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吴永贵

双月刊

1000-2723

ynzyxyxb@yahoo.com.cn

0871-65918212,65918211

650500

昆明市呈贡新城雨花路1076号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云南省教育厅主管,云南中医学院主办的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中国高等医药学院优秀学报,全国高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痰瘀虚"病机学说及"治未病"思想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防治

    杨正富宁姝烨张爱华付义...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相应于中医学之"鼾症".现代中医学认为,"痰瘀"为滞,"虚"亦可成滞,"痰瘀虚"是导致"滞"而不通及气机不利的关键病机,贯彻OSA病程始末.临床以"化痰祛瘀,补虚扶正"理论为基,结合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等方面进行OSA的防治,可为OSA不同发病阶段的中医药防治提供思路启迪.

    痰瘀虚治未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防治

    基于"气乃神之祖"探讨男性性欲低下的治疗

    闫鑫王本鹏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男性性欲低下作为性功能障碍中的一种分型,与神志密切相关,是临床中常见的男科病."气乃神之祖"强调了"气"对"神"的滋养和调控作用,本文从"气"与"神"的关系出发,探讨了性欲低下与人身之气的生理、病理联系:生理上,性欲的产生与唤发依赖气的滋养与调控;病理上,气的衰弱导致了性欲的产生与唤发缺乏动力与物质基础.因此,本病的治疗当以补气为原则,可运用补心气、益胃气及温肾气的治法,补气之不足,使神有所依."气乃神之祖"理论探讨男性性欲低下的病机与治法治则,以期为临床治疗男性性欲低下提供思路.

    性欲低下性欲减退气虚

    浅析《金匮要略》中防风与防己的应用和配伍特点

    刘文彬梁海莹何嘉峰黄璐瑶...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金匮要略》中含有防风、防己的方剂,发现张仲景对于这两味中药的使用具有鲜明的特色:防风擅长祛风,经方中常与解表药桂枝、补气药人参、养血活血药当归(生地)、温里药附子(干姜)相配伍;防己擅长利水,经方中常与温阳化气药桂枝、补气药黄芪、利水药茯苓相配伍;同时防风、防己合用可治风邪夹杂之证.本研究旨在探究防风、防己在《金匮要略》中的用药特点,总结医圣张仲景对这两味中药配伍组方规律,以期能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依据和参考.

    金匮要略防风防己中医药

    论胆汁酸是非特异性肠炎的重要病因

    罗光云段为钢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组病因尚未阐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治疗往往只能进行对症处理,疗效有限,经常迁延不愈,预后较差.为了寻求病因,本文从这组疾病的共性特征入手,结合其他胆汁酸所致疾病,得出其主要病因是较多的胆汁酸盐进入肠道腐蚀黏膜所致,同时可能伴有次级胆汁酸盐的毒性作用.因结肠细菌丰富继而发生感染、菌群失调和免疫失衡.胆汁源自肝木,小肠属火,大肠(结肠)属金,这种疾病的发生也可以用中医理论归纳为"木火蚀金".本文对胆汁酸盐过多进入肠道的原因也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新的治疗策略.

    非特异肠炎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黏膜损伤胆汁胆汁酸盐木火蚀金

    从仿生学角度分析五禽戏调形效应

    谢超群谢芳芳岳虹妤马健文...
    22-2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禽戏是仿生学功法.本文针对五禽戏前俯、后仰、侧屈、旋转等不同方式的动作以及平衡步、马步等基本步型,按颈、上肢、躯干、下肢部位分别分析五禽戏的调形作用,发现五禽戏可以增强肌力,调节肌筋膜弹性,提高关节活动度,可为功法处方的建立和临床五禽戏的应用提供思路.

    五禽戏传统功法骨骼肌锻炼

    1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微观辨证研究

    刘慧敏李萌罗楠刘震...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中医辨证分型为基础,将胃镜下黏膜改变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等微观指标应用于辨证分析,寻求微观指标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门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90例.参考2010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进行辨证分型,对中医证型与胃镜下胃黏膜征象、中医证型与木村-竹本分类、中医证型与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对中医证型与胃镜下胃黏膜征象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胃络瘀阻证和胃黏膜白相与否呈正相关(P<0.05),肝胃不和证和胃黏膜变薄与否呈正相关(P<0.05),脾胃湿热证和胃黏膜水肿与否呈正相关(P<0.05),脾胃虚弱证和胃黏膜出血与否呈正相关(P<0.05).对中医证型与胃镜下胃黏膜征象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胃络瘀阻证与木村-竹本分类具有相关关系(P<0.05),胃络瘀阻证患者相比非胃络瘀阻证患者木村-竹本分类为闭合型的概率更高.对中医证型与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提示肝胃不和证与OLGA、OLGIM具有相关性.结论 研究发现中医证型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镜下黏膜像变化、萎缩的范围及组织病理学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慢性萎缩性胃炎微观辨证中医证型相关性

    慢性胃炎阴虚证证素分布及肠道菌群差异性研究

    谢嵛嵛朱龙胡莹莹黄琰钰...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阴虚证患者的证素分布情况及肠道菌群差异性,为慢性胃炎患者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共收集慢性胃炎阴虚证患者52例,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阴虚证患者35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hronic non-atrophic gastritis,CNAG)阴虚证患者17例,以及健康人31例.采用证素辨证方法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阴虚证的证素分布差异,并运用16S_rRNA高通量测序方法进行肠道微生物检测,寻找差异菌群,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阴虚证的证素分布与肠道菌群差异性的关系.结果 (1)证素分布情况:慢性萎缩性胃炎阴虚证的常见病位证素为胃、肝、脾;常见兼夹病性证素为热、气滞、痰、湿、食积、气虚、阳虚、阳亢.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阴虚证的常见病位证素为胃、肝、脾;常见兼夹病性证素为:热、气滞、痰、湿、食积、气虚、血虚、阳虚.两组间各病位证素分布无明显差异;兼夹病性证素在积分的比较中,痰证素(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物种组成情况:属水平上,与健康组相比,CAG阴虚组在卟啉单胞菌属和经黏液真杆菌属上的丰度明显增加(P<0.01);在嗜胨菌属和Eubacterium_hallii_group菌属上的丰度增加(P<0.05);CNAG阴虚组在卟啉单胞菌属和嗜胨菌属上的丰度明显增加(P<0.01),在放线菌属上的丰度增加(P<0.05),在Lachnospiraceae_UCG010、UCG003菌属和丁酸球菌属的丰度上减少(P<0.05).相比CAG阴虚组,CNAG阴虚组在经黏液真杆菌属的丰度上明显减少(P<0.01);而CAG阴虚组在厌氧菌属、粪球菌属和丁酸球菌属的丰度上相较于CNAG阴虚组出现明显富集(P<0.05).LEfse分析共获得17个生物标记物,CAG阴虚组4个,CNAG阴虚组11个,健康组2个.结论 CAG与CNAG阴虚组的证素分布存在差异,其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特定菌群丰度存在差异,肠道菌群失调与慢性胃炎的发展密切相关.

    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阴虚证证素肠道菌群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对脑瘫五脏背俞穴温度敏化规律的研究

    张粲单娥仙徐娜赵泽明...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探究痉挛型脑瘫(SCP)患儿的背部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5个背俞穴温度敏化的规律,为脑瘫的辅助诊断和"从脊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SCP患儿85例,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其背部5个背俞穴的温度,研究穴位发生敏化的情况,同时设置85例健康受试者进行对比.结果 与健康受试者比较,SCP患者背部的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5个俞穴的温度均比较低(P<0.05),且存在穴位发生敏化现象的界值.SCP患儿背部5个背俞穴的敏化率均高于正常儿童.结论 痉挛型脑瘫患儿存在五脏背俞穴温度敏化现象,可为小儿脑瘫(CP)辅助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脑瘫穴位敏化红外热成像穴位温度

    滇南医学流派的形成溯源与特色初探

    段蕊杜时雨刘晓丽肖妮沁...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滇南医学流派始于庄礄入滇,成形于明清时期,追溯其源可发现早在青铜器时代,白族土著居民便掌握了简单外科工具的制造技术,用于治疗简单的外科疾病.在中央集权制度的时代背景下,随着大量移民人滇及官办医学的推行,中原医药文化与技术自秦朝之始不断涌入滇南地区,并与本地医药文化冲撞融合、兼容并蓄,历经千百年,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滇南医学".如今的滇南医学流派容纳着云南地区的各新兴医学流派,融地域性、民族性、兼容性、实用性和时代性于一体,具有源远流长、学派纷呈、守正创新、兼容并蓄等学术特色.

    滇南医学医学流派学术特色民族医药

    姜云武教授扶阳运气调神针法探析

    张杨黄培冬崔曼丽赵燕菲...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姜云武教授系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云南省名中医,在长期临床工作中,姜云武教授擅长运用针灸治疗疑难杂症,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扶阳运气调神"针法.本文从"学术理论、取穴配穴、针法操作、练针方法、科学研究"等方面对该针法的理论及临床运用特点进行总结论述,以期为针灸临床提供思路和参考.

    调神扶阳运气针灸姜云武名中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