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玉米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玉米科学
玉米科学

才卓

双月刊

1005-0906

ymkx@cjaas.com ymkxbjb@vip.163.com

0431-87063137,87063141

130033

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开发区彩宇大街1363号

玉米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Maize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刊登以玉米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论文。《玉米科学》为双月刊,双月15日出版,大16开本,152页,每期定价15.00元,全年90.00元,邮发代号12-137。近年来,玉米科学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惟一的玉米学术刊物,在玉米界具有较大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镉浓度对不同玉米品种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吴月莹邓思情刘松芹蔡兴菁...
    8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玉米品种郑单958、豫单9953、正大999、京农科728为试验材料,采用实验室水培方式,设置不同Cd浓度(0、3、6、9 mg/L),研究Cd胁迫9 d后4个玉米品种苗期生长指标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进行耐Cd性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Cd对4个玉米品种苗期的株高、根长、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总体上起抑制作用,对根数影响较小.随着Cd胁迫浓度的升高,郑单958、豫单9953和京农科728的总叶绿素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正大999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Cd处理下,相比郑单958和正大999,京农科728和豫单9953的POD活性较对照升高更明显,且MDA含量受影响较小.根据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得到4个玉米品种耐Cd能力强弱顺序为京农科728>豫单9953>郑单958>正大999.

    玉米生长生理隶属函数

    褪黑素对高温胁迫玉米叶片光合特性与抗氧化酶活性的调控

    余梦奇路梦莉张雅婷程嘉慧...
    9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以安科985为试验材料,在玉米灌浆期自然高温胁迫条件下(2022年夏高温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极端性强),灌施不同浓度褪黑素(MT)溶液,0(CK)、100(MT100)、200(MT200)、300(MT300)μmol/L,研究不同处理下玉米叶片光合特性、荧光特性、抗氧化酶活性与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褪黑素处理显著增加了玉米行粒数、穗粗、穗长、百粒重和单株产量,降低了秃尖长度.褪黑素处理后叶片SPAD值、N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增加,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显著降低.与对照相比,褪黑素处理下ΦPS Ⅱ、ETR、qN、qP和Fv/Fm均显著上升,Y(N0)和F0显著下降.200 μmol/L处理显著提高叶片抗氧化酶活性(SOD、POD、CAT),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褪黑素处理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干物质向子粒的分配比例显著增加.自然高温胁迫下,褪黑素处理可增强玉米抗性,以200 μmol/L效果最佳.

    玉米褪黑素自然高温光合荧光特性抗氧化酶产量

    脱落酸及其代谢抑制剂对玉米子粒灌浆和脱水特性的影响

    乔江方何佳雯牛军张盼盼...
    100-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不同自然脱水速率类型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大喇叭口期外源喷施脱落酸(ABA)和代谢合成抑制剂,分析外源ABA及代谢抑制剂喷施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部性状、灌浆特征和子粒含水率等影响.结果表明,外源喷施ABA、ABA合成抑制剂和水通道抑制剂分别使玉米产量分别下降7.53%、0.37%和6.21%.喷施ABA、ABA合成抑制剂和水通道抑制剂分别增加玉米起始灌浆势25.00%、23.44%和1.56%;外源ABA使玉米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延后,最大灌浆速率降低,活跃灌浆期延长,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子粒质量下降.喷施ABA增加了玉米子粒含水率,ABA合成抑制剂和水通道抑制剂则降低子粒含水率.综上所述,外源ABA喷施延缓玉米子粒灌浆进程,阻碍子粒脱水;喷施ABA合成抑制剂和水通道抑制剂可加快灌浆期子粒脱水,利于实现子粒机械化收获.

    玉米脱落酸(ABA)代谢抑制剂子粒灌浆参数子粒含水率

    不同生态区玉米自交系苞叶与穗轴同步发育特性研究

    马红珍许海涛王斌功冯晓曦...
    107-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2023年在河南和海南以玉米自交系驻85、驻136、ZM3358为试验材料,研究自交系苞叶与穗轴同步发育特性.结果表明,河南苞叶驻85第1~7 d伸长迅速,速增期与ZM3358 一致,低于驻136;穗轴,驻85第1~11d急剧伸长.海南苞叶ZM3358伸长速增期为13 d,比驻85、驻136延长2~3d;穗轴ZM3358伸长渐增期最长为19 d,显著高于驻85、驻136.河南苞叶驻85宽度持续变宽,驻136苞叶宽度第11 d开始增幅变缓,ZM3358苞叶宽度速增期最短为7 d;穗轴粗度驻136第1~17 d持续变粗,第19 d稍有下降.海南ZM3358苞叶宽度速增期为13 d,驻85、驻136苞叶宽度速增期均为9 d;驻85穗轴粗度速增期最长为19 d,苞叶与穗轴可保持同步发育特性.

    玉米自交系苞叶穗轴同步发育Logistic模型

    西北灌区秸秆地膜带状覆盖对玉米产量性能的影响

    李盼樊志龙胡发龙范虹...
    119-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地膜覆盖在西北绿洲地区造成残膜污染严重、土壤质量恶化以及玉米产量下降等问题.试验设置2个耕作措施(免耕和传统耕作)和5个覆盖方式,调查分析玉米产量及产量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免耕70%地膜覆盖/30%捆状玉米秸秆覆盖(NTP7S3)较对照传统耕作全膜覆盖(CTP)提高平均叶面积指数(MLAI)与平均净同化率(MNAR)分别达到10.7%和14.3%.同时,NTP7S3处理具有调控玉米生长发育动态较强的优势,较CTP处理降低玉米大喇叭口期之前LAI与吐丝期之后NAR分别为27.7%和15.5%,提高玉米大喇叭口期之后LAI与吐丝期之前NAR分别为21.7%和23.0%.NTP7S3处理较CTP处理提高玉米子粒产量达4.6%.相关性分析可知,免耕秸秆地膜带状覆盖获得较高子粒产量源于MLAI、收获指数、穗数、穗粒重和千粒重协同提高.因此,NTP7S3处理能在保证玉米高产稳产的同时减少地膜与机械投入,是西北绿洲灌区玉米生产的可行覆盖措施.

    玉米秸秆地膜带状覆盖耕作措施产量性能干旱灌区

    玉米-大豆轮作体系下连续4年增施有机肥对玉米产量和子粒品质的影响

    包文彬王春雨谢志煌李彦生...
    130-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典型黑土区玉米-大豆轮作定位试验,设5个处理,即不施肥(NoF)、玉米连作正常施用化肥(LZ)、玉米-大豆轮作正常施用化肥(CF)、玉米-大豆轮作正常施用化肥+15 000 kg/hm2有机肥(CF+15T)和玉米-大豆轮作正常施用化肥+30 000 kg/hm2有机肥(CF+30T),研究连续4年增施有机肥后对玉米产量及构成要素和子粒中蛋白质、氨基酸、可溶性糖、淀粉、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CF处理相比,LZ处理玉米产量比CF处理降低15%,连续4年增施有机肥后玉米产量呈增加趋势,CF+15T处理和CF+30T处理玉米产量比CF处理高8.8%和13%.单施化肥处理下连作与轮作玉米子粒品质指标差异不大,轮作处理后连续4年增施有机肥处理的玉米子粒中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随着施用有机肥的量增加而增加,对玉米子粒蛋白质含量影响不大.同LZ和CF处理相比,连续4年增施有机肥显著提高玉米子粒中K、Na、Mg和P含量,Ca、Mn、Fe和Zn含量无显著变化.因此,黑土区玉米连作减产,对品质影响不大.玉米-大豆轮作制度下连续4年增施15 000 kg/hm2有机肥提高玉米产量,是促进子粒淀粉、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K、Na、Mg和P积累的有效措施之一.

    玉米玉米-大豆轮作增施有机肥营养品质

    基于Meta分析评价覆盖作物与玉米轮作或间/套作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北美和中国北方地区为例

    杨志远黎颖敏丛汶峰马博闻...
    141-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Meta分析方法,分析北美和中国北方地区覆盖作物与玉米轮作和间/套作两种种植模式下覆盖作物对玉米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覆盖作物与玉米轮作使玉米平均增产5.9%,覆盖作物与玉米间/套作使玉米平均减产2.5%.不同种类覆盖作物与玉米轮作对玉米产量的效应不同,豆科、十字花科和覆盖作物混播分别使后茬玉米平均增产13.0%、1.6%和18.1%,禾本科覆盖作物使后茬玉米平均减产2.7%.中国北方地区豆科覆盖作物与玉米间/套作使玉米平均增产8.1%,北美地区覆盖作物与玉米间/套作使玉米平均减产9.6%.研究结果表明,覆盖作物与玉米轮作在北美和我国北方玉米种植区均对玉米产量具有积极影响,以禾本科、豆科、十字花科为主的混播增产的效益最大.

    玉米覆盖作物Meta分析轮作间套作

    猪粪秸秆堆肥替代化肥对春玉米碳代谢关键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刘春光马襄鸿岳玉兰武俊男...
    149-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大洼镇开展两年的田间试验,明确猪粪秸秆堆肥替代化肥对春玉米碳代谢的调控效应,确定猪粪秸秆堆肥替代化肥比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置2个猪粪秸秆堆肥施用量,副区设置堆肥替代化肥比例3个水平,探讨猪粪秸秆堆肥替代化肥对春玉米碳代谢、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堆肥替代化肥比例增加,玉米碳代谢水平逐渐增强,玉米的产量及品质逐步提升,堆肥20 000 kg/hm2替代20%化肥(C2F2)处理表现最佳,相较不能堆肥、常规施肥(F0)处理条件下春玉米PEP羧化酶活性、RUBP羧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29.69%、19.03%.产量提高了 18.6%,淀粉、粗蛋白、脂肪含量分别提高了6.73%、12.90%、14.24%.综上所述,施用猪粪秸秆堆肥20 000 kg/hm2替代20%化肥可以显著提高春玉米碳代谢关键酶活性、产量及品质.

    春玉米堆肥碳代谢产量品质

    缓控肥减氮对丘陵区青贮玉米生物产量、氮素利用与平衡的影响

    杨勤刘禹池刘永红张会玲...
    156-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设传统施肥(CF)、缓控肥减氮15%(RF)和不施氮肥(CK)3个处理,研究缓控肥减氮施肥方式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氮素利用与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RF处理的生物产量较CK处理显著提高43.7%,较CF处理提高6.96%,差异不显著.RF处理主要生育期单株干物重和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较CK处理显著增加,同时提高穗、叶部干物质比重,与CF处理差异不显著.RF处理较CF处理显著提高氮肥偏生产力、农学效率、氮肥利用率.除CF处理的氮素平衡呈盈余状态外,其余处理氮素平衡呈亏损状态,RF处理氮素亏损未超阈值.因此,缓控肥减氮15%相比传统施肥实现青贮玉米稳产,提高氮肥利用率

    青贮玉米缓控肥减氮生物产量土壤养分平衡

    6种杀虫剂对玉米穗期主要鳞翅目害虫毒力及防效评价

    周超陈梅楠吴翠霞张勇...
    162-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不同类别杀虫剂对玉米穗期主要鳞翅目害虫的防控应用前景,采用人工饲料混药法测定6种杀虫剂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幼虫的毒力,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其对玉米穗期害虫的防治效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对棉铃虫、玉米螟、桃蛀螟具有较高的室内毒力,LC50值分别在0.29~0.51、0.17~0.51、0.03~0.20、0.61~8.32 mg/L;辛硫磷毒力最低,对3种害虫毒力分别为127.76、80.57、62.11 mg/L.田间药效试验表明,6种杀虫剂对玉米穗期害虫均表现出一定的防治效果,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各处理对穗虫防治效果较高,防效在73.29%~83.52%,显著高于甲氧虫酰肼、辛硫磷各处理防效,能有效控制玉米穗期害虫危害.综合室内毒力、田间药效试验,氯虫苯甲酰、四氯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在玉米穗期害虫防控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可合理选择适宜药剂,轮换使用.

    玉米棉铃虫玉米螟桃蛀螟杀虫剂毒力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