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亚太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亚太教育
亚太教育
亚太教育/Journal Asia Pacific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谈基于项目驱动教学课程设计——以《机械制图与CAD》教学为例

    桑建国
    189-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械制图与CAD》是高职制造类专业核心课程,识图与绘图能力是制造类学生就业后必备的专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目标,将《机械制图》与《 AutoCAD机械绘图》相关教学内容按项目进行整合,设计并形成了项目课程教学体系,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项目驱动机械制图与CAD课程设计

    家庭教育中儿童道德情感的培养

    蒋娟
    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发展对其树立正确的道德理念,形成健全人格,有着重要意义.家庭教育在对儿童的道德情感的培养上,具有独特的优势.采取正确的途径和方法是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儿童道德情感的关键.

    家庭教育儿童道德情感

    关于公民道德教育视角下初中生德育途径新思考

    欧阳岑星
    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许多发达国家,公民道德教育是从幼儿园贯穿到高中整个的公民教育体系.但在中国因为学校和家长过分强调成绩,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弄混,忽略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问题,进而导致青少年道德问题的多发.本文在公民道德教育视角下进行对初中生道德教育的分析及思考.

    公民道德教育初中生政治课德育途径

    中国传统德育资源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

    金晖澜
    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厚的道德教育资源,在批判继承的前提下对中国传统道德精神进行创造转换和合理吸收,对于改进和完善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有重要现实意义.在认真分析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资源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的教育方法,期望能使中国传统道德精神融入到现代道德教育工作中去,促进全社会道德教育的优化和完善.

    道德教育传统文化德育创新

    “80后”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浅析

    体盈
    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的核心是爱与责任,更是新一代“80后”青年教师学习的重点.作为新一代“80后”教师更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80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德教育

    学校文化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重建

    李燕秋
    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源泉,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学校文化在历史的积淀中内涵越来越丰富,校本课程作为学校文化传达的重要载体,校本课程的开发自然成为重建学校文化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方面来论述学校文化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重建,并提出具体的重建策略.

    学校文化校本课程重建

    少儿英语培训教师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何玥罗建芳
    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少儿英语教育市场的需求量增大,少儿英语培训机构的数量逐渐增多,少儿英语教师作为少儿培训机构的主要教学力量在机构的发展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少儿培训教师在职业发展中面临着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少儿英语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本文分析了少儿英语培训教师职业发展中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

    少儿英语培训机构少儿英语教师职业发展

    地方高校“教学学术”型教师的激励制度重构

    姜雅坤
    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阶段各高校都于强调科研产出,在教学部分的考评制度无法真正对教师产生激励使得如今的高校教师愈来愈被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本文引入1990年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前主席欧内斯特·博耶所提出的“教学学术”概念,针对不同岗位大学教师工作的侧重点进行分类,并为主要担任教学工作的“教学学术”型教师的考评制度做出调整.

    高校教师教学学术激励

    如何体现校本课程的特色

    王璐
    198-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阶段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即在保证基本的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又给学校预留一个创新发展的空间,让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客观办学条件确立自己的办学哲学,确定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众所周知,特色化课程的建构是创立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主要载体.本文认为校本课程的特色应体现在独特性、针对性、适应性、民主性、开放性和多元性六个方面.

    校本课程特色

    信息网络下高中学校管理的创新与运用

    孙丛菲
    200,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实际教育管理项目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基础素质和实际需求建立相应的管理措施,并且保证教师的创新思维建立以及积极落实相应的管理机制,只有保证相应管理模式和措施的优化,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保证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有效的互动.在提升整体管理效果的同时,强化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另外,教师要积极的运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创新发展相应的管理模式.本文对于信息网络背景下强化管理目标、深化管理互动以及优化管理效果进行了集中地阐释,旨在更好地辅助相应教学人员顺利高效地完成高中学校管理工作.

    信息网络高中学校管理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