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章也

月刊

1672-8610

ywxk@imnu.edu.cn

0471-4393040

010022

呼和浩特市昭乌达路81号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Journal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learni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权威、个体和选择——《红字》文本的语料库分析

    田原
    7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红字》丰富的潜在涵义,笔者对《红字》的文本进行语料库分析,包括:统计分析、词频分析和词聚类分析。

    语料分析红字词频分析

    乔治·马丁(George R.R.Martin)小说《冰与火之歌》中的“暴力叙事”探析

    万蕾
    81-82,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著名奇幻小说家乔治·R·R·马丁所著的《冰与火之歌》,以别具一格的结构、情节和语言,迅速征服了世界文坛。从西方社会文化和审美意识的角度来探讨该小说中的暴力叙事,包括作品中的暴力情节和语言表达方式等可以看出小说对读者审美习惯和阅读期待所造成的影响。作品中暴力叙事的展现形式——战争、杀戮、鲜血和死亡等,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分析该小说暴力叙事的特点,探究作者热衷于暴力叙事的种种原因及影响等。

    冰与火之歌暴力叙事乔治·马丁

    黑人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最蓝的眼睛》

    金雪飞赵瑞宁罗颖
    8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莫里森的黑人女性主义意识早在她的第一部作品《最蓝的眼睛》中就得以体现。在文中她刻画了几个在种族和性别双重歧视下生存的黑人女性形象,通过对她们生存现状的描写,她成功地揭露了种族和性别双重歧视下黑人女性的生存现状。而对麦克蒂尔一家的塑造,莫里森又为黑人女性指出了一条摆脱压迫的道路:接纳自我,承袭传统。

    黑人女性主义《最蓝的眼睛》种族歧视性别歧视

    《红字》中女主人翁的悲剧人性探析

    孙远
    8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字》是对悲剧人性的深刻挖掘,笔者通过对主人公所处时代的铺叙和对主人公心理发展历程的挖掘与分析,揭示了悲剧人性的真正原因在于人与社会的冲突。

    《红字》悲剧人性象征

    小说《荆棘之城》中女性角色阴谋中的自我探寻之旅

    孙晓蕊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置于维多利亚社会背景之下,英国女作家萨拉·沃特斯的小说《荆棘之城》(另译《指匠情挑》)故事情节错综复杂,布满阴谋,尤其在女性角色中充满了欺骗。Sucksby夫人策划了整个骗局,由所谓的“Gen-tleman”具体实施,而Sue和Maud参与整个充满谎言的阴谋,甚至她们自己身份本身也是一个大骗局。直到故事结尾时,真相大白。小说其实是三位女性的自我探寻旅程,在经历了所有的阴谋骗局后她们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和自己想要的生活。

    欺骗阴谋谎言秘密自我探寻

    家的渴望:读安妮塔·布鲁克纳《慢慢沉寂》

    毕文芹张希永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妮塔·布鲁克纳的作品多因描写孤单独立,单身聪慧的中产阶级女性而著名。然而,“渴望理想之家”这一主题也是一些作品中共同特点。在作品《慢慢沉寂》中,无论是女主角还是小人物都体现出他们对理想之家的渴望。这本小说告诉我们,不管是谁,无论做什么,对家的渴望已经深深扎根于每个人的心中。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拼尽全力去追求理想之家,而这也恰是安妮塔·布鲁克纳的作品美之所在。

    理想之家安妮塔·布鲁克纳《慢慢沉寂》

    试论英诗赏析技巧

    袁彧
    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歌语言简短,词意丰富,表达多样,情感细腻。为了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捕捉诗人传递的信息,就要具备一定的赏析技巧。本文将从三点来赏析一首诗歌:诗歌的背景,艺术技巧以及表现手法。

    诗歌背景技巧表现手法

    浅谈《墓地哀歌》借助自然景物表达人文情怀

    刘越
    9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托马斯·格雷(Thomas Gray,1716~1771),是英国18世纪新古典主义后期的重要诗人,“墓畔派”的代表人物。他一生作诗不多,仅十余首传世,其中以《墓地哀歌》(An Elegy Wriuen in a Country Church Yard)最为著名,堪称属于世界文学的一首诗。这首诗节律整齐,曲调忧伤典雅,特点是:结合自然景色的描写,以超高的艺术技巧深切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伤感主义寓情于景人文情怀

    反抗与妥协的一位“堕落”少年——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

    张娜崔少芳
    9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作家J。D。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塑造了一个经典的文学形象——霍尔顿·考尔菲尔德这位16岁的少年通过他堕落的外表向我们展现了他对黑暗腐朽的社会的反抗。其实在他堕落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他敏感而善良的心。他渴望追求人性的美好,但由于社会与自身的局限性,他的反抗最终以妥协而结束。

    堕落反抗《麦田里的守望者》

    《傲慢与偏见》小说与2005版电影的比较研究

    陈瑞王银瓶
    9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名著,曾多次被改编为电影或者电视连续剧。对于小说和电影版本的比较研究较为少见。本文将主要从故事情节安排,人物塑造和场景描绘这三个方面来比较分析小说与2005版电影的不同之处。

    《傲慢与偏见》情节人物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