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阴山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阴山学刊
阴山学刊

张伟

双月刊

1004-1869

yinshanxuekan@eyou.com

0472-3993407

014030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科学路3号

阴山学刊/Journal Yinshan Academic Journal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包头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全文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主要栏目有学者研究、宋诗研究、阴山文化研究、内蒙古作家作品研究、古典文学研究、自然科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体育学研究、中学理科教育、教育教学教材研究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民国时期黄河上游地区水土保持建设成效与启示

    张辉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国时期,由于报刊的宣传普及、专家学者的讲演与培训、农业技术机构的设立和专门人才的培养,水土保持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农业发展呈现新特征,林业建设和黄河治理得到了有力的推进。尽管受当时社会环境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影响,黄河上游地区水土保持工作研究存在资金短缺、技术不成熟、设备落后、农民参与度不高等方面的局限性,但其在设立水土保持实验区和农业试验场、加大对水土保持的宣传普及、推进农林牧业协调发展、推进法治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等方面的做法仍然值得我们今天借鉴。

    民国时期黄河上游水土保持

    智媒时代北疆文化的传播创新

    邢晶刘波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传播生态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在此背景下,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疆文化在对内对外传播中既迎来了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北疆文化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其独特且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内传播充分利用技术赋能,推动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并实现与社交媒体的深度融合;对外传播构建国际传播范式,突破文化壁垒,避免文化误读。在智媒时代,这一传播创新路径不仅为北疆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而且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提供有益启示。

    北疆文化人工智能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传播

    清宫浴佛节承应戏刍论

    郝成文阮昱诚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浴佛节,或称为佛诞节,有着二月初八、四月初八、十二月初八等多种日期的说法,明清固定为四月初八。清代宫廷传承明代旧例,吸收汉民族文化传统,结合自己的萨满信仰、边疆政策,开创了盛大的浴佛盛会,包括司祝的浴佛之礼、喇嘛的祈愿舞蹈、寺院和内廷献戏。一系列的"礼乐"仪式之中,承应戏是浴佛盛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月令承应戏浴佛承应浴佛节俗浴佛仪式

    清宫寿戏《福寿延年》内廷演出考略

    刘铁
    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福寿延年》为清宫常演的多本寿戏,现今可见的早期剧本有嘉庆年间所用串关、题纲。在内廷搬演过程中,全剧经历个别处文字微调后总体保持稳定,每次仅据承应对象的变化对颂词做调整,以适应实际表演的需要。自嘉庆朝以后,其于同治、光绪两朝接连上演,尤以光绪一朝为盛,一直延续至光绪末期。演出场合主要为万寿承应,具体包括皇帝万寿承应和皇太后万寿承应,在慈禧四旬、五旬、七旬万寿时均有演出。此外,偶尔在一些节令如除夕或元旦承应演出中出现。具体演出形式有两种,绝大多数时为全本演出,个别情况下挑演部分出目。

    《福寿延年》清代寿戏演出

    莫言小说的家庭伦理书写研究

    万玮敏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庭一直是文学叙事的重要母题。自莫言获奖以来,学界对莫言的研究比较丰富,但对莫言作品家庭伦理书写的研究鲜少。莫言小说中的伦理失范或家庭伦理错位现象比较突出,并呈现为一种非道德化倾向。而且,莫言小说的家庭叙事及伦理书写一直潜隐地发生着变化,从初期的"弃家"到后来的"顾家""筑家",莫言作品中的家庭结构趋于复杂,角色逐渐回归传统。伦理书写日渐规整的背后折射了莫言从文化焦虑到文化自信,从挑衅民族伦理到逐渐认同的心路历程。这种迁徙转变也意味着莫言找到了更好的家庭书写方式,对民族文化与道德、传统与现实等命题实现了更深入的思考。

    莫言小说家庭伦理书写转变

    论迟子建的"孤独感"写作

    杨韵雯李志艳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阅读迟子建的作品,我们时常可以感知到一种挥之不去的孤独意识,它并非体现为鲁迅式"荷戟独彷徨"的孤独者形象,也有别于萧红式冷漠残忍的呼兰书写。迟子建笔下的字符蕴藏着温情式孤独,其产生伴随着必要的丧失。她突入社会生活的底部,于悖论处书写历史的断裂性,善借想象之羽翼达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效果,由此升华为迟子建的孤独美学,从而开辟了一条新的文学批评视野,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注入活力。

    迟子建孤独感美学

    居港作家叶灵凤的爱国情怀

    杨长胜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叶灵凤是一位具有深厚爱国情怀的作家,这种情怀蕴藏于他独特的人生历程和定居香港后所著文章之中,集中表现在他为国家无私捐书的善举、对殖民者的义愤之情和浓郁的本土意识等方面。叶灵凤深厚的爱国情怀不仅值得后世推崇,而且积极启示广大作家应该用饱蘸爱国热忱之笔来书写香港的美好,让香港全社会凝聚在爱国爱港的共同旗帜下,让爱国爱港光荣传统代代传承。

    叶灵凤无私捐书《张保仔的传说和真相》《香港书录》《香港方物志》爱国情怀

    现代汉语被动标志词"被"的语法化规律及其后果

    张兴旺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法化是人类语言普遍具有的一种语法演变规律,语法化的过程是一个去语义化、去范畴化、类推和重新分析的过程,它能导致新结构、新标记的出现,介词"被"的语法化历程就是典型的例证。

    语法化去语义化去范畴化类推重新分析"被"

    地方记忆共同体的实词系统构建方式——以《马桥词典》为例

    苏热
    57-6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说《马桥词典》用回忆的方式串联起马桥人独特的精神世界,在极具地方性特色的认知形态、价值评判标准和施为方式中,体现出作为马桥记忆共同体的建构过程,显示出了地方性与记忆的复杂关系。名词词条展露马桥人极具特色的地方性认知,记忆共同体的实现以个体的认知形态作为基础;形容词词条表现马桥人价值评判标准在个人和共同体之中的牵系方式,形成带有明显地方情感和心理的认同;动词词条体现马桥人个体与集体的独特施为方式,在记忆中将行为放在社会共识下的伦理中进行考量。

    《马桥词典》记忆共同体名词形容词动词

    从释意理论看电影《你好,李焕英》幽默元素字幕的翻译策略

    田英涛徐宗钰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字幕翻译是观众了解非母语影视的主要手段,优秀的字幕翻译也成为海外观众更好地了解中国电影和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字幕翻译同口译不乏相通之处,因此源于口语实践研究、倡导脱离源语言外壳束缚的释意理论,不仅指出了译者在字幕翻译过程中应了解的原则和方向,也启发译者跳出具体翻译策略的限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对于电影字幕翻译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华语喜剧电影中的幽默元素体现了中国浓厚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是译者较难处理的部分。电影《你好,李焕英》在翻译诸如双关语、特色方言、富有时代感的流行语和富含中国文化特色的话语这些包含幽默元素的字幕时采取了替换、归化、异化、减译等不同翻译策略。

    释意理论字幕翻译《你好,李焕英》幽默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