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有色金属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有色金属工程
有色金属工程

朱穗玲

双月刊

2095-1744

ysjsgc@bgrimm.com

010-63299751/52

100070

北京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18区23号楼

有色金属工程/Journal Nonferrous Metals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涉及重、轻、稀、贵金属地质、采矿、选矿、冶炼、加工、材料、环保、设备和过程控制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发行和交换28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国内外重要检索机构收录。主要报导有色金属新材料、新技术、技术方向等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纯钛表面氧化石墨烯涂层的制备及生物学性能研究

    文超举刘春影舒佳玉陆婧...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在纯钛表面制备氧化石墨烯涂层,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对涂层的形貌结构和成分进行表征检测;之后通过体外细胞毒性实验、急性溶血实验和SBF模拟体液浸泡实验评估不同处理组钛片的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体外小鼠前成骨细胞毒性实验、急性溶血实验初步证实复合涂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SBF模拟体液浸泡实验表明氧化石墨烯涂层能提高纯钛表面沉积羟基磷灰石的能力.

    纯钛硅烷偶联剂氧化石墨烯生物相容性细胞培养

    Nb添加量对金属陶瓷显微组织和磁学性能的影响

    张金伟张曼赵奔奔刘杰胜...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Ti(C,N)基金属陶瓷具有硬度高、耐蚀性好及密度低等一系列优点,在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它室温时易呈铁磁性,阻碍了其进一步推广应用.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系列TiC-l0TiN-xNb-30Ni-4C(摩尔分数)金属陶瓷,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物理性能测试系统(PPMS)、洛氏硬度计和万能试验机研究了金属陶瓷的磁学性能、力学性能以及显微组织在不同Nb添加量下的变化.结果表明,所有金属陶瓷由陶瓷晶粒和Ni基粘结相组成,添加的Nb组元在烧结过程中基本完全固溶于粘结相和陶瓷相.整体上,陶瓷晶粒随着Nb添加量的增加变细.未添加Nb的金属陶瓷呈现典型的铁磁性,当Nb添加量为8%(摩尔分数)时,金属陶瓷转变为顺磁性.随着Nb添加量的增加,Ti(C,N)基金属陶瓷的室温饱和磁化强度和剩磁都呈现下降趋势,然后逐渐趋近于0.Nb含量的增加,也使得Ti(C,N)基金属陶瓷的抗弯强度和硬度呈现先增加后逐渐减小的趋势.当Nb含量为4%(摩尔分数)时,Ti(C,N)基金属陶瓷保持较好的抗弯强度(1 470 MPa)和硬度(87.0 HRA).研究可为制备无磁金属陶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金属陶瓷Nb磁学性能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快速刻蚀法增强铝合金粘接性能研究

    梁智勇黄琦睿成鹏军蒋华精...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高效率增强铝锂合金粘接性能,采用氯化铜快速刻蚀法构筑试样表面形貌特性,并对不同改性表面微观形貌、粗糙特性、润湿性能以及其胶接接头强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原始表面和砂纸打磨方法,快速刻蚀能够有效增强试样表面润湿性能和粘接强度,刻蚀时间为5、10和15 s时相对于未处理试样胶接接头强度分别提升217.6%、245.9%与270.3%,刻蚀时间的增长有助于凹凸阶梯状形貌的构筑和表面粗糙度的增加,从而提升胶接界面实际接触面积与机械啮合力,促进胶粘剂在基板表面的渗透与粘附,进而提高胶接接头的强度性能.

    铝锂合金快速刻蚀粗糙特性胶接强度

    Bi元素的添加对Al-Cu-Si三元共晶合金双峰结构转变的影响

    孛海娃唐玲王永善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揭示Bi元素对共晶合金中凝固组织的影响和作用机理,使用重力凝固法制备了 Al-Cu-Si-xBi(x=0%、0.01%、0.03%、0.05%、0.07%)三元共晶合金,分析了不同添加量Bi对Al-Cu-Si三元共晶合金凝固的组织特征、相的生长形态特征及相组成等的影响.结果表明:Al-Cu-Si三元共晶合金具有α-Al/θ-Al2Cu二元共晶和α-Al/θ-Al2Cu/β-Si三元共晶的混合双峰共晶结构.未添加Bi时,α-Al/θ-Al2Cu二元共晶呈现典型的辐射状菊花集群形态,α-Al/θ-Al2Cu/β-Si 三元共晶中的Si相呈现长针状形态,双峰共晶结构较不均匀.随着Bi的添加,α-A1/θ-A12Cu二元共晶呈现均匀细小的短片层结构,Si相变为点针状.双峰共晶结构的层片间距的差值也逐渐缩小,当Bi的添加量为0.05%时,变质效果最好,双峰共晶结构最为均匀细小,合金硬度亦最好.

    三元共晶双峰成分过冷共晶集群层间间距

    稀土Y改性6063铝合金阳极氧化及耐蚀性研究

    贾庆贤刘晓雄余海存安家志...
    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含稀土 Y的铸态及挤压态6063铝合金进行阳极氧化,研究了阳极氧化膜在6063铝合金上的形貌,并分析了其对合金硬度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的6063铝合金相比,稀土 Y改性6063铝合金氧化膜与基体结合紧密且表面致密无缺陷,其挤压态表面粗糙度Sa值最小,为1.36.阳极氧化膜化学成分主要为氧化铝,作为覆膜的氧化铝能显著提升合金表面硬度.通过对覆膜后挤压态稀土 Y改性6063铝合金的自腐蚀电位研究,发现自腐蚀电流密度较小,总阻抗值较高,且在高频区表现为容抗弧的特性,耐蚀性更好.

    6063铝合金稀土Y阳极氧化膜极化曲线耐蚀性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同槽电积锰和二氧化锰工艺研究

    张悦宋小三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生产锰和电解二氧化锰行业能耗大、污染严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同槽电沉积锰和二氧化锰工艺,在提高阴阳极电流效率的同时使得能耗最低,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结合响应面法对阴极硫酸铵浓度、阳极硫酸浓度、中隔室硫酸浓度、温度四个因素与阴阳极电沉积效率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得到二次回归拟合模型,确定同槽电积的最佳条件为:阴极硫酸铵浓度为107.11 g/L,阳极硫酸浓度投加量为2.8 mol/L,中隔室硫酸浓度为0.516%,温度为40.2 ℃.阴极电流效率可达到84.79%、阳极电流效率可达到68.43%.分析表明,硫酸铵和温度对阴极电流效率交互影响最大、硫酸浓度和温度对阳极电流效率交互影响最大.电沉积得到的金属锰沉积紧密.电解二氧化锰粒径均一,形貌良好.

    同槽电积电解二氧化锰响应面法

    不同温度下Se-H2O系电位-pH图的研究

    姚浩杨四齐白希为张利华...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Se-H2O体系中重要的单核配合物进行计算分析,通过查询热力学手册,获得了各反应物质298 K标准态下的S0、ΔfG0、ΔfH0和CP的数据.计算得到298~573 K下Se(-Ⅱ)-H2O、Se(+Ⅳ)-H2O和Se(+Ⅵ)-H2O体系中各溶解组分在不同pH下的优势区域图.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温度下各含Se物质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热力学数据,分别构建298、373、473、573 K温度下的Se-H2O系电位-pH图.结果表明:H2Se和H2SeO3均可稳定存在于强酸性溶液中,而H2SeO4仅能存在高温强酸性和溶液中.在298~573 K,单质Se能稳定存在于水溶液中.在298~473 K之间,H2SeO3、HSeO3-、SeO32-全部可以直接还原成Se.因此,控制一定的pH值和电位,可以使Se以单质形式沉淀从溶液中净化除去.随着温度的升高,H2O的优势区域减少,以固相存在的单质Se的优势区域也在逐渐减少,液相区以Se(+Ⅳ)存在的H2SeO3、HSeO3-及SeO32-的稳定区域不断扩大.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将硒单质氧化为Se(Ⅳ)且进一步氧化为Se(Ⅵ)的氧化电位略有降低,氧化反应更易进行.

    Se-H2O系热力学电位-pH图优势区域氧化-还原反应

    含铂族金属铁合金碱焙烧脱硅预处理研究

    何啟涛赵雨张纯熹赵家春...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含铂族金属铁合金结构复杂、难以溶解的问题,开展碱焙烧脱硅预处理研究以破坏稳定致密的合金结构.经试验验证,适宜的焙烧条件为:碱料质量比1.4、焙烧温度600 ℃、焙烧时间2.0 h,此条件下合金相完全分解,转化为NaFeO2和Na4SiO4,Na4SiO4经水浸脱除,所得水浸渣中硅含量降至0.84%.脱硅预处理后物料结构疏松、活性较高,易于酸溶除铁,有利于铂族金属精炼回收.

    铂族金属铁捕集含铂族金属铁合金碱焙烧脱硅

    低能耗熔盐电解金属锂电解槽的开发及研究

    张文正纪瑞崔熙杨明亮...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金属锂在全固态锂电池、铝锂合金制备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但金属锂生产成本仍然是生产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从降低能耗角度优化生产工艺及设备角度利用Solid Works三维建模电解槽结构,以及ANSYS仿真模拟软件对电解槽进行热场模拟及计算,得出最优设计方案.生产电解效率可达到91%,能耗在35 kWh/kg以下,抽氯和集锂装置可以自动运行,抽出氯气浓度90%,集锂效率可达到80%以上,且出锂量较为稳定.该设备可以更好的投入产业化生产,满足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需要,促进熔盐电解金属锂行业的发展.

    低能耗金属锂熔盐电解槽

    新型羟肟酸捕收剂对硅孔雀石的浮选机理研究

    李亚民黄凌云孙鑫张梅...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易分选硫化铜矿日益消耗,氧化铜矿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硅孔雀石矿石采用直接浮选法存在捕收剂捕收能力不足的问题,研究中以苯甲酸甲酯和盐酸羟胺为原料合成了苯丙羟肟酸(BPHA),应用于硅孔雀石的浮选回收.微浮选试验表明,在pH值为9.0、BPHA用量为120 mg/L的浮选条件下,硅孔雀石的最大浮选回收率可达到75.2%.通过接触角、吸附量分析得出BPHA能提高硅孔雀石表面的接触角,增强其表面的疏水性.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分析得出,BPHA与硅孔雀石作用后吸附在矿物表面,改变了矿物表面化学性质,并在矿物表面生成了疏水性的BPHA-铜物种,从而增加了硅孔雀石的可浮性.

    苯丙羟肟酸新型捕收剂硅孔雀石浮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