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油气田地面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油气田地面工程
油气田地面工程

张良杰

月刊

1006-6896

cnogfe@petrochina.com.cn;yqtdmgc@petrochina.com.cn

0459-5903568

163712

大庆西杨邮局126-1-56信箱

油气田地面工程/Journal Oil-Gasfield Surface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78年创刊,中文核心期刊,月刊。油田生产、建设、施工和设计领域权威应用杂志。每年发表相关科技文章500余篇。文章内容贴近生产实际,具有较大的应用借鉴价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odbus-RTU通讯协议在油田物联网建设中的研究与应用

    张志文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田物联网建设是油田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基础,由于油田生产作业现场存在点多面广、中小型站场数量众多且分布零散的实际情况,为了解决各种分散的井站、计量站等生产单位的数据采集与监控问题,在物联网系统的架构设计方面,尤其是在通讯协议选择方面,对多种不同类型的工业控制通讯协议进行对比,最终选择了更加标准、开放化的Modbus通讯协议.基于该协议一主多从的原理,开发了适合油田生产实际需要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该系统在数据传输层使用无线网桥替代传统的屏蔽双绞线,实现RS485总线主数据链路的数据远距离传输,并且有效地解决了周围环境强电磁辐射等原因造成的电磁干扰问题,实现了分散站(库)温度、压力、液位等关键参数的数据采集、存储与报警等功能.采用该架构搭建的采集与监控系统可确保现场采集端数据能够及时、准确地在监控端进行管理,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并且具有兼容性强、后期易于运维的特点.该系统的应用为油田中小型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的快速搭建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物联网Modbus协议RS485无线网桥组态

    多模与Sagnac复合干涉型振动传感器

    田野黎键杨光赵敏...
    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光纤振动传感器可测量的振动频率范围有限,为进一步提高光纤振动传感器的频率识别能力,利用多模光纤(MMF)耦合器构建萨格纳克(Sagnac)干涉仪,将多模干涉与Sagnac干涉相结合,提出了基于多模干涉的可测量振动频率的新型Sagnac干涉型振动传感器结构.利用105 μm和62.5 μm芯径的MMF分别制作分光比为1∶1的多模光纤耦合器,并用其构建Sagnac环.为了对比分析,利用MMF分别制作了单模-多模-单模(SMS)干涉结构及马赫增德尔干涉结构的传感器.通过大量实验对几种类型的振动传感器在振动频率检测范围、振动频率检测准确度和振动信号幅值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105 μm芯径阶跃折射率分布MMF的Sagnac干涉结构在0.3~20 kHz的频率范围内,获得了频谱主级峰和次级峰强度差大于20 dB的频率识别效果,可测频率范围宽,主次级峰强度差大,对低频振动更灵敏,且频率偏差在Hz量级,在几种对比结构中振动测试性能最好,为振动检测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案.

    振动传感器频率测量萨格纳克干涉仪多模干涉光纤耦合器

    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技术在大型油罐地基基础中的应用

    刘长春刘蓦然于北溟
    81-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型油罐地基基础设计要求:严格控制大型油罐的整体沉降、整体倾斜、罐壁局部不均匀沉降;同时,不允许罐底板整体呈凹型沉降及局部沉降.一般情况下,天然地基均不能满足大型油罐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必须采取地基处理措施改善地基的力学性能,以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小储罐基础的总沉降量和不均匀沉降.在确定地基处理方案时,要考虑方案的安全可靠性、技术先进性、施工可行性,同时,要尽量节约资金及减小对环境的影响.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大型油罐地基基础设计中,其中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复合地基在安全可靠性、技术先进性、施工可行性及环保等方面均优于其他桩体复合地基处理方法.随着预应力高强混凝土预制管桩生产成本的降低,加之其施工费用较低,其工程造价已接近其他刚性桩复合地基,在大型油罐地基处理中应用,具有较大的技术及经济优势.

    大型油罐地基基础设计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环墙基础

    微波含水仪在吉7含气稠油应用中的技术改进

    冯小刚王涛贾玉庭宋多培...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测量单井含水率是掌握油井生产动态的重要手段和主要任务,也是制定注水井配水方案的重要依据.单井含水率的传统测量主要采用人工采样的测试方法,测量数据为点样,不能代表油井含水率的真实情况.随着微波含水仪的推广应用,实现了对稀油(原油50℃,黏度小于400 mPa·s)单井含水率的实时在线精确测量.吉7井区为稠油油藏,采用常温注水开发,井口采出液温度仅为28℃左右,稠油黏度高,常规微波含水仪在吉7稠油单井应用时,原油容易附着在含水仪探头上,严重影响测量精度,为了实现微波含水率分析仪在稠油区块的成功应用,需开发一种适用于稠油的微波含水率在线检测仪.通过微波含水仪的技术改进,采用减小流动面积、提高流速、使用探针防粘涂层、提高探针温度等技术措施,有效解决了含水仪探针中原油粘附的问题,将稠油含水率的测量误差从 20%~30%降低到 5%以内;解决了原油黏度在400~2 500 mPa·s范围内的稠油单井含水率精确测量的问题;实现了吉7稠油单井含水率实时在线测量100%全覆盖,为吉7井区实施无人值守数字化巡井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稠油微波含水仪含水率检测

    悬浮污泥过滤工艺优化与应用

    曲鹏
    9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油田采用SSF(悬浮污泥过滤)技术处理采出水,设计出水执行Q/SY DQ 0605-2006《大庆油田油藏水驱注水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中规定的"8·3·2"标准.近年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出站水质达标率低,为提高出站水质,该油田组织开展了现场调研,对采出水进行分析及处理工艺评价,找出了影响达标率的 4个关键因素,制定了相应优化对策.依据调研情况,从3个方面开展技术攻关研究:优化药剂,开展水处理工艺药剂筛选,优选杀菌剂,提升杀菌效果,同时筛选SSF工艺药剂,提升悬浮污泥层密实度;优化工艺,开展SSF工艺污泥层构建现场试验及水力冲击试验,并重新校核SSF工艺处理能力;优化管理,调整工艺运行参数,延长沉降段沉降时间,定期组织容器清淤、收油、排泥工作,提高油、悬浮物固体的去除率.通过以上工作,实现了出站水质中菌类浓度达标率 100%,滤后含油浓度达标、悬浮物固体浓度下降,逐步提高了出站水质达标率.结果表明,对SSF处理工艺进行的优化与应用能够促进出站水质指标的提升,对今后采出水站优化运行、改扩建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悬浮污泥过滤达标率药剂筛选污泥层构建水力冲击液位运行

    XB油田原油集输系统优化调整措施及效果分析

    常超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开发不断深入,XB油田面临着效益建产难度大,地面集输系统站库老化、低效、高耗等形势,按照油田公司优化简化的总体部署要求,XB油田结合自身特点,着力打造具有XB特色的优化简化模式.通过"水驱利用优存量、水聚合建控增量、系统调整优布局、工艺简化增效益"优化思路,充分挖潜利用A区域内站库剩余能力,接纳新建水驱产能;结合B区产能水聚驱产能交错布置特点,实施水聚驱合并建设;针对C区域站库低效、低负荷问题,优化区域系统布局,优化核减站库;结合D区块大平台建设方式,探索"投产并联+双管环状"集输工艺.在油井增加的前提下,减少转油站建设数量,提升集输系统负荷,控降建设投资,可为后续集输系统优化简化提供指导意见.

    效益建产老化低效转油站优化简化扩改建

    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