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赵慧峰

双月刊

1673-8039

ludongxuebaowk@vip.163.com

0535-6672716

264025

山东省烟台市红旗中路186号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Ludong University Journal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烟台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本刊主要刊登本校哲学社会科学各基础学科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发表部分校外学者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本刊坚持学术性与政治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在注重学术性、理论性的同时,注重刊发关心社会现实、理论联系实际的文章。本刊的主要栏目有:政治、哲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于推进区域国别学类学术刊物体系建设的思考

    翟崑温林
    1-3页

    区域国别学研究动态

    刘昌明
    3-5页

    区域国别学应坚持问题导向

    赵可金
    5-7页

    作为交叉学科门类下一级学科的区域国别学研究视域

    余江
    7-9页

    区域国别类期刊的底色定位、栏目设置与议题

    安春英
    9-11页

    加强学术刊物建设,构建中外共研"一带一路"新态势

    马丽蓉
    11-13页

    新时代区域国别学术集刊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应对

    张晓莉
    13-15页

    浅析《周易》"和"的观念及其在传统造物思想中的体现

    高波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和"是《周易》最重要的哲学观念之一,体现了古人对人类自身与客观世界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的理解.在古代哲学中,"和"的观念可以从"中和"与"合和"两个方面来理解,在《周易》文本中则主要体现为其独特的时间观念、阴阳观念、三才观念等,这些观念在《考工记》等先秦其他经典著作中的造物思想也有具体体现.后世儒者在"和"观念的基础上发展出"天人合一"的思想,成为解释人与世界复杂关系以及人的生存方式的系统的哲学思想,并在造物技法、美学风格、造物伦理等方面对古典造物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周易》天人合一造物

    心性哲学视野下金箍棒的心力寓意考论

    王以兴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古代心性哲学视野下,结合悟空的象征意义,由金箍棒可随心意变化和适时隐现的基本特征,可断定其实为人之心力或意志力的象征.妖猴和行者的身份变化,致使金箍棒在悟空手中产生截然相反的利害功用,本质上反映出人心在有无严格约束下的善恶之别,以及心力向野性和定力的不同演变.悟空与金箍棒之心、力关系的确立对于解读金箍棒的相关描写具有重要意义,尤其生动揭橥了定力在克制心魔之外,所具有的方向指引和力量供给的修行功效.悟空降妖失利的反复书写及金箍棒的丢失情节,乃人们修行过程中因意志力薄弱而被心魔打败的真实写照;而求援于菩萨及其他神仙的故事创设,依据的则是孔子的"亲仁"观念.悟空成佛后心魔不再,金箍棒亦无存在必要,与紧箍一同归于空无.

    心性哲学金箍棒心力

    普通话词语的外向传播与华语融合——基于《全球华语大词典》的调查

    刘燕婧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描写与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普通话外向传播的角度出发,可以发现《全球华语大词典》C字母下 149 个使用地区标记为"用于大陆等地"的词语在马来西亚华语中的融合情况大致经历了借用、自用或化用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各具特点,彼此之间的关系不尽相同.当前全球华语融合已经进入以普通话输出为主的阶段,普通话视角在今后华语融合研究中的重要性十分显著.

    普通话外向传播马来西亚华语华语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