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科技
艺术科技

俞健

双月刊

1004-9436

yskj@vip.163.com

0571-89891234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80号

艺术科技/Journal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艺术科技》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浙江省文化厅主管、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主办的艺术和科技综合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9436,国内统一刊号CN33-1166/TN,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川盐古道地域文化的视觉符号研究——以仁岸盐道为例

    喻琪雯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深入研究川盐古道仁岸盐道独特的地域文化现状,通过对地域文化进行分类和总结,分析其视觉符号演化的可能性.探究地域文化在川盐古道文化传播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旨在为地域文化的视觉符号资源转化与设计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和科学的实践指南.方法:文章采用实地考察、文献研究与视觉符号解析的方法,梳理出可用于川盐古道地域文化转化设计的视觉符号资源,分析仁岸盐道地域文化的特征和分类方式,并对川盐古道地域文化符号的运用方向进行初步探讨.结果:研究发现,仁岸盐道上的视觉符号不仅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风貌,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视觉符号包括盐运古镇、盐号、盐运码头、盐运工具、盐运诗歌等.文章在对地域文化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从视觉符号设计的角度对其进行图形符号和色彩符号的提取分析.结论:仁岸盐道地域文化所呈现的视觉符号是川盐古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视觉表达方式.基于地域文化的视觉符号资源转化,就像是搭建起的一座座桥梁,不仅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更对维护区域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视觉符号地域文化川盐古道仁岸盐道

    情境响应式动态标志设计研究

    孟昊杰郭蕊蕊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平面设计行业蓬勃发展但品牌标志面临瓶颈的当下,消费者在繁杂的品牌市场中面临选择困难.文章旨在探索情境响应式动态标志的设计奥秘,挖掘其突破传统品牌标志局限、提升品牌传播效能的潜力,助力企业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增强品牌竞争力.方法: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法与文献研究法,广泛搜集耐克、可口可乐、腾讯游戏主题公园等国内外多行业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其设计理念、用户体验反馈及市场效果表现;同时梳理情境响应式理论,系统归纳其核心要点与前沿动态,从理论与实践双维度解析情境响应式动态标志.结果:研究发现,耐克户外动态标志借运动传感器、无线连接等技术,根据时间、天气及用户跑步行为变化,构建了一个互动性强的运动社区,有效提升了用户对其的忠诚度;可口可乐音乐情境标志用声音、触摸感应技术,随环境噪声、人群情绪与用户触摸操作,强化年轻活力形象;腾讯游戏主题公园标志凭三维建模等技术,根据时间、游戏活动及用户互动,成为游客与游戏世界连接的窗口.结论:情境响应式动态标志凭借动态变化特性,深度强化品牌传播,稳固品牌印象;依情境塑造多元品牌形象,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其交互功能可以显著提升消费者的好感度与忠诚度,增强品牌吸引力.在数字化浪潮中,为企业品牌建设开辟新路径,有力推动设计行业创新发展,引领视觉传达设计新趋向,是助力品牌与消费者深度沟通、打造品牌新星的关键设计要素与有力工具.

    情境响应式动态标志案例分析平面设计品牌

    当代工业设计造型艺术与技术的发展探究

    方珍妮徐青杨猛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旨在深入探讨当代技术与产品造型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相互促进机制,重点分析技术进步如何影响产品设计方法和产品形态,进而推动工业设计领域的创新与发展.通过揭示技术创新在设计方法、产品造型及表现风格中的重要作用,为行业理论发展与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系统指导,促进工业设计不断创新.方法:采用历史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立足工业技术演进历程,探讨其对产品造型方法及形式的影响.重点考察 20 世纪后期,尤其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和数控加工技术的独立发展与协同应用如何改变产品设计流程及制造方式,推动设计理念和产品形态的多样化.结果:研究表明,20 世纪 90 年代,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产品造型方法的创新,且二者协同发展加速了工业产品外观风格的转变.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提供了更精准与高效的设计工具,而数控加工技术则为产品生产提供了更高的精度与灵活性,这一技术变革促进了产品外观、功能与结构的创新,推动了工业设计朝着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结论:文章旨在从学术角度为工业技术推动下的产品造型创新提供理论支持,揭示工业设计与技术进步之间的紧密关系.对企业而言,研究成果能够为产品设计的技术选择与应用提供实践指导,有助于提升设计效率和产品竞争力;对产业发展而言,研究成果能够为技术应用的深化与创新提供参考,为未来的技术革新与设计创新奠定基础.

    工业技术工业设计产品造型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加工技术

    基于产教融合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研究——以郴州市陂副村为例

    王丽娜王丽梅孔佳妮
    70-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探索产教融合模式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中的应用,以郴州市陂副村为例,通过整合湘南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资源与陂副村的独特资源,实现传统村落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创新发展,同时促进地方经济振兴与人才培养.方法:文章首先对陂副村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其基本概况、资源特色以及现存问题.然后,结合湘南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优势,构建产教融合模式,通过实践教学、项目合作、科研创新等方式,将专业知识与村落保护开发紧密结合.在此基础上,制定陂副村将军园规划设计方案,提出产业振兴与人才培养策略,包括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提升村民技能水平、引进专业人才等.结果:实施产教融合模式,能够有效推动陂副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工作.将军园规划设计方案的成功实施,不仅能提升村落的文化内涵和旅游吸引力,还能带动周边产业发展.产业振兴策略的实施,能够促进村民就业增收,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人才培养策略的实施,则能为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结论:产教融合模式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中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与地方资源,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双赢.文章以陂副村为例,旨在验证产教融合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其他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乡村振兴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产教融合陂副村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大学校园公共空间优化研究——以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为例

    姚湾湾
    73-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旨在优化校园公共空间的使用功能,构建更和谐且人性化的校园空间.方法:将校园内各个公共空间节点分类编号,利用社会网络理论及分析软件Ucinet,确立各空间节点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矩阵,得到可视化网络模型、点的度数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中间中心度等数据.结果:分析比较数据并结合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发现该校园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如通往操场的交通路线不够便捷、校园公共休闲空间较少、公共空间小品及卫生间设施不够完善.结论:根据校园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的方案及思路,包括设计改造操场东西两侧的坡道、增加校园公共休闲空间、增加公共空间小品及卫生间设施数量,以助力校园公共空间优化.

    社会网络分析法大学校园公共空间中心度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环境设计发展趋势研究

    张一飞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旨在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背景下环境设计领域的发展趋势,通过梳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人工智能工具在环境设计专业实践中的应用,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对未来环境设计行业发展趋势的影响.方法:主要分析几种常用AI工具的应用现状,结合环境设计相关行业的实践经验,讨论AI对专业实践和设计思维的具体影响.结果:人工智能工具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环境设计效率,并且可以带来更加人性化的自动化系统,从而提升用户在人居空间中的体验.结论: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环境设计专业实践带来设计方法的革新和设计思维的转变,为智能化、人性化、可持续的人居环境提供重要技术依据.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和学科建设都将迎来重大变革,高校教育将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和使用AI工具.设计师应明确自己在这场变革中扮演的角色,积极顺应时代潮流,更新自身专业技能,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AI环境设计发展趋势

    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杜世光李笑然张元博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行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有效提高了建筑设计的质量、效率,还大幅提升了设计信息的可视化水平.文章旨在通过梳理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让现代化技术更好地服务建筑行业发展进步.方法:概述数字化技术内涵,探讨其相较于传统建筑设计方式的优势,并总结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数字化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具有突出的应用优势.结论:设计人员应立足于建筑设计实际,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力,从而让数字化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建筑设计.

    数字化技术建筑设计融合

    山西平遥马家大院建筑形制与装饰艺术特征研究

    李琰君王晓楠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马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是一座具有代表性的明清时期民居建筑.该院承载着马氏家族与晋商民居独特的文化内涵,保存较完整,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基于此,文章对院落建筑形制进行深入研究,保留可视化数据,同时深挖其装饰艺术内涵.方法:采用田野调查、文献分析和比较研究法对该院的建筑形制与装饰艺术展开分析,绘制部分院落图纸,对建筑构件装饰图案进行汇总与整理,同时对建筑构件上的纹样进行深入分析.从院落形成因素、空间布局、艺术特征、文化意蕴等多个角度,探究建筑装饰构件的图案式样与文化内涵,延伸装饰的价值意义.结果:文章以宏观的地域文化为背景,对照微观的两大特征进行论证,发现"馬"字形院落布局、装饰构件从屋顶至屋身到台基几乎遍布建筑整体,其中以"三雕"彰显马氏精神.结论:马家大院建筑形制与装饰艺术风格独树一帜,院落独特的围合体现了浓厚的家庭文化,其精神价值在院内建筑装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其中诚信、恪守的家风文化代代相传,渗透院落各处.

    山西平遥民居马家大院建筑形制装饰艺术

    中国传统爱情主题公园园林设计探究——以甘肃省通渭县秦嘉徐淑公园为例

    唐小刚牛亚芳李正芳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渭县秦嘉徐淑公园是以诗词、爱情、书法为主题的纪念性公园,也是通渭县传承耕读文明、弘扬中华诗词文化的德政工程.为进一步发掘和提升秦嘉、徐淑诗词的文化内涵,扩大通渭书画文化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通渭县积极开展了楹联牌匾碑刻作品征集和楹联牌匾篆刻工作,充分展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和人文风情.方法:文章采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参与性观察、实地访谈、与当地工作人员合作、收集相关资料,对秦嘉徐淑公园的爱情典故、空间布局、建筑小品、植物配置、文学元素进行全面考察.结果:作为纪念性公园的秦嘉徐淑公园彰显了深远的文学意境,从亭、台、楼、阁的命名,到楹联、匾额的撰写,都展现出深厚的文学底蕴.结论:通渭县秦嘉徐淑公园以爱情为主题,以爱情文化遗产活动为立足点,结合地缘文化,助力当代城市文化景观以公园形式展现出中国式园林景观的独特美学价值.

    纪念性园林爱情秦嘉徐淑公园

    基于尤里·洛特曼文化符号学的公共艺术创作研究——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为例

    林立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公共艺术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而民族艺术的兴起能够促进公共艺术发展.但二者的融合不能简单嫁接,文章旨在找到相应的理论支持,为公共艺术创作指明方向、找到方法.方法:通过分析现有的研究成果,梳理文化符号学的发展脉络,以尤里·洛特曼(Yuri Lotman)的文化符号学为理论基础,运用文本与符号域概念,试图寻找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公共艺术创作方法.结果:提出两种创作方法:一是提取传统纹样的视觉文本与精神文本,这是当前主要的创作方向;二是对传统纹样序列进行补充,通过拼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的各种文化符号,将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元素纹样化.文章提出以纹样为贯穿文本,融入瓷器、建筑、书画等其他文本,共同构成符号域,也就是基于传统元素纹样化后得到的纹样创作公共艺术品.结语:文章提出以文化符号学为基础的公共艺术与传统图案融合的具体方式,从中国传统图案的造型、色彩、材质、寓意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文化符号学公共艺术纹样中国传统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