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药学实践与服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药学实践与服务
药学实践与服务

柴逸峰

双月刊

2097-2024

yxsjzzs@163.com

021-81871324,81871325

200433

上海市国和路325号

药学实践与服务/Jour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Servi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宗旨在于推动医院药学实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及时介绍国内外药学领域的新技术、新知识、新成就,沟通药师与医师、护师之间联系,互通情报,为临床安全、有效、经济用药提供理论和实践资料。主要以医院药师和临床医师为主要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米格列醇激活UCP1介导棕色脂肪改善冷暴露小鼠损伤的研究

    李想陆鸿远张明玉高欢...
    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米格列醇调控棕色脂肪细胞能量代谢、改善冷暴露后小鼠寒冷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原代棕色脂肪细胞诱导成为成熟的脂肪细胞,通过MTT法考察米格列醇对棕色脂肪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油红O染色技术考察细胞给药后的脂滴消耗水平。在 4℃、-20℃冷暴露过程中考察改善寒冷损伤的活性。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冷暴露对照组、米格列醇组、全反式维甲酸组,重复给药 7 d后,应用红外热成像系统检测小鼠体表温度变化、肛温测定仪检测核心体温变化,通过足趾肿胀度考察寒冷损伤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棕色脂肪中的产热关键蛋白解偶联蛋白 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 辅助活化因子 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 coactivator 1α,PGC1α)的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米格列醇给药组的棕色脂肪细胞脂滴消耗水平显著增加。米格列醇给药组小鼠冷暴露后体表温度和核心温度水平显著增加,且小鼠棕色脂肪组织内的UCP1和PGC1α水平显著增高,表明米格列醇能够激活产热通路关键蛋白UCP1和PGC1α,增加小鼠在冷暴露后的产热能力,改善足趾肿胀的损伤作用。结论 米格列醇可通过激活产热通路的关键靶点UCP1、PGC1α促进棕色脂肪产热而发挥改善冷暴露小鼠冷损伤的作用。

    米格列醇棕色脂肪产热寒冷损伤解偶联蛋白1

    肝素钠肌醇烟酸酯乳膏中肌醇烟酸酯皮肤药动学研究

    崔亚玲吴琼马良煜胡北...
    6-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大鼠皮肤中肌醇烟酸酯(IN)的浓度,并研究肝素钠肌醇烟酸酯乳膏在大鼠经皮给药后IN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简便快速的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皮肤中IN浓度的分析方法,并用建立的方法开展肝素钠肌醇烟酸酯乳膏在大鼠经皮给药后IN的药动学研究,采用DAS软件拟合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 该分析方法在 0。25~20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定量限为 0。25 μg/ml,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6。18%。肝素钠肌醇烟酸酯乳膏皮肤给药后IN的药动学参数t1/2 为(4。555±2。054)h、Tmax为(6±0)h、Cmax为(16。929±2。153)mg/L、AUC0-t为(150。665±16。568)mg·h/L、AUC0-∞为(161。074±23。917)mg·h/L、MRT(0-t)为(9。044±0。618)h、MRT(0-∞)为(10。444±1。91)h、CLz/F为(0。19±0。03)L/(h·kg)、Vz/F 为(1。190±0。437)L/(h·kg)。结论 IN能迅速渗透进入皮肤,并能够长时间蓄积在皮肤局部,有利于IN在病变部位长时间发挥药效。该方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应用于大鼠腹部皮肤给药后IN的药动学研究。

    肝素钠肌醇烟酸酯乳膏皮肤药动学肌醇烟酸酯

    通便灵胶囊治疗便秘的药效与机制研究

    陈莹许子华胡北崔亚玲...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通便灵胶囊治疗便秘的药效以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观察通便灵胶囊对正常小鼠肠道运动功能和便秘模型小鼠小肠碳末推进率的影响。利用网络药理学找到通便灵胶囊治疗便秘的潜在靶点以及关键通路,取小鼠结肠组织,通过检测p-PI3K/PI3K、p-AKT/AKT、CASP3的蛋白表达情况验证其作用机制。结果 通便灵胶囊使正常小鼠排第一粒黑便时间缩短,粪粒增多;通便灵胶囊便秘模型小鼠碳末推进率增高;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通便灵胶囊治疗便秘可能与 PI3K-Akt信号通路和 5-HT等信号通路有关;Western blot显示各给药组均能显著下调小鼠结肠组织 p-PI3K/PI3K、p-AKT/AKT、CASP3的蛋白表达。结论 通便灵胶囊能有效促进小鼠肠道蠕动,增加排便次数,从而有效治疗便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直接或间接调节肠道运动功能有关。

    通便灵胶囊便秘机制

    复方黑参滴丸与复方黑参丸药效学实验比较研究

    何静安晔张朝绅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复方黑参滴丸(改进剂型)治疗慢性咽炎的药效学作用,并与传统制剂复方黑参丸(传统剂型)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健康Wistar大鼠 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阳性对照组、治疗组。用 1%角叉菜胶溶液注入每只大鼠的右后足爪皮下,测定致炎后 1、2、3、4、5、6 h每只大鼠的足跖肿胀厚度,计算每只大鼠的足跖肿胀率。通过大鼠的足趾肿胀实验模型,分别观察滴丸剂与丸剂两种剂型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的抑制作用;选取健康昆明种小鼠 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阳性对照组、治疗组。连续灌胃给药 4 d后,小鼠腹腔注射 0。5%酚红溶液,30 min后处死小鼠,剥离出气管,用5%NaHCO3 溶液冲洗,取冲洗液,置于紫外分光光度计中,在 546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计算相对应的酚红浓度。通过小鼠的酚红祛痰实验,对比滴丸剂与丸剂两种剂型对实验性小鼠呼吸道酚红分泌量的影响差别。结果 大鼠足趾肿胀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实验组相比较,5个供试品液组(咽炎片组、复方黑参丸组,复方黑参滴丸低、中、高组)对角叉菜胶所引起的大鼠急性足跖肿胀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与复方黑参丸(传统剂型)组比较,复方黑参滴丸(改进剂型)高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小鼠酚红祛痰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较,5个供试品液组(复方黑参滴丸低、中、高 3个剂量组、复方黑参丸组、咽炎片组)均能增加小鼠酚红分泌量。复方黑参滴丸(改进剂型)与复方黑参丸(传统剂型)对小鼠酚红分泌量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复方黑参滴丸及复方黑参丸对实验动物均有明显的抗炎、祛痰作用。复方黑参滴丸与复方黑参丸的药理作用无显著性差异。

    复方黑参滴丸复方黑参丸抗炎作用祛痰作用

    基于DRGs的医院合理用药管理机制探索实践

    杨彬王作君陈菡张敬一...
    22-2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某三甲医院DRGs付费方式下合理用药管理实践,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发挥DRGs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制定药学临床路径,干预医师处方行为,从而提升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建立基于DRGs的药品引进机制、合理用药监管机制和主动合理用药数据晾晒机制,依托信息化平台对药品消耗指数、次均药品费用、辅助用药等合理用药指标进行精准定位,通过药事会办公室会日常监管,实现合理用药精准、精细化管理。结果与结论 在基于DRGs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合理用药管理下,对DRGs付费方式改革后合理用药效果进行评价,本院各项合理用药指标均持续改善。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方式改革合理用药管理

    药物性肝损伤不良反应分析

    张岩李炎君刘家荟邓娇...
    26-2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药物性肝损伤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特点及相关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借鉴。方法 对本院2011年至2021年间上报至医院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259例药物所致肝损伤进行帕累托分析。结果 259例ADR报告中,药物性肝损伤最常见类型为肝细胞损伤型(37。84%),引发药物性肝损伤的年龄段主要在 46岁以上,共 195例(75。28%)。药物种类主要有心血管疾病用药(44。02%)、抗感染药(23。94%)及抗肿瘤药(11。58%)。其中,心血管药物中阿托伐他汀钙 40 mg及以上占比最高,共 53例(46。49%);抗感染药物中主要为头孢菌素类(29。03%)、碳青霉烯类(19。35%)、抗真菌类(17。74%)、喹诺酮类(11。29%)。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主要在用药 6 d及以内(69。88%),不良反应持续时间多为 1至 2周(31。66%)。多数患者好转(47。88%)或治愈(37。07%)。结论 对于中老年患者,应用心血管系统药物、抗感染药物或抗肿瘤药物时,需要至少在6 d及以内监测患者肝功能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停药或给予治疗,从而避免药物性肝损伤的进展。

    药物性肝损伤药物不良反应帕累托分析用药安全性

    基于UHPLC-Q/TOF-MS代谢组学策略的葛根-知母药对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药效与作用机制研究

    晁亮王辉沈淑琦游飘雪...
    3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LC-MS血清代谢组学策略评价葛根-知母药对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D)的药效并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氯化铝(AlCl3)和D-半乳糖(D-gal)联合给药 21周建立AD大鼠模型,中药干预组分别予以葛根、知母和葛根-知母药对提取液灌胃 8周,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以及丙二醛(MDA)等生化指标评价模型效果和药效;开展基于UHPLC-Q/TOF-MS的代谢组学研究,并通过MetaboAnalyst在线网站分析相关代谢通路。结果 AD模型组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较对照组显著下降,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物水平显著升高(P<0。05),SOD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葛根-知母药对干预能显著改善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逆转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水平,提高血清SOD含量,且效果优于单药。通过代谢组学分析,在AD模型组与对照组间共鉴定出 70种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等 10条通路;葛根-知母药对干预可以回调其中 47种代谢物,20种回调代谢物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涉及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等 6 条通路。结论 葛根-知母药对能够显著改善AD大鼠模型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水平,增加血清SOD含量,调节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等通路相关。

    阿尔茨海默病代谢组学葛根-知母中药药对作用机制

    国家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下样本医院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李锐张倩倩王瑞冬高小峰...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等政策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治疗药物使用的影响,为临床合理使用BPH治疗药物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从全国医药信息网中提取 2019至 2023年样本医院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药物的使用数据(涉及 892家医院,包括三级医院 645家、二级医院 247家),分析并比较该类药物的使用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Dc)、排序比(B/A)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受相关政策影响,样本医院BPH治疗药物的使用金额呈先大幅下降后平稳上升的趋势、DDDs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而DDDc总体呈逐年降低趋势;坦索罗辛和非那雄胺的DDDs在该类药物中持续排名前 2位;坦索罗辛的B/A值显著高于其他BPH治疗药物。结论 2019至 2023年,因国家药品集采等政策的实施,切实减轻了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经济负担。在α受体阻滞剂和 5α还原酶抑制剂两种分类中B/A最高的坦索罗辛和非那雄胺占据BPH治疗药物的市场主导地位,从经济性角度看,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药物的临床使用相对合理。

    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良性前列腺增生药物用药频度限定日费用

    《药学实践与服务》投稿须知

    后插1-后插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