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有色冶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有色冶金
中国有色冶金

柯英

双月刊

1672-6103

zgysyj@sohu.com

010-63936594

100038

北京市复兴路12号

中国有色冶金/Journal China Nonferrous Metallurgy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持续创新 "钛"不寻常

    1页

    攀西钛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杨绍利马兰王军张思远...
    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四川省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资源中钛资源储量巨大,主要以钛精矿形式回收利用,并主要用于硫酸法钛白和酸溶性钛渣生产原料,其产量占全国钛原料市场的75%以上.硫酸法钛白工艺技术成熟,已形成相对完整的"内循环",但尚未全面突破硫酸法钛白联产技术;电炉冶炼酸溶性钛渣工艺技术较成熟,主流工艺是钛精矿不预处理-实心圆形电极-密闭圆形电炉连续冶炼工艺,钛精矿酸性氧化球团-电炉冶炼一步法工艺、大功率矩圆形电炉冶炼酸溶性钛渣等钛渣新工艺发展较快、发展空间大,是今后主要发展方向.目前攀西地区发展钛产业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缺乏沸腾氯化法钛白工艺需求的高品位钛资源,未来需要突破攀西高钙镁钛精矿除杂提质制取高品位高钛渣关键核心技术,并同时研发攻关硫酸法钛白附产绿矾和钛石膏回收循环利用技术、高炉钛渣提钛及综合利用技术、钒钛铁精矿非高炉炼铁新技术,以及以钛精矿、钛渣或钛白粉为原料制备含钛及钛基新材料技术,以期获得攀西钛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钒钛磁铁矿钛精矿酸溶性钛渣高钛渣硫酸法钛白工艺沸腾氯化法钛白工艺盐酸法钛白工艺钛渣冶炼钛及钛基新材料

    常温常压下盐酸浸出分离钒钛磁铁精矿中有价金属的试验研究

    徐国印王普蓉张翠平马兰...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攀西钒钛磁铁矿组成及矿物结构复杂,难以低成本、高效综合利用其中的有价元素.针对此问题,本文采用常温常压盐酸浸出的方法对该矿物进行了试验探索,考察了盐酸初始质量浓度、浸出液固比、浸出时间、浸出搅拌转速率等主要因素对Fe、TiO2和V2O5浸出率的影响,并通过矿物结构分析了钒钛磁铁精矿中铁、钒、钛分离的机理,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盐酸常温常压浸出的较佳工艺条件为盐酸初始浓度20.5%、浸出液固比12:1、浸出时间3.5 h、浸出搅拌转速率600 r/min,该条件下Fe、V2O5和TiO2 浸出率分别为 84.15%、80.80%、10.05%,浸渣中 Fe、V2O5 和 TiO2 品位分别为 26.78%、0.378%和32.58%,实现了钛资源的初步富集;盐酸优先溶解试样中钛磁铁矿矿物的主晶矿物磁铁矿,铁、钒优先进入浸出液,而客晶矿钛铁矿及独立钛铁矿被破坏程度极小,富集于浸渣中;该浸出方法不需要额外的加热和加压设备,具有成本低、能源消耗和设备投资较低、操作简便、环境友好的优势,但浸出指标有待提高,后续需要进一步探索催化剂对常温常压酸浸工艺的影响.

    钒钛磁铁矿铁、钒、钛分离盐酸浸出常温常压矿物结构催化剂

    低钙高镁钛精矿预氧化过程相变特征研究

    肖建马兰杨绍利高建...
    19-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攀西地区钛精矿的低钙高镁问题,本文采用补充空气和不补充空气两种方式对其进行预氧化焙烧,利用MLA矿物分析系统对不同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氛围的钛精矿焙烧产物进行矿物组成、显微结构嵌布特征等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物料特性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在不补充空气条件下,钛精矿中的磁铁矿氧化成赤铁矿,并与未氧化的钛铁矿固溶形成钛赤铁矿,具备固溶体分离结构.随着焙烧温度升高,钛铁矿的连生体矿物比例增加,单体比例减小,解离度变差.在补充空气条件下,先结晶生成的金红石呈他形,颗粒尺寸约6 μm;后结晶生成的铁板钛矿呈自形与半自形,颗粒尺寸约10 μm.铁板钛矿包裹金红石等矿物颗粒,具备粒状嵌晶结构,其解离效果差.钛精矿经氧化焙烧后,矿物间形成的晶界、孔洞改善了其冶金动力学及热力学条件.相比之下,补充空气氧化比不补充空气氧化效果好,适宜的氧化焙烧参数为焙烧温度1 200 ℃、保温时间80 min.

    攀西钛精矿低钙高镁氧化焙烧矿物分析相变嵌布特征物料特性

    酸溶性钛渣硅热还原制备高硅Ti-Si基合金的试验研究

    曹丽朱奎松王军赵英涛...
    3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攀西钛精矿电弧炉冶炼产出的酸溶性钛渣具有钛品位低及高镁低钙的特性,目前主要应用于硫酸法制备钛白粉;为延伸攀枝花钛产业结构,本文以该酸溶性钛渣为原料,采用硅热还原法进行了Ti-(55~70)wt.%Si合金制备试验,并分析了不同试验方案的渣金分离效果和影响因素,以及合金产物的微观组织结构形貌和金属元素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考虑合金过热度和密度条件下,Ti-60wt.%Si合金熔体渣金分离效果最好;合金组织中最主要的物相为Si相、TiSi2相、TiFeSi2相和Ti(Fe,Mn)Si2相;最佳合金分离效果下,得到的实际合金成分为Ti-56.29wt.%Si-6.6wt.%Fe-0.41wt.%Mn;Ti、Fe、Si和Mn的回收率分别为:89.8%、93.5%、92.1%和94.4%.酸溶性钛渣经硅热还原后得到实际合金成分趋向于亚共晶Ti-(51.4~67.17)wt.%Si,能够为电磁定向凝固分离制备C54-TiSi2提供原料,因此,该工艺开展能够拓展酸溶性钛渣的用途,将酸溶性钛渣的应用向钛产业链下端拓展.

    酸溶性钛渣硅热还原高硅Ti-Si基合金渣金分离微观组织结构钛产业链C54-TiSi2

    钛铁矿基钛铁酸钾复合材料的原位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彭文静吴恩辉李军李湘...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钛精矿和无水碳酸钾为原料,通过氧化焙烧工艺原位合成钛铁酸钾复合材料,并对不同焙烧温度条件下制备出的焙烧产物进行表征和光催化降解性能评价.通过XRD、XPS、UV-Vis和SEM对焙烧产物的物相组成、价态、光谱吸收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氧化焙烧后焙烧产物主要由铁酸钾、钛酸钾和钛铁酸钾组成,铁酸钾和钛酸钾不均匀附着在钛铁酸钾晶体表面;铁和钛元素分别以Fe3+和Ti4+的形式存在.焙烧温度为750 ℃、850 ℃和950℃时,所合成的钛铁酸钾复合材料的能带间隙分别为1.25 eV、1.15 eV和1.45 eV.光催化性能测试结果显示,随着焙烧温度的增加,焙烧产物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先升高后降低,在850℃的焙烧获得的钛铁酸钾复合材料达到最优,其降解率值可达98.3%;甲基橙作为污染物时,随着焙烧温度增加,焙烧产物降解效果越好,1 000 ℃时其降解率值为56.6%.

    钛精矿钛铁酸钾原位氧化钛铁矿基钛铁酸钾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

    Black TiO2/钢渣/石墨多孔材料的原位制备及其光热性能

    李湘吴恩辉彭文静李军...
    5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钛白粉为原料,钢渣为骨架,石墨为还原剂,淀粉为造孔剂,聚乙烯醇溶液为粘结剂,采用高温焙烧原位制备Black TiO2/钢渣/石墨多孔材料,并对其光热转换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XRD、SEM、XPS和UV-Vis等手段对多孔材料的物相、微观结构、表面元素组成与价态和光吸收能力进行表征,同时测试了材料的孔隙率和光热性能.研究结果显示,多孔材料的主要物相由锐钛型TiO2、CaTiO3、C和Ca3Mg(SiO4)2组成,各物相之间边界清晰.通过高温焙烧,部分Ti4+被还原成Ti3+且形成氧空位,从而成功制备了 Black TiO2.孔隙率测试表明,淀粉配比为21.74%的多孔材料的孔隙率为30.5%,并拥有最小的禁带宽度.光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淀粉配比的增加,多孔材料的水蒸发速率和蒸发效率均呈现出先显著提高后略有降低的规律;在TiO2、石墨粉、聚乙烯醇溶液和钢渣质量比固定为1∶1∶1∶4,淀粉配比为18.52%时,多孔材料水蒸发速率和光热转换效率分别可达1.47 kg·m-2·h-1和 69.18%.

    BlackTiO2BlackTiO2/钢渣/石墨多孔材料原位制备高温焙烧光热性能

    中铁资源鹿鸣矿业应用固体电蓄热技术实现节能降碳

    《中国有色金属报》报社
    58页

    铝电解用惰性阳极材料及电解技术研究进展

    陈开斌包生重滕媛李劼...
    5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惰性阳极铝电解技术是未来铝工业持续低碳发展并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一项重要技术,惰性阳极材料是实现惰性阳极铝电解技术的核心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铝电解用惰性阳极材料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着重整理分析了金属合金、NiFe2O4基金属陶瓷惰性阳极以及惰性阳极铝电解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从烧结制备工艺优化、陶瓷相优化、金属相优化三个方面讨论了NiFe2O4基金属陶瓷惰性阳极材料性能提升的方法和研究现状,并阐明了 NiFe2O4基金属陶瓷惰性阳极的导电机理和腐蚀机理.最后,归纳了当前惰性阳极材料研究中可以明确的重要结论,并认为采用竖式电极结构、金属陶瓷惰性阳极的铝电解技术是未来工业化的主要方向,研发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提高惰性阳极的耐腐蚀性能,同时兼顾平衡力学性能(抗热震)和导电性能,陶瓷相优化将成为提高金属陶瓷耐蚀性和导电性的重点,金属相的优化目标是提高金属陶瓷抗热震性能以及配合陶瓷相在电解过程中形成动态致密的耐腐蚀膜层.

    铝电解惰性阳极合金阳极NiFe2O4基金属陶瓷耐腐蚀性能导电性能力学性能陶瓷相金属相

    离子液体电沉积铝及铝合金镀层的研究进展

    吴江阚洪敏王文鑫
    6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些年来离子液体中电沉积制备铝及铝合金镀层的电沉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绿色工艺而备受关注,且铝及铝合金镀层在航空航天、电子、汽车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离子液体作为电解质具有导电性高、电化学窗口宽等优点,采用离子液体电沉积铝及铝合金镀层能够有效提升镀层的耐蚀性、强度和硬度等一系列性能,这为一些耐蚀性低、力学性能差的材料的加强提供一种可行性的方法.本文系统综述了近些年来不同离子液体体系电沉积铝及铝合金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不同类型离子液体电沉积铝及其合金的现状和优势,并针对其缺点及改进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AlCl3型离子液体存在稳定性较低、合成工艺复杂等缺陷,限制了其工业方面的应用;加入适量添加剂可以弥补液体稳定性不足、制备工艺复杂、制备原料昂贵等缺点,但还存在黏度大、成本高等问题.目前多功能性离子液体正在成为化学和材料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预计离子液体将在未来的工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离子液体镀层电沉积铝合金添加剂低共熔溶剂型离子液体多功能性离子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