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眼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眼科
眼科

徐亮

双月刊

1004-4469

bioi@sina.com

010-65288427

100005

北京崇内后沟胡同17号

眼科/Journal Ophthalmology in Chin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于1992年创刊,原为季刊,从1999年起改为双月刊。2001年改版为大16开版本。它是一本综合性的眼科专业期刊,共有研究临床、实验研究、基础研究、综述、防盲治盲、学术动态、经验介绍、专题笔谈、诊疗新技术、病例报告等栏目。从2001年起增辟专家述评、争鸣园地、眼科技术创新和眼科疾病治疗经验介绍和眼科再教育栏目,近期为配合中级技术职称晋升,刊登眼科试题及参考答案旨为帮助应试者复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视神经头部显微结构解析与临床应用

    黄厚斌
    321-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OCT等技术的发展,视神经头部的复杂组织结构得以在很大程度上观察到,这些结构的观察和分析使得对很多临床相关疾病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本文重点剖析了 Elschnig边缘组织等临床能观察到的视神经头部的显微结构以及相关的临床应用,并结合视神经头部的血液供应深入解析了视盘睫状静脉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命名、鉴别诊断、预后等.(眼科,2024,33:321-328)

    视神经头部Elschnig边缘组织视盘静脉侧支视盘新生血管

    湖南省青光眼患者的诊疗现况及疾病负担调查

    张新月陈家玮罗君廖圣...
    329-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湖南省青光眼患者的诊疗现况、依从性、生活质量及疾病负担.设计问卷调查.研究对象2023年12月25日至2024年1月31日就诊于长沙爱尔眼科医院、衡阳爱尔眼科医院和娄底爱尔眼科医院青光眼科门诊的243例青光眼患者.方法 采用2022年《青光眼综合防治管理蓝皮书》调研项目的调查问卷,以线上问卷方式进行单纯随机抽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信息、患者诊疗综合管理、患者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疾病负担.主要指标患者诊疗现况的统计描述、用药依从性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视力和视野的损伤程度构成比.结果 85.2%的患者在三级医院确诊青光眼,晚期视野损伤的患者目标眼压达标率56.5%~57.1%.95.9%的青光眼患者通过医院就诊面对面咨询医生获取青光眼相关知识,79.4%的患者希望获得健康宣教和74.1%希望获得青光眼筛查服务.31.3%的青光眼患者为低用药依从性,主要影响因素为忘记用药(89.5%).青光眼患者的平均生活质量评分为58.4±9.3(得分比68.7%),不同治疗方案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F=4.947,P<0.001),其中仅行激光治疗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最高(70.2±10.6).72.0%的青光眼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损伤,67.5%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视野损伤,27.2%的患者至少一眼为盲,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的视野损伤程度存在统计学差异(x2=11.099,P=0.011),其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视野损伤比例最高(78.6%).结论 湖南省青光眼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不高、生活质量偏低,缺乏青光眼知识、获取青光眼知识途径单一,视觉损伤比例高,致盲率高.需针对本区域青光眼患者特点加强青光眼患者管理,降低致盲率.(眼科,2024,33:329-336)

    青光眼诊疗现况用药依从性生活质量疾病负担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后的再手术情况分析

    林海双王小洁李家倩季伊婷...
    337-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PEI-GSL)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及临床特征.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接受PEI-GSL的PACG患者1241例(1461眼).方法 回顾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再手术方式及再手术原因等.主要指标PACG患者PEI-GSL术后再手术原因及其临床特征.结果 1241例(1461眼)中再次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有17例(19眼,1.3%).再手术原因主要为眼压失控(73.7%),其次为晶状体皮质残留(5.3%)、虹膜嵌顿于角膜切口(5.3%)、囊袋皱缩(5.3%)、IOL偏位(5.3%)、瞳孔散大(5.3%).眼压失控的原因包括术后早期房角粘连关闭(9眼,64.2%)、术后远期房角粘连关闭(3眼,21.4%)和小梁网功能不良(2眼,14.3%).早期出现房角粘连关闭的患者均为女性,其中6眼为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ACG)(66.7%),PEI-GSL术后中位眼压失控时间为16(1,46.5)天(范围1~60天),再手术前平均房角粘连关闭范围为(308.3±34.0)°(范围:240°~360°),平均中央前房深度为(2.4±0.4)mm(范围1.7~3.1mm),71.4%的患者存在近视漂移.结论 PEI-GSL治疗PACG后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是眼压失控.若PEI-GSL术后早期出现房角粘连关闭,可能与IOL位置前移相关.(眼科,2024,33:337-343)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分离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眼压失控

    视网膜大动脉瘤出血继发黄斑裂孔一例

    韩彦辉赵楠于广委李韵秋...
    343-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例68岁男性右眼黄斑区内界膜下大片出血,玻璃体切除术中见视网膜颞下方分支大动脉瘤,黄斑裂孔形成,取出积血团,游离内界膜瓣填塞黄斑裂孔,注入硅油.术后2个月矫正视力0.06,瘤体萎缩变小,黄斑裂孔愈合.(眼科,2024,33:343-344)

    视网膜大动脉瘤继发性黄斑裂孔

    升血压治疗伴有低血压的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初步效果观察

    周榕垚蒲丽萍卿国平
    345-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生脉饮对伴有低血压的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患者的临床效果.设计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对象将伴有低血压NTG患者30例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17例(33眼),对照组13例(26眼).方法 研究组采用降眼压滴眼剂治疗并口服生脉饮(10 ml,日3次),对照组仅采用降眼压滴眼剂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后在第3个月和第6个月评价眼压、视野、血压等.视野指数(VF1)提升或下降≥3%为视野好转或下降.主要指标眼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眼灌注压(OPP)、视野指数(VFI).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入选时平均眼压分别为(13.94±2.23)mmHg和(16.80±2.65)mmHg,治疗3、6个月后,研究组眼压分别较治疗前升高(0.17±0.06)mmHg(P=0.744)、(0.22±0.03)mmHg(P=0.468),对照组较治疗前分别降低(0.88±0.25)mmHg(P=0.177)和(1.94±0.81)mmHg(P=0.003).研究组 SBP、DBP 和 OPP 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2、0.006、<0.001、<0.001、<0.001、<0.001),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49、0.045、<0.001、<0.001、0.018、0.033).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中21.21%(7眼)VFI提高≥3%,78.79%(26眼)没有变化,0眼VFI下降≥3%,而对照组0眼VFI提高≥3%,96.15%(25眼)没有变化,3.85%(1眼)VFI下降≥3%.治疗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VFI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结论 生脉饮能够提高伴有低血压的NTG患者的动脉血压和眼灌注压,同时可伴有视野指数的改善.(眼科,2024,33:345-349)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生脉饮视野指数

    儿童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临床特征分析

    胡亭彭晓燕黄志王红...
    350-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Vogt-小柳-原田(VKH)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9例(18眼)儿童VKH综合征患者.方法 回顾患者的病历资料.主要指标症状、体征及治疗结果.结果 9例患者平均年龄(10.8±2.4)岁,平均随访(8.1±6.1)个月.7例(77.8%)发病前有前驱症状,其中感冒样症状3例(42.8.%),头痛耳鸣者2例(28.6%),仅头痛2例(28.6%).2例合并有关节症状及反复发作口腔溃疡.3例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例发生于麻疹疫苗接种后.所有患者均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2例联合阿达木单抗(ADA)治疗,其中1例为早期联合使用,另1例是治疗5个月后炎症控制不佳再联合应用.末次随访时14眼(77.8%)视力≥0.6;4眼(22.2%)<0.3,主要为全身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距症状出现>30天者,其中2眼炎症反复发作,1眼因玻璃体混浊、全周视网膜脱离伴广泛视网膜下增殖行玻璃体切除术.9例患者中,3例未发生并发症,其中1例为早期联合应用ADA者.结论 感染及疫苗接种可能是儿童VKH综合征的发病诱因,治疗前要重视结核感染的排查,糖皮质激素联合ADA治疗可改善治疗效果.(眼科,2024,33:350-355)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儿童

    成人型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

    王婷孙雪郑航于广委...
    355页

    基于Alvarez变焦透镜的渐进式调节功能生物反馈训练眼镜对青少年眼调节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

    甄毅黄艳安文在高杰...
    356-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基于Alvarez变焦透镜的渐进式调节功能生物反馈训练眼镜作为改善青少年受试者调节滞后和调节幅度工具的有效性.设计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8~16岁青少年受试者32例.方法 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训练组在日常近距离用眼时佩戴调节功能生物反馈训练眼镜进行训练,每天2次,每次30分钟.对照组则保持日常近距离用眼习惯不变,但不佩戴训练眼镜.训练前、训练后4周进行常规眼科和调节功能检查.调节功能检查包括调节反应、AC/A、负相对调节、正相对调节、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主要指标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结果 训练组9名女性和7名男性,平均年龄(9.3±2.8)岁,屈光度为(-1.36±1.27)D;对照组8名女性和8名男性,平均年龄(10.3±2.6)岁,屈光度为(-0.95±2.18)D.两组年龄、屈光度、调节功能无明显差异.经4周训练后,训练组的调节幅度增加了 4.95 D(95%CI:2.60~7.30 D)、调节灵活度增加了 2.6周/分钟(95%CI:0.8~4.4周/分钟)、调节滞后值降低了 0.66 D(95%CI:-1.20~0.12 D)、负相对调节值增加了 0.36 D(95%CI:0.04~0.71 D).对照组的调节功能各项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训练组在试验结束时的调节幅度(t=3.147,P=0.004)和调节灵活度(t=2.527,P=0.017)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Alvarez变焦透镜的渐进式调节功能生物反馈训练眼镜进行调节运动训练,能够改善青少年的调节幅度和调节反应,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以评估其对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影响.(眼科,2024,33:356-361)

    青少年近视调节功能Alvarez变焦透镜

    书讯

    361,394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龄前儿童近视患病率及影响因素

    马张芳侯锦米雪景陈巍...
    362-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北京市海淀区3~6岁学龄前儿童近视患病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设计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北京市海淀区27所幼儿园3~6岁儿童1864人.方法 采用对数视力表检查视力,1.0%盐酸环戊酸酯睫状肌麻痹后采用电脑验光仪进行屈光度检测,对家长问卷调查儿童的每日户外活动时长、每日使用电子产品时长、每日总睡眠时长、读写姿势、挑食情况、眼部异常表现及父母近视情况.近视定义为等效球镜度≤-0.50 D.近视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指标近视患病率、影响因素.结果 1864名3~6岁学龄前儿童近视患病率为4.61%.其中男童近视患病率为5.35%,女童近视患病率为3.81%(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父母至少一方近视(OR=1.60,P<0.05)、每日户外活动时间<2小时(OR=0.03,P<0.05)、每日使用电子产品时长超过1小时(OR=1.07,P<0.05)、每日睡眠时间低于10小时(OR=1.89,P<0.05)及眼部出现异常表现(OR=1.34,P<0.01)均与近视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 北京市海淀区学龄前儿童近视患病率约达4.6%.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眼部有异常表现及对于父母任意一方有近视史的儿童加强关注有助于学龄前儿童近视防控.(眼科,2024,33:362-366)

    近视学龄前儿童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