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乐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乐器
乐器

陈晋武

月刊

1002-5995

yueqi@vip.126.com

010-87327685

100122

北京市朝阳区南新园西路甲6号

乐器/Journal Musical Instrument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由于近年电声爱好者尤其是吉他发烧友的增多并逐渐趋于专业化,《乐器》作为一本综合性杂志己很难满足这类专业发烧友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为这类读者服务,杂志社决定将吉他部分的内容从杂志中移出,另出一本专刊,即马上出刊的《吉他平方》杂志。《吉他平方》的顾问团阵容强大,有中国第一代吉他大师张勇、摇滚传教士曹平、轮回赵卫、超载李延亮、唐朝老五、唐朝陈磊、战斧郭智勇、子曰汶麟、顾芷炜、歇斯、摇滚帝国网站陈征等。他们的参与保证了这本杂志的质量,并且能够更好更实际地贴近国内读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内蒙古高校民族声乐课程和课程思政融合

    姚瑶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论文研究了内蒙古高校民族声乐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的问题。通过深入理解内蒙古高校民族声乐课程的特点和现状,以及课程思政融合的概念和意义,探讨了如何在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总结了实施思政教育的目标、整合思政元素的方法和策略,并评估了课程思政融合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旨在为内蒙古高校民族声乐课程的发展和课程思政融合的实践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内蒙古高校民族声乐课程课程思政融合音乐教育教学方法

    竹笛演奏常用技巧的练习与运用(上)

    王昌俊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竹笛演奏常用技巧传统分类,结合"指""舌""气"基本功练习方法,对演奏技巧的练习与运用作详略梳理,就南曲的颤音、北曲的吐音、南北曲通用的长音技巧作归纳概述;就相对容易掌握的赠音、打音、剁音、历音等技巧作扼要概述;就容易出现瓶颈的花舌音、循环换气技巧,首推花舌音从后花舌起步,循环换气由葫芦丝过渡到笛子的练习方法作重点讲述。

    竹笛演奏技巧颤音吐音长音花舌循环换气

    芝术素质测评背景下提升初中生音乐素质的途径探究

    凌晓萱滑静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艺术素质测评是我国全面发展艺术教育的有效手段。在艺术素质测评背景下,本文以提升学生音乐素质的途径为探究重点,将测评中的基础指标、发展指标、学业指标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研究。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艺术实践的开展作为研究,旨在通过三个方面培养学生音乐文化理解能力、审美感知力、音乐表现力,以此增加音乐教师对艺术素质测评的了解,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升。

    艺术教育音乐教学艺术素质测评

    乐童学琴热情消失原因及对策的探究

    程征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美育时代的到来,家长们越发重视孩子的音乐启蒙,为孩子选择学习钢琴,但一段时间后常常遇到学习热情消失,无法坚持等问题。本文从调查乐童学琴动机入手,探究学琴兴趣消失原因,提出提升儿童学习兴趣的对策,为孩子在音乐道路上走得更远、更扎实提供帮助。

    乐童学琴热情音乐启蒙

    图瓦民族乐器"查达干"初探及与中国筝的比较研究

    高阳
    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查达干(chadagan)"是图瓦共和国重要的弹拨乐器之一,笔者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于2017年前往图瓦共和国,记录其起源、流变、形制及音乐特征等方面的相关问题,并对查达干的演奏进行现场记录,意在对查达干进行音乐表演方面的剖析,并比较其与中国古筝之异同,进而深入解读查达干背后的人文色彩与文化内涵。

    chadagan查达干уадаган古筝表演艺术

    巴特里亚(Batería)的乐器演奏特点与文化特征探究

    陈思馗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桑巴中的巴特里亚(Bater í a)是在巴西多文化融合背景下,逐渐形成的一种打击乐器组合,它是桑巴乐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多元的乐器与多变的节奏风格体现了非洲、欧洲及印第安土著的显著音乐特征。本文旨在梳理巴特里亚乐器的形制、演奏方法、组合形式及乐队配合等问题,探讨巴特里亚形成与发展的历程,从而揭示巴特里亚与巴西音乐文化中潜在的非洲和欧洲音乐文化因素的紧密联系。

    巴特里亚桑巴打击乐队乐器演奏特点文化特征

    论传统筝曲的审美特性

    李丽敏魏高峡
    106-109页

    二胡大师闵惠芬的艺术成功之路——写在闵惠芬逝世十周年之际

    吴子吟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闵惠芬是我国著名的民族器乐表演艺术家,她以独到的艺术品位和艺术个性,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她的二胡演奏曾感动无数国内外观(听)众,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她引领中国二胡艺术发展近半个世纪,推动我国二胡艺术迈向新的里程碑。她的出生和成长经历,她对事业执着的追求,以及她面对困难时展现出坚韧不拔的毅力,决定了她的艺术成就。本文从"成长之路""民乐贡献""器乐演奏声腔化""普及民乐培养新人"四个部分,讲述闵惠芬老师的二胡人生。

    闵惠芬二胡艺术必然性德艺双馨器乐演奏声腔化

    古典音乐在哈尔滨文化旅游产业中的影响、需求和提升

    刘玥彤
    11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古典音乐在哈尔滨文化旅游产业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游客需求、文化活动参与度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探索了古典音乐在哈尔滨文化旅游产业中的现状,寻找了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同时还提出了一系列优化建议,包括加强古典音乐节的品牌建设、提升音乐会的质量和多样性,以及通过教育和宣传增加市民和游客对古典音乐的认知度和参与度等,从而进一步推动哈尔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古典音乐哈尔滨文化旅游产业影响游客需求文化吸引力

    层叠与转化:新时代民族器乐创作中的"丝路文化"探颐

    邓生泽
    117-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丝绸之路"作为中国古代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横跨亚欧大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对各国的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孕育出当代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精神气质。从当代民族器乐创作的趋势来看,以"丝路文化"为背景的创作不仅为当代中国民族器乐开辟了重要的发展方向,这条曾经贯穿中西历史文脉的古道,照亮了当代民族音乐创作的道路。本文旨在通过对当代中国民族器乐创作发展趋势的分析,探讨"丝路文化"元素在民族器乐作品中的体现,包括其音乐风格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特点。通过阐释"丝路文化"在新时代民族器乐创作中的应用与表现,期望为民族器乐的创作、传承与创新起到推动作用。

    民族器乐创作"丝路文化"文化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