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科技
艺术科技

俞健

双月刊

1004-9436

yskj@vip.163.com

0571-89891234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80号

艺术科技/Journal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艺术科技》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浙江省文化厅主管、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主办的艺术和科技综合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9436,国内统一刊号CN33-1166/TN,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传统文化在声乐教育改革中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研究

    王万众李玉
    221-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目前我国声乐教育借鉴并采纳了许多西方声乐思想和理论,忽视了对中国传统声乐文化的理解与学习,过度洋化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为了转变国人对现有声乐教育的固有观念,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声乐文化理论与现代声乐教育改革相融合,有必要在高职院校中推行声乐教育"知行合一"改革,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方法:文章主要采取文献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在声乐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精髓,通过大量的日常练习、舞台表演、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文化背景和情感内涵,使他们在演唱中能够更准确地传达歌曲的情感和意境,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结果:传统声乐理论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为现代声乐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文化支撑,传统声乐文化注重情感表达、意境营造以及文化内涵的传达,将其融入现代声乐教育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和表演水平,还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特长和创造力,形成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结论:声乐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实践教学中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有助于声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培养在艺术创作、舞台表演、声乐教育等领域有所建树的优秀人才.

    传统文化声乐教育教育改革教育实践

    速写教学改革实践方法探析

    吕迪
    224-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艺术类美术高考改革的目的是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打破僵局,体现育人本质.基于此背景,文章研究速写教学改革实践的具体方法.方法:明晰速写教学改革本质,基于高中美术必修课教材《美术鉴赏》进行分析.结果:美术高考改革十分必要,作为重要科目的速写教学改革更是必不可少,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优秀艺术人才.速写教学改革更注重学生艺术素养、创造力及速写创作能力等的培养.结论:速写教学改革实践须切实应用针对性强的方法,既要注重夯实基础,又要注重提升文化素养和创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速写材料应用能力、速写素材积累和观察能力也至关重要.只有在打破传统美术统考僵局的模式下应用这些方法,才能更好地培养美术人才,才能回归美术教育的初衷.

    速写改革教学模式美术高考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与红色艺术相融合的育人路径研究

    周纡辰
    227-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主要围绕当前复杂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展开研究,通过对大学生的思想现状、生活现状以及学习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社会环境特征,提出思政教育与红色艺术相融合的有效育人路径,旨在为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参考.方法:以高校辅导员工作为轴线,依托红色艺术党课和高雅艺术进校园两个重要活动,将红色艺术融入高校的课堂教学、专业教学、生活教育、组织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成长与思政育人相结合,为高校辅导员探索学生工作提出了新路径.结果:红色艺术作品以真实影像和英雄叙事为基础,运用舞蹈、戏剧、电影这三种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寓教于观、寓教于乐、寓教于文,以丰富的人文性和思想性,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并且在高校辅导员的实际工作中进行验证,进一步探索了当代高校隐性思政教育的路径.结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要将红色艺术作为抓手,将思政教育和红色艺术相融合作为立德树人的新方法,将舞蹈、戏剧、电影这三种影响力较大的艺术形式作为教学载体,实现红色育人,探索高校辅导员进行思政育人的新手段.

    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红色艺术育人路径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艺术人才高质量培养的实践路径探究

    孙红霞
    230-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鉴于社会经济与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艺术人才对文化创新和社会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高校作为艺术人才培养的核心阵地,亟待适应新时代需求,探索如何培养具备高素养和强实践能力的艺术人才.方法:文章基于产教融合和高校艺术人才培养的深厚理论背景,深入剖析当前高校艺术人才培养问题,并据此提出高校艺术人才高质量培养的实践路径.首先,建立健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实现教学资源与产业资源的深度融合;其次,促进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深化艺术课程体系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再次,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使其既具备行业经验又具备教学能力,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行业认知;最后,推动产业学院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产业实际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实践机会.结果:实施上述实践路径后,高校艺术人才培养将取得显著成效.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行业认知将得到全面提升,从而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养艺术人才.同时,高校与产业界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结论: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推动文化产业繁荣至关重要.通过构建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强化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打造具备双重经验的师资队伍以及推动产业学院建设等举措,高校能够培养高质量艺术人才,为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产教融合高校,艺术人才高质量培养实践路径

    审美教育视域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新思路探究

    郭丽娟
    234-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发挥高校音乐教学的美育价值,培养具备审美鉴赏能力、审美感知能力与审美探索能力的优秀人才,文章从多个维度分析审美教育视域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新思路.方法:应用理论分析、文献调查等不同方法,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等不同层面分析审美教育视域下改革高校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并从改进音乐教学理念、调整优化音乐教学组织模式、完善音乐课程教学结构、拓展音乐课程教学范围几个层面,深入分析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策略与路径.结果:基于审美教育理念,创新音乐教学方案,组织设计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探索学习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素养与音乐创造力,进一步提升音乐课程教学成效,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音乐人才.结论: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育受到高度重视的背景下,音乐课程的审美教育功能进一步凸显,需要将审美教育与音乐教育有机整合,将审美教育贯穿、融入高校音乐课程的各个环节,不断完善与优化音乐教学体系,组织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活动,激活音乐教学的价值,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审美教育高校音乐教学改革

    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创新研究——"木"之随想教学案例

    徐婧文
    237-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延续发展中华文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新形势下,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机统一,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深入挖掘中华美育内涵,强化文化自信,以浸润式方法践行美育,构建教育新路径,积极开展并深入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肩负的重要职责.方法:文章基于"木"之随想教学案例,分析与阐述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学,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创新.结果:要将美育融入日常教学中,通过渐进式渗透,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情感体验,从而滋养其内心,激发其创新潜能.结论:应注重培养高素质人才,不仅要保证人才具备职业技能,也应注重提升其文化素养.特别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院校,更应将传统文化融入教育中,承担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创新教学

    高职学前美术课程中地方文化资源与思政元素的融入研究——以许昌市为例

    王鑫
    240-242,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探讨如何将地方文化资源与思政元素融入高职学前美术课程中,旨在培养更加专业的幼教人才,提高其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方法:以许昌市地方文化为视角,对高职学前美术课程实践进行探讨.从简笔画、剪纸、折纸、泥塑等实践点切入,将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结果:地方文化资源与思政元素的融入,改变了高职学前美术课程实施主体单一、科学系统课程体系缺乏的现状,提高了高职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增强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结论: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从许昌特色文化资源角度,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学前美术课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

    高职学前美术课程地方文化课程思政思政元素

    基于教师资格考试的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张可婷
    243-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教师资格证书是教师行业的准入证.学生要从事教师工作,必须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其中面试主要考查考生的职业技能.小学音乐教师资格考试的面试,主要考查考生的儿歌弹唱能力和音乐教学能力.目前,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所采取的是技术水平教学,教学重点和考试模式与小学音乐教师资格考试有很大不同,学生为考取教师资格证书,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很多,但通过率却不高.方法:为解决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与小学音乐教师资格考试的职业技能测试之间的严重脱节问题,文章运用因素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探析其原因,并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通过对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和教学进行改革,将钢琴、声乐和即兴伴奏三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增加儿童歌曲弹唱内容,加强儿童歌曲弹唱教学,并调适考试模式,使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和教学重点与小学音乐教师资格考试无缝对接.结论:课程改革后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儿歌弹唱能力和音乐教学能力显著提高,能从容应对和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考试高职高专音乐教育改革

    基于语境崩溃角度的青年群体社恐式阅读成因探析——以微信读书为例

    冷国香
    246-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技术的迭代更新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化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线上社交化阅读就是典型.微信读书作为一款社交化阅读软件,将阅读与社交属性相结合.近两年,本是基于现实关系链拓展至阅读领域的微信读书频频推出与促进强关系社交相反的功能,青年社恐式阅读进入公众视野.文章致力于分析当代青年社恐式阅读的成因,以推进全民阅读.方法:文章采用深度访谈法,与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青年读者深入交谈,了解其行为动机.结合语境崩溃理论,探讨青年群体选择逃离社交化阅读背后的深层缘由.结果:研究发现,在社交化阅读中,用户减少社交,主要是受自我定位与自我表演矛盾的崩溃、现实语境与阅读语境无限融合的崩溃、陌生语境与熟人语境难两全的崩溃、读者语境与作者语境冲突的崩溃这四方面因素影响.结论:愈加发达的媒介在提供万物互联机会的同时,将用户卷入无时无刻不在社交的漩涡中.在青年群体逃避社交趋势明显的当下,探究社交化阅读用户的社交心理动机,有助于进一步探析社交与阅读共生的可能性,帮助用户更好地阅读.

    社交化阅读社恐式阅读语境崩溃微信读书

    文化资源学视角下《金陵图》数字艺术展的价值形成与价值创造探究

    李欣
    250-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化资源作为人类的精神劳动成果,蕴藏着巨大的价值.文章基于文化资源学的理论视角,分析德基艺术博物馆常设展览《金陵图》数字艺术展的价值形成,并讨论该展览的价值创造,从而为其后续的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方法:文章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及实地调查法进行研究,在德基艺术博物馆进行为期 3 个月的实地考察,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结果展开探究.结果:文化生产力是《金陵图》数字艺术展价值形成的决定性因素,精神内容与物质载体结合以及文化认同也是重要的参与因素,这些因素共同导向其价值形成的结果.《金陵图》数字艺术展的价值创造涉及文化价值、审美价值以及经济价值三部分.价值形成是价值创造的基础,价值创造是价值形成的延伸.结论:《金陵图》作为蕴含南京历史文化的珍贵文化资源,不仅得到了较好的保存,也在进一步开发的过程中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创造了更高的价值.《金陵图》数字艺术展运营团队应把握机会,持续完善现有技术,并及时更新技术,以满足观众深层次的需求,同时塑造展览IP及开发衍生品,创造更高的文化、审美及经济价值,积极打造南京的城市文化新地标.

    文化资源《金陵图》数字艺术展价值形成价值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