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章也

月刊

1672-8610

ywxk@imnu.edu.cn

0471-4393040

010022

呼和浩特市昭乌达路81号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Journal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learni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语言与思维关系研究述评

    杨朝春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回顾了语言与思维关系研究史,侧重评述了上个世纪初至今学界对语言影响乃至制约思维的研究。该思想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经由博厄斯、萨丕尔和沃尔夫的阐释论证逐步理论化,形成著名的语言相对论。到了五十年年代,该思想在人类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领域得到进一步发展,在研究方法和调查范围上都有显著进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该研究更加深入,人们用实证的方法,通过控制变量使得研究更加科学严谨,从语法、语言习得、空间方位等多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许多结果支持了语言相对论思想。该思想坚持语言多样性对应着思维方式多样性,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语言思维语言相对论

    从COCA语料库中探寻英语新闻的隐性含义

    刘燕周玉忠
    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COCA语料库的词频搜索,确定军事、经济和卫生类新闻作为研究对象;再通过与关键词的搭配搜索过滤出有代表性的语料。语境再现后获得的完整语料表明美国本土的报道隐藏着对美国军事强权,经济困境,医疗保障被忽视等问题的无声批判。因而,新闻报道的隐性含义并非是在对他国报道中使用的手段,而是新闻报道的本质特点。

    COCA语料库新闻报道隐性含义

    幽默语言类型与语配类幽默产生机理研究

    杨洁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幽默是英语Humor的译音。它在人们的心目中早已不再陌生。它是思想、学识、智慧和灵感在语言中的结晶。幽默产生的缘由很多,本文仅从语义、语音、语境、语用、修辞手法等角度对幽默语言产生进行实例分析,以探讨幽默语言的发生机理,进而促进人们对幽默的理解和欣赏,使其特殊的语言张力给读者以奇特的艺术享受。

    Humor语配类幽默幽默产生机理

    委婉语语用模糊及其与交际语境的顺应

    张树凡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委婉语是一种用曲折委婉的方式表达思想的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语言现象。本文从委婉语的定义入手,说明了模糊性是委婉语的基础,是实现其语用功能的手段。委婉语语用模糊必须顺应特定的交际语境才有意义。委婉语语用模糊是语言使用者为了实现成功的交际顺应交际双方共处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而采取的一种语用策略。

    委婉语语用模糊交际语境顺应

    英汉俗语的认知语言学分析

    周冠书
    17-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们在长期的口头语言交际过程中,创造和发明了许多言简意赅、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成为广为流传的流行口语,就是俗语。范畴化、意象因式、隐喻等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英汉两种语言中俗语的相同或不同的表达方式反映了英汉民族对世界相同或不同的认知模式。本文主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这些理论分析英汉俗语的认知机制,并对英汉俗语作一分析和探讨。

    俗语认知语言学认知机制

    言语行为的意向性分析

    曾祥宏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言语行为不仅仅使用了语言符号,而且表达了说话人的意向,语言交流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它具有意向性。本文主要分析作为意向性派生形式的言语行为,探讨言语行为和意向性的本源关系,分析意向与行动;阐释集体意向性与言语行为规则。

    言语行为意向性言语规则

    商标中的语言美学特征

    杨知微
    2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是人类文化长期发展的产物,蕴含着独特的艺术魅力。随着语言学的发展,它与其他领域的结合也越来越密切,其中语言学与美学的交叉研究为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本文探讨了语言学和美学的关系,并结合商标语的实例分析了其美学价值,探求对语言的美学认知。

    语言美学商标

    俄语谓语的性范畴探析

    李丽
    2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社会是由男、女两性主宰的众多社会关系的总和,性别的差异体现在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其运用过程中的性别界限更是泾渭分明的。与汉民族对性概念的理解不同,俄罗斯民族语言中的性范畴除了包括阳性、阴性之外,还有中性形式。俄语中的性范畴可以从语音、词汇、结构等角度进行描述。由此可见,性范畴是一个庞杂的体系,在此我们无法面面俱到,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俄语谓语性范畴的表现形式,揭示俄语语法性范畴与性别范畴之间的一致性与矛盾性,探析俄罗斯人性别观念在谓语中的映射。

    语法性范畴性别范畴谓语性别观

    在西奥多·德莱塞的《金融家》中“get up”和“get over”的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白晓红
    26-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语料库语言学为语言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词搭配在这个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从细微之处入手区分一些常用的重要搭配,具体来说,区分“get up”和“get over”。从结果来看,我们知道“get up”和“get over”都是常用搭配,“get over”更为重要。

    搭配搭配能力标准z分数

    中日文汉语词的形态学特征

    秦明明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语中存在大量的汉字。作为一种语言表记符号,这些汉字又组成了数目庞大的形形色色的词,即“汉语词”。本文从发音、起源、词类、构词、成语等方面比较中日文“汉语词”形态学特征的异同。起源于中文的日语“汉语词”既具有与之相似的共性特征,又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与中文迥异的个性特征。

    汉语词构词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