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药品评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药品评价
药品评价

母义明 赵志刚

半月刊

1672-2809

drug_evaluation@sina.com

010-51099090,0791-6279953

330046

北京市东城区东滨河路甲1号大象投资大厦6层

药品评价/Journal Drug Evaluation
查看更多>>本刊重点关注药品的监督管理、监测;新老药品临床使用的疗效或不良反应;合理规范用药的原则;新药介绍及预测;新药领域的基础研究,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医药信息,药品评价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对慢性荨麻疹患者T细胞亚群及复发率的影响

    裴会乐
    378-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对慢性荨麻疹(CU)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接收的 78例CU患者为研究对象(2022 年 3 月至 2023 年 2 月),依据双色球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蓝色球)、观察组(红色球),各 39 例。对照组给予盐酸西替利嗪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体征,T细胞亚群(CD4+、CD3+、CD4+/CD8+),炎性因子[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 97。44%高于对照组 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瘙痒、风团数量积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GF-β1、IL-10、CD8+、IL-4 水平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CD4+、IFN-γ、CD3+、CD4+/CD8+水平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 2。70%(1/37)低于对照组 18。42%(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与盐酸西替利嗪片联合治疗可改善CU患者临床体征,抑制炎性因子,增强免疫力,降低复发率。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盐酸西替利嗪片荨麻疹复发率

    沙丁胺醇结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对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气道炎症反应的影响

    张武辉
    382-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对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采用沙丁胺醇结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临川区人民医院于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7 月期间诊治的 86 例毛支患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均给予控制喘息、监测病情、供氧、补液、呼吸支持等一般治疗,对照组(43 例)患儿加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观察组(43 例)患儿加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和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气道炎症反应、肺功能、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降钙素原(PCT)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γ-干扰素水平、呼气峰值流速(PEF)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仅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毛支能够改善患儿肺功能,降低气道炎症反应,有效缩短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毛细支气管炎儿童沙丁胺醇布地奈德症状缓解时间气道炎症反应

    窦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抗栓方案预防栓塞事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陈晶晶马翠谢珊珊万瑾瑾...
    385-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患有心力衰竭(HF)的窦性心律患者使用口服抗凝药(OAC)与抗血小板药(OAP)预防栓塞事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从PubMed、Springer、Cochrane图书馆、Elsevier、Wiley、中国知网、万方等电子数据库检索建库至 2023 年 12 月关于HF患者使用OAC或OAP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s)中提取人群的卒中、心肌梗死、全因死亡及大出血数据资料后用R语言进行荟萃及偏倚统计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 7 项大型RCTs(共 16823 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OAP,无论是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还是维生素K拮抗剂(VKA)都可显著降低窦性心律HF患者卒中风险(RR=0。59,95%CI:0。47-0。74,P<0。01,I2=0%),但不降低全因死亡风险(RR=0。87,95%CI:0。75-1。01,P>0。05,I2=65%)。另外,VKA不降低患者心肌梗死的风险(RR=1。08,95%CI:0。80-1。46,P>0。05,I2=0%),却显著增加大出血风险(RR=2。15,95%CI:1。57-2。96,P<0。01,I2=0%)。而NOAC在有效降低患者的心肌梗死风险的情况下(RR=0。78,95%CI:0。65-0。95,P<0。05,I2=0%),不增加大出血风险(RR=1。18,95%CI:0。86-1。62,P>0。05,I2=0%)。结论 窦性心律HF患者使用VKA预防栓塞事件有效性与OAP效果相当,但安全性更差,使用NOAC预防栓塞的有效性较OAP效果好,且安全性相当。

    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窦性心律心力衰竭Meta分析

    《药品评价》杂志稿约

    后插1-后插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