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药物分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药物分析杂志
药物分析杂志

涂国士

月刊

0254-1793

010-67058427

100050

北京天坛西里2号

药物分析杂志/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出版的学术性期刊。主要报道药物分析检定的新理论、新技术及有关展望性述评;中草药药材与制剂的检验技术及质量研究成果经验;新药检验方法的建立与改进;药房及药厂快速检验技术的研究和改进;药品标准的讨论,新药审评问答以及国内外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气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在食品和药品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吴炎培原文鹏胡新华聂黎行...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Orbitrap mass spectrometry,GC-Orbitrap/MS)作为新兴的高分辨气质联用技术,可实现挥发性成分的精确质量检测和高通量定性定量分析,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线性动态范围宽等优点,能够很好地应对复杂基质中多种痕量物质分析带来的挑战,近年已开始应用于环境、工业、食品、制药、司法、临床等领域.本文对GC-Orbitrap/MS技术进行全面综述,阐述其基本原理及技术特点,介绍该技术在食品与药品分析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包括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查、持久性有机物检测、香气物质分析和化学药品杂质分析与中药质量评价,并重点分析在超痕量成分测定和未知化合物鉴别方面的优势.最后,从高分辨率标准数据库的建立、可变电子电压技术的应用、样品前处理方式的选择开发与优化、二维GC-Orbitrap/MS串联等角度,提出GC-Orbitrap/MS未来发展方向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气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高分辨质谱食品药品农药残留持久性有机物香气物质杂质分析中药质量评价综述

    贴剂的体外释放与渗透实验方法学及体内外相关性研究进展

    司文轩马迅王红霞陈华...
    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贴剂系指原料药物与适宜的材料制成的供贴敷在皮肤上的,可产生全身性或局部作用的一种薄片状柔性制剂.体外释放实验(in vitro release test,IVRT)和体外渗透实验(in vitro permeation test,IVPT)是进行贴剂的处方工艺优化、质量控制和安全有效性评价等临床前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采用的实验设备和方法不同,所得实验样品和数据相互之间有差异,实验数据的准确度与精确度也不一样,因此IVRT & IVPT实验设备的选择和实验方法的建立是贴剂体外实验中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和法规指南,总结了贴剂的研究现状,简要介绍了各国药典对于IVRT的要求,综述了各个方法的差异;对于尚未有相关规范规定实验方法的IVPT,详细介绍了常见的实验设备类型和实验条件,并总结了不同设备的适用性和主要实验条件(温度、搅拌速度,接受液组成,选用的皮肤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介绍了体内外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同时对评判实验数据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期望为贴剂的体外实验方法学的开发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贴剂透皮给药体外释放实验(IVRT)体外渗透实验(IVPT)体内体外相关性(IVIVC)实验方法学垂直扩散池水平扩散池流通池

    基于UPLC-Q TOF MS/MS和HPLC的祛瘀散结胶囊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其多成分含量测定

    甘金月王宝林丘海芯刘振杰...
    2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液质联用法分析祛瘀散结胶囊的化学成分,构建祛瘀散结胶囊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 TOF MS/MS)技术,色谱柱为Hypersil Gold C18(100 mm ×2.1 mm,1.9 μm),以乙腈(A)-0.1%甲酸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L.min-1,柱温40.0℃,质谱数据采集为负离子模式扫描;通过数据库匹配、元素组成和碎片结构分析,鉴定祛瘀散结胶囊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另外,采用HPLC,色谱柱为Ultimate ® AQ-C18(250 mm × 4.6 mm,5 μm),以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03 nm;以外标法计算,测定了 11个不同批次祛瘀散结胶囊中的柚皮苷、新橙皮苷、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的含量,并以人参皂苷Rg1为内参物,建立一测多评法.结果:从祛瘀散结胶囊中鉴定出29个化合物;外标法测得柚皮苷、新橙皮苷、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的含量分别为 0.484~1.097、0.341~0.618、1.685~2.399、5.748~8.386、3.868~5.898 mg·g-1,一测多评法测得的柚皮苷、新橙皮苷、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的含量分别为0.516~1.153、0.372~0.667、1.794~2.580、4.373~6.690mg·g-1,一测多评法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相对误差≤8.9%.结论:UPLC-Q TOF MS/MS法能快速鉴定祛瘀散结胶囊的化学成分;建立的外标法稳定可靠,可用于祛瘀散结胶囊的质量控制;以人参皂苷Rg1为内参物建立的一测多评法有较好的可行性,适用于祛瘀散结胶囊日常生产的含量测定.

    祛瘀散结胶囊化学成分分析含量测定一测多评柚皮苷新橙皮苷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高效液相色谱

    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对曼地亚红豆杉质量标志物的分析研究

    李雅静张振凌王胜超朱建光...
    3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对曼地亚红豆杉质量标志物(Q-Marker)进行预测,建立基于Q-Marker的曼地亚红豆杉药材评价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SymmmetryShieldTM RP 18(250 mm ×4.6 mm,5 µm)色谱柱,以乙腈-0.1%三氟乙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254 nm,进样体积10 μL,建立8个年限24批曼地亚红豆杉药材指纹图谱并标定共有峰,采用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HCA)进行分类评价,借助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筛选不同年限曼地亚红豆杉的主要差异性标志物;结合网络药理学,通过相应数据库筛选差异性标志物的核心靶点和关键通路,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以此预测曼地亚红豆杉的Q-Marker;采用HCA及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进一步验证曼地亚红豆杉的Q-Marker,综合评价其质量.结果:建立了 24批曼地亚红豆杉药材指纹图谱,标定了 25个共有峰,指认出18个化合物,包括紫杉烷类、黄酮类、生物碱类、甾体类、酚类,相似度均>0.900;HCA的结果显示不同年限曼地亚红豆杉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经OPLS-DA筛选出11个差异性标志物,分别为紫杉醇、10-脱乙酰基巴卡亭Ⅲ(10-DAB)、巴卡亭Ⅲ、三尖杉宁碱、10-去乙酰紫杉醇(10-DAT)、阿魏酸、山柰素、芦丁、金松双黄酮、穗花杉双黄酮、对羟基苯甲醛;基于差异性标志物,运用网络药理学从有效性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初步预测紫杉醇、10-DAB、巴卡亭Ⅲ、三尖杉宁碱、10-DAT为曼地亚红豆杉的Q-Marker,主要通过作用于PIK3R1、AKT1、EGFR、HRAS、MAPK1等14个核心靶点,调控癌症通路、AGE-RAGE信号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作用等信号通路,发挥消肿散结、通经利尿的功效;HCA结果验证了预测的Q-Marker的合理性,PCA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十年生春季采收的曼地亚红豆杉质量较佳.结论: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出紫杉醇、10-DAB、巴卡亭Ⅲ、三尖杉宁碱、10-DAT为曼地亚红豆杉的Q-Marker,结合化学识别模式方法对不同年限曼地亚红豆杉的质量进行综合排序,其中十年生春季采收的得分最高,质量较好,为曼地亚红豆杉的质量标准的研究及资源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曼地亚红豆杉指纹图谱网络药理学化学识别模式紫杉醇10-脱乙酰基巴卡亭Ⅲ巴卡亭Ⅲ三尖杉宁碱10-去乙酰紫杉醇质量标志物质量评价

    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药膜的制备与含量测定

    杨煌建王娟陈洲琴程贤...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制备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N-CWS)药膜并考察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N-CWS为模型药物,壳聚糖、聚乙烯醇为成膜材料,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N-CWS药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仪、万能试验机对药膜性能进行表征;采用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膜中D-阿拉伯糖的含量,采用Kromasil C18(150 mm ×4.6 mm,5 µm)色谱柱,以50 mmol·L-1(pH 7.0)磷酸盐缓冲液-乙腈(80∶20,v/v)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40℃.结果:当壳聚糖与聚乙烯醇质量比为3∶2,膜材与甘油质量比为1∶2时,断裂拉伸应变为136.67%,拉伸应力为2.47 mPa.扫描电镜观察到N-CWS主要分布在膜的底面,呈不对称分布;制备的药膜中D-阿拉伯糖在1.1~220μg· 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测得3批次药膜中D-阿拉伯糖分别为(0.988± 0.041)mg·g-1、(1.035±0.049)mg·g-1、(1.088±0.046)mg·g-1.结论:N-CWS 药膜制备工艺简单易行,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快速,本研究可为N-CWS的新剂型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壳聚糖聚乙烯醇药膜柱前衍生化含量测定D-阿拉伯糖

    人血浆中阿托伐他汀和5个代谢产物LC-MS/MS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在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宋玉晨宫晓易欢张颖...
    58-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阿托伐他汀及2个活性相关的羟基他汀酸代谢物和3个毒性相关的他汀内酯型代谢物的浓度,并应用于健康人药代动力学研究和患者血药浓度分析.方法:血浆样本酸化后通过蛋白沉淀法处理.液相色谱分离采用Zorbarx SB-C18(50 mm×2.1 mm,5 μm)色谱柱,以含0.05%甲酸的甲醇-乙腈(1∶1)和水-甲醇-乙腈(9∶0.5∶0.5)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5 mL·min-1.采用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扫描;检测离子对m/z分别为阿托伐他汀559.3→440.2、邻羟基阿托伐他汀酸(2-HAT)和对羟基阿托伐他汀酸(4-HAT)575.1 →440.3、阿托伐他汀内酯(ATL)540.9→448.2、邻羟基阿托伐他汀内酯(2-HATL)和对羟基阿托伐他汀内酯(4-HATL)557.2→448.2及内标匹伐他汀422.2→290.0.对分析方法进行全面验证后检测健康受试者及临床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后血浆样品,分析阿托伐他汀和5个代谢产物的药代代动力学特征.结果:阿托伐他汀及其代谢物浓度在0.1~25 nmol·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日间精密度的RSD及准确度的RE均<15%,各种条件下稳定性良好.健康受试者口服20 mg阿托伐他汀钙片后,阿托伐他汀、2-HAT、4-HAT、ATL、2-HATL和4-HATL的Cmax均值分别为11.48、4.71、0.28、1.71、2.52 和 2.31 nmol·L-1;AUC0_∞ 均值分别为 87.31、58.79、8.60、28.75、45.76、31.49 nmol·h·L-1;t1/2均值分别为 7.96、7.93、19.58、8.76、8.98 和 21.37 h.患者服药 12 h 后阿托伐他汀、2-HAT、4-HAT、ATL、2-HATL 和 4-HATL 的血药浓度分别 为(4.16±1.31)nmol·L-1、(2.65±1.33)nmol·L-1、(1.15±1.16)nmol·L-1、(2.96±1.83)nmol·L-1、(4.27±2.00)nmol·L-1和(3.70±1.74)nmol·L-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人血浆中阿托伐他汀及5个代谢物同时定量检测方法准确、快捷、灵敏、稳定,可用于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和血药浓度监测.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毒性相关内酯型代谢物具有较高暴露水平,需关注可能带来的副反应风险.

    人血浆阿托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内酯代谢产物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健康受试者患者药代动力学

    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维格列汀浓度及其应用

    王医成贺康彭静波饶泰...
    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HPLC-MS/MS法测定人EDTA抗凝血浆中维格列汀的浓度,并将其应用于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以稳定同位素标记13C-15N-维格列汀为内标,血浆样品用乙腈进行蛋白沉淀处理,采用Hy-purity C18(150 mm ×2.1 mm,5 μm)色谱柱,以甲醇-5 mmol·L-1甲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1,柱温40℃,进样量2 µ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源),多反应监测正离子模式进行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维格列汀监测离子对m/z 304.3→154.2,内标监测离子对m/z 310.3→160.3.考察其专属性、标准曲线、定量限、精密度、回收率、基质效应、稳定性,并使用该方法对健康受试者的血浆维格列汀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血浆中维格列汀质量浓度在1.11~534.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4个浓度水平的批内、批间精密度(RSD)均在0.9%~8.5%,准确度在99.8%~109.3%.低浓度血浆样品室温放置0.5、1、2 h的准确度分别为92.0%、87.6%、71.2%,冰上放置0.5、1、2 h的准确度分别为102.0%、94.5%、86.6%,该结果提示维格列汀在血浆中可能存在不稳定现象.提取回收率、基质效应以及其他稳定性结果等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的相关要求.8例健康受试者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t1/2为(1.49±0.37)h,tmax为(2.06±1.11)h,Cmax为(290.94±100.36)ng·mL-1,AUC0-24h 为(1 343.46±186.89)ng·h·mL-1,AUC0-∞为(1 351.31±188.79)ng·h·mL-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成功应用于8名健康受试者空腹口服给药50 mg维格列汀片后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作为一种可靠的检测方法用于人体药动学研究和治疗药物监测.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维格列汀二肽基肽酶Ⅳ(DDP-4)稳定性药代动力学糖尿病治疗药物监测(TDM)

    LC-MS/MS法测定中国孕妇胎盘中地塞米松相关代谢酶和转运体蛋白丰度

    李辉郭萱侯哲刘东阳...
    7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LC-MS/MS方法测定中国孕妇胎盘中地塞米松相关代谢酶和转运体的丰度数据.方法:采用 Shim-pack GISS-HP C18(100 mm × 2.1 mm,1.9 μm)色谱柱,柱前由 0.2%甲酸-水(A)和0.2%甲酸-乙腈(B)组成的流动相,以0.2 mL·min-1的流速进行梯度洗脱,柱后以0.1 mL·min-1的流速加入0.5%乙二醇-乙腈(流动相C),采用ESI源正离子MRM模式进行定量分析.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并对中国孕妇孕晚期胎盘中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1)、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11β-HSD2)、细胞色素P450 3A4酶(CYP3A4)和P-糖蛋白(P-gp)蛋白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建立的LC-MS/MS分析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100 nmol·L-1(r>0.999);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于生物样品分析方法学验证的要求(RSD≤15%),稳定性结果显示样品稳定性良好.11β-HSD2、11β-HSD1、CYP3A4 和 P-gp 的蛋白丰度分别为(84.46±59.97)pmol·g-1、(11.44±3.73)pmol·g-1、(8.83±2.78)pmol·g-1 和(7.94±4.10)pmol·g-1.同时研究结果显示相关代谢酶和转运体在胎盘不同部位的分布没有显著差异,但中国人胎盘P-gp的丰度(7.94±4.10)pmol·g-1和白人(4.41±2.46)pmol·g-1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建立的LC-MS/MS方法准确度和灵敏度高,适用于检测人类胎盘中地塞米松相关代谢酶和转运体的丰度值.

    液相色谱-二级质谱联用细胞色素P4503A4酶P-糖蛋白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蛋白丰度孕妇胎盘地塞米松

    喷昔洛韦乳膏有关物质的二维色谱-质谱联用鉴定

    Abbosova Zokirjonovna Diyorakhon王李杰陆宇婷宋敏...
    89-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二维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2D-LC-Q TOF/MS),鉴定喷昔洛韦乳膏有关物质的结构.方法:采用ODS(250 mm ×4.6 mm,5 µm)色谱柱,以0.15%甲酸10 mmol· L-1甲酸铵缓冲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一维梯度洗脱,对喷昔洛韦乳膏及其依照ICH原则强制降解样品的有关物质进行分离,并分别富集各有关物质;再采用Phenomenex Luna SCX(250 mm ×4.6 mm,5 μm)色谱柱,以0.1%甲酸20 mmol·L-1甲酸铵缓冲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二维梯度洗脱,实现各有关物质与喷昔洛韦乳膏基质的良好分离.利用电喷雾正离子化-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高分辨测定各有关物质母离子及其子离子的准确质量和元素组成,并解析鉴定其结构.结果:在所建立的2D-LC-Q TOF/MS分析条件下,喷昔洛韦与其有关物质分离良好,检测出喷昔洛韦乳膏及其强制降解样品中21个主要有关物质.根据其色谱保留行为、光谱特征、质谱特征及与其他核苷类药物已知有关物质的差异,结合合成和制剂工艺路线分析,可鉴定出它们的结构,它们均为首次被鉴定出的有关物质.结论:研究结果为喷昔洛韦乳膏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喷昔洛韦有关物质结构鉴定强制降解二维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

    HPLC-MS/MS法检测利伐沙班中痕量基因毒性杂质

    李萍张凤妹周萍曹粤锋...
    101-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HPLC-MS/MS法检测利伐沙班中基因毒性杂质(S)-5-氯-N-(3-氯-2-羟丙基)噻吩-2-酰胺和4-(3-氧代-4-吗啉基)硝基苯的方法,系统考察影响杂质分离和质谱响应的因素.方法:采用ZORBAX SB-C18(150 mm ×2.1 mm,3.5 μm)色谱柱,以10 mmol·L-1甲酸铵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电喷雾正离子化MRM检测.结果:(S)-5-氯-N-(3-氯-2-羟丙基)噻吩-2-酰胺和4-(3-氧代-4-吗啉基)硝基苯质量浓度分别在0.008~3.4 ng·mL-1和0.2~3.4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7.9%和98.9%,RSD分别为0.94%和0.68%;定量限分别为0.008 ng·mL-1和0.2 ng·mL-1;15批利伐沙班样品中基因毒性杂质残留量检测结果均远低于限度值.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有效检测和控制利伐沙班中痕量基因毒性杂质的含量.

    利伐沙班基因毒性杂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5-氯-N-(3-氯-2-羟丙基)噻吩-2-酰胺4-(3-氧代-4-吗啉基)硝基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