深和成分应作为以后重点解决的问题.

    西藏盐湖遥感动态变迁扎布耶盐湖水深

    格尔木河上游水成沉积物元素时空变化、流域风化及其驱动机制

    程夏丽安福元李善禄司璐...
    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格尔木河流域上游山区沉积物元素的风化迁移规律对察尔汗盐湖中盐类资源的补给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已有的光释光(OSL)年代学数据,对该流域的上游纳赤台(NCT)和中游小干沟(XGG)剖面进行了主要常微量元素变化规律研究,并对流域内上下游不同类型沉积物的元素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末次间冰期以来,格尔木河中游河谷沉积物中主要元素含量较上游西大滩、昆仑河小流域次级盆地中高,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富集状态.2.流域上游湿冷山前地带河谷沉积物的风化程度明显高于中游干热河谷,表明上游冰川融水和较充沛的降水条件导致充分的水岩反应过程是主导流域风化的主要因素,且物质在流域各个次级盆地间物质输送具有跳跃性、传递性和继承性.3.流域内的风化过程与晚更新世以来的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和季风-西风相互转换密切相关,即暖湿阶段主要受季风控制,以化学风化为主;干冷阶段受西风控制,以物理风化为主.综上,格尔木河流域上游山前地带元素的风化迁移和中游河谷沉积物对元素的继承转移是流域内物质流动的主要形式.

    格尔木河流域元素迁移化学风化季风西风转换

    青藏高原东北部更尕海7-9月水-气界面CH4、N2O交换通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刘铖霖金彦香金鑫林嘉欣...
    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青藏高原浅水草型湖泊水-气界面CH4与N2O通量的交换机制,以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更尕海为例,分别在2021年7月、8月、9月采用漂浮静态箱-气相色谱仪法对其水-气界面CH4、N2O交换通量进行连续、定点观测,并结合流域气象、湖泊水环境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更尕海水-气界面CH4交换通量平均值为0.557 mg/(m2·h),整体表现为源;N2O交换通量平均值为-0.100 μg/(m2·h),整体表现为弱汇.(2)在空间上,受水生植物分布差异影响,更尕海黄苔分布区为水-气界面CH4排放的热点区域,其次为狐尾藻分布区,无植被分布区最低.N2O交换通量的变化受污染负荷的影响,粪便排放区是N2O排放的热点区域.(3)在时间上,CH4交换通量的变化则受温度影响,CH4排放峰值主要出现于15:00时;N2O交换通量的变化与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沉水植物光合作用向水体释放O2并使pH升高,从而抑制了沉积物中的反硝化作用与微生物活性,使得湖泊整体表现为N2O的"汇".(4)相较于中国东部湖泊,青藏高原气压低,使得水体DO含量相对较低,减弱了水体对CH4的氧化作用,还降低了水体中CH4的溶解度,导致青藏高原湖泊CH4排放通量显著高于中国东部湖泊.而青藏高原湖泊受人类活动的干扰较小,外源性污染较轻,造成该区域N2O排放通量显著低于中国东部湖泊.

    青藏高原浅水草型湖泊水-气界面甲烷氧化亚氮

    气候变化对高寒山区流域径流量的模拟及预测

    秦艳红金鑫金彦香毛旭锋...
    2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柴达木盆地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生态脆弱,盆地周围的高寒山区是其重要的水资源形成区.关注柴达木盆地高寒山区流域未来气候变化及相应径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选取柴达木盆地东北部典型高寒山区流域—巴音河上游祁连山区,采用局部缩放法和方差缩放法,基于实测降水、温度数据对CMIP6下BCC-CSM2-MR模式SSP1-2.6、SSP2-4.5、SSP5-8.5 3种气候情景未来气候变化数据进行校准,将校准后的气候数据与SWAT模型耦合,模拟及预测历史及未来时期气候变化对巴音河出山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SWAT模型对巴音河出山径流的模拟效果满足评价标准,其适用性较好;巴音河上游祁连山区在3种气候情景下,2015-2100年降水量、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出山径流量均增加,暖湿化趋势较为明显;3种情景下,2015-2100年巴音河流域地表径流将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侧向流、地下径流、总产水量、融雪量将呈现增加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柴达木盆地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高寒山区流域SWAT模型径流预测CMIP6模式

    西藏富锂盐湖-班戈错未来水位变化趋势预测

    李胜群叶传永赵元艺
    3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16-2020年班戈错水位观测资料,采用ARIMA季节乘积模型、Winters线性模型及时间序列分解模型建立针对该湖的水位预测模型.通过对比时间序列分解模型在班戈错水位预测精度较高,运用时间序列分解模型对2022-2024年水位进行了预测,确定未来3年将会出现水位的明显升高,水位增幅达到0.97 m.研究结果能为LiCl矿的开采提供精度较高的水位预测,并通过水位监测来指导班戈错矿田建设.

    卤水锂矿水位变化水位预测模型班戈错

    基于SWAT模型的那棱格勒河流域径流模拟及水量平衡分析

    刘兆峰王建萍韩进军陈元军...
    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那棱格勒河是柴达木盆地内流域面积和流量最大的内陆河流.本文在那棱格勒河上游构建了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采用SUFI-2算法进行参数敏感度分析、率定和验证,对1979-2018年的月值径流量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敏感度最强的前3个参数依次为融雪基温、降雪气温及气温直减率,在率定期和验证期决定系数R²和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分别高于0.81和0.65.水量平衡分析结果显示1979-2018年流域的蒸发量、地表径流量、地下水补给量、地下侧流量分别占降水的92.30%、17.76%、16.18%和5.84%.表明流域内径流量主要来自冰雪融水,各水量平衡分量受温度影响较大.降水量变化趋势与地表径流量变化趋势较一致,说明降水转化为径流的时间较短.本研究对那棱格勒河流域水文研究及水资源调控具有参考意义.

    径流模拟SWAT模型径流成分那棱格勒河流域

    柴达木盆地西缘尕斯库勒湖流域地下水流数值模拟及地下水资源评价

    祁泽学肖勇汪生斌张国强...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尕斯库勒湖流域所属行政区茫崖市自建市以来尚未建设较大规模的集中供水水源,在以水定产、以水定城的城市发展构架下,评价流域地下水资源及开采潜力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基于资料收集、动态长观、钻孔抽水试验等手段,采用断面径流量法结合流域尺度的数值模拟,评价了区内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和允许开采量,并对地下水开采后对水文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尕斯库勒湖流域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98.82×104 m3/d,允许开采量为23.5×104 m3/d,地下水资源开采系数<0.4,开采程度低;开采稳定后下游泉水减少10.89×104 m3/d,蒸发量减少12.88×104 m3/d,开采量和泉水及蒸发量减少之和相等,开采地下水间接袭夺了无效蒸发和部分泉水;下游湿地区降深≤0.5 m,湿地面积不产生退化;尕斯库勒湖入湖量减少2.53×104 m3/d,能维持湖泊及湿地周围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柴达木盆地西缘尕斯库勒湖流域地下水允许开采量数值模拟

    柴达木盆地可鲁克湖沉积物表层花粉散布规律及其对区域植被的指示意义

    李鸿宇魏海成成艾颖樊启顺...
    6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鲁克湖是柴达木盆地东部荒漠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十分敏感.利用沉积物化石花粉重建湖泊生态系统演变历史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过程和机制的分析是当前重要的研究方向,本研究系统采集了可鲁克湖沉积物表层样品开展花粉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花粉组合以藜科、禾本科、蒿属、莎草科为主.花粉总浓度在湖泊沉积中心及偏西南区域显著偏高,其中藜科、莎草科、蒿属、白刺属、麻黄属、紫菀属花粉与总浓度变化特征较为一致,而禾本科花粉在湖泊东南部显著富集.湖泊沉积物中的藜科和蒿属花粉较好地指示了柴达木盆地东部灌木-矮灌木荒漠和荒漠草原整体植被特征,而禾本科和莎草科花粉主要指示湖岸周边隐域性沼泽和河滩草甸植被群落;白刺属花粉对湖泊北岸一级阶地上的白刺群落发育和湖面变化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谷物类禾本科和十字花科花粉能较为灵敏地反映湖泊附近的农耕活动,桦木属和云杉属花粉则主要由风力和河流远距离输入.研究揭示了可鲁克湖水深、水动力条件、湖岸周围植被群落分布以及风力作用是影响花粉散布和沉积的重要影响因素,此项研究也为青藏高原湖泊沉积物花粉组合的精确解译提供了重要数据资料和分析依据.

    花粉可鲁克湖青藏高原湖泊沉积物柴达木盆地

    滇西兰坪盆地膏盐微量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杨志娟朱志军丁婷杨浩...
    7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滇西兰坪盆地中多数金属矿床伴生大量膏盐体,为了探讨膏盐体与金属成矿关系,对膏盐体进行了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发育在云龙组中呈层状黑色石膏稀土总量,δEu(0.87)和δCe(0.95),87Sr/86Sr(0.708 629~0.710 189),δ34SV-CDT(9.6‰~+11.9‰)与区域云龙组地层地球化学特征相近;分布在云龙组地层中呈蘑菇状、指状侵入的块状石膏的稀土总量,δEu(0.65)和δCe(0.85),87Sr/86Sr(0.707 695~0.708 127),δ34SV-CDT(+12.6‰~+15.4‰)与晚三叠世三合洞组碳酸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近.结合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兰坪盆地的Sr、Cu、Pb和Zn等成矿元素主要来源于热卤水对地层的淋滤和萃取,成矿元素S主要为沉积地层中的硫酸盐热化学还原的产物.

    石膏地球化学特征滇西兰坪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