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药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药学学报
药学学报

王晓良

月刊

0513-4870

yxxb@imm.ac.cn

010-63035012,63026192

100050

北京市先农坛街1号

药学学报/Journal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药学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承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内容包括药理学、合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生药学、药剂学和抗生素等领域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述评、综述与学术动态等。1999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1年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2002年为第2届国家期刊奖百名重点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安神定志方对D-半乳糖协同AβO诱导的小鼠阿尔茨海默病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

    瞿艳吴欢朱国旗王训翠...
    119-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安神定志方(ADP)对小鼠阿尔茨海默病(AD)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及机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标定ADP的主要成分。以D-半乳糖(D-gal)协同Aβ1-42寡聚体(AβO)诱导小鼠AD样行为,运用多种行为学方法评估ADP对小鼠AD样行为的影响;Nissl染色与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组织的病理形态改变;ELISA检测氧化应激和炎症相关因子水平;Western blot检测Aβ、Tau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根据TCMSP和HERB数据库筛选ADP的活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预测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通过TTD、OMIM、GeneCards和DisGeNET数据库预测AD的疾病靶点;运用Metascape数据库对共有靶点进行GO、KEGG富集分析。结合GO和KEGG分析结果进行体内实验验证,从PI3K/Akt、钙信号通路以及突触功能角度探究ADP改善小鼠AD样行为的潜在机制。最后使用Autodock Vina对ADP的核心成分与已验证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动物实验经安徽中医药大学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AHUCM-mouse-2021080)。结果表明,ADP中含有ginsenoside Rg1、ginsenoside Rb1、tenuifolin、poricoic acid B、α-asarone 等主要化学成分。ADP 显著改善 D-gal 协同AβO诱导的AD小鼠焦虑样行为和记忆损伤,保护海马神经元,降低氧化应激和炎症水平,抑制Aβ、磷酸化Tau表达。网络药理学结果提示PI3K/Akt、钙信号通路以及与突触后膜相关的细胞组分可能是ADP改善AD的关键因素。动物实验进一步确证ADP作用可以上调小鼠海马N-甲基-D-天氡氨酸离子型谷氨酸受体2A(GluN2A)、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钙蛋白酶1(calpain-1)、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环腺苷酸应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抑制p-GluN2B和calpain-2表达。分子对接结果表明,ADP的核心成分panaxacol、dehydroeburicoic acid、deoxyharringtonine 等与已验证靶点 GRIN2A、GRIN2B、PSD95 等均具有较强结合力。综上表明,ADP能够改善D-gal协同AβO诱导的小鼠AD样病理变化和行为改变,其调控机制可能和NMDAR/calpain、Akt/CREB/BDNF通路有一定的关联性。

    安神定志方阿尔茨海默病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突触缺失

    小檗碱和肉桂多酚联合使用可通过Bas-TGR5-GLP-1改善T2DM大鼠的葡萄糖代谢

    刘万梁菲蔡铁全李莹...
    135-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檗碱(berberine,BBR)是黄连的主要活性成分,有降血糖作用,但由于口服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肉桂(cinnamomum cassia,Cin)中的多酚成分,对2型糖尿病(T2DM)有益。二者联合应用可能会有相加的效果。本研究通过对糖尿病大鼠联合用药干预,探讨二者联合的降血糖作用效果及机制。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5组[糖尿病对照组(Con)、小檗碱组(BBR)、肉桂多酚组(Cin)、联合组(BBR+Cin)、二甲双胍组(Met)]和正常对照组(Nor)。该动物实验得到了动物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批准号:HMUIRB2022003)。经口给予受试物,对照组给予等体积溶剂,每周称量体重。给药30天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和胰岛素敏感性实验,检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清蛋白(GSP)、血清胰岛素(INS)水平,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肠道菌群构成,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肝脏和结肠组织中G蛋白偶联受体5(TGR5)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表达。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联合组大鼠FBG(P<0。01)、GSP(P<0。01)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效果优于BBR组。联合处理增加了拟杆菌属、普雷沃菌属和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逆转小檗碱单独诱导组的乳杆菌属减少的结果,且二者联合可促进TGR5和GLP-1的表达。综上,联合应用肉桂多酚和小檗碱比单独应用小檗碱能更好地调节糖代谢。小檗碱联合肉桂多酚可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增加TGR5和GLP-1蛋白表达,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从而更好地调节糖代谢。

    小檗碱肉桂多酚肠道菌群2型糖尿病糖代谢

    褪黑激素抑制心室肌细胞晚钠电流增大所诱发的心律失常

    文杰刘汗峰杨岩岩张泽夫...
    143-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褪黑激素(melatonin,Mel)已有研究表明其具有心脏保护作用,但对离子通道作用尚不清楚。本实验探究了 Mel对小鼠心室肌细胞晚钠电流(late-sodium current,INa。L)的抑制作用、在器官水平上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及其机制。采用膜片钳技术全细胞模式记录离子电流和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利用多通道采集分析系统同步记录小鼠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和单相动作电位(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MAP)。结果显示,Mel抑制瞬时钠电流(transient-sodium current,INaT)和特异性INa。L开放剂 2 nmol·L-1海葵毒素 Ⅱ(anemone toxins Ⅱ,ATX Ⅱ)诱导增大的INa。L,其IC50值分别为686。615和7。37 μmol·L-1,且Mel不影响L型钙电流(L-type calcium current,ICa。L)、瞬时外向钾电流(transient outward current,Ito)和AP。此外,16 μmol·L-1 Mel可缩短ATX Ⅱ延长的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并消除了由ATX Ⅱ诱导的早发后除极(early afterdepolarizations,EADs)。在 Langendorff灌流的小鼠心脏上,16 μmol·L-1 Mel 显著降低了室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和室颤(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的发生率。综上所述,Mel主要通过阻断INa。L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为Mel的临床新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本研究动物福利和实验过程均遵循武汉科技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的规定(批准号:2023130)。

    褪黑激素晚钠电流动作电位心律失常膜片钳

    八肽菌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杨鹤显崔阿龙王永健寇世博...
    152-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八肽菌素在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等G-菌具有较强活性的同时,对部分G+菌也有一定的活性。本研究以天然八肽菌素A3和B3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 21个含有8个氨基酸残基的肽类衍生物(含A3和B3),并对其进行抗菌活性测试和肾细胞毒性评价。其中,化合物6、7和17显示有广谱抗菌活性,在维持抗G-菌活性的同时,明显提升了抗G+菌活性;部分化合物提高了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化合物7对所有测定菌株均有活性且肾细胞毒性相对较低。本文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发展新型多肽类抗菌药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细菌耐药八肽菌素结构修饰广谱抗菌活性

    含氨基噻唑肟结构的膦酸酯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菌活性研究

    陈阳密安艳董向涛卢子聪...
    161-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分子杂合原理,将氨基噻唑肟与膦酸酯片段组合,设计合成了 15个目标物进行抗菌活性研究。结果显示:该类衍生物对所测试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尤以化合物Ⅲf和Ⅲi的抗金葡菌(S。aureus)、大肠杆菌(E。coli)、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耐氟喹诺酮大肠杆菌(FREC)活性最为显著,前者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8、4和16 μg·mL-1,后者的MIC分别为4、4、16和8 μg·mL-1,抗S。aureus活性略低于苯唑西林,抗E。coli、MRSA和FREC活性优于对照药苯唑西林,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氨基噻唑肟膦酸酯分子杂合合成抗菌活性

    九香虫水提取物中一对新颖Z/E异构化的吡啶季胺盐

    王春江杨灿熙任凌希刘韶...
    16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正相硅胶、反向半制备等色谱技术,从中药九香虫水提取中分离得到一对Z/E异构化吡啶季胺盐新颖碳骨架类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红外、质谱等多种光谱技术鉴定了两个新化合物1和2的结构分别为(Z)-3-(but-1"-en-1"-yl)-1-(2'-hydroxyethyl)-4-propylpyridin-1-ium,命名为 aspongopyridine A 和(E)-3-(but-1"-en-1"-yl)-1-(2'-hydroxyethyl)-4-propylpyridin-1-ium,命名为 aspongopyridine B。此外,还对化合物 1 和 2 的体外抗炎、抗肿瘤、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和丁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有微弱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九香虫水提取物吡啶季胺盐新颖碳骨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地榆中酚类成分及其Nrf2激动活性研究

    吴龙龙刘静雯余钟莲张刘强...
    170-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大孔树脂、硅胶、ODS、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从地榆饮片(Sanguisorbae Radix)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31个酚类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波谱数据(MS、NMR)、电子圆二色谱(ECD)等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鉴定为3-methoxyl-2S,3S-epoxyflavanone(1 a)、3-methoxyl-2R,3R-epoxyflava-none(1b)、longifoin B(2)、longifoin C(3)、圣草酚(4)、柚皮素(5)、甘草素(6)、5,3'-二羟基-7,4'-二甲氧基二氢黄酮(7)、柚皮素-7-O-β-D-葡萄糖苷(8)、二氢槲皮素(9)、二氢山柰酚(10)、(-)-garbanzol(11)、(2R,3R)-4-methoxyl-distylin(12)、山柰酚(13)、槲皮素(14)、α,4,2',4'-tetrahydroxydihydrochalcone(15)、phloretin(16)、(+)-儿茶素(17)、ethyl(+)-cyanidan-3-ol-8-carboxylate(18)、phyllocoumarin(19)、methyl 3-methoxy-4,5-dihydroxybenzoate(20)、4,5-dimethoxy-3-hydroxybenzoic acid methyl ester(21)、3,4'-di-O-methylellagic acid(22)、3,4,3'-三甲基逆没食子酸(23)、3,3',4'-O-trimethylellagic acid-4-O-β-D-xyloside(24)、(3R)-thunberginol C(25)、resveratrol(26)、1-hydroxypinoresinol(27)、(7S,8S)-3-methoxy-3',7-epoxy-8,4'-oxyneoligna-4,9,9'-triol(28)、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29)、phloracetophenone(30)和4-(4,-hydroxyphenyl)-butan-2-one(31)。其中化合物1a和1b为一对新的2,3-环氧黄酮对映异构体,化合物2和3为一对新的差向异构体,化合物4、5、6、9、10、13、16和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8、27、30和3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2、15、18、19、25、28和29为首次从蔷薇科植物中分离得到。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在293T细胞中测定化合物1~24对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的激动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4、6~10、12、14、17、19、20和22~24对Nrf2在25 μmol·L-1下表现出显著的促转录活性,为该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提供参考。

    地榆酚类成分黄酮2,3-环氧黄酮Nrf2激动活性抗氧化

    角茴香中1个新的吡嗪类生物碱

    刘云胡梦雅张文静范雨欣...
    183-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硅胶、ODS、MCI等柱色谱以及半制备液相等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对角茴香(Hypecoum erectum L。)正丁醇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4个吡嗪类生物碱。运用现代波谱学方法(1DNMR、2DNMR、UV、IR、MS 等)鉴定结构分别为 hyperectpyrazin A(1)、1'S-(6-methylpyrazin-2-yl)-ethane-1',2'-diol(2)、2-hydroxymethyl-6-methylpyrazin(3)和pyrazine-2-carboxylic acid(4)。化合物1为1个新的吡嗪类生物碱,化合物2~4为首次从角茴香中分离得到,并首次通过Mo2(OAc)4诱导的CD谱确定了化合物2的绝对构型。采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模型和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 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对化合物1~4进行体外活性评价,其中化合物2和4表现出一定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在终浓度为50 μmol·L-1时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率分别为44。40%和43。99%。

    角茴香化学成分吡嗪类生物碱hyperectpyrazinA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利用高分辨质谱技术综合解析胰岛素类制品复杂二硫键结构

    胡馨月丁晓丽孙悦张慧...
    188-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硫键的正确配对维持了多肽和蛋白类药物的正确折叠方式和高级结构的形成,对产品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为了确保二硫键正确配对,二硫键分析是多肽和蛋白质药物表征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质谱分析技术可用于二硫键分析,然而,胰岛素及其类似物中存在两对没有酶切位点的二硫键,常规的碰撞诱导解离(CID)和高能诱导裂解(HCD)无法实现该复杂二硫键的准确定位。本研究通过3种方法综合定位该复杂二硫键,包括酶切加关键肽段源内碎裂(ISD)法、酶切加部分还原烷基化法、完整蛋白源内碎裂和电子转移解离(ETD)裂解法,并且考察了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的适用性,为胰岛素及其类似物二硫键连接方式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途径,也为含该类复杂二硫键多肽或蛋白类生物制品的二硫键定位提供借鉴。

    胰岛素及其类似物二硫键定位部分还原烷基化源内碎裂电子转移裂解

    重组人源中期因子生物活性测定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张影贺婷邱明丰彭生斌...
    198-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和优化重组人源中期因子(recombinant human midkine,rhMK)活性检测方法,并对其方法进行验证。本文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rhMK作用大鼠膝软骨细胞的促增殖活性,并对方法进行专属性、准确性、精密性、线性、耐用性验证。RhMK的缓冲液及重组人源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无明显活性效力,该方法专属性良好;相对活性为50%、75%、100%、125%、150%的样品效价回收率(n=6)统计在80。0%~124。0%之间,各相对效价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在20%以内,线性相关系数R2≥0。98,表明方法的准确性、精密性、线性均良好;耐用性相关系数R2 ≥ 0。92,量效曲线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1。5,方法的耐用性良好。研究建立的rhMK的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其方法验证良好,为rhMK开发过程中常规样品的生物学活性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已获得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动物看护与使用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9-0008-06)。

    重组人源中期因子cck-8法生物学活性增殖方法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