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矿山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矿山工程
中国矿山工程

张新宽

双月刊

1672-609X

ysks69@sohu.com;zgksgc@sohu.com

010-63936592

100038

北京复兴路12号

中国矿山工程/Journal China Mine Engineering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实用性很强的有色金属矿山采、选综合性期刊,其内容与矿山生产、设备应用情况紧密相连,本刊主要报道国内外矿山生产和科研成果,介绍国内外矿山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和加强科学管理、降低能耗等经验,在各有色矿山、黄金矿山及其他有色企业有很大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DBO-SVR算法的爆破振动预测比较研究

    王连生高峰谢金熹杨潘磊...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预测精度和适应性,基于梅山铁矿的爆破工程,提出了一种基于蜣螂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回归(Dung Beetle Optimize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DBO-SVR)模型用于爆破时质点峰值振动速度(Peak Particle Velocity,PPV)预测,使用皮尔逊热图分析各特征与PPV的相关性,并使用均方误差和决定系数作为模型评估指标,对比分析DBO-SVR,DBO-XGB,SVR,XGB四个算法的预测结果,四个算法的均方误差分别为0.028,0.152,1.084,0.226,决定系数分别为0.985,0.917,0.408,0.877.研究结果表明,DBO-SVR算法的预测效果优于其他几个模型;DBO-SVR算法模型综合考虑了多个爆破设计参数对PPV的影响,极大缩短样本数据的训练时间,并加快模型的收敛速度以满足实际爆破振动的速度预测要求,预测结果更精确,误差更小,可为类似爆破工程的峰值振动速度的预测提供参考.

    爆破振动质点峰值振动速度支持向量回归DBO-SVR模型

    工程地质勘察中结构面特征的研究及应用

    师华鹏占建琴石盼农丽婷...
    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龙寺CIV-1边坡为例,对结构面从数据采集、分析、空间分布模型、结构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了控制性结构面的分布、产状及空间组合关系等;并基于此,对危岩体的破坏模式进行了初判,然后利用极限平衡理论和UDEC软件分别对不同工况下不同破坏模式的危岩体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工况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程度为组合工况>暴雨工况>地震工况,且理论计算与数值分析的结果均验证了利用结构面空间组合关系对危岩体稳定性的初判,最后提出了基于结构面特征划分坡体结构区的加固优化方案,为以后类似工程治理提供借鉴.

    控制性结构面空间组合关系破坏模式稳定性分析加固优化方案

    小断面硐室突变大断面硐室施工过程拱顶沉降有限元分析

    谢地发李恒恒汤力栋郑伟...
    15-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现有小断面突变大断面硐室开挖工程中围岩变形大、难控制的难题,本文以台州市三门县其头山矿山项目为工程背景,在提出中导洞及侧壁导洞反向爬坡开挖法的基础上,采用Plaxis2d软件对两种开挖方式下小断面硐室突变大断面硐室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对于大、小断面硐室,侧壁导洞爬坡开挖法的拱顶下沉量分别略高于中导洞8.0%及5.0%左右;考虑到单炮进尺过小带来的施工效率低以及过大带来的安全性差问题,对于小断面硐室,单炮进尺应控制在2.5 m,侧壁/中导洞开挖时的单日爆破次数均不得超过2次;对于大断面硐室,单炮进尺应控制在3.0 m,侧壁/中导洞开挖时的单日爆破次数不得超过3次及2次.

    矿山硐室断面转换开挖方式拱顶沉降有限元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预裂爆破参数分析

    李涛周斌艾纯明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露天铜矿采用预裂爆破控制技术进行靠帮作业,为进一步优化预裂爆破参数,分析不同预裂爆破参数对爆破效果的影响,本文引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预裂孔孔距a和预裂缝至缓冲孔排距D为目标变量,以未破碎矿岩量Y为预测变量,根据二因素三水平均匀设计法进行预裂爆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拟合度R2=0.692,拟合效果良好,可用于优化预裂爆破参数研究;②在其他预裂爆破参数不变的情况下,为取得最佳爆破效果,建议预裂孔孔距a及预裂缝至缓冲孔排距D的分别选取1.1 m与2.4 m;③预裂孔孔距a与未破碎矿岩量Y呈正相关性,预裂缝至缓冲孔排距D对未破碎矿岩量Y的影响程度更大.

    预裂爆破边坡稳定性装药结构

    基于Rhino-FLAC3D的矿山多中段开采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王雄雄马冰洁张红伟
    26-3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借助Rhino建模软件对柿树底金矿区域三维地质建模,利用FLAC3D对柿树底金矿拟开采矿体进行了多中段开采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依据《河南中矿能源有限公司嵩县柿树底金矿地下开采扩建项目初步设计》中的生产规模,设计了两个多中段开采方案进行开挖→充填模拟,经数值模拟分析发现,方案一、方案二开采充填过程对地表产生的沉降扰动非常微弱,几乎不受影响;两个中段同时开挖结束后,充填体顶板围岩竖直方向产生的最大位移量为-2.85 × 10-2 m;三个中段同时开挖结束后,充填体顶板围岩竖直方向产生的最大位移量为-4.35 × 10-2m.开挖→充填结束后,应力重新达到新的平衡,充填体顶板围岩的最大主应力主要受拉张应力,其最大值未超过围岩的拉张屈服强度,最小主应力以压应力为主,作用于充填体,致使其产生剪切塑性应变区域,其余部位仅产生局部的剪切、拉张塑性应变区,并未形成大面积且贯穿性的塑性应变区域,故而在充填法开采的前提下,充填体围岩基本稳定,方案一、方案二所设计的开采方案基本可行,但从位移角度来看,方案一更有利于地表稳定和采场安全.

    Rhino三维建模开挖充填法

    煤矿采空区破损煤岩层的渗透性研究

    宋喜东王恩志刘晓丽虎晓龙...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矿井资源修建地下储库有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掌握矿井储存空间内煤岩层渗透特性,是确定地下储库储存容量,保障储能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前提.本文以灵新煤矿矿井浓盐水地下储库工程为背景,开展现场原位压水试验,对采掘完成的矿区煤岩层渗透特性进行研究,探明了矿区遗留煤柱、采区顶、低板的渗透特性和透水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各煤层遗留煤柱的稳定流量值为1.0~6.12 L/min,15和16煤顶板稳定流量为1.76~8.82 L/min,16煤的底板稳定渗流量为1.971~8.82 L/min.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各层煤柱透水率为0.046~0.261 Lu,顶板透水率为0.07~0.162 Lu,底板透水率为0.042,其中16煤煤柱透水率最大,为0.261 Lu.煤岩层透水性较差,有利于修建地下储库工程.

    煤矿采空区破损岩体地下储库压水试验

    动压影响区松软留顶煤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敖翠云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南地区某矿为松软煤层,巷道留顶煤,放顶产生的动压导致临近掘进巷道围岩变形严重.针对以上问题,采用多场耦合模拟软件模拟动压影响下围岩应变演化规律,结合现场离层仪观测数据综合分析可知,原支护措施在动压影响下存在围岩失稳危险性.通过施工卸压孔控制动压扩散到支护区域,U型钢+管棚支护提高整体支护强度.防治措施实施完成后,动压影响的巷道围岩最大位移量为50mm,整体变形比较小.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了动压影响下软煤留顶煤巷支护强度不足的问题.

    动压多场耦合模拟卸压孔U型钢+管棚

    基于全要素风险信息管理的煤矿安全评估系统研究

    刘昊霖赵逸涵王俊龙李蓓...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分析现有大数据集成分析及预测预警平台的需求、系统架构及实现方法,设计并构建一种基于Python语言的全要素风险信息管理煤矿安全评估系统.该系统通过集成环境、设备、人员等多方面数据,利用机器学习模型进行煤矿安全风险的动态预警和综合评估.系统的运行结果表明,该评估系统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能够为煤矿安全全局化管理提供重要支持,有助于提高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全要素煤矿安全安全评估信息管理系统

    瞬变电磁法在探测磷矿采空区中的应用研究

    姚毅王浩刘军省石亮...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瞬变电磁法技术,探测已有采空区的位置、形态以及与富水破碎区等情况,并结合现有地质资料对采空区和岩溶富水区的范围、积水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为全面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提供科学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瞬变电磁法技术希望能够为磷矿采空区的地质特征和隐患评估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理论支撑,为相关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瞬变电磁法深部磷矿开采低阻地质体

    重介质旋流器在新疆某锂铍矿分选中的应用

    桂鹏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针对选矿过程中原矿入选品位偏低和选矿费用偏高等关键问题,矿石预选技术日益受到选矿行业的关注,并在有色金属矿选矿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重介质预选技术的优势在于:减少进入磨矿与浮选流程的矿量,提升原矿品位,有效节约尾矿库库容.本文首先对重介质选矿技术进行简要介绍,进而详细阐述新疆某锂铍稀有金属矿重介质预选的实际应用案例,旨在为业界在锂铍稀有金属矿领域应用重介质选矿技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重介质旋流器预选选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