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科技
艺术科技

俞健

双月刊

1004-9436

yskj@vip.163.com

0571-89891234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80号

艺术科技/Journal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艺术科技》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浙江省文化厅主管、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主办的艺术和科技综合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9436,国内统一刊号CN33-1166/TN,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陕西省革命文物的数字化保护研究

    左钰桐张辉
    99-10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陕西省土质疏松,易散易蚀,许多不可移动革命文物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给革命旧址的安全埋下隐患.另外,馆藏的可移动革命文物虽然得到了较好的保存,但纸质资料、影像带等存在老化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亟须寻找一条活化革命文物的路径,而数字化保护能永久保存这些文物的信息、图片、视频等,避免革命文物受到自然或人为破坏.方法:以革命文物保护与传播为切入点,将珍贵的历史遗迹转化为数字形式.要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如 3D扫描仪、高分辨率相机等,以捕捉文物的细节和特征,结合采集到的一手数据创新保护和传播方式.结果:文章立足教育业态、旅游业态,试图寻找创新点,改变传统保护和传播模式,展现革命文物的价值和意义.结论:应用数字化技术,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可以帮助文物机构建立更加完善的文物数据库,方便研究者和公众获取相关信息.同时,数字化保护能够减少文物在展览和研究过程中的损耗,提高文物的保存和利用效率.总体来说,数字化技术能为保护和传承革命文物提供新的路径,有助于更好地推动文物事业发展.

    革命文物活化数字化保护陕西省

    文化符号视域下关于江西省国家级"非遗"舞蹈道具的应用思考

    王孟
    102-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文化符号学视角探讨江西省国家级"非遗"舞蹈道具在舞蹈创作中的应用,旨在丰富舞蹈表现形式,传承和弘扬江西地方舞蹈文化,提升舞蹈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方法:通过分析舞蹈道具在舞蹈艺术中的重要性,阐述"非遗"舞蹈道具的文化内涵及其在舞蹈创作中的应用价值.针对如何有效运用"非遗"舞蹈道具,提出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注重与舞蹈动作融合、创新运用方式、注重与整体风格协调等建议.结果:将"非遗"舞蹈道具融入舞蹈创作,有助于塑造舞蹈形象,展现舞蹈意境,表达舞蹈主题."非遗"舞蹈道具不仅能丰富舞蹈表现形式,还能传承和弘扬地方舞蹈文化,丰富作品的文化内涵.要想有效运用"非遗"舞蹈道具,需要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注重与舞蹈动作的融合,创新道具的运用方式.结论:江西"非遗"舞蹈道具蕴含丰富的地域文化符号,将其运用到舞蹈创作中,有益于传承和弘扬地方舞蹈文化,提升作品艺术价值.编导应深入领会道具的文化内涵,并将其巧妙融入舞蹈动作中,创新表现手法,打造与整体风格协调统一的精品力作,让"非遗"舞蹈道具绽放出别样的艺术光彩.同时,积极探索"非遗"舞蹈道具在现代舞蹈教学、创作与传播中的应用,为中国舞蹈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文化符号学舞蹈道具非物质文化遗产

    跨文化视域下虚拟空间的文化传播探析——以游戏《江南百景图》为例

    常隆萍沈麟
    105-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虚拟空间为对外文化传播带来更多机遇和可能.在虚拟空间中,游戏作为第九艺术,逐渐成为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游戏往往融合音乐、戏剧、绘画和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可以通过丰富的内容传递文化信息,并让玩家在游戏中深度体验不同文化.方法:文章以大型手游《江南百景图》为切入点,以探索虚拟空间在对外文化传播中扮演的角色为目标.结果:从《江南百景图》蕴含的中华文化元素、具体传播效果等方面出发,综合考察以游戏为载体的跨文化传播特征,以及外国玩家对其蕴含的中华文化元素的接受情况.《江南百景图》不仅仅将中华文化元素呈现在玩家面前,游戏运营团队还积极采取措施,以满足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玩家的需求,为玩家带来更好的游戏体验.结论:极强的文化包容性和有效的传播策略使得《江南百景图》受到各国玩家的好评,进一步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及多模态形式的跨文化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虚拟空间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全新的平台,游戏作为其中一种表现形式,能为跨文化传播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跨文化虚拟空间文化传播《江南百景图》

    中学校园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以青岛市太行山路中学为例

    于俊超赵英孜杜嘉颐刘伟...
    10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中学作为我国义务制教育由初级向高级过渡的阶段,也是青少年身心培养的关键阶段,但目前多数中学更关注教育本身,忽略非正式学习空间对教学产生的影响,导致大量中学公共空间的改革明显滞后于教学模式的改革.在中学校园设计中,功能传统单一的公共空间已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行为需求.为了寻求多元化的校园公共空间发展模式,推动中学校园多义空间的发展与建设,笔者展开一系列探索.方法:从学生行为模式和行为需求的角度出发,深入思考中学校园多义空间设计,以青岛太行山路中学为例,剖析中学校园多义空间设计中的问题,在充分考虑学生行为模式和需求的前提下,遵循"以学生为本"的设计原则,运用空间插件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求,调整和配置空间,创造出适合不同活动的环境.结果:通过科学的公共空间设计,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校园生活质量得到提升,中学校园的多义空间设计也拥有了新视角和创新的解决方案.结论:文章基于行为模式与需求,对中学校园非正式学习空间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空间插件的解决方案,希望能为中学校园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中学校园行为模式行为需求多义性空间插件

    文化自信视域下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探析

    王佳刘颖牟乔
    112-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探究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具体创作等相关问题,力求尽可能揭示其传承价值和推动其创新实践,从而为推动中华文化传承和弘扬、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等作出积极贡献,同时也可以为古诗词艺术歌曲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作提供借鉴和启示.方法:收集古诗词艺术歌曲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深入的归类和整理,并进一步细化研究.结果:加强对文化自信的思考,以此为出发点,明晰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和具体创作研究要点,推动文化自信视域下古诗词艺术歌曲创新发展.结论:古诗词艺术歌曲在推动文化传承及传播、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应更好地推广和传承古诗词艺术歌曲.

    文化自信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历程创作

    大型情景组歌《照金》的音响设计研究

    张宝杰
    11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音响技术在舞台艺术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文章从大型情景组歌《照金》的舞台结构、音乐特点及音响设计等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这部作品如何通过高保真音响技术,实现艺术性与技术性的完美融合,使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以及不同的效果音都能准确无误地传达给观众.高保真音响设备高度还原的声音效果,能给观众带来愉悦的听觉享受,强化舞台艺术作品的艺术性.方法:音响设计不仅涉及技术层面的操作,还要注重传播创作者的思想.在《照金》演出过程中,音响师巧妙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高保真音响设备精准的声音控制和强大的音效处理能力,将创作者的意图和情感准确传达给观众.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使作品的思想内涵得到了更加深刻的诠释和更好的传达.良好的音响设计对优化演出效果和观众观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保真音响设备和调音技术的支持下,观众能获得更加真实和震撼的视听体验,能更加深入地感受舞台艺术作品的魅力.结果:在演出过程中使用高保真音响设备,不仅能提升作品的艺术性,强化创作者和表演者的思想传播效果,也更易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很好地宣传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情况,为启发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作出积极贡献.结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相信音响技术将在舞台表演艺术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观众带来更丰富的视听享受,为中国舞台艺术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音响设计高保真《照金》拾音调音

    论追光动画电影宇宙构建的文化表达

    谢璜昕
    118-120,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中国动画电影,不仅积极汲取业内先进经验技术,还努力实现了自身产业链条的补全和升级,达到了较高的行业水准,并试图扩大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方法:文章以追光动画系列作品为例,通过举例分析,探讨其动画电影宇宙构建的文化表达.中国动画电影趋向于多媒介融合搭建电影宇宙的模式,进行跨平台IP叙事,促进文化交流传播.借助多元化的传播媒介补全传媒叙事链条,达成圆满自洽的全叙事产业结构.结果:近年来,动画电影频频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内容重塑,解构叙事结构,拼贴文化元素,从而构筑起一套独特的新时期中国文化美学道德体系,在当代的文化市场上占据了不容忽视的生态位.近年来大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长安三万里》均属于此类探索的里程碑作品.结论:近年来,我国动画电影逐渐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发展之路,其中追光动画表现较为突出,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重构方面有着较为成熟的经验,打造了"新神话""新神榜""新文化"三个电影宇宙.其多样化的电影宇宙构建和出色的文化价值输出,无疑为新时期中国动画电影人指明了方向,展现了新时期中国特色动画电影发展的新趋势.

    追光动画电影宇宙动画电影中国传统文化国产动画

    动画电影《深海》中参宿形象塑造及隐喻解读

    欧阳玉涛
    12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近年来,我国商业动画电影迅速发展,田晓鹏导演在 2023 年推出的动画电影《深海》摆脱了通俗的商业叙事套路,聚焦主人公参宿的精神世界,影片中构建的深海世界指向主人公内心的抑郁症候,其人物形象塑造及其隐喻具有开创意义.《深海》作为一部聚焦儿童内心成长的动画电影,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了崭新的人物,在院线上映后引起了广泛关注.鉴于此,分析这部作品有助于为今后国产原创动画设计人物角色、故事情节、场景空间布局等提供参考,以期为国内精神分析动画电影创作带来一些思考.方法:文章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出发,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关于梦与释梦的论述、拉康镜像理论中有关镜像阶段的论述,阐释电影对主人公参宿的心理塑造,解读影片如何通过梦境来塑造参宿的人物形象,如何塑造参宿与母亲、南河等其他人物的关系,以及场景细节中重要的隐喻等.结果:参宿的形象来源于很多原生家庭离散后自卑、压抑的孩子,而参宿的梦境其实与其个体童年经历、个体记忆、情感创伤有关.片中的南河形象可以理解为参宿在成长过程中追寻理想自我的镜像,而影片场景细节中的隐喻大多与参宿的心理相勾连.结论:分析这部作品对人物参宿形象的塑造、人物抑郁症候消解后得到成长的状态,以及影片中的场景细节隐喻,可得出影片中的梦境其实是对人物压抑心理与欲望的指代.最终参宿摆脱了自卑的困扰,走出梦境,直面现实,实现了内心的成长.

    动画电影《深海》形象塑造精神分析隐喻

    AIGC动画中的超真实表征及创作策略研究

    梅逸非袁超
    12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AIGC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已经对如今的动画创作产生了变革性影响,随着以ChatGPT和Stable Diffusion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逐渐嵌入动画创作的各个环节,动画创作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鲍德里亚将人类社会的形象发展过程概括为四个连续阶段,第四个阶段,即拟像彻底脱离真实的阶段,艺术创作中的"超真实"现象日渐凸显,表现为符号与真实的倒置和"模型"先于现实的生产模式.文章通过分析目前AIGC动画创作中的超真实表征,为今后AIGC动画的创作提供参考.方法:以当下具有代表性的AIGC动画创作为研究对象,从鲍德里亚的拟像理论出发,从动画风格、艺术内涵以及创作主体三个方面分析AIGC动画的超真实表征并归纳创作策略.结果:从剧本、场景、角色的创作到镜头、音乐的合成,AIGC技术已经开始深度介入动画创作的每个环节,尤其是在动画创意和生产效率等方面已有超越传统动画创作体系之势.同时,AIGC技术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动画创作者的观念,造成动画风格的同质化、艺术内涵的缺失以及创作过程"属人性"的弱化.结论:在AIGC技术取得持续性突破的当下,动画创作者在应用AIGC技术实现动画创意生成和生产效率提升的同时,也要注重动画风格的创新和艺术内涵的挖掘,并坚持人在艺术创作中的绝对主体地位,推动实现AIGC动画在未来的持续健康发展.

    AIGC技术AIGC动画生成式人工智能超真实

    《宇宙探索编辑部》的电影符号学分析与解读

    杜佳忆
    12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宇宙探索编辑部》是孔大山导演执导的首部长片,其荣获平遥国际电影展费穆荣誉·最佳影片奖.影片以多类型杂糅为特征,将科幻、喜剧等元素融合,通过构建荒诞的"真实事件"进行科幻叙事,演绎一出啼笑皆非的戏剧性故事,其叙事文本中不乏隐喻表达.文章旨在分析该片的符号隐喻,以电影符号学视角对该片进行深层解读.方法:文章基于电影符号学,从人物、场景、情节、文化四个方面对影片进行符号解读.影片采用"伪纪录片"的拍摄手法,打破了与观众的第四堵墙,将观众缝合进这个荒诞的寻找外星人的叙事之中.影片主人公走上了癫狂、荒诞的追寻外星人之旅,最终触及人生乃至宇宙的奥秘,达成了自我的和解与救赎.结果:《宇宙探索编辑部》对科幻元素的使用,区别于"硬科幻"电影的工业化与科技化,其通过一些看似"伪科学"的元素来表达另类的科幻构想.导演孔大山通过哲学与诗歌,将人类与宇宙联系起来,透过科幻的外壳探讨存在主义问题,让影片呈现出理想主义色彩.结论:《宇宙探索编辑部》探究国产科幻电影的全新可能,让"软科幻"电影文本登上银幕,走进大众视野.

    《宇宙探索编辑部》电影符号学"软科幻"电影存在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