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疗设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疗设备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
中国医疗设备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

姜远海

月刊

1674-1633

cmd_ed@126.com

010-58697365,58694756

100022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9号建外SOHO6号楼36层 3601

中国医疗设备/Journal China Medical Devices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卫生部主管,全国公开发行的科技类重要期刊,是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的会刊,已列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并从2001年起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本刊由吴阶平副委员长亲题刊名,由全国著名医学工程专家组成编委会,十五年来,杂志出版质量逐年提高,现为大16开,64页精美增装本,月刊。现开设的主要栏目:专家专论、研究论文、技术创新、医疗设备原理与使用、仪器设备质控与计量、科学管理、仪器设备维修、仪器设备市场信息、购置评论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UVC波段光源设备的发展现状及医用前景分析

    杨晰雅魏嘉丽吕毅吴荣谦...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杀菌消毒装置的需求激增,紫外光杀菌作为医疗卫生系统最常用的一种杀菌消毒方式已较为普及,不同发射紫外光光源装置的研发、光学材料和器件也获得了极大的关注.本文调研了临床用紫外光装备,最终聚焦于发射C波段紫外线(Ultraviolet C,UVC)光的不同光源发生设备的发展现状及其光生物效应研究的相关进展,对汞蒸气紫外灯、UVC-LED紫外灯、准分子紫外灯、微波等离子体紫外灯以及激光紫外发射器5种可发射UVC光的光源发生设备的构造、发光原理、优缺点、可发射波长、光生物效应进行了汇总并对其潜在医用前景进行分析.

    C波段紫外线光光源设备光生物效应医用前景

    UVC技术灭活常见病原微生物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

    吴明娥周古翔李振宇李艳...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新型非抗生素治疗方法,波长范围为100~400 nm的紫外线已被证明具有一定的抗菌特性.不同波长紫外线的灭活效果存在差异,生物安全性也不尽相同.近年在这个领域涌现一批研究报道,尤其是波长范围为200~280 nm的C波段紫外线(Ultraviolet C,UVC)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这一波长范围的研究新发现进行了综述,包括UVC灭活不同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及灭活效果,分析UVC技术的生物安全性,并简要归纳UVC技术设备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C波段紫外线非抗生素方法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性

    275 nm波长UVC光的皮肤安全性研究

    宋承华杨晰雅史爱华魏嘉丽...
    16-2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275 nm C波段紫外线(Ultraviolet C,UVC)光照射对皮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生存、生长的影响,以及其长期和短期照射对裸鼠皮肤的影响,以确定其安全性.方法 设计275 nm UVC-LED光源,分别对人类永生化表皮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不同时间的照射,观察不同照射剂量对其生存生长的影响;对裸鼠皮肤进行不同时间的照射,观察外观变化,并收集照射区域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低剂量275 nm UVC光直接照射细胞时,有一定的皮肤相关细胞安全性.但是高剂量的275 nm UVC光照射会对细胞产生较大伤害.同时,不论是低剂量还是高剂量照射275 nm UVC光均不会诱导裸鼠皮肤DNA损伤和表皮损伤.结论 275 nm UVC光具有一定的皮肤安全性,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C波段紫外线275nmUVC-LED光皮肤安全性

    实现"人机共存"的上层空间紫外辐照系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季耀洲何张卫叶新建罗美林...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预防空气中病原体传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寻求有效的空气消杀技术变得至关重要.上层空间紫外辐照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经济且满足"人机共存"的空气消杀解决方案,已应用于针对预防结核传播中.随着固态紫外光源的发展,新型上层空间紫外辐照系统相较于传统系统,在光源升级、光束整形、结构设计等方面均有提升.光束整形的优化可使紫外线更精准地照射目标区域,提高消毒效果.本文综述了上层紫外线辐照系统的技术原理、研发现状、应用领域,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上层空间紫外辐照C波段紫外线人机共存空气消杀

    基于深紫外消毒的隔离层流床的研制

    曾繁驰杨恩慧陶李陆墨涵...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满足临床上对隔离层流床的需求,设计并制造一款基于深紫外消毒的隔离层流床.方法 利用深紫外消毒代替传统消毒方法,床帘选用磁吸开关,床帘和床顶连接选用带亚克力背胶的环保PVC材质的连接条达到床体全封闭,从整体上部进气、底部排气,利用ANSYS流体仿真,检测床体内部的层流效果.结果 本设计实现床体全封闭隔离的效果.同时流体仿真结果表明床内层流效果良好.结论 基于深紫外消毒的隔离层流床既满足隔离要求,又实现了良好的层流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深紫外消毒隔离层流ANSYS流体仿真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耗占比预测研究

    陈瑶于典张晓斌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反向传播(Backward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建立合适的耗占比预测模型,帮助医院管理部门评估各科室耗材使用是否合理.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的运营数据构建数据集,通过训练集训练网络模型,通过验证集及测试集评价模型性能.结果 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并对耗占比进行预测,模型在验证集上的解释方差为0.998604,平均绝对误差为0.006219;在测试集上评价指标略有下降,解释方差为0.962396,平均绝对误差为0.027858,各评价指标仍优于其他模型.结论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耗占比预测模型可实现科室、总收入、药占比、出入院人次等指标的非线性关系描述,可对耗占比进行准确预测,为医院对各科室耗材的考核评估提供了量化的数据支撑.

    医用耗材耗占比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回归模型

    基于回波幅值信号的医用超声探头性能快速检测系统的研制

    杨林胡海洋陆阳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制一套基于回波幅值信号的医用超声探头阵元快速检测系统,用以对超声探头性能进行评估与质量控制.方法 运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作为系统主控制芯片,以控制系统内部集成的电脉冲激励信号源,进而激励医用超声探头的阵元.阵元振动后产生超声波并在遇到空气后反射.基于超声脉冲回波测试方法,以回波幅值为主要检测参数,实现对超声探头阵元工作状态的检测与评估.结果 选取同型号不同使用年限及故障状态的探头进行系统测试,并与所成超声图像进行对比:全新完好探头的回波幅值信号范围为550~575 mV,整体误差小于0.5 dB;使用1年的探头回波幅值信号范围为550~590 mV,较全新探头整体误差低0.6 dB左右;使用3年的探头回波幅值信号中存在十多个3 dB、6 dB及个别10 dB等不同程度的衰减;故障探头中存在三十多个成片连续衰减10 dB阵元.探头衰减位置及程度与所成超声图像缺损位置及程度相对应.结论 本系统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操作简单快速等特点,在超声探头阵元性能评估方面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和推广价值.

    超声探头损耗程度快速检测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自动化系统设计

    基于影像组学和自动机器学习的PA患者肾上腺静脉取血结果的研究

    谢薇陈涛罗国婷王寒箫...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基于高分辨率增强CT影像和自动机器学习技术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亚型术前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研究经肾上腺静脉取血(Adrenal Venous Sampling,AVS)结果亚型诊断的PA患者312例,其中,207例诊断为单侧优势(AVS-右∶AVS-左=93∶114),105例诊断为双侧优势.纳入患者初诊CT影像,基于薄层静脉期图像提取双侧肾上腺影像组学特征,并定义影像组学商值特征为双侧肾上腺对应影像组学特征的比值,再将特征向量输入自动机器学习进行模型训练.结果 根据自动模型筛选,随机森林分类器在预测AVS结果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整体性能,其中准确度为0.7500,召回率为0.7466,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792.结论 本系统在预测PA患者的AVS结果方面展示出了一定的潜力,因此,机器学习模型可以在常规临床实践中辅助预测PA的亚型诊断.

    肾上腺静脉取血原发性醛固酮增多亚型诊断影像组学自动机器学习

    CycleGAN、ACGAN在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数据增广中的应用

    郝鹏飞李瑶柴蕊裴晓娟...
    52-5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人工智能医疗器械领域中使用循环生成对抗网络(Cycle-Consistent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CycleGAN)和辅助分类生成对抗网络(Auxiliary Classification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ACGAN)进行数据增广的方法.方法 使用CycleGAN和ACGAN分别生成干扰图像和特定领域数据,对图像增加不规律的变换,对原始图像数据进行数据加工或应用生成对抗网络生成该领域所需的图像数据.结果 在医学影像数据集上评估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性能,结果表明,CycleGAN和ACGAN可有效生成逼真的医学影像,从而用于训练机器学习模型.结论 该方法解决了人工智能领域图像数据不足的问题,保证了模型对该数据的不可见性,使后期模型评估结果更准确.

    循环生成对抗网络辅助分类生成对抗网络数据增广医学影像机器学习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机会性CT骨质疏松筛查和骨密度预测研究

    彭涛曾小辉李洋李曼...
    57-6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并评价基于机会性CT检查的骨质疏松筛查分类和骨密度值预测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方法 以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骨密度测定为标准,将199例机会性CT检查数据用于建立密集卷积网络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骨密度二分类模型和骨密度值预测回归模型,以五折交叉验证和随机分组的方法进行测试,并以来自不同设备的42例机会性CT检查病例进行独立测试,计算和评价模型的性能参数.结果 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显示:骨密度二分类模型的测试集和独立测试集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值分别为0.974、0.938,测试集的F1得分、召回率、精准度、特异性、准确度均≥0.91,独立测试集的上述评价参数均>0.862.在训练集、测试集和独立测试集上,骨密度值预测回归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42、8.52和13.89,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93、10.80、20.36,预测值与QCT骨密度值呈极强正相关.结论 基于机会性CT检查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对骨密度正常和降低具有较强的分类能力,且可较准确地预测骨密度值,避免多余的辐射风险,减少时间、经济消耗,有效扩大骨质疏松筛查的范围.

    骨质疏松筛查机会性CT人工智能骨密度卷积神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