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药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药学学报
药学学报

王晓良

月刊

0513-4870

yxxb@imm.ac.cn

010-63035012,63026192

100050

北京市先农坛街1号

药学学报/Journal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药学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承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内容包括药理学、合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生药学、药剂学和抗生素等领域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述评、综述与学术动态等。1999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1年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2002年为第2届国家期刊奖百名重点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海南裸花紫珠中6种抗炎活性成分的含量与质量评价

    陈娟胡虹施悦康兴东...
    1408-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大鼠全身感染性炎症模型,通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eosin,H&E)染色观察模型大鼠肺和结肠组织病理改变,并以炎症因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为指标,评价裸花紫珠水提物干浸膏的抗炎作用。实验按照广东药科大学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委员会指导政策严格执行(批准号:gdpulac2022132)。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裸花紫珠提取物中具有抗炎作用的化学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甄别质量标志物,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测定它们的含量。结果表明,裸花紫珠水提物干浸膏可显著减少炎症大鼠体TNF-α和IL-6的释放,降低NO水平(P<0。01)。裸花紫珠中83个化学成分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 3激酶-蛋白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hydroxykinase-protein kinase,PI3K-Akt)信号通路、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 3(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JAK-STAT3)信号通路等发挥抗炎作用。结合质量标志物特有性、有效性、可测性以及量值传递规律等要素筛选得到6-羟基木犀草苷、木犀草苷、咖啡酸、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和连翘酯苷B可能为裸花紫珠提取物的抗炎活性成分,通过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验证了它们的抗炎活性。最后,以这6个化合物作为含量测定指标成分,评价了 16批海南产裸花紫珠药材的质量。综上,本研究通过体内外实验证实了裸花紫珠水提物干浸膏的抗炎作用,6-羟基木犀草苷、木犀草苷、咖啡酸、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和连翘酯苷B是裸花紫珠抗炎活性成分,可用于裸花紫珠药材及系列制剂的质量评价。

    裸花紫珠抗炎网络药理学质量标志物多指标定量分析质量评价

    新型SHP2衍生物NC-55-122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及其体内代谢产物分析

    张莹崔杏汤磊廖伟科...
    1422-1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察新型含Src同源2结构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蛋白抑制剂三唑并喹啉酮衍生物NC-55-122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化合物NC-55-122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首先将大鼠随机分组,分别灌胃和静脉给予化合物NC-55-122,采集不同时间点的血样,以卡马西平为内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大鼠体内NC-55-122的浓度,并进行方法学的验证,用DAS 2。0软件计算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GraphPad Prism 8。0。1软件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并同时建立超高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对血浆样品进行分析,并运用UNIFI代谢产物预测软件分析经大鼠灌胃和静脉给药后的代谢产物。结果表明,化合物NC-55-122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1~1 600 ng·mL-1,线性关系良好,在此线性范围内进行基质效应和提取回收率、精密度和准确度以及稳定性的考察,均符合生物分析要求;其次,药动学参数分析表明该化合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相对较低,仅为3。09%,但该化合物在体内吸收的速度较慢;最后通过分析离子流图以及结合UNIFI软件共推测出5个可能的代谢产物。本实验建立的检测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快速、高效,适用于化合物NC-55-122在大鼠体内血药浓度的测定以及代谢产物的分析,为后期抗肿瘤药物NC-55-122的结构修饰以及成药性评价奠定基础。所有动物实验均经贵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200823)。

    抗肿瘤含Src同源2结构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药代动力学代谢产物分析

    肺癌细胞膜涂层的DOX和IR820的光热敏感型仿生脂质体用于癌症的化学-光热-光动力治疗

    李士壮阚玉萍陈铭苏慧...
    1430-1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构建以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为模型药物、新吲哚菁绿(IR820)为光敏剂、温度敏感脂质体(temperature sensitive liposomes,TSL)为载体,H460-NCI人大细胞肺癌细胞膜涂层的光热敏感脂质体(DOX-IR820-TSL@CCM),用于化学-光热治疗-光动力治疗的多途径高效肿瘤靶向作用。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DOX-IR820-TSL,通过裂解、破碎、离心等方法制备癌细胞膜(cancer cell membrane,CCM),采用纳米膜挤压法制备DOX-IR820-TSL@CCM;并对上述脂质体进行表征。最终确定DOX-IR820-TSL的载药条件如下:有机相与水相比例为4。02,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ipalmitoyl-sn-glycero-3-phosphocholine,DPPC)用量为 10。04 mg,药脂比为 0。12,DOX-IR820-TSL 显著相变温度(Tm)为43。05 ℃,DOX-IR820-TSL@CCM 平均粒径为 153。4 nm,PDI 为 0。279,zeta 电位为-26。2 mV。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在图中显示出均匀的球形结构和半透明膜层。在近红外光照射下,药物释放率达到了 63。98%,具有可调节的光热转化能力和产生活性氧的能力。通过SDS-PAGE电泳、Western blot、细胞毒性实验和细胞摄取实验,证明了细胞膜涂层的设计能够很好地保留CD47、N-cadherin、CD44、CD326等相关功能蛋白,使DOX-IR820-TSL@CCM具备良好的免疫逃逸、同源黏附和同源靶向作用。本文制备了具有伪装特性和肿瘤靶向性的DOX-IR820-TSL@CCM,可作为一种协同治疗诊断平台用于未来的肺癌治疗。所有动物研究方案均己通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为:2022121011)。

    光热敏感脂质体癌细胞膜仿生新吲哚菁绿化学治疗-光热治疗-光动力治疗

    靶向IGF1R mRNA的反义寡核苷酸修饰物新型制剂体外抗肝癌活性研究

    蒲洋管静何仟一朱月洁...
    1441-1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反义寡核苷酸是一类靶向沉默mRNA后抑制蛋白翻译的基因疗法,已在多种疾病治疗中应用,但依然缺乏合适的体内递送载体、存在酶稳定性差及使用剂量高等问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型受体(IGF1R)是一种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细胞表面受体,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高表达,通过多种途径介导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迁移及侵袭。本研究设计合成了靶向IGF1R mRNA的反义寡核苷酸(N04),利用中性胞苷脂材DNCA联合胱氨酸骨架阳离子脂材CLD对其进行包载递送,并结合化学修饰策略(PS,2'-OMOE),得到稳定且高效的反义寡核苷酸修饰物新型制剂。制剂粒径理想(151 nm)、大小均一(多分散系数0。18)、呈近电中性(ζ电位-3。9 mV)、可被肝癌细胞(HepG-2、Huh-7)高效摄取,明显沉默靶mRNA、导致细胞S期阻滞、促进细胞凋亡,进而抑制细胞增殖。本研究为抗肝细胞癌新型反义寡核苷酸制剂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工作基础。

    反义寡核苷酸中性胞苷脂材胱氨酸骨架阳离子脂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型受体肝细胞癌

    治疗放烧复合伤的龙油溶致液晶研究

    郭婉婷贾学丽刘岩胡亚丹...
    1449-1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放烧复合伤(combined radiation and bum injury,CRBI)是在受到放射性损伤的同时或相继发生烧伤的一种复合伤,临床缺乏有效治疗药物。龙油(Loong oil,LO)是由海螵蛸、红花、核桃油和菜籽油组成的中药油浸物,具有抗辐射和促进组织生长的作用。本研究使用单油酸甘油酯制备溶致液晶并包载LO,得到龙油溶致液晶(Loong oil-lyotropic liquid crystals,LOL),用于皮肤CRBI的治疗。LOL在X射线小角散射中的峰值比约√7∶√9∶√11,偏光显微镜下呈现双折射现象,为六角相液晶结构。LOL中LO含量为4%,载药量高,生物黏附性好,适合皮肤给药。所有动物实验经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辐射医学研究所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实验均按照相关指导原则和规定进行(批准号:IACUC-DWZX-2022-834)。与三乙醇胺乳膏相比,LOL皮肤渗透性显著增加,皮肤滞留性强,有利于深度CRBI的治疗。小鼠5 Gy 60Co γ射线全身辐照后100 ℃烫伤6 s,成功构建深Ⅱ度CRBI模型。LOL促进表皮细胞增殖及毛囊生成,加速伤口愈合并抑制瘢痕的发生,对CRBI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扩大了 LO的应用范围,LOL是一种潜在的CRBI治疗药品。

    放烧复合伤龙油溶致液晶电离辐射皮肤损伤

    灰毡毛忍冬AGL12基因克隆及互作蛋白鉴定

    龙丽君曾慧杰乔中全王晓明...
    1458-1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MADS-box家族蛋白是一类重要的转录调控因子,影响着植物生长发育。其中AGAMOUS 12(AGL12)亚家族被认为在植物开花转变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为了探索AGL12亚家族参与调控灰毡毛忍冬花发育的潜在机制,在转录组基础上,利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原核表达和酵母双杂交技术等对LmAGL12的表达模式、蛋白表达以及蛋白间的互作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灰毡毛忍冬LmAGL12基因包含603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200个氨基酸,且LmAGL12蛋白不含信号肽、无跨膜区,为不稳定的亲水蛋白。通过同源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证明该蛋白属于MADS-box蛋白家族,与大猪草、野胡萝卜的AGL12蛋白亲缘关系较近。将灰毡毛忍冬LmAGL12基因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成功诱导出目的蛋白。酵母双杂交验证表明LmAGL12蛋白与LmSVP蛋白、LmSOC1蛋白以及LmAP1蛋白存在互作关系。qRT-PCR结果表明LmAGL12基因在灰毡毛忍冬变异株龙花和野生株白云不同花蕾发育阶段及茎、叶中均有差异表达;LmAGL12基因在龙花花蕾中期呈现最高表达水平;而在白云品种中,LmAGL12基因在茎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该研究首次克隆了灰毡毛忍冬LmAGL12基因并进行了表达分析,丰富了灰毡毛忍冬花器官发育研究,为进一步探索灰毡毛忍冬蕾期长及花冠不开放的分子机制以及品种改良提供研究基础。

    灰毡毛忍冬AGL12基因克隆原核表达蛋白互作

    头花蓼黄酮类化合物O-甲基转移酶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骆江利刘畅曾宪法吴娜娜...
    1467-1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为贵州特色苗药,临床常用于治疗胃肠道和泌尿系统感染,研究发现其具有较好的抑菌抗炎作用,其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黄酮O-甲基转移酶(flavonoid O-methyltransferase,FOMT)是黄酮类化合物氧甲基化修饰的关键酶,为了解头花蓼FOMT蛋白功能及特性,本研究以头花蓼根、茎、叶、花为材料,采用Illumina HiSeq 4000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对获得的转录本进行注释分析,并对头花蓼中FOMT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的挖掘和鉴定。共获得99 298条Unigenes,其中71 514条被公共数据库成功注释。头花蓼的基因组中,共鉴定得到50个FOMT基因,系统发育树显示FOMT基因分为咖啡酰辅酶A O-甲基转移酶(caffeoyl CoA O-methyltransferase,CCoAOMT)亚家族和咖啡酸 O-甲基转移酶(caffeic acid O-methyltransferase,COMT)亚家族两个亚类。基因序列特征分析显示FOMT编码氨基酸的数目介于99~1 053 aa,分子质量为11 224。91~86 687。42 Da,等电点为4。79~9。45,50个FOMT家族成员均为疏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54%的FOMT亚家族CCoAOMT及COMT成员定位于细胞质,28%定位于叶绿体。FOMT基因具有组织特异性,在头花蓼花中高表达,其次是茎,在根中表达最低。本研究对头花蓼FOMT基因家族进行鉴定与分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FOMT功能和甲基化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提供理论依据。

    头花蓼转录组黄酮类化合物O-甲基转移酶生物信息学表达分析

    海洋真菌Talaromyces sp.HK1-18的嗜氮酮类化合物化学多样性研究

    薛嘉诚李中辉郝宝聪郑瑶瑶...
    1478-1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GNPS的质谱-分子网络策略是快速识别己知天然产物和发现新颖化合物的有效方法。本文利用分子网络技术研究了海洋真菌Talaromyces sp。HK1-18发酵产物中的嗜氮酮类化合物的化学多样性。综合采用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分离技术以及核磁共振和高分辨质谱等波谱解析技术从真菌HK1-18发酵产物中分离并鉴定了 3个线型三环嗜氮酮化合物sequoiamonacins A~C(2a、2b、1);继而以其质谱为指导,从该真菌的全分子网络中提取了 sequoiamonacin类嗜氮酮化合物的分子聚簇;通过解析该聚簇中各母离子的MS/MS(二级质谱)碎片,成功预测了 7个嗜氮酮化合物的化学结构(3~9),其中sequoiamonacins E~J(4~9)为新化合物,并揭示了该类化合物的MS/MS裂解规律。化合物1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其能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中白细胞介素1α(IL-1α)的产生,质量浓度为12。5 μg·mL-1时,抑制率达29%。

    海洋真菌嗜氮酮分子网络结构预测sequoiamonacin

    白鼠尾草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特征与系统进化分析

    房振西季倩胡佳栋陈万生...
    1484-1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鼠尾草(Salvia apiana Jepson)是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亚灌木植物,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本研究采用PacBio HiFi三代测序技术对白鼠尾草叶绿体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完成了物理图谱绘制,对其基因组序列结构特征、密码子偏好性和重复序列进行了分析,并与同属近缘物种进行了系统进化和叶绿体基因组比较分析。白鼠尾草叶绿体基因组序列长度为151 701 bp(GenBank登录号:OR389048),包含典型的四分体结构,GC含量为38。06%。共注释得到132个基因,包括87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7个tRNA基因和8个rRNA基因,其中17个基因含有内含子,18个基因为双拷贝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分析显示,白鼠尾草密码子偏好使用A或U结尾的密码子。白鼠尾草叶绿体重复结构分析共检测得到170个简单重复序列(SSR)位点和65条散在重复序列,大部分SSR位点由A和T碱基组成。与同属21个药用植物的叶绿体全基因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白鼠尾草与西班牙鼠尾草(Salvia hispanica Ettling。ex Willk。& Lange)、墨西哥鼠尾草(Salvia leucantha Cav。)和椴叶鼠尾草(Salvia tiliifolia Vahl)亲缘关系最近。叶绿体基因组比较分析显示,白鼠尾草的反向重复区域(IR)边界存在轻微的收缩和扩张情况,且叶绿体基因组序列中存在多处高遗传变异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利用三代测序数据组装白鼠尾草叶绿体基因组的方法,首次对白鼠尾草叶绿体基因组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解析,为白鼠尾草叶绿体基因工程、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育种及物种鉴定等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白鼠尾草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特征密码子偏好性系统进化

    茅苍术转录因子AlWRKY65的克隆与功能初探

    管凤雅刘巍玮迟凯文曾凯玲...
    1494-1502页
    查看更多>>摘要:WRKY转录因子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在植物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茅苍术转录组数据为依据,对茅苍术AlWRKY基因与AlTPS基因的FPKM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合分析结果筛选出与AlTPS1、AlTPS6基因表达量具有显著正相关性且FPKM值相对较高的候选基因AlWRKY65,对该候选基因进行克隆,获得AlWRKY65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分析其编码蛋白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基因表达研究。研究结果表明,AlWRKY65包含一个681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26个氨基酸。AlWRKY65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向日葵HaWRKY65、莴苣LsWRKY65等植物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同源性;该蛋白具有1个WRKYGQK保守结构域,属于WRKY基因家族的第Ⅱe组;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茅苍术A1WRKY65与洋蓟CcWRKY65蛋白亲缘关系较近;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lWRKY65基因在2个产地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茅苍术AlWRKY65基因具有组织表达差异性,均在叶片中表达量较高;在茉莉酸甲酯(MeJA)诱导处理48 h内,AlWRKY65基因的表达量下调;亚细胞定位和转录自激活活性分析显示,AlWRKY65定位于细胞核,不具有自激活活性。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AlWRKY65在茅苍术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参考。

    茅苍术WRKY转录因子基因克隆表达分析亚细胞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