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传统舞蹈"喀红呗"是镇雄县小米多村彝族文化在现代社会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纽带,其舞蹈形态是彝族文化内涵的历史性传递与表达.文章研究传统舞蹈"喀红呗"在现代社会的功能并将其有效转化,旨在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同时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促进民族文化发展.通过挖掘该舞蹈独有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建立起历史与现代的纽带,从而为传统舞蹈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运用田野调查法、深度访谈法,以昭通市文化馆、昭通市图书馆、镇雄县图书馆、昭通市非遗保护中心、镇雄县小米多村等地为田野调查点,实地走访当地群众,跟踪非遗传承人,参与小米多村的整个传统仪式,在自我与他者、主体与客体、局内人与局外人的多重身份转换中,梳理总结"喀红呗"舞蹈形态形成的原因,剖析其内在的社会功能.同时,结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组合编排法,对其进行加工、美化,编排具有训练性、审美性、风格性的教学组合.结果:从实际出发,将传统舞蹈"喀红呗"的现代社会功能转化为具有训练性、审美性、风格性的教学组合,提升"喀红呗"的普及程度,在不同群体之间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进一步增强本民族的文化意识,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为其传承与保护提供创新路径.结论:传统舞蹈的活态发展,既要满足本民族人民的精神需求,也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深入剖析传统舞蹈"喀红呗"蕴含的社会功能,从多重视角出发,有效转化其社会功能,能够促进其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