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园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园林
园林

毛炎

月刊

1000-0283

garden899@163.com

021-54353667

200232

上海市龙吴路899号

园林/Journal Garden
查看更多>>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宣传、普及、推广、交流园林绿化知识,为园林绿化专业工作者和广大花卉爱好者服务的科普期刊。十几年来,《园林》面向全国发行,目前已普及到全国各地,发行量稳定在每期3万余份,随着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发行量每年呈上升趋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自然教育与城乡公共空间

    张浪
    2-3页

    自然教育赋能的乡村闲置空间更新策略研究

    汤辉古林陈思亦李涛...
    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化,乡村存量建设用地的有效利用日益受到重视.通过对乡村自然教育内涵的梳理,分析自然教育在激活乡村闲置空间及推动乡村振兴方面的潜在价值,探讨自然教育语境下生产、生活、生态三类乡村闲置空间的类型划分和资源利用,提炼围绕农耕体验、文化传承和生态感知三大自然教育主题的空间内容设置.通过对广州三处自然教育赋能的乡村闲置空间更新实践案例分析和公众评价反馈,总结出宏观把控、业态重塑、协同运营三大更新策略,旨在为中国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自然教育赋能乡村闲置空间更新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风景园林自然教育乡村振兴闲置空间空间更新三生空间

    基于自然教育理念的乡村景观更新策略探索

    马家旭侯晓蕾
    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对生态文明和素质教育观念的进步,在乡村振兴及相关政策背景下,自然教育在乡村中迎来了蓬勃发展.近年来自然教育介入乡村景观的案例屡见不鲜,然而现阶段乡村自然教育景观普遍存在人文内涵不足、缺少可持续性的整体规划、设计过于模式化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更全面地实现乡村景观的自然教育功能,探索基于自然教育理念下的乡村规划设计发展路径,基于乡村自然环境资源与自然文化资源的特点,构建乡村自然教育体系,并提出包含多元参与机制与长效运营机制的乡村自然教育机制意义重大.结合乡村景观的特点提出"打造自然游线、构建农牧体验、营造主题空间、共营建微花园"4大景观更新策略,并结合实例分析验证,旨在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提供新思路,促进乡村振兴与乡村绿色可持续发展.

    风景园林自然教育乡村景观更新策略多元参与乡村振兴

    基于广域多层次社区花园网络的城市自然教育实践与机制研究

    刘悦来王奕辰马凯常莹...
    2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溯源自然教育理论发展,多位思想家和教育家强调了个体作为自然一部分发挥主体性进行参与和实践在自然教育中的核心作用.随着以自然教育为基本属性的全国社区花园网络向着广域多层次发展,以社区空间为场地的自然教育空间生产实践正以易达、可持续和参与实践程度高的优势逐步推广.通过回顾、梳理广域多层次社区花园网络从理论到实证层面对于自然教育的作用,并以从上海到全国的社区花园实践为例,归纳不同层级社区花园自然教育的实践、创新、作用和机制,总结社区花园基层共建推动自然教育的基本模式,旨在公众参与社区微更新的政策与实践背景下,以社区作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单元,形成可推广的社区花园自然教育路径,激发基层共建意识,丰富城市微更新主题与参与方法.

    自然教育社区花园城市更新社区治理社区营造

    碳中和视角下社区小微空间的自然教育营造策略研究

    李圆圆李欣悦罗绍钰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密度、复杂地形条件下的社区小微空间承载了多元的生态空间属性和丰富的自然教育价值.以碳绩效优化以及不同表征指数与碳绩效的相关性为切入点,从社区小微空间的全生命周期视角,通过公众参与式科普路径,对空间碳汇、碳排、碳绩效进行详细量化,发现材料生产与运输、绿地运营维护管理两个过程的碳源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结合景观指数评估与碳绩效进行多元分析,发现小微空间中郁闭度与碳绩效关系显著;结合多个社区小微空间的自然教育营造实践,提出在"植物设计—材料运输—场地施工—运营管理"整个过程中,应以减排、增汇为重点进行社区小微空间的自然营造策略,旨在促进绿色低碳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强化人与环境的有机链接.

    碳中和社区小微空间自然教育营造策略

    融入在地性理念的广东省自然教育径设计策略研究

    黎明陈思亦刘霞汤辉...
    4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然教育径作为以自然教育为核心目的设立的步道已成为开展公众自然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同时也面临教育内容同质化、在地文化挖掘不足、地方需求不匹配等问题.通过基于地方资源的在地化提取、解读与转译,总结自然教育径在地性设计的模式,从区域尺度总结广东省自然教育径的在地性发展现状,并以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自然教育径为具体研究案例,分析其资源在地化转译的具体做法.最终从自然资源的在地聚焦、人文要素的在地表达、课程活动的在地开发、自然导师的在地培养4方面总结自然教育径设计策略,旨在为自然教育径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实践指导.

    风景园林自然教育自然教育径在地文化在地性理念地方感设计策略

    寓教育于无形的风景园林校内实践基地建设策略研究

    周晨熊辉曹盼康艺芳...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放式风景园林校内实践教育基地既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与情操的园地,也是广大师生科普教育、休闲交流的最佳场所,在强化知行合一、促进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自然观的形成、加强全校师生的自然教育和增强校园文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沙理工大学风景园林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为例,探索基地内容与实践教学体系一体化规划;开放性、多功能性和综合性的设计方法;专业教育、自然教育、劳动教育融为一体的后期运维管理办法.旨在为风景园林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提供指导,使之与校园景观建设相结合,并成为风景园林学生开展专业学习和广大师生开展自然教育的重要载体.

    风景园林风景园林实践教学教学实践基地自然教育

    自然教育活动对儿童产生积极效应研究的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

    沈宏杰吴会金荷仙
    58-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自然环境中活动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大有裨益.基于目前国内缺乏关于儿童自然教育活动干预效应的系统性研究,收集自然教育活动对儿童产生积极效应的可用证据,以评价自然教育活动对儿童的干预效果.文献检索在3个中文数据库以及5个外文数据库中进行,所有检索设定时间范围为2003年1月-2024年4月,纳入的研究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研究.采用Revman5.4软件和Stata17.0软件对选出的涉及2 916名参与者(年龄3.5~12岁)的46项研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发现:自然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儿童的环境态度、环境友好态度以及自然友好态度等社会功能;可以提升儿童的创造力、注意力、情绪智力等行为功能;可以提升儿童的自尊、自我调节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幸福感等情感功能;在降低儿童压力方面效果不显著.综上所述,自然教育通过多样的自然元素和活动,可激发儿童好奇心,提升其社会功能、行为功能和情感功能,但在减轻压力方面效果有限.未来研究应结合风景园林,探讨不同形式、地区和季节的自然教育对儿童的影响,并优化自然教育的分类.

    自然教育积极效应荟萃分析儿童系统综述

    专业学术期刊高被引论文阶段特征分析——以《园林》为例

    刘杰张浪钱秀苇
    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业学术期刊作为某一行业或专业领域内系列论文的连续出版物,剖析其发展脉络和刊载论文的阶段性特征,为刊物转型后提升学术引领夯实基础.以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为数据源,对《园林》转型前、过渡期和转型后高被引论文的类型和主题分布、作者和机构分布、引证文献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被引频次与期刊发展阶段紧密相关,过渡期TOP5%高被引论文数量高于转型前;转型后高被引论文增加了实验模拟类,主题分布的学术性、延续性增强;转型前后高被引作者逐渐转化为学科领域高影响力专家,高被引单位逐渐向具有科研资源优势的高校、科研院所倾斜;转型前后高被引论文引证文献的来源期刊逐渐集中于业内高影响力期刊;被引与下载存在中等相关性,被引滞后效应随时间段推移有所显现.《园林》转型前后论文被引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研究为同类刊物掌握期刊动态,指导期刊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风景园林学术期刊期刊转型引文分析高被引论文阶段特征

    民国时期造园教材的发展脉络研究

    徐莉朱明正吴华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民国时期造园教材为对象,运用文本分析法,从历史的角度审视和研究风景园林学教材在建构中国风景园林学学科中的重要视角.依据民国时期造园学者对现代造园学的认知历程及主要表征,梳理造园教材在民国时期建构中的呈现要点,辨析其从"单一"到"多学科"的特征衍变,并观照现代转型之下从"LA"到"造园学"的转译.结果发现,中国风景园林学首先是在民国初期接受了作为园艺学的概念,其次在探索本质的过程中接受了作为森林及建筑学的概念,并在三个学科中与传统中国文化相结合,奠定了当今风景园林学的基础.旨在从本源探析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学的特征,对重新审视中国风景园林学的源流与建构具有重要价值.

    民国时期造园教材发展脉络造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