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疗设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疗设备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
中国医疗设备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

姜远海

月刊

1674-1633

cmd_ed@126.com

010-58697365,58694756

100022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9号建外SOHO6号楼36层 3601

中国医疗设备/Journal China Medical Devices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卫生部主管,全国公开发行的科技类重要期刊,是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的会刊,已列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并从2001年起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本刊由吴阶平副委员长亲题刊名,由全国著名医学工程专家组成编委会,十五年来,杂志出版质量逐年提高,现为大16开,64页精美增装本,月刊。现开设的主要栏目:专家专论、研究论文、技术创新、医疗设备原理与使用、仪器设备质控与计量、科学管理、仪器设备维修、仪器设备市场信息、购置评论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分类配准与全景像素坐标系的显微图像快速拼接算法

    刘伟强吴杰王红强朱华庆...
    1-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分类配准与全景像素坐标系的显微图像实时拼接算法,以解决现有图像拼接算法精度低、计算复杂度高等问题.方法 依据单视野图像的质量特征,利用评价函数对图像进行分类配准,适应不同的配准模型;构建全景像素坐标系,依据配准结果在此坐标系下进行整体拼接与缝隙融合;基于自主搭建的尿液样本显微扫描系统进行实验,以验证算法的有效性.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相比现有的图像拼接方法,本文基于分类配准与全景像素坐标系的显微图像快速拼接算法更有利于拼接缝隙的融合,且更稳定,拼接效果显著优于加速鲁棒特征和快速傅里叶变换单独拼接;在拼接时间方面,基于分类配准与全景像素坐标系的显微图像实时拼接算法的拼接时间大大缩短,拼接速度提升了1倍,且对于矩形扫描区域拼接的大视野图像,无明显拼接缝隙痕迹,可完成高质量的实时拼接.结论 基于分类配准与全景像素坐标系的显微图像快速拼接算法能够满足快速高分辨率的大视野图像拼接需求,为显微图像拼接提供了一种更优的方法,便于相关人员进一步分析和应用.

    显微图像特征点检测图像拼接快速傅里叶变换

    多导睡眠监测设备和肠鸣音设备之间数据同步采集方法研究

    王国静王卫东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敲击脉冲信号的两个独立设备数据同步采集的方法,以实现数据的同步采集.方法 利用多导睡眠监测设备的鼾声传感器与肠鸣音设备相互敲击产生瞬态脉冲信号作为同步标记信号,基于同步标记信号的三阶累积量实现同步标记信号的识别和对齐,并采用多组同步标记信号评价数据同步的精度.结果 多导睡眠监测设备的鼾声传感器和肠鸣音设备相互敲击,产生了清晰明确的同步标记脉冲信号,结合时域特征和三阶累积量实现了同步标记信号的精确识别和对齐.经过多组同步标记信号识别验证表明,此种同步方法可保证同步精度范围在5 ms内.结论 该数据同步采集方法简单易行,可保证多导睡眠监测设备和肠鸣音设备的高精度同步采集,同时也为其他完全独立的多个设备数据同步采集提供参考.

    多导睡眠监测肠鸣音设备瞬态敲击信号数据同步采集

    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P9000图像质量评价临床研究

    高霞王林恒左秀丽邓佩...
    15-1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P9000检测人体消化道相关组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6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内镜检查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94例受试者纳入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FAS),90例患者纳入符合方案集(Per Protocol Set,PPS).通过多中心、随机、自身对照研究,统计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P9000与国际公认的Cellvizio®系统检测人体消化道相关组织的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和95%CI,以及两组的操作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FAS和PPS两款器械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和95%CI分别为92.55%(87.25%~97.86%)和92.22%(86.69%~97.76%),两者95%CI下限均大于目标值84.6%;两组器械操作时间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设备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P9000的临床使用有效性和安全性达到了设计要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图像质量

    充气式保温毯不同保温模式维持腹部手术患者核心体温有效性的Meta分析

    徐鑫欣李玲利朱玲梁智敏...
    20-2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身上型和身下全身型充气式保温毯维持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核心体温的有效性,为腹部手术患者选择合适、有效的主动保温方法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Scopus、Embase、CINAHL、中国知网以及万方数据库,收集身上型和身下全身型充气式保温毯对维持腹部手术患者核心体温有效性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追溯其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3月.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4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5项随机对照试验,总样本量为37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身下全身型充气式保温毯能升高患者术中核心体温[95%CI为0.13(0.02~0.29),P<0.001],降低围术期非计划低体温的发生率[95%CI为0.15(0.03~0.79),P=0.020],并减少术后寒战的发生[95%CI为0.17(0.05~0.63),P=0.008].结论 身下全身型充气式保温毯对维持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核心体温有效,可降低围术期非计划低体温和寒战的发生风险.

    围手术期低体温Meta分析腹部手术充气加温核心体温

    18F-FDG-(OAc)4的合成及其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

    何正中庞丁华李宁张实来...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正电子药物合成器合成基氟-18标记的四乙酰脱氧葡糖[1,3,4,6-四乙酰基-O-2-18F-2-脱氧-β-D葡萄糖,简称18F-FDG-(OAc)4]的稳定性和实用性.方法 基于合成器及其合成工艺流程,进行18F-FDG-(OAc)4合成产量和质量控制及其与氟-18标记的脱氧葡萄糖(2-[18F]-氟-2-脱氧-D-葡萄糖,简称18F-FDG)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异同分析.结果 连续3批合成18F-FDG-(OAc)4的成功率为100%,产率分别为59.64%、60.61%、59.72%,产品溶液为无色透明溶液,放射性化学纯度≥96%(Rf值为0.8~0.9),放射性核纯度为100%.18F-FDG-(OAc)4与18F-FDG注入小鼠,后各个脏器的放射性摄取均无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电子药物合成器合成18F-FDG-(OAc)4的流程简单、便捷,合成成功率和合成产率较高,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18F-FDG-(OAc)418F-FDG显像剂制备生物分布

    基于U-Net融合Transformer的肺结节分割方法研究

    李晓东丁鹏
    31-3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提出肺结节分割模型,实现肺结节分割.方法 在U-Net神经网络中加入编码器、空洞卷积以及Swin Transformer模块,提出一个将空洞卷积、编码器和注意力机制相结合的模型,并在LUNA16公共数据集上验证模型性能.结果 改进的模型在LUNA16公共数据集上进行肺结节分割的准确度(Accuracy,ACC)、特异性(Specificity,SP)、交并比(Intersection Over Union,IOU)和Dice系数(Dice Similarity Coefficient,DSC)分别为0.9651、0.9572、0.8354、0.8971.结论 该分割模型在ACC、SP、IOU和DSC方面表现优异,可辅助医生诊断,在临床肺结节分割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肺结节肺结节分割U-Net神经网络SwinTransformer模块

    北京市105台CT性能质量控制检测与分析

    廖鑫苏立楠马永忠
    37-4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并分析北京市105台CT的性能指标,为CT影像质量控制和临床安全使用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使用Unfors Raysafe X2多功能X射线检测仪和CATPHAN 500模体等,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对CT的定位指标和影像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105台CT质量控制检测合格率为89.52%,11台不合格CT均为进口设备,占所检进口CT设备的14.47%.11台不合格CT共涉及5个不合格指标,分别为定位光精度、重建层厚偏差、加权CT剂量指数、CT值(水)和均匀性,存在这5个不合格指标的台数分别占所检CT台数的1.90%、0.95%、0.95%、3.81%和2.86%.高对比分辨力在64排及以上CT和64排以下CT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CT值(水)、均匀性、噪声和低对比可探测能力4个性能指标在两者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加强常规质量控制检测能及时发现指标偏差并为设备的调试提供有效指导,确保CT的诊断质量和辐射安全.

    CT性能指标质量控制检测影像质量放射防护

    基于SSA-LSTM的放射疗法中腮腺剂量预测模型研究

    陈旬旬周丹丹丁阅文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实现个性化的肿瘤治疗和提高治疗效果,开发一种精确预测放射疗法中腮腺剂量的模型.方法 采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结合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SSA)进行参数优化,建立腮腺剂量预测模型.收集多种与剂量预测相关的数据因素,并与其他模型进行比较和分析,验证模型的精度和预测误差.结果 SSA-LSTM模型在腮腺D15、D30、D45和Dmean的剂量预测方面表现出更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其中,在预测腮腺D15测试集时,SSA-LSTM的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为0.2966,拟合优度R2为0.9663.SSA-LSTM相对于LSTM、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LSTM、利用灰狼优化算法的LSTM的MAE下降率分别为40.93%、33.39%、25.51%,R2提升率分别为8.06%、4.49%和3.03%,证明了SSA-LSTM模型相对于其他优化算法在放射疗法中对腮腺剂量预测方面的优越性.泰勒图的分析也证实了SSA-LSTM模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结论 采用SSA算法优化的LSTM模型可显著提高腮腺剂量的预测准确性.该模型有望扩展到其他放射疗法领域,对医疗领域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放射治疗个体化剂量预测腮腺剂量麻雀搜索算法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磁场中加速器小野X线射束在非均匀模体中的剂量沉积特性研究

    何奕松余行傅玉川邹炼...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研究磁场中加速器输出的小野X线射束在非均匀模体中的剂量沉积特性.方法 使用通用蒙卡程序EGSnrc并结合Varian官方提供的相空间文件搭建TrueBeam 6 MV机头模型,在源皮距为100 cm处分别模拟10 cm×10 cm的常规野和2 cm×2 cm的小野.先模拟常规野在均匀水模体中的能量沉积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再模拟小野分别在非均匀的水-肺-水模体和水-骨-水模体中的能量沉积,在空间中添加与射束方向正交的1.5 T静态磁场后再进行模拟,最后分析剂量沉积特性.结果 常规野的结果显示,无磁场时,Dmax深度为1.5 cm;磁场存在时,建成区缩短且Dmax深度前移至1.1 cm.小野的结果显示,磁场的存在导致原本的剂量沉积特性反转:水-肺-水模体中,两个交界面处分别有36.92%和-36.44%的剂量改变;水-骨-水模体中,两个交界面处分别有-11.17%和10.89%的剂量改变.结论 磁场的存在会使加速器输出的小野射束在模体中的剂量沉积情况发生较大程度改变,特别是在非均匀介质的交界处.

    蒙特卡洛模拟磁场小野射束非均匀模体剂量沉积特性

    基于电子病历六级评审和等级医院评审的智能化输血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魏晓艳王辉肖明森陈曲...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智能化的闭环输血系统,满足国家电子病历六级和等级医院评审细则要求,提升用血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 分析现有系统的缺陷,以输血知识库、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等工具为媒介对现有系统进行改造和升级,利用集成平台与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手麻系统及输血系统的信息交互,实现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的一键上报功能,实现输血管理从申请、配血、用血及用血后效果评价的全流程管理.比较系统上线前后的输血质量及终末病历检查结果进行系统成效评价.结果 系统上线后,输血申请合理率、标本正确率、未超时输注率和输血不良反馈率较上线前显著提高(P<0.01),输血终末病历较上线前更加规范化、标准化(P<0.01).结论 智能化的闭环输血管理系统在临床用血的关键环节设置质控提醒,建立安全、合理、规范的用血模式,有效降低了输血风险,提高了医院用血的管理水平.

    智能化输血系统全流程管理输血质量用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