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科技
艺术科技

俞健

双月刊

1004-9436

yskj@vip.163.com

0571-89891234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80号

艺术科技/Journal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艺术科技》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浙江省文化厅主管、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主办的艺术和科技综合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9436,国内统一刊号CN33-1166/TN,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创新教育视角下高职音乐类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究

    齐丽青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创新教育视角推进高职音乐类课程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高职音乐类教育创新发展.方法:文章首先概述高职音乐类课程教学改革的价值意蕴;其次探讨高职音乐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原则,包括学生主体性、系统性和实践性原则;最后提出具体改革路径.结果:创新教育视角下,高职音乐类课程教学改革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符合音乐行业未来需求的专业人才的关键举措.结论:推进高职音乐类课程教学改革,能有效强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满意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音乐类课程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创新教育高职音乐类课程教学改革

    无障碍环境设计教学体系建设路径探究

    赵子涵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旨在通过无障碍环境设计教学体系建设研究,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并解决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无障碍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无障碍环境设计作为保障各类社会成员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具有显著的社会价值.方法:文章构建以环境设计专业为核心、通识教育为辅的无障碍环境设计教学体系,确保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课程内容设计上,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线上线下结合以及项目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无障碍环境设计的认知与实践能力.此外,强调多学科融合教育模式,以应对无障碍环境设计领域的复杂性和综合性.结果:建设无障碍环境设计教学体系,一是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熟练掌握无障碍环境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二是能够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增强他们在未来职场中的竞争力;三是能够促进无障碍环境设计理念在校园及更广泛的社会层面的普及与传播.结论:将无障碍环境设计纳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范畴,并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解决专业人才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能够促进无障碍环境设计进一步发展.

    无障碍环境设计教学体系建设路径

    上海人媒介形象的自我呈现研究——以小红书街拍为例

    瞿旭晟蔡剑能
    100-103,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街拍是当下流行的城市形象传播现象,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注重媒介形象传播对城市整体形象与发展的影响.基于小红书平台所展现的商业价值、社交圈层聚合能力,其对文化传播形象的呈现方式符合当下媒介形象传播的需求.文章结合戈夫曼的拟剧理论,以小红书平台上海IP属地的街拍群体为对象,分析上海人通过街拍这一现象传递出的媒介形象特征以及传递过程中的自我呈现方式.方法:文章应用内容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整理分析小红书平台IP属地为上海的 10 个街拍账号传播情况,将发布者笔记内容和评论生成词云图展示,并对网红个体进行案例分析.结果:根据发布评论内容,大部分人认为街拍对上海人媒介形象呈现具有正面作用,认为时尚优雅是上海人的代名词,同时小部分人认为精致街拍是自我呈现的一种方式,并非纯粹的事实.当前,街拍乱象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需要进行合理约束.结论:小红书平台的街拍确实传递了上海人良好的媒介形象,激发了人们对上海的向往,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众的媒介思考力.未来,城市需要在媒介形象建构和管理方面尽最大努力,以传递更好的上海人媒介形象.

    媒介形象上海人自我呈现小红书街拍

    城市更新背景下行人友好古镇街道空间构建研究——以七宝古镇为例

    阙静怡刘婕张鹏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以上海市七宝古镇的城市更新为研究案例,探讨如何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提升行人在古镇街道空间的安全性,旨在为行人提供更加安全和包容的公共空间,吸引游客停留消费,促进商业经济发展,从而为其他城市更新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发现街道照明、监控安保、卫生情况、行人友好措施等都是影响行人安全感的重要因素,其中照明情况的影响最大,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结果:研究提出提高照明率、增设标识牌并及时更新、增设行人友好设施、保持街道卫生、增加监控和警卫等改进措施,强调人本安全感的纳入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这不仅能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还能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结论:文章呼吁采取更细致和全面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方法,确保公共空间的更新能够满足尽可能多的受众特别是行人的需求,最大限度实现城市空间的供需平衡,促进城市更新和完善.

    城市更新行人友好安全感古镇街道空间公共空间

    论透纳灾难题材画崇高特征所体现的现代性

    邹昌南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探讨透纳灾难题材作品中崇高特征与现代化及审美现代性的关系,以充分理解其在现代艺术史中的地位.方法:运用现代性理论与崇高美学理论,结合透纳中、晚期作品,以及罗莎琳·克劳斯的现代主义模型,从社会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两个维度切入,系统分析透纳灾难题材画崇高特征所体现的现代性.结果:一方面,透纳中、晚期的灾难题材画通过"模糊""无形式"等手段塑造的崇高特征,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在这一过程中,透纳也觉察到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潜在环境危机,并在创作中予以揭示.另一方面,透纳在塑造崇高特征的同时,画作中对传统的断裂、对现时性的关注以及对风格抽象化进程中所暗含的艺术自律的朦胧追求,都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审美现代性的特征.此外,借助罗莎琳·克劳斯的现代主义模型,可以将透纳与克劳斯视角下现代主义源头的罗斯金连接起来,佐证透纳现代主义先行者的地位.结论:透纳敏锐地感知到社会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的发展,将现代性意识融入崇高的美学追求,使作品呈现出无形式、抽象等现代特征.文章旨在理解透纳作品中的现代性,超越传统艺术史分期,为全面审视现代艺术发展及审美现代性演变提供新视角,明确透纳作为现代艺术重要推动者的地位.

    透纳审美现代性崇高灾难题材画

    讲好中国故事视域下中医文化教学研究

    佘思睿沈麟
    11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中医文化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古代人民的医学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积累.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中医走出国门,成为公共外交的重要助力.其吸引着众多外国人主动学习汉语,深入挖掘中医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中医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和实用价值的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将中医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有助于传播中华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文章探索中医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策略,以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方法:文章基于国际中文教育中中医文化教学现状,提出个性化教学、混合汉字教学模式、归纳总结法、参观体验法、多模态教学等策略,以增强中医文化的传播效果.结果:研究发现,应用这些教学方法能深化学习者对中医文化的认知和理解.结论:对外汉语教师应有丰富的中医文化知识储备、较强的文化传播意识和教学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讲好中医故事,促进中医文化的国际化传播.

    中医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文化传播对外汉语教师

    山西二胡音乐作品的解析与呈现——以二胡曲《乔家大院——爱情》和《乱弹琴声》为例

    姚丹青
    11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受生活习惯、地域特征、文化环境等多种要素影响,不同地区的二胡音乐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文章通过剖析二胡音乐作品的演奏技法及情感呈现,探究其人文精神和音乐文化内涵,为今后演奏不同地域风格的作品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和情感基础,以启发音乐创作灵感.方法:文章以山西二胡音乐为突破口,采用谱例分析、文献分析、作曲技术分析等方法,总结山西二胡音乐作品的演奏要点以及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结果:通过文献分析、音乐本体分析可知,作曲家使用"韵"、"勾"音、逆动弓序等技法,体现出山西梆子音乐的特色;使用拟声滑音、垫指滑音等技法模仿山西人民的吆喝声,进而展现出浓郁的山西风情.结论:通过对《乔家大院——爱情》和《乱弹琴声》的分析,加深对山西音乐风格的理解,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进一步探究和总结山西音乐作品中二胡音乐的演奏特点,同时剖析乐曲中技法练习以及地域风格音乐的情感表达,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认知,突破以往在演奏和音乐情感表达上的认识局限,进而较好地完成二度创作.

    山西音乐二胡演奏技法音乐情感二度创作

    基于语料库的《大唐狄公案》狄仁杰形象建构研究

    石思珩张炼
    117-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汉学家是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为传播中外文化,增进理解、友谊、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汉学家作品中的中国国家形象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创作的中国公案类小说《大唐狄公案》是 20 世纪中期西方了解中国文化的最可靠来源之一,主人公狄仁杰也被誉为"东方的福尔摩斯".方法:文章结合文本分析法和语料库研究法,自建《大唐狄公案》语料库,并对主人公狄仁杰相关的显著搭配词和索引行内容进行分析,探究《大唐狄公案》中狄仁杰的人物形象建构.结果:研究发现,主人公狄仁杰总体上是为民请命、清廉正直的正面形象,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崇尚儒学、尊重女性、知人善任,二是讲求实证、细致刚正、智慧勇武,三是情绪丰富、性格立体.结论:文章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加入语料库研究方法,以语料库的客观数据辅助文本分析,将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以更客观、更科学地呈现高罗佩笔下的狄仁杰人物形象,助力高罗佩作品中的中国人物形象建构研究.

    汉学家高罗佩《大唐狄公案》狄仁杰人物形象

    新媒体交互语境下红色文化主题展馆展示传播设计研究

    王滟婕厉笑余
    12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旨在探索新媒体交互语境下,红色文化主题展馆如何进行科学的展示传播设计.方法: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相关课题研究,并形成初步认识.同时结合案例分析法,以八一南昌起义为例,进一步印证新媒体交互语境下红色文化主题展馆展示传播设计的有效性与科学性.结果:新媒体交互语境下,红色文化主题展馆展示传播具有交互性、非线性、虚拟性等审美特征,具体可采取遗址保护、场景还原、科技表达等设计方法.结论:新媒体交互语境下,红色文化主题展馆展示传播具有显著的审美特征,应开展科学的展示传播设计,以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

    新媒体交互语境红色文化主题展馆展示传播设计

    基于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以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为例

    张莹邓渠成曾帆陈洁...
    123-12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旨在探索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在学习通平台上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方法.本课程以项目为载体,注重知识的应用和问题的解决,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局限于课堂上的理论和技能学习,对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不足,导致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往往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因此,文章尝试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以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全面优化课程教学效果.方法:结合美国教育学家本杰明·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梳理课程教学内容;在学习通平台上整合教学资源,强化课堂交互性,促进师生互动;将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积极性等非智力因素和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结果:本研究完成了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涵盖教学资源建设、方法、评价及过程管理.线下侧重于高阶思维培养,线上则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并记录学习过程,实现了教学模式创新.评价方式的改革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结论:混合式教学模式为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设计程序与方法要义,而且有助于其构建理论知识体系,提升实践技能,发展职业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学习通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