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朱穗玲

月刊

1007-7545

ysyl@bgrimm.com

010-63299752

100070

北京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18区23号楼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Journal Nonferrous Metals(Extractive Metallur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49年,双月刊,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管,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主办。2011年起刊期变更为月刊,大16开本,邮发代号2-464,每册定价5.00元。主要涉及重有色金属、轻有色金属、稀贵金属、黄金、核工业及化工行业的冶炼、加工、材料及设备等专业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刊物,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国内众多矿冶类文摘数据库和美国化学文摘(《CA》)经常收录论文的期刊。欢迎从事上述相关专业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各大学图书馆、乡镇企业和个人投稿和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废旧钴酸锂材料Mg/Se共掺直接再生研究

    张世玲田乐孟奇董鹏...
    185-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是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废旧正极材料短流程高值再生是重要发展方向.提出了一种高温固相烧结以及Mg/Se共掺杂策略,来解决废旧钴酸锂材料的升级再生难题.主要是将废旧钴酸锂粉末在高温烧结补锂的同时引入掺杂元素,一同实现体相的掺杂改性.研究发现这种直接再生协同掺杂改性的方式可以有助于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和结构稳定性,从而表现出优异的放电比容量和循环保持率,但并不改变材料的层状结构和颗粒形貌.再生材料在3.0~4.6 V工作电压下,可以释放194.6 mAh/g的首圈比容量,并且循环50圈的容量保持率可以高达71.58%,并且具有优异的大倍率电化学性能,有望为其他废旧正极材料提供新的再生方向.

    钴酸锂材料高电压结构稳定性直接再生掺杂改性

    酸法地浸采铀中矿物溶解/沉淀量空间演化的逆向模拟

    刘雪峰刘金辉邢拥国阳奕汉...
    192-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浸采铀过程中沿溶浸液流向不仅铀矿物被溶解,同时伴随有大量其它矿物的溶解,沿溶浸液流向矿物溶解、沉淀(形成)量具有随溶浸液运移距离增长而增高的规律.以巴彦乌拉铀矿C12采区南部抽注单元为研究对象,采用逆向模拟方法探讨了沿溶浸液运移方向,矿物溶解、沉淀(形成)量空间分布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酸法地浸采铀过程中溶浸液运移至27.10 m时,发生溶解的矿物主要有钙长石(溶解量16.95 g/L)、钠长石(溶解量2.8 g/L)、钾长石(溶解量2.00 g/L)、赤铁矿(溶解量8.74 mg/L)、黄铁矿(溶解量7.72 mg/L);发生沉淀的矿物主要有石膏(沉淀量10.45 g/L),新形成的矿物主要有伊利石(形成量13.65 g/L)、高岭石(形成量3.90 g/L).矿物溶解、沉淀(形成)量具有沿程不断增大的空间演化规律,并在空间上具有一致性,长石发生黏土化蚀变和石膏沉淀是造成酸法地浸采铀中含矿层堵塞的重要机制.

    酸法地浸采铀溶解量沉淀(形成)量逆向模拟空间演化

    CO2-咸水-岩石相互作用对储层孔隙度的影响:以准噶尔盆地东沟组砂岩层为例

    金将伟杨国栋刘思雨马鑫...
    204-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实际工程情况下超临界CO2注入咸水层地质封存过程中储层孔隙度的变化,考虑CO2-咸水-岩石相互作用对储层孔隙度的影响.以准噶尔盆地东沟组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建立三维地质模型,采用全耦合方法进行多相多组分流动模拟超临界CO2 注入咸水层后的溶解与扩散过程.结果表明,模拟期间储层孔隙度随CO2 羽迁移呈现出4种不同变化趋势;温度和地层水盐度梯度变化均会改变孔隙度变化趋势.基于数据分析,发现CO2-咸水-岩石相互作用抑制了CO2 的迁移速率,导致不同区域矿物溶解或沉淀状态不同,进而造成了对孔隙度影响的差异性;封存过程中CO2 的持续注入导致储层内pH降低,产生矿物溶解,进而增加了孔隙空间,其中钙长石的溶解作用最显著,后期方解石持续生成则导致孔隙度增速放缓或减小;温度升高可促进矿物反应,并导致矿物变化量的增加,进而影响储层孔隙度的变化量;高盐度地层条件下不利于地化反应发生,进而减少孔隙度的变化量.研究结果可为CO2 地质封存的储层多场耦合模拟、地球化学响应特征研究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也为CO2 地质封存的长期性和稳定性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CO2-咸水-岩石相互作用孔隙度CO2地质封存咸水层准噶尔盆地数值模拟

    内蒙古哈达图铀矿石酸法铀浸出及动力学特征

    刘勇毅刘金辉阳奕汉王健...
    217-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室内酸法柱浸试验,对内蒙古哈达图铀矿石不同酸度条件下铀浸出特征和动力学机制进行了探讨,系统分析了铀矿石矿物成分与浸出过程中浸出液pH、Eh值、铀浓度、浸出速率,液计与渣计浸出率及吨矿、吨铀耗酸量,在此基础上进行浸出动力学机制的拟合.结果表明,铀矿石碳酸盐含量(0.58%)与黏土矿物含量(10.20%)均满足酸浸工艺要求;平均铀浓度为33.13~47.27 mg/L,渣计浸出率93.06%~95.43%,吨铀酸耗为37.78~95.49 t,符合酸法地浸可行性关键指标.10 g/L条件下铀矿石液计、渣计浸出率分别达到88.20%、95.43%,吨铀耗酸仅为37.78 t,考虑到最佳浸出效益及经济成本,试验现场酸度宜为10 g/L.酸度大于10 g/L,柱浸时铀浸出动力学机制符合混合作用控制模型,小于等于10 g/L则符合化学反应控制模型.

    哈达图铀矿酸法浸铀铀浸出率吨铀耗酸动力学

    铅锌冶炼废水中和渣中有价元素综合回收

    卢文鹏狄浩凯杨坤裴启飞...
    229-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铅锌冶炼废水中和渣回收价值大、处理难度高,其湿法处理工艺是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基于中和渣特性,提出采用逆流酸浸工艺回收其中的有价金属,并探究不同反应条件对浸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液固比为3∶1、渣酸比为1.67、初始硫酸浓度200 g/L、熟化硫酸浓度98%、室温(自热浸出)和浸出时间30 min的条件下,中和渣中锌、锰、锗的浸出率大于95%,镁的浸出率大于85%.该技术可将中和渣中的钙转变为石膏渣产品,将砷转变为砷酸铁固砷产物,同时获得了可外售的活性氧化锌和碱式碳酸镁产品,可为我国企业的绿色化生产提供支撑.

    中和渣酸浸综合回收

    序言

    李会泉张利波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