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赵慧峰

双月刊

1673-8039

ludongxuebaowk@vip.163.com

0535-6672716

264025

山东省烟台市红旗中路186号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Ludong University Journal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烟台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本刊主要刊登本校哲学社会科学各基础学科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发表部分校外学者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本刊坚持学术性与政治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在注重学术性、理论性的同时,注重刊发关心社会现实、理论联系实际的文章。本刊的主要栏目有:政治、哲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阿凡达》:后工业社会的必然神话——兼论一部好电影呈现的影像世界

    胡玉香
    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影的技术创新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日益引人关注.但除此之外,好电影呈现的影像世界还应该在与现实人生的关联、形而上想象界的创设与人物主体新世界的建构等方面也都有优秀的表现,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运用高新拍摄技术近乎完美地实现了这一点.影片既有对科技极度发达、资本无限扩张而人却倍感断裂与锁闭、孤独与恐惧的后工业社会生活图景的真实呈现,也有对象征着人类自由完整生命归宿的潘多拉星球的奇丽想象,还有对处在两个世界夹缝中的人物内心情感和主体身份重构的探寻.影片让人们观照人类现在所做的一切,思考将来可能发生的后果,并在电影创造的神话般的宇宙生命图景中寻找到灵魂皈依.因此,《阿凡达》成为进入高度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人们集体缅怀和反思现代性生活的价值参照,具有超越其自身文本的当代电影生产的社会学意义,它是后工业社会必然产生的神话.相比之下,《阿凡达2:水之道》这三方面的表现则相形见绌.

    《阿凡达》影像世界后工业社会断裂现实性关联

    融媒体时代技术图像符号的认知失真研究

    张翯周海宁
    8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融媒体时代,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更新,技术图像符号已经成为了主导性的媒介符号.这种图像符号的普及,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认知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带来了一种新的现象——认知失真,即人们对现实的感知出现了扭曲.在当今的媒介化社会中,这种现象表现为一种新型的"文盲"——区别于传统的文字文盲,这是一种后文字文盲现象.具体来说,认知失真的表现主要是图像的遮蔽功能过于突出,人们沉浸在图像构建的世界中而不自知.认知失真的原因主要在于人们对技术图像本质的理解不足,以及无法识别不同媒介所带来的认知差异.这种失真带来的后果是多方面的,它阻碍了自律性主体的构建,模糊了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并且强化了图像的意识形态控制力.因此,我们需要对认知失真有更深刻的认识,重新理解和认知技术图像,明确如何正确使用媒介,并回归到我们原初的学习能力上.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图像化的世界,避免认知失真带来的负面影响.

    技术图像符号认知失真后文字文盲

    征稿启事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