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郑进

月刊

1007-2349

yzyy@chinajournal.net.cn

0871-65183005

650223

云南省昆明市学府路139号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Journal Yun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反流性食管炎的证型及用药规律

    宋博媛高望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药组方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2002年1月-2022年1月关于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提取规范纳入的药物信息,构建数据库,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提取方剂326首,证型54种,药物157种,药物类别18种.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归经主要以脾、胃、肺为主,通过分析得出常用配伍,并推出6首新方.结论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药治疗药物以清热、补虚及理气药为主,药物配伍上体现了从脾、胃及肝论治的治疗思想,基本治法为疏肝清热,健脾和胃,降逆止痛的治疗方法.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药治疗用药规律数据挖掘文献研究作用机制

    基于国家专利数据库的中药复方外治湿疹用药规律研究

    肖晓月刘芳榕刘朝圣彭丽丽...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外治湿疹的中药复方专利用药规律,为中药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4月1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中关于外治湿疹的中药复方专利,录入Excel 2019进行选录,借助SPSS Modeler 18.0软件、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网状图展示.结果 通过筛选共纳入中药复方专利142项,涉及中药445味.单味中药苦参71次(50.00%)、黄柏53次(37.32%)、蛇床子51次(35.92%)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前三味中药.中药功效以清热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性以平、寒、温为主,药味以苦味、辛味、甘味为主,主要归属于肝、肺、胃经.高置信度关联规则有"苦参-地肤子,白鲜皮、苦参-黄柏,白鲜皮、苦参-百部"等.聚类分析得到7类"苍术、牡丹皮、地肤子"、"防风、白芷、紫草"等.结论 中药复方专利外治湿疹有规律可循,以清热除湿、祛风止痒为基本原则,符合中医药治疗湿疹的理论基础.

    湿疹中药复方专利外治法药物规律

    基于复杂网络探析针灸治疗眩晕腧穴的应用规律

    邱帅辉李飞韩舒煜谷娜...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复杂网络技术,分析临床针灸治疗眩晕的穴位选择和配伍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和眩晕穴位处方选择研究提供了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近5年关于针灸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类文献,依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本次研究的文献,并建立针灸治疗眩晕原始数据库.通过IBM SPSS Modeler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再利用Gephi0.9.2对腧穴数据进行"Fruchterman Reingold"算法建模,进行k-core层次分析,通过modularity class算法进行社团分析.结果 最终筛选出符合本次研究类型文献102篇,提取针灸处方169条,包含103个腧穴,腧穴使用总频次1163次.其中,使用腧穴以足少阳胆经为主,而足少阳胆经中又以风池穴使用频次最高(128次).关联规则分析显示风池-夹脊穴在腧穴间支持度最高;风池-天柱在腧穴间置信度最高.运用k-core优化腧穴处方,得到31个核心腧穴,通过modularity class算法聚类得到3个社团.结论 针灸治疗眩晕处方所选腧穴主要分布于头部,特定穴中以五输穴、原穴以及背俞穴使用较多,而在选穴和腧穴配伍方面则以远近配穴为主.

    眩晕针刺腧穴应用规律复杂网络分析

    基于"上病下取"探讨下肢穴位在针灸治疗眩晕中的应用规律

    谷娜李飞邱帅辉韩舒煜...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下肢穴位在针灸治疗眩晕中的应用规律.方法 以"眩晕"、"针刺"、"温针灸"、"电针"为关键词组合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近5年国内发表的关于针灸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下肢穴位在针灸治疗眩晕中的应用规律.结果 共筛选出102篇相关文献,涉及下肢穴位17个,腧穴的总频次为212次.研究表明针灸治疗眩晕的下肢穴位所属经络主要为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取穴频次较高的前六位分别为足三里、三阴交、丰隆、太冲、血海、太溪.其中,以特定穴的使用频率最高,以五腧穴最为常用.穴位聚类分析显示第一大类由丰隆-阳陵泉-阴陵泉组成.第二大类由太冲-悬钟-足三里-太溪、侠溪-行间、三阴交-血海-足临泣组成.运用k-core优化腧穴处方共得到7个核心腧穴节点,分别为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足临泣、侠溪、丰隆.结论 针灸治疗眩晕处方所选下肢穴位多以脾胃肝肾经为主,特定穴以五腧穴为主,并显示出辨证循经取穴的规律.

    上病下取下肢穴位眩晕应用规律复杂网络分析

    基于TMT蛋白质组学研究黄芪甲苷干预脓毒症肺损伤作用靶点的研究

    张春菲张浩洪李晓红吴招...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TMT蛋白质组学研究黄芪甲苷对脓毒症小鼠肺组织蛋白组学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治疗脓毒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术(Cecal Ligation-Peferation,CLP)复制脓毒症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甲苷组.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损伤;流式细胞术检测B细胞表达;提取肺组织蛋白,运用TMT蛋白质组学技术比较组间差异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严重,结构塌陷;黄芪甲苷干预显著减轻脓毒症模型小鼠肺组织病理损伤.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甲苷药物干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B细胞(B220+)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TMT蛋白质组学结果分析肺组织蛋白差异成分,结果共鉴定出33个显著性差异蛋白,黄芪甲苷干预上调17个蛋白,下调16个蛋白.GO富集分析显示,黄芪甲苷主要干预生物功能过程,其中与脓毒症肺损伤密切相关差异主要蛋白是介导黏膜免疫的IgA产生通路.结论 黄芪甲苷对脓毒症诱导的肺损伤具有显著作用,其效应机制主要与干预B细胞分泌的IgA介导的黏膜免疫有关,该研究为黄芪临床治疗脓毒症奠定了基础.

    蛋白质组学脓毒症黄芪甲苷免疫球蛋白A

    脂溢性脱发的中医外治进展

    曾玉霞赵怀智袁俊英张烨菁...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脂溢性脱发是皮肤科临床常见脱发类型,也是难治性疾病之一,该疾病因影响外貌,给患者带来自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受到皮肤科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中医疗法治疗脂溢性脱发被证实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尤其中医外治法显现出充分的优越性.对近10年中医外治法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临床研究及机制研究进行整理分析,以期推广应用.

    脂溢性脱发中医外治临床研究作用机制综述

    中医补肾疗法治疗肾阳虚型便秘的研究进展

    席雨婷周建平张萌萌高恒清...
    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便秘是临床常见疾病及难治性疾病,其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西医主要以聚乙二醇、酚酞片液等渗透性、刺激性泻剂治疗,只能暂时缓解便秘症状,无法长期使用,中医常以大黄、芒硝、芦荟、番泻叶等含有蒽醌类的泻剂治疗,长期使用可产生大肠黑病变等并发症,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补肾疗法"不但能"急则治其标",还能"缓则治其本",延长便秘症状缓解时间,疗效明显.对近年来"补肾疗法"治疗肾阳虚型便秘的文献综述如下.

    补肾疗法便秘肾阳虚型综述

    王锦鸿教授从肾论治放化疗致骨髓抑制经验

    朱石兵王锦鸿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髓抑制是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常出现的副作用,是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主要阻碍,影响患者最佳治疗时机,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期.王教授补髓生血法经验方"升血六味汤"(熟地、补骨脂、龟板、肉苁蓉、菟丝子、鹿角霜)应用于恶性肿瘤围放化疗期,降低了病人放化疗出现骨髓抑制的概率,使得病人取得较佳的疗效.

    放化疗骨髓抑制王锦鸿教授升血六味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