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科技
艺术科技

俞健

双月刊

1004-9436

yskj@vip.163.com

0571-89891234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80号

艺术科技/Journal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艺术科技》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浙江省文化厅主管、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主办的艺术和科技综合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9436,国内统一刊号CN33-1166/TN,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陆游诗中的屈原书写和接受研究

    杨一帆
    31-3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的杰出代表,金朝与南宋之间入侵与反入侵的斗争,以及南宋内部投降和抗战两种政治力量的斗争伴随诗人一生,然其爱国情怀终生不渝,杀敌报国、恢复中原的愿望诉诸笔下,奏出了那一时代文人诗歌的最强音.陆游自觉地将诗篇与现实斗争紧密联系起来,国家身处困顿之中却报国无门的共同遭遇,使陆游以对屈原爱国精神的关注和对哀思伤怀传统的继承为中心,超越时代与屈原成为知音.文章主要统计陆游诗中的屈原书写,从中探究陆游对屈原的接受.方法:文章对陆游书写屈原诗中的相关关键词作频次统计,分别为与屈原相关、与诗题相关、与屈原活动时空相关,直观地反映出屈原对陆游影响之深.结果:陆游对屈原的理解和接受以爱国精神为中心,更在"屈骚"精神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主张写作诗文应当紧密结合现实社会,关心国家、民族与人民的命运,同时密切结合诗人的生活际遇,凝聚诗人的真情实感.结论:陆游诗歌中对屈原的书写展现出深刻的家国烙印,并以"怨句"为底色加以呈现."怨句"底色的形成与诗人的性格和生活体验密切相关,因此在不同的时间与处境下,陆游诗歌中"怨句"的书写态度不尽相同.诗人对功名失意、报国无门始终心存戚戚,因此书写屈原的诗中呈现出"怨句"底色.

    陆游诗歌屈原爱国诗人"怨句"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空间性解读

    兰玉琪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空间是绘画的重要组成元素,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生命性就在于画面的空间性.中国山水画空间具有强烈的意象性,把握意象空间是解读山水画的关键,也是抵达山水画的象外之象,体会其中韵外的关键.方法:文章从中国传统山水画着手,梳理相关理论文献,紧扣一个"象"字,从物象空间到意象空间再到象外空间,探索山水画家由现实世界到精神世界的转变,最后结合具体画作分析得出山水画中空间营造的重要性,以丰富山水画空间的思想内涵.结果:山水画集思想、情感、精神于一体,是山水画家审美情趣、人生理想的载体.在山水画的空间营造中,物象集"真"与"性"于一体,从物象之真中得出物象之性,从而使山水画走入林寒雪寂湖淡的意象空间,最后在道家的自然、禅宗的空灵中,山水画家实现了从现实空间到精神空间的飞跃.结论:文章通过分析中国传统山水画,在以物观物中,探究其物象空间的物象之原;在观物取象中,探究意象空间的诗意朦胧;在见象立意中,探究精神空间的象外之象.在从观物到取象再到立象的过程中,山水画家于萧疏清旷的山河湖景中放怀人生,于虚静迷远的静观坐忘中涵泳生命.

    山水画空间性物象空间意象空间精神空间

    艺术品鉴赏的人文特征与当代价值探究

    张茹婷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艺术品鉴赏是一种对大众审美趋向、文化走向的评判方法.文章以文化艺术鉴赏为基础,对艺术品鉴赏的人文特征和当代价值进行探究,以促进不同民族的相互交流,彰显不同民族文化与艺术的价值魅力.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搜索相关文献资料,艺术鉴赏要把握历史的脉络,正确认识历史,以客观的眼光来评判艺术作品,只有这样才能使艺术作品的价值得到准确的评判,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作用.结果:人们不断以审美的方式建构着自己的情绪,以填充自己的心灵世界,促使精神和文化生活得到丰富.结论:大众审美观念的形成,直接关系到文艺作品的品质.要使艺术作品的艺术内涵得以重现,推动文化与艺术事业良性发展,鉴赏、研究、分析当代艺术,应当把大众审美作为其基本的价值追求.文章研究艺术品鉴赏的人文特征与当代价值,得出艺术蕴含丰富的文化意蕴与人文情怀.只有持续地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使人们能够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地,在物质与精神层面都取得长足的进步,才能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

    艺术品鉴赏人文特征当代价值

    教育高质量发展导向下地方高等院校艺术学科教育管理创新路径研究

    陈霄王旭聂晓科周媛媛...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旨在探究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地方高等院校艺术学科教育管理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创新路径,以提高地方高等院校艺术学科教育管理水平.方法:通过广泛的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访谈,明晰"教育高质量发展理念"提出的背景,以及其对地方高等院校艺术学科教育管理的实际影响.同时,深入剖析当前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资金和师资短缺、教育质量差异、创新不足等.结果:在深入分析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关键创新路径,包括积极寻求多元化筹资途径、加强与其他高校的合作交流、建立教育质量评估机制、加强教师培训、积极引入新教育技术、鼓励跨学科合作等.这些创新路径的设计涵盖资金、师资、教育质量、教师培训、新技术应用、跨学科合作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提升地方高等院校艺术学科教育管理水平.结论:通过实施创新路径,地方高等院校可更好地迎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挑战,在提升艺术学科教育的整体质量的同时,为学校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教育高质量发展地方高等院校艺术学科教育管理

    影视作品中日常生活可视化呈现策略研究

    杜鑫阳黄自豪胡光宇陈默...
    43-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当代文化与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影视作品作为以创意和表现为基础的创作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中,反映现实状况并且常用来推动情节发展或者刻画人物关系的日常生活部分,是叙事中不可忽略的内容.日常生活是指人们在个人微观生存环境中形成的特定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文章以《飞屋环游记》为例,研究可视化呈现策略,为完善艺术作品,使其核心主题更加贴近生活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总结出日常生活的定义与特性.结合可视化设计理论,对优秀电影中呈现的日常生活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将结果对应到《飞屋环游记》中,得到更具体的呈现策略.结果:过程重复、情感诱导及视觉显著化是重要的可视化叙事呈现策略,能够将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心情、人生状态包括社会环境等具象但不失艺术性地表现出来,加深观众的体验.结论:为了避免日常生活这一主题显得单调乏味,影视作品在叙事中采用了一定的可视化呈现策略.期望文章的研究能够为目前流行的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在进行作品可视化呈现时提供参考与借鉴.

    日常生活影视可视化呈现策略

    空间造型感知虚拟实验项目交互设计研究

    王奕袁玲郭敬雅刘明达...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提高艺术类学生对空间造型和位置关系的理解和感知能力,加深艺术类学生对空间投影相关知识的理解,构建空间造型感知虚拟实验项目框架,分析空间造型感知虚拟实验项目交互流程,设计多终端人机交互界面.方法:以艺术类高校学生为对象,分析学生特点与教学需求.采用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首先通过访谈法、观察法、问卷调查等方法确定虚拟实验项目的用户实际需求,其次通过分析用户行为与交互场景确定虚拟实验的主要功能与辅助功能,并分析构建空间造型感知虚拟实验项目的交互操作流程框架,最后结合人体工学、设计美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分别以电脑屏幕、手机屏幕为显示终端设计实验项目的交互界面.结果:本研究课题设计了两套UI显示界面,反映了实验项目的交互流程与显示效果.结论:从空间感知能力出发,通过虚拟实验模拟库提升艺术类学生对空间造型的感知能力,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投影、透视知识的理解,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同时设计出交互式页面,将界面设计与模型库内容相结合,以便学生更好使用所学内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课题采用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让用户参与设计,在取得更好设计效果的同时,可以为其他交互界面设计提供参考.

    空间感知模型库三维立体交互设计虚拟实验

    符号消费视域下虚拟偶像综艺节目的破圈传播研究

    叶曼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消费文化盛行的社会环境中,虚拟偶像因具有丰富的符号消费意涵而受到众人的追捧.在当下综艺节目多元化、智能化的背景下,众多头部企业开始打造全新的虚拟偶像综艺节目形式,广泛引起人们的注意.文章以虚拟偶像综艺节目为研究对象,基于符号消费理论视角,研究虚拟偶像综艺节目本身具有的文化内涵,探究其破圈路径,旨在为虚拟偶像综艺节目未来的科学发展提供重要启示.方法:文章从符号建构理论出发,从人物、场景、仪式符号这三个方面剖析虚拟偶像综艺节目,分析其创新之处.同时文章基于符号消费理论分析虚拟偶像的粉丝群体如何完成自我投射与认同,提升综艺节目的粉丝经济价值.结果:虚拟偶像综艺节目推陈出新,契合当下大众的文化娱乐心态,由此实现破圈传播,为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结论:国内虚拟偶像综艺节目从内容、技术、媒介、受众这四个层面出发,力求通过内容建设实现价值引领、技术赋能丰富展演空间、媒介融合蓄力加速破圈、受众互动建立情感联结,最终不断突破传统的圈层壁垒,逐渐被更多观众喜爱.

    虚拟偶像综艺节目符号消费台网联动传播

    符号学视域下的藏式家具设计研究

    徐莉王晓璇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当前,越来越多的家具设计者开始认识到,挖掘和强调本民族文化对家具设计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藏式家具凭借自身的独特性备受关注.文章探讨本民族文化在家具设计中的重要性,旨在推动文化的传承、交流和创新.同时,基于强调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从符号学角度探索藏式家具的设计与呈现.方法:文章以文献综述和符号学理论为基础,深入探讨藏式家具的历史渊源、文化信息和表现形式,提出创新设计思路,以探索如何将藏式家具文化符号融入现代家具设计之中.结果:藏式家具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外观和工艺,还在于其象征性和背后的故事.研究藏式家具符号,可以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建立一种有机的联系,为现代家具设计带来新的灵感,促进设计创新.结论:深入探索藏式家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藏族文化之美,同时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加强文化之间的联系,推动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文章在当前强调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为藏式家具与现代文化的融合提供了有益思考.

    符号学藏式家具家具设计传统纹样

    模拟、混杂、第三空间:中国影像空间人物造型与视觉形象研究(2012-2022)

    高静
    56-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近年来,中国影像空间的创作呈井喷之势,其内容之所以能够满足受众对艺术的想象,主要在于人物造型和视觉形象创新维度更迭交融.传统的影像空间视觉形象在技术变革中开始转向,由生活真实转变为拟态真实.基于此,文章试图剖析 2012-2022 年中国影像空间的人物造型与视觉形象流变的原因.方法:一方面,描绘出影响人物造型的因素;另一方面,勾勒出"模拟-混杂-第三空间"的文化转换范式.结果:文章认为,中国影像空间人物造型观逐渐打破二元对立的观点,实现文化转化的再生产.中国影像空间的人物造型与视觉形象在再生产的过程中转化为新的生产范式.结论:范式转换不仅是主客体之间的转换,还受到民俗文化、行为方式、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

    人物造型视觉形象模拟混杂第三空间

    当代主旋律电视剧中的家国情怀探析——以电视剧《觉醒年代》为例

    王妺瑶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2021 年,主旋律电视剧《觉醒年代》一经播出便广受好评.主旋律电视剧并不仅是要求收视率的商业化电视剧,也不是追求戏剧性与画面性的爱情电视剧,而是以史为镜、以人为本,是要将爱国主义思想和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下去的电视剧类型,其价值是其他类型电视剧所无法企及的,值得深入研究.方法:以《觉醒年代》为例,研究新主旋律电视剧所表达的家国情怀.结果:《觉醒年代》的成功在于打破了以往主旋律电视剧的传播壁垒,将个体记忆凝聚成集体记忆,其讲述的历史文化及所表达的家国情怀发人深思,并以主旋律为概念为观众讲好中国故事,为中华传统文化立言.结论:《觉醒年代》传达的主流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构建起时代精神,这种创新手法使热衷于刷抖音、打游戏的年轻人更容易接受,并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好剧与主流思想,寓教于乐,口碑不断提升.主旋律电视剧在讲史明史的同时更要警醒国人,唤起每一个爱国青年的青春热血,并稳步开拓中国影视未来发展之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主旋律电视剧家国情怀《觉醒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