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郑进

月刊

1007-2349

yzyy@chinajournal.net.cn

0871-65183005

650223

云南省昆明市学府路139号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Journal Yun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天麻素抗阿尔兹海默症的作用机制

    张科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天麻素抗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PhrmMapper平台预测天麻素的潜在靶点,检索GeneCards数据库中AD的靶点,取潜在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集,作为天麻素抗AD的候选靶点.将候选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互作网络并进行分析,度值高的靶点作为天麻素抗AD的重要靶点.将候选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经PhrmMapper预测和筛选后得到69个的潜在靶点,检索GeneCards数据库中得到AD相关靶点10972个,获得候选靶点共55个;蛋白互作网络包含ESR1、CASP3、HSPA8、CCNA2、LDHB、PLAU等44个蛋白.基因功能注释结果得到46个生物过程(BP)条目,8个分子功能(CC)条目,25个细胞组成(MF)条目.KEGG通路富集得到8条信号通路(P<0.05),包括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氮代谢、AMPK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淀粉和蔗糖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细胞周期.结论 天麻素可能通过ESR1、CASP3、HS-PA8、CCNA2、LDHB、PLAU等靶点,调控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氮代谢、AMPK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淀粉和蔗糖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细胞周期,发挥治疗AD的作用.

    天麻素阿尔兹海默症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

    国医大师张震疏调安胃汤浅析

    张大宝秦竹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疏调安胃汤出自云南省国医大师张震研究员.通过对疏调安胃汤适用病症的病机进行简单介绍,对本方的组方意义进行浅要分析和对方剂的配伍特点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总结.以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传承张震国医大师的疏调气机学术思想和遣方用药规律.

    病机国医大师张震配伍特点疏调安胃汤组方意义

    基于数据挖掘的温针灸治疗痛经的用穴规律分析

    厉文凤陈少宗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温针灸治疗痛经用穴规律.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检索1991年至2021年公开发表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CECDB)、PubMed的温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文献,对干预方式、艾灸壮数、治疗时机、频次、取穴、总有效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温针灸治疗痛经,多使用0.5~2 cm的艾柱灸1~2壮(约38.89%),从经前6~10 d开始治疗,到月经来潮中止(约35.59%),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约66.44%),总有效率主要集中在94%~96%之间.(2)温针灸治疗不同证型痛经的文献中,关元的使用频率均为最高.(3)温针灸治疗不分型痛经的双穴配伍以三阴交、关元居多,支持度为72.29%,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双穴配伍以气海、关元居多,支持度为36.36%.结论 温针灸治疗痛经的有效率较高,多选择灸1~2壮,取穴以关元为主.

    温针灸痛经参数用穴规律

    改良长蛇灸结合针刺治疗脾肾阳虚型CFS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初步探讨

    马婷婷郑锐谭婧吴节...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改良长蛇灸结合针刺治疗脾肾阳虚证型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疗效的因素,并初步建立疗效预测模型,以期为该疗法在CFS的临床实施提供适宜人群选择及疗效控制依据,从而提高针灸临床疗效.方法 在前期改良长蛇灸结合针刺治疗脾肾阳虚型CFS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对采用改良长蛇灸结合针刺疗法的数据按照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积分改善50%以上及以下分为疗效好组及疗效差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并确定影响该疗法疗效优劣的影响因素,建立疗效预测模型.结果 对疗效好组77例和疗效差组61例数据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938,95%CI:0.899~0.978)、抑郁程度(OR=1.100,95%CI:1.045~1.158)、焦虑程度(OR=0.901,95%CI:0.832~0.977)及疗效期待程度(OR=1.912,95%CI:1.060~3.450)为改良长蛇灸结合针刺疗效优劣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方程拟合疗效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AUC面积=0.807,95%CI:0.735~0.879);该模型能够正确分类74.60%的研究对象,敏感度为85.70%,特异度为60.70%.结论 针对脾肾阳虚证型的CFS患者,年龄越小、疗效期待值越高、焦虑程度越轻、抑郁程度越重,改良长蛇灸结合针刺疗效越好,符合"疲劳的病机是阳气不足""灸法长于扶阳"的中医理论.构建的预测模型,可初步预测针灸疗法在该病治疗中的疗效.

    改良长蛇灸慢性疲劳综合征脾肾阳虚证型疗效影响因素预测模型

    加味丹栀逍遥散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刘晓敏唐彬伊丽娥马端鑫...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加味丹栀逍遥散对应激所致大鼠抑郁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加味丹桅逍遥散组、氟西汀组每组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大鼠每天给予一种应激因子刺激,以复制抑郁模型.模型组:每天随机给予一种应激因子刺激.加味丹栀逍遥散组:每天灌服加味丹栀逍遥散水煎液(1.2 mL/100 g),每日1次,并随机给予1种应激因子刺激.氟西汀组:每天灌服氟西汀悬浮液(0.154 mg/mL)30分钟后随机给予1种应激因子刺激,每日1次.通过监测实验动物的体重增长变化、糖水消耗量以及旷场实验,观察加味丹栀逍遥散对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影响,检测实验动物下丘脑、垂体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 糖水消耗试验:与模型组相比,加味丹栀逍遥散组能显著提高应激所致的糖水偏好比(P<0.01);旷场实验加味丹栀逍遥散组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可增加大鼠水平运动得分(P<0.05).与模型组相比,氟西汀组、加味丹桅逍遥散组下丘脑多巴胺(DA)、五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均有一定程度增加,具有显著差异(P<0.01或<0.05).氟西汀组、加味丹栀逍遥散组实验动物与模型组比较,其垂体中DA、5-HT、NE含量均有一定程度增加,具有显著差异(P<0.01或<0.05).结论 加味丹栀逍遥散对抑郁模型大鼠具有抗抑郁作用,推测其机制可能与影响中枢5-HT、DA含量有关.

    加味丹栀逍遥散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5-HTDANE

    毫针针刺足三里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穴区电阻、温度和能量代谢变化的影响

    张婷吴永强王鼎陈波...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研究佐剂性关节炎(AA)状态对毫针针刺大鼠"足三里"穴区电阻、温度和能量代谢变化的影响,为机能状态影响针刺效应的生物医学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与AA组,各组再配对分为非针刺组与针刺组2小组(n=8).AA组采用弗氏完全佐剂(CFA)造模方法制备.针刺组每天直刺大鼠右侧"足三里"穴5 mm,捻针5 min、频率(60±2)r/min、幅度180°~360°,留针10 min,共3次,于第3次捻针完毕后出针.连续干预3d.第3 d针刺结束后,测量各组大鼠穴区电阻值和温度值,取穴区组织块用ELISA法检测ATP、ADP含量,计算ATP/ADP比值.结果 针刺正常组大鼠可以降低腧穴的电阻、温度,提高穴区ATP/AD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AA组大鼠能降低穴区电阻、温度,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温度降低幅度显著大于正常组(P<0.05);AA组大鼠针刺能降低穴区ATP/ADP,与正常针刺组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A状态下毫针针刺激活腧穴的作用与正常机体状态存在不同,AA状态可明显逆转针刺对腧穴ATP/ADP的调增效应,针刺对AA的治疗作用除了通过增强腧穴电敏特性达到外,还可能主要通过降低穴区温度实现.

    毫针针刺佐剂性关节炎穴区电阻温度能量代谢

    川楝子亚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乌日汉毕力格乌日罕阿如娜...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亚急性毒性实验明确川楝子的中毒剂量及对肝、肾组织的损伤程度,阐明川楝子的肝、肾毒性作用,为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提供工作基础.方法 以川楝子为示例药物,以大鼠为研究对象,川楝子组灌胃相应药物溶液,连续给予21 d,末次给药后取血,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肾功能ALT、AST、CREP、UREA、Tg,CHO、TP指标.结果 川楝子可显著提高血清AST、ALT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CHO、TP含量显著下降(P<0.05);Tg,CREP含量差异显著(P<0.05).结论 川楝子具有一定的肝毒性,并呈现剂量依赖性,2.5714 g/kg剂量时有明显的肝毒性,故临床应用剂量不可超过2.5714 g/kg.

    川楝子亚急性毒性肝脏肾脏

    熵权法联合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优选复方龙血竭双层膜中黄连提取工艺

    陈坤彭霜李江陈凌云...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确定指标权重,优选复方龙血竭双层膜中黄连提取工艺.方法 以加水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自变量,以干膏得率、盐酸小檗碱转移率的综合评分为响应值,应用信息熵权重法(Entropy Weight Meth-od,EWM)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联合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干膏得率、盐酸小檗碱转移率权重系数分别为:40.76%、59.24%;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8 h,3批验证试验综合评分均值为99.37,RSD为0.35%,综合评分接近预测值.结论 EWM法可用于提取工艺多指标权重的计算,且权重系数科学、合理;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具重现性和可操作性好,可用于复方龙血竭双层膜中黄连的生产提取.

    复方龙血竭双层膜信息熵权重法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黄连干膏得率盐酸小檗碱

    灵芝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张碧云陆敏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临床常见疾病,中医药在其治疗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灵芝作为常用扶正补益类抗肿瘤药物之一,能够抗肿瘤,调节免疫,增强人体免疫力,清除氧自由基,提高抗氧化能力,产生抗炎作用.通过综述灵芝治疗CAG的中医辨证机理、中药现代药理学机理,及灵芝中药复方治疗CAg,CAG伴肠化、CAG伴异型增生的临床应用,为中医药治疗CAG提供一个新思路.

    灵芝慢性萎缩性胃炎抗炎抗氧化调节免疫抗肿瘤

    中药调周法治疗月经后期的研究进展

    杨亚楠陈星田华刘蓝...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月经后期是青春期及育龄期女性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各种原因导致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女性生殖健康."中药调周法"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根据月经周期中阴阳消长、气血变化治疗月经后期,远期疗效显著,副作用较小,在临床上广泛运用.现将近年来采用中药调周法治疗月经后期的成果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和总结,予以概述.

    中药调周法月经后期阴阳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