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疗设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疗设备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
中国医疗设备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

姜远海

月刊

1674-1633

cmd_ed@126.com

010-58697365,58694756

100022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9号建外SOHO6号楼36层 3601

中国医疗设备/Journal China Medical Devices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卫生部主管,全国公开发行的科技类重要期刊,是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的会刊,已列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并从2001年起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本刊由吴阶平副委员长亲题刊名,由全国著名医学工程专家组成编委会,十五年来,杂志出版质量逐年提高,现为大16开,64页精美增装本,月刊。现开设的主要栏目:专家专论、研究论文、技术创新、医疗设备原理与使用、仪器设备质控与计量、科学管理、仪器设备维修、仪器设备市场信息、购置评论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气道异物淤积导致呼吸波形改变的临床模拟研究

    熊伟毛彬陈寒鉴黄永全...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开展气道异物淤积导致呼吸波形改变的临床模拟研究,建立气道异物淤积量与呼吸波形改变程度之间的关系,验证气道实时可视化监测的可行性.方法 搭建一个气道异物淤积可控的呼吸过程模拟平台,采集气道不同阻塞面积下对应的呼吸波形.提取波形特征,计算变异系数、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并基于最小二乘法建立气道阻塞面积与呼吸波形特征之间的拟合关系曲线.结果 压控通气模式和容控通气模式下流速波形的上升峰值、上升梯度和下降峰值均与气道阻塞面积有强相关性,且其相关关系可用二次曲线来描述.结论 气道阻塞面积与呼吸波形特征之间关系的定量描述,验证了气道实时可视化监测的可行性,为人工气道管理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气道阻塞呼吸波形临床模拟研究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采血管铝箔帽状态检测方法

    侯剑平赵万里孙千鹏王超...
    7-1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医学实验室自动化生化免疫检验流水线识别准确率和识别速度要求极高、采血管类型众多、采血管铝箔帽状态复杂以及管壁挂液干扰严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采血管铝箔帽状态检测方法,以实现采血管铝箔帽状态的识别.方法 首先采用轻量化的模型设计思想,通过减少模型的深度降低参数量和计算量,同时引入通道注意力机制,以提高样本特征的提取能力;其次采用Focal Loss损失函数解决难例样本挖掘的问题,进一步优化模型的性能;最后,通过教师网络指导学生网络进行知识蒸馏,得到最终轻量化的小模型.结果 对学生网络模型的轻量化设计使该检测方法适用于资源有限的边缘计算设备,模型的参数量仅为0.354 M,计算量为0.165 GFlops,对Jetson Nano设备的识别速度为3.42 ms,且其在复杂的采血管情况下,识别准确率可达100%.结论 本研究充分验证了该模型的轻量化、高效性和实用性,说明基于轻量化卷积神经分类网络模型的检测方法可准确识别采血管铝箔帽状态,是医学实验室自动化生化免疫检验流水线中采血管铝箔帽状态检测的解决方案.

    采血管铝箔帽状态检测卷积神经网络轻量化分类网络模型边缘侧

    基于Cypress的医疗Web平台自动化测试设计与实现

    翟承珏于泓涛梁振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把自动化测试应用于医疗Web平台(以下简称医疗平台),以提高医疗平台测试的效率并保证平台的稳定性.方法 分析Cypress原理及流程,搭建测试框架,并编写测试用例,再结合Cypress自动化测试框架编写测试代码,将自动化测试覆盖医疗平台的各个关键功能模块.结果 根据实际测试验证分析,随着回归测试量增多(回归测试大于3时),自动化测试相较于手动测试,能够显著提高测试效率.使用两项系统功能进行多次手动和自动化对比测试,结果显示,自动化测试速度明显快于手动测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基于Cypress框架的医疗平台自动化测试是一种有效的测试方案,可提高医疗平台的测试效率,为医疗平台开发测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参考.

    Cypress自动化测试医疗Web平台测试框架

    基于磁耦合传动的吸痰装置的研制与验证

    谭文君王赛宇邢斌瑜汤博...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以往吸痰装置的人工气道内吸痰中送、退管的核心操作,研制新一代稳定、安全的吸痰装置,以代替护理人员完成吸痰操作.方法 在上一代仿真吸痰机器人研发已取得送、退吸痰管的推拉力、速度、时间等相关参数的基础上,通过使用磁耦合传动和滚轴输送,实现非接触动力传递和卡顿减少,确保吸痰管送退的稳定性;通过在建立人工气道的吸痰练习模型上进行可行性训练,确保吸痰装置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可行性训练表示,在20次有效性模拟实验中,有17次实验可成功吸出模拟痰液约5~9 mL,平均可抽出约7.5 mL痰液;在10次安全性模拟实验中,吸痰装置与手动吸痰在送、退吸痰管时的推力、拉力和旋转力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且吸痰装置数据更为稳定.结论 该吸痰装置可稳定安全地传送和退出吸痰管,有效完成吸痰操作,且便于拆卸、清洗和消毒,可有效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吸痰装置磁耦合滚轴输送人工气道

    基于直流载波通信的漫游电治疗仪主从式控制系统设计

    赵志科申思宪吴坤坤李跃勇...
    26-3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设计一种基于直流载波通信的主从式控制系统,以满足及解决漫游电治疗仪因采用机头与台车分离式设计带来的通信接口电气隔离要求与控制难题.方法 微控制器根据电力载波通信原理对直流电源加载低频载波后,通过主控制器的精密采样电路对其进行捕获,完成机头控制端对台车控制端工作状态的识别.结果 采用无专用通信线缆的对接口,避免了电气隔离的复杂处理,仅依靠电源的直流载波通信方法实现了漫游电治疗仪机头控制端对台车控制端工作状态的实时检测.结论 本文设计出的基于直流载波通信的主从式控制系统,为采用机头与台车分离式设计带来的控制难题提供了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漫游电载波通信分离式设计主从式控制

    基于虚拟触觉的导盲手套的开发

    侯英婷白贵垚袁海鑫尚禹...
    32-3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现有的导盲系统精度不足、盲人出行的安全性不足及出行不便捷等问题,设计一款基于虚拟触觉的导盲手套,帮助盲人解决出行难题.方法 通过北斗导航模块进行路线规划,将视觉识别和飞行时间技术相结合以识别路况,通过舵机实现手指限位产生虚拟触觉从而构建虚拟扶手并进行导盲.结果 选取10种盲道上常见的障碍物进行视觉识别,平均识别率大于89%,帧率大于14.5 fps,测距误差小于5 cm.结论 实际评测结果表明,本系统可满足对导航定位、障碍物、信号灯和公交站牌等的识别、测距和触觉导盲的需求.

    虚拟触觉机器视觉路径规划可穿戴导盲手套

    一种可供踝关节康复训练的智能轮椅设计

    褚天月王景炎潘黎明陈晋市...
    38-4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目前下肢康复训练设备适配性、训练效果不佳的现状,设计一种可供手术患者、脑血栓患者及下肢残疾人士踝关节康复的智能辅助轮椅.方法 通过对人体踝关节结构和运动特性进行分析,设计踝关节康复机构的整体结构,搭配STM32F103单片机设计控制电路;基于CATIA软件建立三维模型,结合Adams仿真软件搭建平台进行动力学分析;利用ANSYS软件,对辅助轮椅核心零件进行静力学分析,验证结构设计的可行性;选型、装配并搭建实物样机,对实体样机的各项功能与实际性能进行测试.结果 通过仿真分析,踝关节康复机构符合设计标准.实际踝关节纵向可翻转角度为-24.6°~13.5°,横向翻转角度为-19.6°~19.5°,踝关节翻折速度为5.8~6.7 °/s,踝关节扭动速度约为7.6 °/s,踝关节翻折运动扭矩约为20 N·m,外展运动所需扭矩约为17.2 N·m.结论 该踝关节康复智能辅助轮椅可实现行走、升降、智能辅助等功能.通过仿真分析及实验测试,轮椅的各项功能均可实现,各项参数指标均符合设计标准,验证了多功能踝关节康复轮椅设计的安全性与合理性.

    踝关节康复智能轮椅结构优化动力学分析静力学分析

    大型医疗监护设备电池健康状态检测算法研究

    邱筱岷王志禹王小花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大型医疗监护设备电池健康状态的检测算法,用以检测电池的健康状态,解决电池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温度变化、充放电循环等影响而产生的时变效应和故障多样性等问题.方法 分析设备电池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的电压变化情况,提取等压降放电时间、电池内阻和等间隔放电时间序列3种健康因子;将其输入至基于非线性自回归模型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回归模型中进行训练,评估大型医疗监护设备的电池容量;结合粒子群算法改进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检测电池健康状态.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的误差较小;提出的3种健康因子与估计大型医疗监护设备电池容量的相关性大于0.95,且电池容量估计结果准确.结论 通过该方法,可及时发现电池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减少因电池故障引起的设备停机时间,降低医疗事故风险.

    大型医疗监护设备电池健康状态健康因子非线性自回归模型神经网络

    基于机器学习对呼吸机报警分析

    刘强郭瑞王勤孙凯...
    53-5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机器学习方法对呼吸机在临床使用中的通气类报警进行研究,获得影响报警的重要参数及报警预测模型,识别无效报警并给予临床提示,使临床得以高效应对呼吸机报警,避免造成报警疲劳等消极影响.方法 建立符合标准数据流程的呼吸机数据管理平台,根据单中心的呼吸机报警信息分析特征值,得出重要参数排序;利用超参数调优建模预测报警的真假;用混淆矩阵、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对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多项指标验证.结果 对测试集5936次通气类报警进行评估,得出无效报警率为88%(召回率为0.88),模型准确度为0.94,精准度为0.78,ROC曲线下面积为0.92,F1得分为0.82.结论 采用机器学习便于临床单中心数据建模,能够及时分析获得呼吸机真实警报的重要参数及报警预测;通过呼吸机数据管理平台可有效提示临床无效报警,从而减少医护人员的压力,提高医疗质量.

    呼吸机数据接口报警项目机器学习重要特征变量

    内窥镜设备安全性评价在新旧标准中的差异要点解读

    蒋硕万敏李庆雨裴晓娟...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内窥镜设备安全性评价在新旧标准中的差异,促进内窥镜设备的质量控制.方法 结合内窥镜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征和主要功能,分别从电气安全通用标准和电气安全专用标准方面总结标准差异的要点,对内窥镜设备的设计开发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 内窥镜设备安全性评价在新旧标准中的主要差异体现在基本性能、超温、防火外壳、清洗、消毒、灭菌、应用部分、辐射安全、高频互连风险等方面.结论 通过对内窥镜设备安全性评价在新旧标准中的差异要点进行分析,为此类产品的设计开发提供一定的思路,为产品质量评价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内窥镜设备安全性评价标准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