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眼科新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眼科新进展
新乡医学院
眼科新进展

新乡医学院

杨尊之

月刊

1003-5141

ykxjz@xxmu.edu.cn;ykxjz@163.com

0373-3029404

453003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医学院

眼科新进展/Journal Recent Advances in Ophthalm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新乡医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1998年获河南省科技期刊三等奖,1999年加入万方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2000年,2001年分别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中心确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获河南省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孟德尔随机化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李筱荣任邵杰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眼部并发症,也是导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DR的复杂病理机制及其与其他代谢紊乱的紧密联系,探索其病因并开发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紧迫需求.孟德尔随机化作为一种新兴的因果推断方法,通过利用遗传变异来推断暴露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能够有效控制混杂因素和逆因果关系的影响.本述评旨在介绍孟德尔随机化及其在DR病因探索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同时分析当前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发展方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孟德尔随机化单核苷酸多态性因果推断

    7,8-DHF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杨爱萍郑新宝陈春峰陈佳玉...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7,8-二羟基黄酮(7,8-DHF)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取SPF级雄性SD大鼠18只,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6只.正常组采用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大鼠采用高脂乳剂连续灌胃2周建立糖尿病模型.实验组大鼠给予7,8-DHF(5 mg•kg-1)腹腔注射干预,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同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大鼠每天干预1次,连续2周.观察各组大鼠造模前后体重与空腹血糖变化.2周后采用眼底照相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观察各组大鼠眼底视网膜变化.采用HE染色、CD31免疫荧光及TUNEL实验检测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变化及凋亡情况.结果 干预2周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体重均下降,空腹血糖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大鼠体重上升,空腹血糖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眼底照相和FFA检查均未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底改变.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和实验组大鼠视网膜结构完整,排列整齐,厚薄均匀,模型组大鼠视网膜层次尚清晰.与正常组及实验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视网膜内层厚度均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3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各组大鼠CD31免疫荧光强度值大致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TUNEL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神经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大鼠视网膜神经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凋亡可能早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7,8-DHF 可以改善糖尿病大鼠体重及降低血糖,保护DM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

    7,8-二羟基黄酮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小鼠发病中Tim-3的表达及其作用

    吴雄飞张秋瑾郑柳杨彬彬...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发病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 选取4~5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共1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只小鼠分为对照组(3只)和实验组(9只).对照组(造模时间节点为造模后0 d)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小鼠诱导建立EAU模型(按造模时间节点分为造模后7 d、14 d、21 d三个小组,每组3只小鼠).将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651-670和完全弗氏佐剂充分混合乳化后,在实验组小鼠的双侧大腿、尾根部及颈后部皮下注射配制好的免疫乳剂(每只注射200 μL免疫乳剂,含500 µg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651-670),随后实验组每只小鼠腹腔注射1 µg百日咳毒素.通过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各组小鼠眼前节及眼底表现并采集图像.根据炎症程度采用Caspi分级标准对小鼠行临床评分及组织病理学评分.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IL-17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脾脏及眼球组织中Tim-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Tim-3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脾脏组织Tim-3蛋白的表达.采用Graphpad Prism 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造模后小鼠的眼前节临床评分、眼底临床评分、组织病理学评分均随造模后时间的延长呈升高趋势,各组间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造模后小鼠血清中IFN-γ、IL-17的表达量均随造模后时间的延长呈升高趋势,且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造模后小鼠脾脏与眼球组织中Tim-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随造模后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且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小鼠眼球和脾脏组织中Tim-3蛋白的表达情况和mRNA相同.结论 Tim-3在EAU发病进程中的表达随着炎症的加重呈下调趋势,Tim-3在葡萄膜炎发病进程中可能发挥着负性免疫调控作用.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自身免疫性疾病Tim-3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

    川陈皮素通过激活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CFTR)治疗小鼠2型糖尿病干眼的实验研究

    王珏张婕王卓欣张鑫...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川陈皮素(NOB)治疗2型糖尿病干眼(T2DM-DE)的潜在价值及其对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CFTR)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建立T2DM小鼠模型,然后采用苯扎氯铵诱导T2DM-DE小鼠模型.将小鼠分为6组:对照组(正常小鼠)、T2DM-DE组、L-NOB组、M-NOB组、H-NOB组和CFTR抑制剂组,后5组建立T2DM-DE模型.对照组和T2DM-DE组小鼠灌胃含体积分数0.5%吐温80的PBS,L、M、H-NOB 组小鼠分别灌胃剂量为 50、100、200 mg•kg-1•d-1 的 NOB 溶液,CFTR抑制剂组小鼠灌胃200 mg•kg-1•d-1的NOB溶液的同时腹腔注射1 mg•kg-1•d-1的CFTR(inh)-172,均给药4周.分别检测小鼠空腹血糖(FPG)、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分级、泪液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别进行小鼠结膜杯状细胞PAS染色和角膜TUNEL染色.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角膜CFTR、Bax和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2DM-DE组小鼠的FPG升高,泪液中IL-1β、IL-6、IL-8和TNF-α水平升高,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分级和TUNEL染色阳性细胞率均升高(均为P<0.05);泪液分泌量、BUT和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均降低,CFTR的mRNA和蛋白相对水平均降低(均为P<0.05).与T2DM-DE组比较,L-NOB组、M-NOB组和H-NOB组小鼠的FPG降低,泪液中IL-1β、IL-6、IL-8和TNF-α水平降低,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分级和TUNEL染色阳性细胞率均降低(均为P<0.05);泪液分泌量、BUT和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均升高,CFTR的mRNA和蛋白相对水平均升高(均为P<0.05).与H-NOB组比较,CFTR抑制剂组的FPG升高,泪液中IL-1β、IL-6、IL-8和TNF-α水平升高,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分级和TUNEL染色阳性细胞率均升高(均为P<0.05);泪液分泌量、BUT和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均降低,CFTR的mRNA和蛋白相对水平均降低(均为P<0.05).结论 NOB通过激活CFTR降低T2DM-DE小鼠血糖水平,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结膜杯状细胞和角膜细胞存活,从而发挥治疗T2DM-DE的作用.

    2型糖尿病干眼川陈皮素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血糖炎症结膜杯状细胞角膜细胞

    山奈酚在H2O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损伤及凋亡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李亚楠孙朝晖王海燕左建霞...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山奈酚在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人晶状上皮细胞氧化损伤、凋亡中的作用,以及对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与激活因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晶状上皮细胞HLE-B3并分为:空白组(不做干预处理)、模型组(400 µmol•L-1 H2O2)、山奈酚组(400 µmol•L-1 H2O2+40 μmol•L-1 山奈酚)、AG490 组(400 μmol·L-1 H2O2+50 μmol·L-1 JAK2/STAT3 信号通路抑制剂 AG490)、抑制剂组(400 μmol•L-1 H2O2+40 μmol•L-1 山奈酚+50 μmol•L-1 AG490)和激活剂组(400 μmol•L-1 H2O2+40 μmol·L-1 山奈酚+0.5 μmol•L-1 JAK2/STAT3 信号通路激活剂C-A1).干预24 h后,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测定细胞凋亡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剂盒检测MDA、SOD水平;Western blot测定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 淋巴细胞瘤-2(Bcl-2)、JAK2、STAT3、磷酸化 JAK2(p-JAK2)和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凋亡率、MDA、Caspase-3及p-JAK2、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均为P<0.05),SOD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均为P<0.05).与模型组相比,山奈酚组和AG490组细胞凋亡率、MDA、Caspase-3及p-JAK2、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均为P<0.05),SOD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均为P<0.05).与山奈酚组相比,抑制剂组细胞凋亡率、MDA、Caspase-3及p-JAK2、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SOD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均为P<0.05);激活剂组细胞凋亡率、MDA、Caspase-3及p-JAK2、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SOD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均为P<0.05).结论 山奈酚能够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发挥减轻H2O2诱导的HLE-B3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并抑制细胞凋亡.

    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山奈酚过氧化氢JAK2/STAT3通路氧化损伤凋亡

    雌二醇在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细胞损伤及焦亡通路中的作用

    闫海波王松涛杨华张欧阳...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糖皮质激素(GC)致高眼压(OHT)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损伤进程,以及雌二醇(E2)对OHT大鼠RGCs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机制.方法 将36只(36眼)12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GC-OHT组、OHT-E2组,每组各12只,其中GC-OHT组和OHT-E2组大鼠在结膜下注射GC,空白对照组大鼠结膜下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造模后2周,OHT-E2组大鼠除注射GC外同时给予E2滴眼液滴眼.造模前及造模后1、2、3、4周对各组大鼠进行眼压测量,造模后4周,通过视网膜电图(P-ERG)、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测各组大鼠视力变化情况.摘取眼球,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大鼠RGCs分布情况及数量.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大鼠NOD样受体蛋白(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和gasder-min-D(GSDMD)蛋白及mRNA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 造模前各组大鼠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1、2、3、4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GC-OHT组大鼠眼压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造模后3、4周,与GC-OHT组相比,OHT-E2组大鼠眼压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P-ERG及F-VEP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GC-OHT组大鼠P50波及P1波幅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GC-OHT组相比,OHT-E2组大鼠P50及P1波幅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GC-OHT组大鼠RGCs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GC-OHT组相比,OHT-E2组大鼠RGCs数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结果均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GC-OHT组大鼠视网膜中NLRP3、Caspase-1和GSDMD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GC-OHT 组相比,OHT-E2组大鼠视网膜NLRP3、Caspase-1和GSDMD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 GC诱导的OHT会致使RGCs发生焦亡,而E2可能通过抑制焦亡相关NLRP3/Caspase-1/GSDMD信号通路,减轻OHT大鼠的RGCs损伤.

    雌二醇糖皮质激素高眼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细胞焦亡

    1990~2021年中国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疾病负担的年龄-时期-队列分析及预测研究

    谢婧王正静杨梅胡红芳...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1990~2021年中国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产生的影响,预测2022~2035年中国AMD患者的标化患病率和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的DALY率.方法 从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获取1990~2021年中国AMD患病率、患病人数、DALYs和DALY率数据,采用分段回归模型分析中国AMD患者患病和DALYs的趋势变化,运用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估算AMD患病风险和DALY风险的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并使用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模型预测2022~2035年中国AMD的标化患病率和标化DALY率.结果 2021年中国AMD患病人数和患病率较1990年分别升高199.94%和148.02%,2021年DALYs和DALY率较1990年分别升高183.95%和134.80%,其中女性的相关指标均高于男性.1990~2021年AMD标化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为0.17%.AMD标化DALY率呈现下降趋势,AAPC为-0.03%.APC模型结果显示,中国AMD患病率和DA-LY率的纵向年龄曲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85~89岁时达高峰.随着时期的推移,AMD的患病风险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DALY风险随时期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出生队列结果显示,我国AMD患病风险队列效应整体波动不大,呈现先下降后波动式上升的趋势,DALY风险则随着出生队列时间的后移逐渐降低.预测2022~2035年中国AMD的标化患病率和标化DALY率均呈现上升趋势.结论 1990~2021年中国AMD的标化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标化DALY率呈下降趋势,并且女性群体疾病负担高于男性,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预测2022~2035年中国AMD的标化患病率和标化DALY率仍将持续上升,根据我国人群AMD患病和DALYs的相关特点,提示有关部门应重视对老年女性群体的干预,同时应加强对全人群的健康科普教育并制定有效的公共卫生预防政策,以期降低我国AMD造成的重大疾病负担.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全球疾病负担患病率伤残调整寿命年分段回归模型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单细胞联合转录组测序分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网组织细胞通信变化

    赵雅婷赵春峰王文晶蒋晓迪...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房角细胞类型和细胞通信模式变化.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下载单细胞数据集GSE231749(包含POAG的食蟹猴房角组织样本3例和健康食蟹猴房角组织样本3例,数据更新时间为2023年),分别设为POAG组与健康对照组.采用R包"Seurat"对数据进行降维、聚类、分群和可视化,并通过R包"CellChat"进行了细胞通信分析,确认POAG组和健康对照组细胞通信模式的差异.同时,联合GEO数据库中转录组测序(RNA-seq)数据集GSE27276(包含POAG的人类房角组织样本17例和健康人房角组织样本19例,数据更新时间为2023年)的差异基因分析,确定具体的细胞通信信号变化.结果 健康对照组与POAG组细胞类型无明显差异,均可分为小梁网细胞、巨噬细胞、黑素细胞、周细胞、施莱姆氏管细胞、有髓施万细胞、无髓施万细胞、平滑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POAG组与健康对照组细胞间通信强度具有显著差异,其中,POAG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CD74、CX3C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HBB等通信概率显著上调,分泌型磷蛋白1(SPP1)-(ITGA8+ITGB1)、SPP1-(ITGA4+ITGB1)、IGF2-IGF2R、CCL8-CCR1、CCL8/26/24/2-ACKR2等信号明显下调;RNA-seq分析证实,POAG组HBB、HBD、HBA、CD74等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小梁网组织中通过MIF/CD74信号上调、SPP1-(IT-GA8+ITGB1)、SPP1-(ITGA4+ITGB1)信号下调共同参与纤维化过程,这可能是POAG潜在的致病机制.

    开角型青光眼RNA测序单细胞分析细胞间通信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分泌型磷蛋白1

    《眼科新进展》杂志征订启事

    45页

    人工智能技术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诊断价值分析

    刘松涛吕辉刘向玲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AI)技术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眼科就诊并进行免散瞳眼底照相的9 000例患者图像,从中筛选出700例患有RVO的眼底图像,联合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化学院,应用AI技术对眼底图像进行处理.本研究采用了最先进的两阶段算法(Faster-RCNN模型)、先进的一阶段检测算法(YOLOV4和YOLOV5模型),以及专门为RVO设计的改进型YOLOV5模型来处理收集到的RVO数据,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改进型YOLOV5模型对RVO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Faster-RCNN模型检测精度最高,但其参数规模远大于其他模型,且每秒帧数仅为8,不能满足检测的实时性要求.改进型YOLOV5模型检测精度仅比Faster-RCNN模型低3%,但参数规模远远小于Faster-RC-NN 模型,且每秒帧数比其高22.根据不同的AI模型Faster-RCNN、YOLOV4、YOLOV5和改进型YOLOV5模型,绘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6(95%CI:0.933-0.959),0.794(95%CI:0.772-0.816),0.864(95%CI:0.845-0.884),0.930(95%CI:0.915-0.944).改进型YOLOV5模型对RVO诊断的灵敏度为87.0%,特异度为98.9%.结论 改进型YOLOV5模型拥有较高的检测精确性,所需的参数规模较小,对RVO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可以作为RVO新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方法.

    人工智能视网膜静脉阻塞医学图像分析诊断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