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科技
艺术科技

俞健

双月刊

1004-9436

yskj@vip.163.com

0571-89891234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80号

艺术科技/Journal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艺术科技》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浙江省文化厅主管、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主办的艺术和科技综合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9436,国内统一刊号CN33-1166/TN,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儿童剧《高山奇遇记》的主题表达与艺术呈现探究

    赵珂欣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云南本土原创儿童戏剧的发展有助于吸引、召唤更多少年儿童走进剧场,同时促进地域文化浸润儿童剧形式与内容,使其紧随时代潮流,不断更新迭代,开辟民族文化本土发展道路.原创儿童剧《高山奇遇记》借助高山植物小精灵的视角,基于云南本土文化与自然资源,带领少年儿童探索儿童戏剧所蕴藏的真、善、美,真正做到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概念的辨析与思考.方法:文章基于剧本总体创作及剧场展演实践,结合相关理论,对云南本土儿童剧进行分析.结果:作为当今青少年儿童接受戏剧教育的特殊载体和艺术门类,儿童戏剧通过艺术手段感染、熏陶青少年儿童.原创本土儿童剧融入了云南本土文化精髓,通过演绎民族文化给予孩子们充足的养分,在文化传播的射线下告诉少年儿童"应该做什么样的人".结论:《高山奇遇记》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独特的云南本土文化相融合,借助戏剧艺术的独特表现形式,通过戏剧技巧将其呈现在舞台上,有助于吸引儿童关注,推动云南本土儿童戏剧实践与发展,促进原创本土儿童戏剧创作.

    《高山奇遇记》儿童剧主题

    新媒体时代基于德尔菲法的漫画发展趋势研究

    方仲玮范晓萱任鹤淳
    97-99,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分析,探索新媒体时代漫画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本研究采用STEEP分析法对 2019-2022 年漫画发展环境进行宏观扫描,识别出 21 条热点议题.然后,通过德尔菲法进行两轮问卷调查和一轮焦点小组讨论(FGD),对这些议题进行评估和判定,以确定漫画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结果:经过深入分析和讨论,最终确定了漫画的三个关键发展趋势:一是漫画内容细分化和小众化,个性化题材流行;二是漫画内容传播渠道多元化,包括漫画杂志、网络漫画平台、手机漫画平台、视频平台等;三是漫画受众群体扩展,不再局限于青少年,而是向更广泛的年龄层延伸.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漫画行业正经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小众化和个性化题材的漫画作品逐渐受到市场青睐,而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则为漫画作品的推广提供了更多可能.此外,漫画的受众正在向更广泛的年龄层扩展,这为漫画未来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

    漫画新媒体发展趋势德尔菲法

    传统壁画在动漫创作中的运用与创新探究

    闫玉琦
    10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旨在分析传统壁画在动漫中的运用与创新,探讨壁画元素如何丰富动漫视觉与文化内涵.方法:通过梳理经典动漫案例,深入剖析壁画元素在动漫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同时探讨数字技术如何助力壁画元素与动漫深度融合,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结果:研究发现,壁画元素不仅为动漫带来了独特的视觉风格,还赋予了作品深厚的文化底蕴.数字技术则进一步推动了二者的融合,使壁画元素以更生动、逼真的形式呈现,拓宽了文化传播的边界.结论:传统壁画与动漫的跨界融合,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尝试.未来,应继续探索更多融合方式,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让古老的壁画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增强动漫艺术的多样性.

    传统壁画动漫创作数字技术

    基于格雷马斯符号学谈电影《深海》的叙事

    张境云刘晓峰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格雷马斯符号学分析高票房现象级电影《深海》,从而了解电影的深层叙事逻辑,并以此分析文本信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文本分析法,以格雷马斯符号学中的行动者模型、符号学矩阵分析电影文本对象.结果:通过格雷马斯表层叙事分析,得到主体参宿与客体母爱,以及辅助者南河等与敌对者父亲的表层叙事关系.将此代入符号学矩阵,分析得出叙事中的三组对立矛盾和蕴含关系:S1参宿(重组家庭青少年)与S2原生家庭是一组对立反义关系,S1参宿(重组家庭青少年)与~S1母爱、S2 原生家庭与~S2 自我救赎是一组矛盾关系,S2 原生家庭与~S1 母爱、S1 参宿(重组家庭青少年)与~S2 自我救赎是一组金字塔似的蕴含关系.结论:重组家庭的青少年需要正视心理问题,遇到自身无法排解的问题时要主动寻求社会、他人的帮助,这是一种自我救赎.需要警惕的是,如果类似电影数量增多,可能引发社会审美以及集体潜意识的偏移.

    格雷马斯符号学《深海》叙事重组家庭青少年

    基于共情传播的中国神话史诗电影研究——以《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为例

    陆佳宁
    107-109,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凭借对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深度挖掘与创意再现,成为一部具有时代意义的神话史诗电影,受到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共情传播理论的分析框架,深入剖析《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如何成为中国神话史诗电影的典范,并提炼其独特的传播路径与策略,以期为国产神话史诗电影的创作与传播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方法:应用文本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以《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结果:《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不仅完美展现了神话史诗电影的四大核心特点,还在共情传播方面实现了突破.影片通过真情实感的人物呈现,触发受众情绪共情、集体记忆与价值重构,达成受众认知共情、双向互动与价值认同,展现了共情传播完整的实践路径,与观众建立了深刻的情感联结,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结论:《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通过共情传播策略,实现了商业成功与文化传承的双赢,不仅提升了影片的观赏价值与艺术品质,增强了观众对影片的认同感和代入感,还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创新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未来,国产神话史诗电影应继续探索共情传播的有效路径与策略,以更加贴近观众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推动中国电影文化繁荣发展.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中国神话史诗电影共情传播

    历史题材纪录片《英雄之路》的影像书写与空间建构研究

    葛欣童
    11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历史题材纪录片是传播中国历史文化的新载体,其在反映真实历史的基础上,传播中华民族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B站历史题材纪录片《英雄之路》讲述了司马迁、耿恭、魏征、戚继光、梁红玉、霍去病这 6 位历史英雄人物的故事,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与研究价值.方法:文章以影像书写与空间建构为轴建立横纵坐标,首先从画面特效与音乐制作入手,探索《英雄之路》在视听层面的创新性表达;其次从列斐伏的尔三重空间叙事理论出发,深入解读《英雄之路》物理空间历史印痕的再现、社会空间制度与权力的流转、心理空间情感的共鸣;最后分析《英雄之路》中尚存的问题,思考解决策略,指明发展之路.结果:《英雄之路》在视听语言层面进行别出心裁的创新,在空间建构上有着独具匠心的审美,在史实与想象之间建构了平衡的桥梁,实现了历史叙述与现实观照的有机统一.结论:历史题材纪录片肩负着"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具有传播中华文化的优势.其只有在坚持真实史料的基础上秉持"宁精勿杂,宁专勿多"的思想,对枯燥乏味的内容进行艺术化创新和趣味化表达,才能拥有真正的生命力.

    历史题材纪录片《英雄之路》影像书写空间建构空间叙事

    陈哲艺电影中的时空建构探究

    卢书盈
    11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旨在通过媒介地理学和空间叙事学的理论框架,深入分析新加坡华裔导演陈哲艺电影中的时空建构,探讨其作品如何反映新加坡与中国文化的交织与碰撞,并揭示新加坡华人家庭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和归属焦虑问题.方法:文章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分析.首先,从地理空间角度探讨陈哲艺如何通过空间的转换与变迁展现新加坡与中国文化的交织;其次,研究人文空间的家庭伦理问题,特别是家庭在文化融合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最后,分析时间横截面下的纪实与诗意交织.结果:研究表明,陈哲艺通过转换地理空间,巧妙地展现了新加坡与中国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在其作品中,新加坡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国度,更是文化身份的交汇点,具有独特的文化复杂性.陈哲艺的电影通过刻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家庭作为文化认同的重要场所,承载着多元文化中的冲突与和解,反映出对个人归属感的焦虑与寻求.同时,陈哲艺的作品将现实主义的纪实风格与诗意化的影像表达相结合.结论:陈哲艺的电影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视觉美感,更在文化认同和归属问题上提供了深刻的洞察与思考.作品通过空间、时间的转换与交织,展示了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社会现实与个体情感,在文化碰撞与融合过程中,为新加坡华人家庭和个人的身份认同提供了文化反思.

    陈哲艺电影空间叙事文化认同

    元宇宙综艺运营四要素探究

    李全胜冯菊香
    11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数字技术在角色、物品、场景、沉浸等方面推动传统电视综艺加速转型,以虚拟数字人为主导的元宇宙综艺实践正在展开.虚拟数字人能在元宇宙综艺中扮演多种角色,表达感情和展现智慧;虚拟物品能实现节目与用户情感的连接,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虚拟场景能为用户搭建一个虚实共生的"平行世界",推动元宇宙娱乐内容的多样化与智能技术的集成;虚拟沉浸能使用户实现不同时空的在场沟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数字化形象.方法:文章通过访问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对网络大数据和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探究如何通过互联网数字技术实现元宇宙和综艺节目深度融合,以及如何通过创新节目形态提升节目的制作效率和质量.结果:元宇宙综艺是互联网数字技术与社会发展的产物,分析多个综艺节目试水元宇宙后出现的问题可知,元宇宙综艺的成熟仍需一段较长时间的实践,需要建构角色、物品、场景、沉浸"四位一体"的运营机制.结论:元宇宙的发展驱动着电视行业变革.元宇宙综艺通过其搭建的虚实结合的世界给人类带来新一轮赋权的同时,也给数字虚拟空间价值观、传播伦理、人身安全等诸多方面带来风险.

    元宇宙综艺虚拟数字人虚拟物品虚拟场景虚拟沉浸

    全媒体视域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技巧研究

    林娟
    12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全媒体的迅猛发展给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分析全媒体视域下播音主持技巧,旨在促进播音员主持人更好地掌握数字媒体技术,熟练运用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传播与互动,扩大信息覆盖面,提高信息传播效率.方法:文章探讨全媒体视域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新要求,分析其发展趋势和特点,从而总结全媒体视域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技巧.结果: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要通过专业知识的展现与传递、情感的融入与表达、节奏的掌控与调整、播报角度的转变与创新、声音亲和力的提升来满足受众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不仅要熟悉传统领域的播音技巧,还要了解新兴媒体平台的特点,并能够灵活运用.结论:未来,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应积极拓展自身能力边界,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以实现个性化传播,提升自身整体竞争力,从而提高信息传播效率,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广大受众.同时,提升播音主持的专业性和亲和力,增强节目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全媒体广播电视播音主持技巧

    《恋与深空》的沉浸式传播及尺度监管问题探究

    刘昊莹
    123-12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乙女游戏同质化严重的年代,国产首款 3D乙女游戏《恋与深空》火爆全球.3D乙女游戏的沉浸感主要来源于 3D建模强化了对"可攻略人物"的认同、技术进步实现个性化捏脸从而强化了自我认同、各种媒介带来的真实又虚幻的具身体验打破了次元壁.乙女游戏热度高、受众范围广,但也存在尺度问题和未成年沉迷的隐患,不少人觉得游戏公司为博眼球无所不用其极,有伤社会风气,而且许多青少年爱情观念尚不成熟,极易受到乙女游戏的影响.因此,如何把握好传播尺度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方法:文章从沉浸式传播的角度出发,结合对比分析法和实操体验法,以《恋与深空》为例,剖析其区别于市面上其他乙女游戏,给玩家带来更高维度沉浸式体验的具体方式,并对乙女游戏尺度监管问题进行探究,指出乙女游戏在传播过程中面临的社会舆论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未成年沉迷尺度监管、持续提高大众满意度的方法.结果:游戏应避免恶性内卷,丰富情节内容,提升用户关注度.适度的游戏监管不仅不会阻碍行业发展,反而能促进市场规范化,增强公众对游戏行业的信任感.有效的防沉迷机制和其他社会责任活动能够有效减少未成年人因过度沉迷游戏而产生的负面影响.结论:未来,游戏开发者应继续探索更多可能,既满足玩家对高品质游戏体验的需求,又兼顾社会责任与文化价值,从而脱离一味的尺度内卷,凭借更加新颖的玩法和更精彩的剧情,推动乙女游戏乃至整个游戏产业朝着更加成熟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乙女游戏《恋与深空》沉浸式传播尺度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