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亚太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亚太教育
亚太教育
亚太教育/Journal Asia Pacific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教师隐喻”文化背景下的教师形象变化与重塑

    孙笛
    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隐喻”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人的影响是极大的.“教师隐喻”对教师的行为准则和教师的形象树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教师隐喻的历史嬗变,在教师隐喻的视角下分析教师形象的变化,为未来理想型教师形象的构建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教师隐喻教师形象

    教师知识研究综述

    张发云
    182,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教师专业化的深入发展,教师知识研究成为教师教育研究领域越来越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教师知识的概念、特征、分类及其获取途径的研究,不同研究者有着不同的见解.教师知识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研究过程,其内涵、特征、分类越来清晰.但是仍然有尚未被发觉的领域,比如对教师社会知识的研究.

    教师知识教学实践性知识教师社会知识

    面向学生发展的综合型辅导员XF-GL学风管理模型的建立

    王晨懿贾婷
    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辅导员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力以及学生人生、职业规划的引导,在新大学环境下,辅导员职业化正向着本科导师角色转变.本文首先研究了辅导员职能角色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型辅导员XF-GL学风管理模型,探索新环境下辅导员角色与工作的演进与实现.

    辅导员辅导员角色XF-GL学风管理模型

    新建民族本科院校应用转型发展的困境突围

    高鸿
    184-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建民族本科院校的应用转型发展是高校建立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的时代趋势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新建民族本科院校只有清晰认识了自身在转型发展中的困境和不足,彻底解决了制约转型发展的瓶颈问题,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从而实现满足民族地区需求和自身长远发展的双赢局面.

    新建民族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困境突围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析

    穆晓娇
    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当前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肩负着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职责.但是目前,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从政府、企业、学校、教师四个层面探析“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策略,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问题策略

    浅谈高等军事院校生物学教师的核心素质

    朱律韵吴小敏朱凌云
    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科技的发展逐渐成为各国重点关注的战略高技术领域,被誉为未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高等军事院校生物学教师应当具备哪些核心素质才能肩负起培养生物学领域军事高科技人才的重任,成为当今军事院校和军人教师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思想素质、人格素质、知识水平素质和教学科研素质等方面入手,探讨高等军事院校生物学教师必备核心素质的内涵和意义,为进一步促进高等军事院校生物学学科建设,提高生物学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培养大批具有生命科学研究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提供思路.

    高等军事院校生物学教师核心素质教学科研能力

    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温燕
    190-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独立学院通过搭建经管类实验教学云平台,构建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经管类实验教学中心,能够增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增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衔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顺利实现向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转型.

    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中心应用型人才培养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演变及其对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启发

    刘永虎
    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国家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高度重视,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经验很少,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因而有必要借鉴德国应用型大学方面的成功经验.本文介绍了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从19世纪到当前的演变,并根据我国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目前存在的问题,重点在学校定位、办学方式、办学理念、校企合作等方面,给予转型期的地方本科院校一些启发.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

    论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

    陈永红
    193页

    青年教师深度参与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研究

    陈奇柯永斌
    194,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地方院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不足、企业参与深度不够、学生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本文以淮阴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阐述了在青年教师深度参与下,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等学科比赛、及企事业横向课题等科研项目等,打造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教师科研、企业研发于一体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手段,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热情得到了极大提高,较好地满足了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需求.

    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卓越工程师创新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