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评论
艺术评论

唐凌

月刊

1672-6243

ysp12508@sina.com

010-51645692

100029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七里渠南村371号

艺术评论/Journal Arts Criticism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理解理论:电影理论形态的演变

    王志敏
    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论作为人的心智的模型建构活动,其本质包含了预期性的可见性和实践性,理解的概念则包含了可见性、可验证性和可预期性这三个向度.梳理理论形态的来龙去脉,可以呈现电影理论的形态演变.从理论资源的角度,电影理论形态的发展可以描述成四种模式或四个发展阶段:电影作为艺术;电影作为语言;电影作为文化;电影作为数据.从理论规约的角度,电影理论形态的发展可以描述成三种模式或三个发展阶段:前理论;理论;后理论.无论如何,理论和电影理论都应在研究者中获得应有的尊严.

    理论理解电影理论可见模型数据

    从趣味到天才:18世纪美学建构的艺术路径

    卢春红
    2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反思近代以来的思想发展,将艺术与美学相关联,既是"自由艺术"获得学科自律的思想动机,也是审美理念呈现自身现实性的逻辑诉求,并由此构成美学建构的艺术路径.在这一过程中,夏尔·巴托将趣味作为法则引入艺术,让艺术成为美的艺术,是理论探索的开启者;康德将艺术置于先验哲学体系,成为审美的艺术,则构成探索方向的关键性推进.通过审美判断由"反思性"到"主观化"的递进,不仅趣味法则以审美理念为普遍依据,显示出主观的合目的性,而且自然以"主体的自然"的方式指向另一感性能力——天才.而当这一自然禀赋也在与普遍依据的关联中成为给艺术提供规则的才能时,趣味与天才的内在关联带来的恰恰是探索路径的方向转换:由对法则的普遍性追寻转向对法则的现实化呈现.美学建构的艺术路径正是伴随这一方向转换而得以彰显.

    趣味自由艺术美的艺术审美的艺术天才

    主体性、自反性与吸引力:屏幕媒介时代的文艺创作之路

    朱也
    4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屏幕媒介时代探索伟大文艺作品的生成路径,应与屏幕媒介自身特性带来的新感知模式相呼应.互动屏幕以与感官和身体的互动为人们带来一种游戏般的审美体验,这就要求文艺创作应注重游戏性,实现文艺接受者从观者到"玩家"的身份转化.即时屏幕令观者在看与被看的关系中获得镜像的感知体验,好的文艺作品应成为一面让个体在其中照见自己、他人和时代的镜子.同时,优秀的文艺作品还应把握流动屏幕提出的感知吸引力要求,在流动中牢牢抓住大众的注意力,产生吸引和情动效应.

    屏幕媒介文艺创作文艺作品

    关于戏曲"破圈"现象的思考——戏曲当代生存空间观察

    王馗沈勇胡薇周琪...
    53页

    戏曲市场永远把握在戏曲人自己手中

    沈勇
    54-60页

    底蕴·条件·机缘——对戏曲"破圈"的一些思考

    胡薇
    60-65页

    近年来戏曲发展环境与生存空间辨析

    周琪
    65-70页

    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观察:中国当代艺术创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徐进毅
    7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中国当代艺术创新的应有之义.这令包含民间艺术在内的传统文化与中国当代艺术产生了一种互文关系.在本土与全球之间,中国当代艺术主动回归具体生活和现实语境,以艺术性的方式看待传统文化.第57至59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在策展主题、艺术作品的呈现方面,探讨了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的影响及融合.这种融合促使中国意蕴与西方艺术不断对话,使中国当代艺术在新全球化语境中呈现一种本土和全球的同在性,持续地表达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和中国精神的时代意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当代艺术新全球化

    主题性纪念雕塑的历史叙事与空间构建——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室外雕塑为例

    吴士新
    8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室外雕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重要的主题性纪念雕塑创作之一,由《旗帜》《信仰》《伟业》《攻坚》《追梦》五件作品构成,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成长史、波澜壮阔的奋斗史.五座雕塑既是党史馆室外广场空间的主体部分,又是党史馆室内历史叙事空间的延续.党史馆室外雕塑的历史叙事、空间叙事与党史馆建筑外观、内部空间与展品构成互文关系,构建了极具真实性的历史文化符码系统与历史情境.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主题性纪念雕塑历史叙事空间叙事

    "薪火相传 筑梦航天——新时代成就主题雕塑展"述评

    盛静
    93-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薪火相传筑梦航天——新时代成就主题雕塑展"集合了六十余位当代雕塑家以航空航天成就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体现了中国雕塑家在社会变迁中拓展艺术语言,弘扬时代精神的作为与担当.展览按题材和表现形式分为三个版块:第一个版块以纪念碑式的人物雕塑为科学家立传;第二个版块为表现航天重要历史时刻的场景雕塑;第三个版块追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认识与遐想,用物质化的雕塑形态表达艺术家对未知宇宙的探索与想象.展览呈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雕塑家创作方法、创作理念的探索与多元化特征.基于中西雕塑传统的创新既为当代雕塑的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也为雕塑家提出了传统文化当代视觉化表现的新课题.

    航天精神主题性雕塑展守正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