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云南民族大学

张英杰

双月刊

1672-8513

ynmzxyxb@163.com

0871-65132114

650031

中国昆明市一二·一大街134号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Natural Sciences Edition)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金刚纂的化学成分研究

    段云凤尹力玄娄嘉豪何旎...
    519-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方法从金刚纂(Euphorbia neriifolia L.)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东莨菪内酯(1)、5-羟甲基-2-呋喃甲醛(2)、5(6)-gluten-3α-ol(3)、蒲公英甾醇乙酸酯(4)、羽扇豆醇(5)、无羁萜(6)、豆甾醇(7)、环阿屯醇(8)、绿原酸(9)、芦丁(10)、roscotane D(11)和羽扇烯酮(12);其中化合物1、2、4、9、10均为该植物首次分离得到.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反应对化合物1~12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0在100μmol/L时具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其对DPPH自由基清除的百分抑制率39.56%.

    大戟科金刚纂萜类甾体黄酮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黄酮类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的机制

    席晓萌姜云鸽王琳黄相中...
    525-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分子对接的方法将实验室获得的44个黄酮类化合物与α-葡萄糖苷酶蛋白进行对接分析,应用Discovery Studio 2.5软件中的Dock Ligand(Libdcok)对接方法,得到LibDock Score以及相应的活性位点,以LibDock Score大于130为筛选标准,得到了排名前10的对接结果,进一步筛选出4种可以有效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黄酮类药物.将对接结果以二维图和三维图形式进行展示,推测出ARG1591、ARG1410和GLU1397可能为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位点残基,证实了上述介绍的分子优化对接方法来进行相关实验是具有可行性的,能够为新型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药物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分子对接DiscoveryStudio2.5黄酮类化合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植物微核技术监测土壤农药污染研究

    李文义方睿霞尹鹏宇杨志...
    532-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土壤农药污染形势严峻,土壤污染的监测显得十分重要.使用不同浓度农药啶虫脒染毒土壤,通过运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切片观测种于土壤中蚕豆染毒18、24、48、72 h微核变化.结果表明,18~48 h蚕豆根尖长势良好,蚕豆染毒达到72 h时,蚕豆根尖出现萎蔫的情况.通过在同一浓度和时间培养蚕豆根尖采用根尖与靠近根尖部位制片,MCN‰产生基本相同.蚕豆经啶虫脒同一浓度土壤染毒18、24、48、72 h后,MCN‰随染毒时间的增长而增大.在同一染毒时间下经不同浓度的土壤染毒,MCN‰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且MCN‰均有明显的升高.说明啶虫脒对蚕豆根尖细胞具有较强的诱变效应,蚕豆微核效应可进一步为监测土壤农药污染状况提供依据.

    土壤农药污染植物微核技术蚕豆根尖

    4种外用婴幼儿湿疹方剂安全性研究

    吴白芬尚李尚怡何芳雁...
    536-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小鼠经口灌胃最大耐受量试验考察急性毒性,以日本大耳白兔自身同体对比法考察4种外用婴幼儿湿疹方剂对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的影响,以豚鼠皮肤过敏试验考察有无过敏性,进而评价方剂的安全性.4种外用方剂原液经小鼠24 h内灌胃2次、每次40 mL/kg无明显毒性;外用对日本大耳白兔皮肤无刺激性、对豚鼠皮肤无过敏性.可见4种外用方剂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湿疹方剂急性毒性皮肤刺激性过敏性

    应激大鼠模型结肠组织中spexin的表达变化及代谢物质研究

    赖奇马燕华樊保敏赵玲...
    543-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别通过避水应激(WAS)和母婴分离(NMS)的方法建立应激大鼠模型,观察大鼠粪便颗粒数以评价肠道运动的变化情况,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结肠中spexin以及其受体GALR2的表达变化.同时通过UPLC/MS对结肠组织进行代谢组学检测,PLS-DA结合FDR统计分析筛选代谢差异物,与标准品的MS/MS碎片轮廓进行比对鉴定代谢物,通过MSEA分析代谢物相关通路的变化.结果发现WAS和NMS应激反应均可引起大鼠排便颗粒数显著增加,表明其肠道运动有所加强.定量PCR结果显示,应激反应可引起大鼠近端结肠和远端结肠部位spexin基因表达增高,同时增加近端结肠部位GALR2受体的表达,而远端结肠中GALR2表达变化不显著.通过对大鼠结肠组织中代谢组学分析发现,孕酮(progesterone)、亚油酸(Linoleic acid)、胆碱(Choline)、次黄嘌呤(Hypoxanthine)等脂类代谢产物在应激状态下均表现出显著变化.可见应激状态下大鼠结肠部位spexin、GALR2以及相关代谢产物均发生显著变化.结合前期研究结果推测,spexin及GALR2或代谢物的变化或与应激后肠道运动的变化密切相关.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应激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科学依据.后期进一步研究spexin与代谢产物之间的关联性可深入阐明其相关机制.

    应激大鼠模型spexin代谢组学分析肠道运动

    H2O分子在Cu(110)和Ni(110)表面吸附与解离行为的理论研究

    齐昶霖侯雪捷刘绍丽
    550-555,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Cu(110)和Ni(110)表面上H2O分子的解离反应.在Cu(110)面上,H原子和OH物种在短桥位稳定吸附,O原子在洞位稳定吸附.在Ni(110)表面上,H原子和O原子在洞位稳定吸附,OH物种在短桥位稳定吸附.H2 O分子在Cu和Ni表面的顶位稳定吸附,且平行于金属表面.对于H2 O的解离反应,在Cu(110)和Ni(110)表面上,水分子的最终解离产物为OH和H.这些结果可以为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水与金属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有利的理论基础.

    DFT表面吸附水解离电荷转移

    一类菌群反应扩散模型斑图的传播方式

    夏鹏王珍李旭
    556-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一类菌群反应扩散模型,利用偏微分方程线性稳定性理论得到该模型斑图存在的充分条件;为研究其在大区域中斑图的传播方式,通过弱非线性分析,导出斑图的Ginzburg-Lan-dau(GL)型振幅方程,这表明初始局部扰动是通过波前入侵到整个区域,从而形成斑图.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相关理论的正确性.

    反应扩散模型弱非线性分析斑图传播

    不定方程6x(x+1)(x+2)(x+3)=13y(y+1)(y+2)(y+3)的正整数解研究

    王润青
    562-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定方程是数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利用递归序列,同余式方法等初等方法和Pell方程,证明了不定方程6x(x+1)(x+2)(x+3)=13y(y+1)(y+2)(y+3)仅有唯一正整数解(x,y)=(10,8),并给出了该方程的全部整数解.

    不定方程正整数解递推序列同余式

    m6A RNA甲基化调节因子对肝癌影响的统计分析

    喻文霞陈鹏辉周霞钟琦...
    566-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 A)与肿瘤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在恶性肿瘤中具有癌基因和癌旁基因的作用.甲基化转移酶、去甲基化酶和甲基化阅读蛋白调控转录本m6 A的修饰.提取与m6 A甲基化相关的21个调节因子在肝和肝内胆管中的表达水平数据,并对表达水平在正常组织和肿瘤组中进行差异分析和相关分析,发现大部分因子的表达水平在肿瘤组显著上调.依据表达水平数据对肿瘤进行分型,发现分型结果与肝癌的恶化程度密切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绝大部分m6 A甲基化调节因子的表达水平对肝癌有显著影响.

    m6A甲基化酶肿瘤分型相关分析生存分析

    含时摩擦系数和扩散调控布朗粒子的异常输运

    由曌婷罗玉辉杨凤藻
    575-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空间周期对称系统中惯性布朗粒子在热涨落和时间周期力的驱动下的输运问题.首先,建立由涨落产生的惯性布朗粒子模型,并给出数值计算方法.结果发现:随着初始扩散系数的增大,棘轮效应在增强.然而随着温度衰减的时间特征的增大,棘轮效应在减弱;当扩散的幂律指数较小时,有棘轮效应出现,但是当扩散的幂律指数较大时,棘轮效应消失,然而当扩散的幂律指数更大时,有负迁移现象出现;不同的初始扩散系数、温度衰减的时间特征、扩散的幂律指数对应于不同的扩散.发现可用于粒子的分类、癌细胞的分离、分子马达的控制.

    异常输运棘轮效应负迁移现象异常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