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园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园林
园林

毛炎

月刊

1000-0283

garden899@163.com

021-54353667

200232

上海市龙吴路899号

园林/Journal Garden
查看更多>>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宣传、普及、推广、交流园林绿化知识,为园林绿化专业工作者和广大花卉爱好者服务的科普期刊。十几年来,《园林》面向全国发行,目前已普及到全国各地,发行量稳定在每期3万余份,随着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发行量每年呈上升趋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系统构建

    张浪
    2-3页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概念辨析及构建方法探析

    张浪仲启铖张瑞张桂莲...
    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城市建设在近50年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快速城市化过程也导致了生境破碎、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低效等问题.在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和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背景下,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建设对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旨在辨析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概念及内涵,总结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主要特征,梳理其发展历程,提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主要构建方法;同时,明确其作为应对城市生态环境胁迫和挑战的重要途径之一,及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以期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理论,为中国城市绿地网络建设提供参考.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识别评价优化

    基于多情景模拟的生态网络保护格局有效性评估——以桂林市为例

    尹海伟朱捷方云杰沈舟...
    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网络构建是维系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缓解景观破碎化、限制城市扩张蔓延的有效手段.虽然已有研究针对生态网络的跨尺度衔接提出了基于尺度嵌套的规划思路,但土地扩张动态情景下这一思路对生态保护有效性尚需验证.通过设置"无生态网络""非尺度嵌套生态网络"和"多尺度嵌套生态网络"三种约束情景,利用FLUS模型模拟了2030年桂林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并选取景观指数,从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尺度,对生态网络保护格局的有效性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1)桂林市土地利用类型中建设用地增量明显,2018年至2030年预计增加613.85 km2,变化幅度为46.52%,其次是水域,增加53.50 km2、变化幅度为6.42%;(2)基于生态网络的规划政策及情景设置对区域建设用地扩张限制明显,而在多尺度嵌套的生态网络约束情景下,这种抑制作用将进一步增强,新增建设用地仅为237.49 km2,增长率为18.00%;(3)非尺度嵌套与多尺度嵌套的生态网络约束情景相比,后者在市域尺度及中心城区尺度上对遏制景观破碎化、改善景观连通性上都取得了更好的保护成效.研究揭示了将基于尺度嵌套的生态网络构建方案纳入未来土地扩张动态与机制中的有效性,为指导区域生态保护规划与实践、平衡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提供了参考借鉴.

    生态网络尺度嵌套FLUS模型景观指数情景评估

    2024年《园林》学刊专题征稿

    19页

    基于ArcGIS Engine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智能规划系统研发与实证

    张浪仲启铖张桂莲郑谐维...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构建方法复杂多样、常用软件功能单一、规划支撑效果有限等问题,研发了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智能规划系统.将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功能连接度作为城市尺度绿地生态网络构建的核心目标,统筹其他生态与社会服务功能,梳理和综合图论、生境质量评价、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电路理论等生态网络模拟和分析方法,基于NET平台,采用ArcGIS Engine、C#、Python等技术,通过GIS二次开发方式实现系统各项功能,并以上海市闵行区为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可自动执行生态源地筛选、综合阻力面构建、生态廊道路径提取、生态廊道宽度确定、生态网络效能评价等技术环节,一键生成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布局结构,并实现不同情景的对比分析,为规划实践提供多情景、可视化的辅助决策.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ArcGISEngine系统研发智能规划

    基于街区小气候环境冬夏协同优化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精准修复

    王敏潘文钰
    2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越来越多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建设进入存量更新和结构性优化并存发展的阶段,生态安全优先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当前风景园林实践研究的重要议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多发导致的人居环境宜居性下降问题,目前基于气候适应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规划关注促进自然通风以缓解夏季热岛效应,尚忽视了其冬季可能带来的负效应.从气候调节视角切入,探讨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在协同冬夏季小气候环境中的低效空间识别与精准修复技术方法.以江苏省昆山市密集城区的189个街区单元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反演的方法对其冬、夏季小气候环境进行分析,聚类获得7类小气候特征街区.之后,叠加现状绿地生态网络与计算流体力学模拟风环境结果,提取现状适于通风的生态廊道,从宽度、方向、类型等方面分析其潜在通风效能,耦合街区冬夏小气候环境特征,识别研判现状绿地生态网络在冬夏温湿环境调节上存在的低效问题,并提出冬夏协同的精准修复策略,为优化人居环境宜居性、提升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效能提供技术参考.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气候调节温湿环境生态修复遥感反演数值模拟夏热冬冷地区

    网络演进引导城市空间特色的自然营建——以安徽省三市为例

    吴敏项珏吕晓倩耿萌萌...
    3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者认为,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发展的本质是一种以建成环境为投资对象的"空间生产".在这一过程中,自然空间被视为最理想的空间生产对象,在资本的运作下持续遭遇侵占和割裂,日渐淡化了服务大众的公共属性.文章提出将生态网络作为一种捍卫城市空间特色的"空间工具",超越当前"空间生产"的局限性,站立更广阔的时空维度进行理性思索与科学建构,引导一种内涵式的特色空间"生产"方式.结合安徽省域范围内的山地型、丘陵型和平原型三种类型城市(宁国市、淮北市、淮北市),基于历史层积回溯城市变迁脉络,探寻城市长久以来的"自然记忆"与生态适应性,进而通过积极的网络演进策略与自然建构手段,在生态自组织与空间他组织的交互演替中构建由多元生态空间共同构成的网络化生态空间体系,并阐述了利用该体系积极干预城市空间形态,引导塑造特定类型城市空间特色的基本逻辑.研究探索了一种从非建设用地着手,建构建设用地的良好结构与形态的空间增长方式,以促进城市整体形态与生态环境大格局的优化.

    空间生产生态网络城市空间特色网络演进自然营建

    城市生态空间受损识别与评价研究——以北京海淀北部新区、亦庄新城为例

    牛萌刘华穆晓红
    4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识别城市受损生态空间是构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实施城市生态修复的关键环节.现有研究集中在宏观尺度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及微观层面的生态修复技术,而对城区尺度受损生态空间的辨析及精准识别研究较少.以海淀北部新区和亦庄新城为研究案例,通过建设期十余年的数据系统研究组团式和集中式城市生态空间动态变化情况,建立城市受损生态空间识别评价体系并识别评价受损生态空间.结果表明不同空间结构的城市生态空间受损情况有所差异,生态廊道中河流沿岸的生态空间受损最严重;而城市受损生态斑块多集中在高级别道路交叉口区域.因此,城市生态空间优化提升的重点应与城市空间结构特点结合,保障组团间或城市外围环城绿带,同时增加内部生态斑块的生物多样性和连接度.

    城市生态空间受损海淀北部新区亦庄新城识别与评价

    人物介绍

    58页

    私人空间公共化发展历程及对中国附属绿地开放共享的启示

    马文倩郑思俊富婷婷耿春女...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深入以及城市转型存量发展,超大、特大城市及其他城市人口高密区域的公共空间供给不足、分布不平衡等问题逐渐突显.其中,城市中现有的绿地空间难以满足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同时由于地价使得绿地建设成本上涨也让新增公共绿地变得困难重重.纽约、伦敦等城市先后发展了以"私人空间公共化"增加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的模式,近年来国内也在此领域逐步从"破墙透绿"发展到附属绿地开放共享,以提供非商业化公共绿地空间为特征.同时,私人空间公共化的典型案例在设计引导、透明度提升、共享模式创新等方面对于附属绿地开放共享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由此,提出今后附属绿地开放共享工作应当从引入私人空间公共化政策、编制附属绿地设计与建设导引、搭建信息公开化渠道及建立长期监督与进退机制等三方面推进,使得附属绿地开放共享成为补充城市公共绿地空间的有效创新途径,成为支撑公园城市和人民城市创建的重要举措.

    私人空间公共化附属绿地开放共享发展历程存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