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有色金属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有色金属工程
有色金属工程

朱穗玲

双月刊

2095-1744

ysjsgc@bgrimm.com

010-63299751/52

100070

北京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18区23号楼

有色金属工程/Journal Nonferrous Metals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涉及重、轻、稀、贵金属地质、采矿、选矿、冶炼、加工、材料、环保、设备和过程控制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发行和交换28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国内外重要检索机构收录。主要报导有色金属新材料、新技术、技术方向等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声冲击对SMA490BW耐候钢焊接接头腐蚀疲劳的影响

    童第华王乃境丛家慧高倩倩...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USP-300 超声表面加工装置对SMA490BW耐候钢表面进行超声冲击处理.研究超声冲击前后试件的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和残余应力,比较超声冲击前后SMA490BW耐候钢焊接接头的腐蚀速率和腐蚀疲劳寿命.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超声冲击后SMA490BW耐候钢的显微组织,采用测试仪器测试焊接接头的表面硬度和残余应力,分析超声冲击提高 SMA490BW耐候钢抗腐蚀性及其疲劳寿命的机理.结果表明,超声冲击处理能使材料表层晶粒细化形成致密的塑性变形层,提高显微硬度,并在材料表面引入有效的残余压应力,降低腐蚀速率,减小失重量.同时,超声冲击处理后裂纹扩展路径变得更加复杂,裂纹扩展速率降低,焊接接头腐蚀疲劳寿命得到提高.

    SMA490BW耐候钢焊接接头腐蚀速率疲劳寿命

    SiC颗粒包覆氧化铝隔绝膜的性能

    郭睿刘建明黄凌峰王帅...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防止SiC颗粒与过渡金属在高温下混合应用时发生反应,使用流化床PECVD在名义粒度 180μm SiC颗粒表面镀覆完整的 Al2O3 隔绝膜.通过SEM、XRD等对膜层的形态、组成和物相进行了表征,利用混合烧结法模拟SiC颗粒与过渡金属在高温下混合应用的状态.当膜层厚度在 4μm以上,膜层主要成分为无定形氧化铝和少量含碳杂质.在 700℃/1 060℃的温度和空气氛围中保温 12h,膜层发生相变,生成γ-Al2O3/α-Al2O3.经高温真空腐蚀实验验证,证实膜层能有效防止 SiC 与 Ni 等过渡金属反应,提高了SiC颗粒高温应用的性能.

    流化床PECVD氧化铝膜隔绝膜

    不同阳极氧化电压对2A12铝合金表面性能的影响

    魏士钧汪鸿宇宋海鹏杜娟...
    1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 2A12 铝合金为基体进行硫酸-硫酸铝阳极氧化,研究了不同阳极氧化电压对阳极氧化膜微观形貌、成分、孔隙率、显微硬度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阳极氧化电压下生成的氧化膜都呈多孔状形貌;20 V时样品表面孔隙率最大(4.394%)、含氧量最高(35.76%);30 V时表面粗糙度最大(34.9);随着阳极氧化电压增加,样品表面的耐蚀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0 V时耐蚀性最强.将经过最佳阳极氧化的铝合金基体涂敷环氧涂层后,对其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阳极氧化工艺可大大提高涂层样品的结合力和耐蚀性.

    阳极氧化铝合金孔隙率电化学阻抗

    Zr含量对Er变质Al7Si0.3Mg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李玉章孙彦华吉全鑫冯炜光...
    27-3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含 0.3%Er的 Al7Si0.3Mg合金中添加Zr,通过光学显微镜(OM)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试样的显微组织进行表征,用高分辨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物相组成分析,并测试其力学性能,研究不同含量的Zr对合金微观组织形貌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Zr元素后,Zr与Er形成了第二相颗粒Al3 Er和Al3 Zr,这些第二相粒子在铝液凝固过程中起到双重形核和细化作用,显著细化α-Al和共晶Si的分枝,提高了合金的力学性能.但若Zr添加过多,则会和Er在合金内部形成过多的金属间化合物,削弱变质效果,引起抗拉强度和延伸率下降.Zr含量为 0.2%时效果最好,其抗拉强度达到 182 MPa,伸长率为 6.4%,较未添加Zr元素的合金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提高了 16.7%和 33.3%.

    变质第二相合金组织晶粒细化力学性能

    铬掺杂CdS纳米棒室温铁磁性及光学性质

    张珠峰任银拴
    34-4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溶剂热法合成了具有室温铁磁性能Cr掺杂的CdS纳米棒.XRD分析表明产物为六方相 CdS.TEM表明不同 Cr含量的CdS均为纳米棒,CdS纳米棒长为 100~350 nm,平均直径为 20~30 nm,CdS纳米棒的形貌与 Cr掺杂量的多少无关.EDS测试表明,合成产物由 S、Cd和 Cr三种元素组成.振动样品磁强计(VSM)表明,Cr掺杂 CdS纳米棒在室温下有铁磁性,而未掺杂 CdS纳米棒有弱铁磁性.Cr 掺杂 CdS 纳米棒(Cr=4.17%,7.31%,均为原子分数)的饱和磁化强度Ms分别为 3.907 和8.798(×10-3 emu/g),矫顽力Hc分别为 96.21 和 137.15 Oe(1 Oe =79.58 A/m).CdS纳米棒室温铁磁性能的产生与CdS晶格中Cd原子被Cr的取代有着密切关系.

    CdS纳米棒铁磁性溶剂热

    AgCuTi合金钎料粉末的制备及性能

    王思鸿文艺卜永周张淑婷...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熔炼雾化法制备了不同组分的 AgCuTi钎料粉末,对粉末的氧含量、熔点、微观组织及硬度进行了测试与表征,并基于数理统计中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法和交互作用关系,利用JMP软件建立了各元素含量对 AgCuTi 合金钎料熔点影响的数学模型,通过回归拟合定量描述了各元素含量与熔点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Ti含量是影响 AgCuTi活性钎料粉末熔点及硬度的最显著因素,当Ti含量为 2%~4.6%时,钎料熔点随着Ti含量的增加而升高,熔点最低为 780℃左右,最高为 812℃左右,AgCuTi钎料硬度也随着Ti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从 122.79 HV增大到 248.82 HV,增大了 126.03 HV.本研究计算模型精度较高,可预测不同组分含量 AgCuTi合金钎料的熔点,研究结果可为 Ag-Cu-Ti体系合金钎料的选材应用提供参考.

    AgCuTiJMP软件微观组织熔点硬度

    空气和钛精矿对含钛混合熔渣钙钛矿富集行为的影响

    李鑫王鑫博许帅鹏张少博...
    5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XRD、SEM、EDS、Image-J 等分析手段,探讨空气和钛精矿对含钛熔渣中钛资源富集行为的影响.通过对含钛混合熔渣改性,熔渣中钙钛矿晶体形状发生变化,降低钙钛矿晶体运动阻力,方便上部钙钛矿晶体向下部迁移和富集,得到高品位人造钙钛矿精矿.结果表明:合适的氧化时间有利于熔渣中的低价钛向高价钛转化,适量的添加钛精矿有利于促进钙钛矿晶体的成核,以球形晶体析出.因此,在较佳氧化时间 2 min和较佳钛精矿添加量 12%共同作用下,Ti组分以球形钙钛矿晶体富集于改性渣底部,钙钛矿体积分数由 25.12%增加到 61.50%.

    含钛高炉渣钢渣氧化钛精矿钙钛矿

    某难处理金矿生物预氧化

    谭巧义高立强贾先兵贾炎...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金矿石中黄铁矿含量 5.31%、氧化率 6.02%,直接氰化金浸出率仅 27.78%,属典型的低品位硫化物包裹型难处理金矿.为评估生物堆浸预氧化工艺对该矿石的工业化应用前景,开展了直接氰化试验、生物搅拌预氧化-氰化试验和生物柱浸预氧化-氰化试验,考察了黄铁矿氧化率和金浸出率的关系以及温度对黄铁矿氧化率和金浸出率的影响.生物柱浸试验获得良好指标:原生矿破碎至D80=5.5 mm,在室温条件下(8~30℃)预氧化 221 d后,黄铁矿氧化率 52.30%,金的浸出率为 62.70%,氰化渣金品位为 0.47 g/t,较直接氰化浸出金浸出率(27.78%)提高 34.92 个百分点.

    难处理金矿生物预氧化黄铁矿柱浸

    熔融钒渣钙化及酸浸过程动力学研究

    瞿金为董文霞翁小影豆志河...
    7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转炉钒渣钙化工艺中存在流程长和能耗高的弊端,直接利用转炉中熔融钒渣的热量,在分离出半钢后,向熔融钒渣中加入氧化钙,使含钒物相发生钙化转型生成易溶于酸的钒酸钙.由 Factsage8.1 软件计算得到熔融钒渣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热力学结果.研究过程中采用XRF、ICP、XRD和SEM/EDS等技术进行表征.XRD结果表明,随着 CaO 添加量的增加,熔融钒渣中逐渐形成CaV2O5、Ca7V4O17、CaVO3 和Ca3V2O8.当CaO添加过多后,也会形成Ca2SiO4 和CaTiO3,这些物相会包裹部分钒,降低钒的浸出率.而后对钙化钒渣进行了酸浸提钒试验,考察了钒渣粒度、浸出温度、酸浓度和液固比对钒浸出率的影响,动力学计算结果可知,酸浸过程的表观活化能为 11.56 kJ/mol,表明钙化钒渣的酸浸反应为内扩散控制.

    熔融钒渣钙化浸出率动力学

    钼焙砂焙烧过程中杂质的可溶性转化机理

    刘起航袁文浓王苗杨双平...
    8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钼焙砂中杂质的去除因酸洗的取消而成为企业面临的新挑战,在焙烧过程中杂质矿物能否转化为可溶离子对当前水洗除杂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激光粒度仪、X射线衍射(XRD)等传统方法对钼精矿的粒度、孔径、元素等进行了分析,结合矿物解离分析仪(MLA)和 Factsage热力学软件研究了钼焙砂生产过程中杂质元素的赋存形态变化,探索了杂质矿物转变为可溶性离子的具体路径.结果表明,钼精矿和钼焙砂都存在纳米级孔隙,会阻碍水洗除杂.铝钾矿物作为主要的不可溶性杂质对高纯钼产品生产有较大影响,且多以较大分子量的碱性矿物形式存在.钼精矿在焙烧过程中,白云母、正长石等含K矿物可部分转化为 K+、Al3+等可溶性离子,再经水洗去除.加湿提高了正长石在焙烧过程中向可溶性离子的转化程度,有利于洗涤过程中杂质的去除.

    钼精矿钼焙砂水洗除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