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任彦钧

月刊

1004-6097

czm@ywtd.com.cn

0351-6378029

030024

山西省太原市和平南路45号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Journal The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统编教材初步阅读教学设计的整体建构——以《猎人海力布》阅读教学第一课时为例

    杨思昂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编教材安排不同人文主题、不同指向的课文,阅读教学要充分挖掘其教学价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总要求.每篇课文的教学,总是先进行初步阅读,主要解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问题.在《猎人海力布》阅读教学第一课时初步阅读教学中,优化整体设计,建构初步阅读经纬,使得课堂充满读书气息和文学气息,实现初步阅读的教学价值.

    初步阅读优化设计整体建构

    妙笔生花,经典永传——周敦颐《爱莲说》艺术特色赏析

    俞毅
    6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爱莲说》全文艺术特色鲜明,短短百余字,作者通过托物言志、直抒胸臆等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展现了对莲花的喜爱和欣赏,歌颂了莲花的高洁品质,让后世读者将莲花所象征的高洁品格作为最美好的精神追求.

    周敦颐《爱莲说》艺术特色

    详笔、略笔、闲笔,笔笔皆妙——鲁迅小说《祝福》的写作技法探析

    于兰敏
    6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祝福》中,鲁迅巧妙地将详笔、略笔和闲笔有机融合在一起,在恰到好处与随意自然之中突出了人物形象,彰显了小说主题.《祝福》中的详笔虽有反复却无冗繁之感,略笔含蓄简练又意蕴丰富,闲笔好似多余又别有深意.

    《祝福》详笔略笔闲笔

    有用,有趣:在国际中文教育中讲好中国故事

    魏梓秋安文丽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教学实践基础上,探讨如何在国际中文教育中通过提炼和讲述"中国故事",做好文化教学,以汉语为桥梁,培养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传播能力,进而促进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与交流共享.

    国际中文教育跨文化传播中国故事有用有趣

    融媒体环境下出镜记者语言的创新性表达研究

    冯翊博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融媒体环境下,出镜记者的有声语言表达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保持传统媒体形势下扎实的专业质素之外,记者还应积极转变观念,在语言逻辑和即兴表达等方面进行创新,以叙述型、体验型、对话型、个性型语言来增强现场感、同步感及亲和感,使现场报道更加多元立体化.

    融媒体环境有声语言创新表达

    古代先贤读书方法管窥

    白玉婕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读书治学需要在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中打牢基础,形成良好的习惯,并吸纳广博的知识.要想正确寻找读书治学的门径,必须了解一些古代贤人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每个人获取知识的途径各有不同,在吸纳古代贤人读书经验的基础上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之法才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读书方法

    论鲁敏小说中的父亲形象

    蒋文娟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鲁敏小说中的父亲形象大致可以归为以下三类:"缺席的在场"型父亲、"在场的缺席"型父亲、"矛盾的多面体"型父亲.这些父亲形象蕴含着作者对时代的反思、对自我的剖析,以及对理想家庭模式的探求.鲁敏小说中父亲形象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她淡化了父亲身上的文化象征意味,将其还原为日常生活里的普通人.从产生的原因来看,"缺席的在场"型父亲源自于作者童年经验的刺激,"在场的缺席"型父亲及"矛盾的多面体"型父亲则是复杂现实在小说中的投射.

    鲁敏父亲形象特征

    戏谑之美与现实之重——论鲁迅作品中的漫画元素

    夏欣
    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鲁迅对漫画艺术有着执着的偏爱和深切的期许,他不仅为此发表过多篇相关评论,更在其作品中浸润了诸多漫画元素.鲁迅在作品中对漫画的创造性运用,作为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思维,体现了他对文学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审美理解.

    鲁迅作品漫画艺术现实题材

    鲁迅笔下"狂人"形象的传统文化精神分析

    王奎喜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通过"狂人"之口,深刻揭示出封建礼教和家族制等传统思想文化对人性的束缚,表达了鲁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狂人"是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后诞生的新生命,它既是传统文化的产物,也是时代精神的象征.鲁迅先生把时代精神寄予在"狂人"身上,用以表达自己的精神希望,同时也通过"狂人"的矛盾性,抒发自己内心的复杂意识.通过分析"狂人"身上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以及新旧文化精神的冲突,对"狂人"的思想启蒙作用进行辨析,得出狂人既是传统文化的产物,也是时代精神的希望,这一形象有更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传统文化时代精神矛盾性

    真正的教育是让学生看清脚下的路——简评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

    郭立娜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