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云南师范大学

李松林

双月刊

1007-9793

ynnuns@ynnu.edu.cn

0871-5515270

650092

云南昆明市一二一大街298号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Yuna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综合类学术性刊物。其办刊宗旨是:遵照江泽民“三个代表”的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以刊载云南师范大学理科类科学研究成果为主,同时刊载省内外理科类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快速滤过型净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茶叶中5种农药残留量

    杜鑫易珊珊何家国覃明丽...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滤过型净化柱净化(m-PFC),结合超高效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建立了同时检测茶叶中噻螨酮、唑螨酯、炔螨特、噻嗪酮和阿维菌素等5种农药残留的方法.样品加水浸润后经乙酸乙腈均质提取,QuEChERS盐包分层,取上层提取液经m-PFC柱净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质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ESI+)和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分析,基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5种农药在1.00~100.00 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定量限均为5.0μg·kg-1,检出限为1.2~2.2μg·kg-1.在5.00~250.00μg·kg-1添加水平范围内,回收率为71.5%~109.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6%~8.4%.

    快速滤过型净化农药残留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茶叶

    轮作滇重楼与滇黄精对三七连作土壤真菌群落的调节效应

    彭佳官会林王豪吉魏富刚...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轮作是应对药用植物三七连作障碍的有效途径,而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真菌群落的调节效应还鲜见报道.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轮作滇重楼和滇黄精两种药用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群落进行了定量分析,对理化性质与酶活性进行了检测,并与新地和连作地三七根际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三七连作导致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显著降低,癣囊腔菌属(Plectos phaerella)等潜在病原菌群相对丰度大幅升高,可能是连作障碍的主要成因.与连作三七相比较,轮作滇重楼和滇黄精根际真菌多样性显著升高,癣囊腔菌属相对丰度分别降低27.76%和33.33%,而潜在有益菌群木霉属(Trichoderma)相对丰度分别升高433.06%和2 353.32%;此外,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表明,轮作滇黄精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特征较非连作三七更为相似,且与连作三七根际土壤相比,磷酸酶与蔗糖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轮作滇重楼与滇黄精生长状况良好,受三七种植的影响较小.因此,轮作滇重楼与滇黄精对三七连作土壤真菌群落均具有良好的调节效应,有望成为应对三七连作障碍、缩短轮作年限的有力措施.

    三七连作障碍轮作真菌群落

    基于地理探测器和GIS的云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郭帅龙杨建欣马长乐龚郁舒...
    6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云南省777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使用Arc GIS10.7工具,综合采用空间自相关、最邻近指数、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多种方法,从自然、社会和文化三大维度探析云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云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上整体呈现出"滇西密、滇东疏、西北密、东北疏、东南密、西南疏"的分布格局.(2)云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指向性和集聚性,全省整体呈现出"三核状"分布格局,表现为集聚与分散相结合的分布形态.其中整体及局部指向性均为"西北至东南指向".空间分布集聚性上,高密度区主要分布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滇南)、保山市(滇西)、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市(滇西北).(3)自然、人文、社会和政策导向等因素的相互耦合作用形成了云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水资源储量、人均GDP、道路通车里程、少数民族占比与文化多样性指数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地理探测器ArcGIS影响因素云南省

    投稿指南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