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药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药学学报
药学学报

王晓良

月刊

0513-4870

yxxb@imm.ac.cn

010-63035012,63026192

100050

北京市先农坛街1号

药学学报/Journal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药学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承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内容包括药理学、合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生药学、药剂学和抗生素等领域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述评、综述与学术动态等。1999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1年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2002年为第2届国家期刊奖百名重点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脂滴代谢调控铁死亡的研究进展

    姜全奥邓然夏仕林江小慢...
    1897-19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新型铁依赖性细胞死亡方式,铁死亡特定过程就是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的磷脂在胞膜上过度积累发生过氧化。脂滴时刻处于生成和分解的动态转换,在调节脂质代谢中起着核心作用,并时刻处于生成和分解的动态转换。脂滴代谢与铁死亡的发生密切相关,在铁死亡异常导致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综述首先着重介绍脂滴代谢过程及其对PUFA存储和释放的影响,并进一步阐明脂滴代谢对铁死亡调控机制及关键调节蛋白,以期揭示脂滴与铁死亡间的内在联系,为铁死亡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脂滴铁死亡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脂解脂滴合成

    BORIS的功能及相关药物研究进展

    徐东卢多
    1905-1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印记位点调节子的弟兄(brother of regulator of imprinted sites,BORIS)或者类CCCTC结合因子(CCCTC binding factor-like,CTCFL)是一个相对发现不久的癌症睾丸抗原。与之相关的药物研发已经在小分子、小RNA、多肽药、疫苗以及细胞等多个方向展开。因独特的干扰基因组空间高级结构的能力,BORIS可能代表着一类全新药物靶点。本综述系统梳理BORIS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包括BORIS基因产物的多样性,由其介导的分子间互作,受到影响的信号传导通路,以及现有相关药物研发策略,以期明了 BORIS的上下游调控分子机制及可能进一步突破的研究方向。

    BORIS三维基因组结构癌症睾丸抗原分子机制药物研发策略

    浅析抗病毒药物化学的底层逻辑、创新思维与研究范式

    王硕李宝虎徐淑静周洋...
    1916-1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病毒药物研发是当前及未来生物医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抗病毒药物研发不仅需要新策略与新技术的应用,更需要项目团队优势互补、密切配合。本文根据该领域的最新进展,结合笔者的药物研究实践,总结了抗病毒药物化学的底层逻辑、创新思维与研究范式。

    药物化学病毒感染药物设计研究范式小分子药物

    膜仿生纳米制剂穿越血脑屏障治疗脑部疾病的研究进展

    刘慧徐宏彬高建青蒋心驰...
    1932-1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脑部疾病已经成为大健康领域的"一大杀手",血脑屏障限制药物递送入脑己成为脑部疾病治疗的难点之一。研究表明细胞膜包被技术可以赋予纳米粒免疫逃逸、长循环、靶向递送等优势,因此膜仿生纳米制剂在药物递送和疾病治疗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其中,免疫细胞、肿瘤细胞及干细胞来源的细胞膜因其可以通过跨细胞途径和细胞旁路途径穿越血脑屏障,被用于制备膜仿生纳米制剂以突破血脑屏障实现脑部疾病的治疗。而对细胞膜进行多肽修饰等方式进一步增强了膜仿生纳米制剂的脑靶向递送能力。本文对膜仿生纳米制剂的制备方法进行介绍,详细阐述了细胞膜包被纳米粒突破血脑屏障,实现药物高效脑内递送的途径,并总结这一新型药物递送系统在脑部疾病治疗中的前景与挑战,为膜仿生纳米制剂治疗脑部疾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膜仿生纳米制剂血脑屏障细胞膜包被技术脑部疾病入脑递送

    多配基组合修饰提升抗肿瘤纳米药物功效的研究进展

    张小雨吴送姑徐晖龚俊波...
    1942-1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肿瘤纳米药物从给药位置进入体内后,还需跨越一系列生理病理障碍,到达目标作用位置才能有效发挥抗肿瘤疗效。配基修饰策略是提升纳米药物体内递送效率的经典方法,但具有单一性和阶段性特点的单配基修饰策略与具有多变性和全过程性特点的体内递送进程之间的矛盾,决定了仅使用单一配基修饰的纳米药物不能满足目标药效需求。所以凭借纳米药物表面积优势使用多配基组合修饰策略是推进新一代智能纳米药物的关键,本文在对应体内递送进程总结分类了常用功能配基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多配基组合修饰抗肿瘤纳米药物的优势及研究进展,并依据配基组合方式将多配基组合修饰分为协同型及互补型,这对于保障抗肿瘤纳米药物顺利克服多重生理病理障碍实现精准递送具有重要意义。

    纳米药物协同型组合修饰互补型组合修饰肿瘤递送

    生物大分子药物纳米递送系统在罕见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魏淑洁何函星郝锦涛吕芊芊...
    1952-1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罕见病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罕见病药物(称孤儿药)的研发是亟需解决的医学难题。一些生物大分子药物作为生物体内的天然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高靶向性,已成为21世纪药物研发中极具前景的领域之一,但在体内递送方面仍存在诸多障碍,鉴于由聚合物、脂质、有机仿生和无机材料等制备的纳米载体在药物递送方面的独特优势,研究者致力于构建多功能性与协同作用的高效递送系统,以解决罕见病治疗中生物大分子药物目前存在的瓶颈问题。因此,本文对近10年来纳米载体递送蛋白、多肽及核酸等药物在罕见病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为基于生物大分子药物纳米递送系统的罕见病干预研究提供思路。

    罕见病纳米载体生物大分子高效递送治疗

    无定形态药物结晶成核研究进展

    张杰李康杨子晴丁子涵...
    1962-1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定形态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但其在制备或储存过程中容易发生结晶而削弱原有的优势。固体分散体中的无定形态药物结晶过程分为成核和晶体生长两步,其中成核是结晶的起始环节和关键步骤,但目前尚对无定形态药物结晶成核认识还很有限。本文对无定形态药物成核的研究方法、成核理论、添加物影响成核的机制及成核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期望为无定形态固体分散体处方设计和提高其物理稳定性提供理论指导。

    无定形态药物结晶成核难溶性药物

    胃肠道微针用于生物大分子药物口服递送研究进展

    冯嘉惟叶小风张奇镔魏颖慧...
    1970-1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大分子药物因具有高靶向性、剂量小、安全性和生物活性高等独特优势而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但同时由于其分子质量大、亲水性强及胃肠道稳定性差等缺点,加之胃肠道复杂的生理屏障,导致生物大分子口服生物利用度极低。胃肠道微针作为一种新型主动药物递送技术,因其能够直接突破胃肠道屏障而实现药物的定位递送、高效吸收而在生物大分子药物口服递送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本综述围绕胃肠道微针的驱动及设计策略、制备方法及其口服递送生物大分子药物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对该技术目前存在的局限性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以促进胃肠道微针的后续研发和临床转化,为生物大分子的口服给药提供高效、安全的新策略。

    胃肠道微针生物大分子口服递送生物利用度

    23-乙酰泽泻醇B对千里光碱致急性肝损伤小鼠水液失衡的影响

    唐莹莹贾夏丽王金圆董跨...
    1982-1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误服误用含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PA)的中草药是导致我国临床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HSOS)的主要原因,利尿剂是目前临床上治疗PA致HSOS的常用药物之一。泽泻作为传统利尿中药,但其利尿机制仍未完全明确,且尚未有从利尿角度阐释泽泻改善PA致HSOS的报道。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本研究以泽泻三萜23-乙酰泽泻醇B(alisol B 23-acetate,AB23A)为代表性药物,评价其对毒性PA千里光碱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进一步考察AB23A对模型小鼠水液失衡的影响。所有动物实验经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PZSHUTCM220808017),符合实验动物伦理相关规范。小鼠单次灌胃千里光碱(50 mg·kg-1)造模(SEN组),并设AB23A(40 mg·kg-1)干预组(AB23A+SEN组)、溶剂对照组(Ctrl组)和AB23A对照组(AB23A组)。结果表明,AB23A可明显降低千里光碱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水平,缓解肝细胞凝固性坏死、肝窦淤血等病理状态;此外,AB23A还可改善小鼠血清肾功能指标,改善千里光碱造成的尿液排泄减少、机体电解质紊乱,并降低千里光碱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进一步测定小鼠水平衡通路相关蛋白和mRNA的表达,AB23A可明显下调千里光碱模型组小鼠水通路蛋白2(aquaporin-2,AQP2)、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抑制AQP2向顶端质膜运输,并降低血清血管紧张素Ⅱ含量。体外研究进一步证实AB23A可调节肾脏内髓集合管细胞AQP2的表达。本研究表明,AB23A可调节千里光碱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肾脏髓质AQP2,影响其对水的重吸收,改善水液平衡。研究结果进一步加深了对泽泻传统利尿活性的认识,为临床利用泽泻治疗PA致HSOS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23-乙酰泽泻醇B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水通路蛋白2利尿水液平衡

    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分子伴侣Tmem35a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

    王紫涵于津鹏长孙东亭朱晓鹏...
    1993-20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nAChRs)属于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其中α7 nAChR亚型广泛分布于大脑皮层、丘脑和海马体等区域。此外,在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骨髓细胞等也有分布,研究发现其与胆碱能抗炎通路的功能密切相关,是阿尔茨海默症和精神分裂症药物开发的重要靶标。建立稳定的体外药物筛选体系,对于靶向α7 nAChR新药的高效筛选至关重要。在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膜上,重组表达nAChRs的不同亚型,并通过电生理技术进行电流检测,是一种先进而复杂的新药筛选模型。分子伴侣可以协助部分nAChRs亚基组装形成功能性受体,为靶向该受体的化合物筛选提供稳定表达的模型。为此,本研究从大鼠体内分离克隆了α7 nAChR的一个分子伴侣基因,其名称为Tmem35a(transmembrane protein 35A),进一步构建了该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再利用体外转录技术获得了该基因的cRNA,将之与α7 nAChR的cRNA混合后同时注射到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中进行表达。然后,利用双电极电压钳检测该分子伴侣对α7 nAChR电流表达和通道药理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TMEM35A(也被称为novel acetylcholine receptor chaperone,NACHO)可有效提高 α7 nAChR 蛋白在卵母细胞膜上的表达,受体蛋白表达量提高了约1倍;其配体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刺激诱发的峰值电流提高了约10倍。注入Tmem35a cRNA后的卵母细胞,其表达的α7 nAChR对激动剂ACh的半数效应浓度为228。5 μmol·L-1,和本体223。3 μmol·L-1基本一致,维持了 α7受体正常功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分子伴侣NACHO有效协助了 α7 nAChR在非洲爪蟾卵母细胞的异源表达,稳定表达的α7 nAChR可以为靶向该受体的先导化合物活性筛选提供模型。本研究所有动物实验过程经广西大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批准号:GXU-2023-0249)。

    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分子伴侣NACHO基因克隆双电极电压钳药物筛选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