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药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药学学报
药学学报

王晓良

月刊

0513-4870

yxxb@imm.ac.cn

010-63035012,63026192

100050

北京市先农坛街1号

药学学报/Journal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药学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承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内容包括药理学、合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生药学、药剂学和抗生素等领域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述评、综述与学术动态等。1999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1年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2002年为第2届国家期刊奖百名重点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硝唑尼特改善西方饮食诱导的ApoE-/-小鼠脂肪肝作用的代谢组学研究

    朱胡太龙程晓范郭欣常乐...
    2529-2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硝唑尼特(nitazoxanide)是一种临床抗原虫药物,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口服途径给予硝唑尼特可改善西方饮食(Western diet,WD)诱导的ApoE-/-小鼠肝脏脂肪样变,尚待深入阐明其机制。本文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硝唑尼特对西方饮食诱导的ApoE-/-小鼠肝脏代谢谱的影响,进而通过细胞水平实验研究其潜在机制。采用UPLC-MS联用法对小鼠的肝脏组织代谢物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富集分析和通路分析;采用硝唑尼特的体内代谢产物替唑尼特处理肝细胞,在代谢组学发现的基础上研究硝唑尼特改善肝脏脂代谢异常的潜在机制。硝唑尼特改善西方饮食诱导的ApoE-/-小鼠肝脏代谢紊乱,主要通过调控甘油磷脂代谢、D-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和精氨酸生物合成。硝唑尼特的体内活性代谢产物替唑尼特(tizoxanide)增加HepG2细胞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并促进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glutamate-cysteine ligase catalytic subunit,Gcl-c)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sr)的mRNA表达;增加肝细胞胱硫醚β合酶(cystathionine β-synthase,CBS)和磷脂酰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N-methyltransferase,PEMT)蛋白水平,抑制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诱导的肝细胞脂质蓄积;替唑尼特可增加FFA刺激下HepG2细胞及小鼠原代肝细胞中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S-adenosyl-L-homocysteine hydrolase,SAHH)蛋白表达;替唑尼特提高HepG2细胞N-乙酰谷氨酸合酶(N-acetyl glutamate synthase,Nags)和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1(carbamoylphosphate synthetase 1,Cps1)mRNA表达水平。综上所述,硝唑尼特改善西方饮食诱导的ApoE-/-小鼠肝脏脂肪样变的潜在机制包括增加CBS表达、提高肝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增加肝细胞PEMT蛋白水平,增加肝细胞Nags和Cps1的表达。

    硝唑尼特替唑尼特非酒精性脂肪肝代谢组学谷胱甘肽

    W1302对大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模型脑保护作用研究

    徐少锋李江蔡杰冯楠...
    2539-2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硝酸2-(4-甲基噻唑-5-基)乙酯盐酸盐(W1302)是含硝基的氯美噻唑衍生物,它是一种既有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NO)供体又具有弱γ-氨基丁酸A型(γ-aminobutyric acid type A,GABAA)受体的变构调节激动作用的新型脑保护剂。当前研究采用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tMCAO)脑损伤大鼠模型,评价W1302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作用,并探索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本实验经过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实验动物管理和使用委员会的审查批准(伦理审查表号No。620、632、5013)。研究结果显示:灌胃给予1、3、10mg·kg-1剂量的W1302,可显著减少缺血2 h再灌24 h大鼠脑梗死体积,且疗效优于200 mg·kg-1丁基苯酞;显著增加血液和脑组织中NO水平,提高再灌后脑血流量和脑内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明显抑制脑组织炎症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表达;抗脑缺血时间窗可达缺血后120~180 min。这些研究结果证明,W1302可通过增加NO释放,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组织能量供应,升高ATP水平,抑制神经炎症,发挥其对tMCAO脑卒中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从而为W1302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脑卒中硝酸2-(4-甲基噻唑-5-基)乙酯盐酸盐一氧化氮供体GABAA受体激动剂神经炎症

    基于网络药理学解析冠心宁片抗血栓及新冠病毒引起的微血栓的潜在机制

    公佩钰肖光旭李文君樊官伟...
    2545-2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血栓形成是增加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和导致长新冠后遗症的关键因素。由活血化瘀中药丹参、川芎组成的冠心宁片(GXNT)具有显著的抗血栓活性,但其抗常规血栓与由新冠病毒引起微血栓机制之间的异同仍不清楚。本文运用体外抗血小板实验、网络药理学分析、分子对接技术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初步揭示了 GXNT治疗血栓及新冠病毒引起的微血栓的主要活性成分、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体外血小板聚集和黏附实验结果表明,GXNT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和黏附的活性,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GXNT中的丹酚酸B、丹参酮ⅡA、咖啡酸和川芎嗪能够通过关键靶点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1)、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6,IL6)和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1(AKT 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来抗血栓及由新冠病毒引起的微血栓。其中,HMGB1信号通路为其关键的共同机制之一。Western blot实验结果也表明,GXNT对血小板中HMGB1蛋白的表达水平有显著抑制作用。综上,本文探究的GXNT抗常规血栓与由新冠病毒引起微血栓机制之间的异同为临床防治长新冠后遗症提供用药参考和理论依据。该动物实验已通过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编号:TCM-LAEC2023187g1549)。

    冠心宁片抗血栓COVID-19长新冠HMGB1信号通路

    基于葡萄糖诱导的秀丽隐杆线虫模型探讨黄芪抗氧化的作用及机制

    杨美美刘汉滢彭美中马盼...
    2556-2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考察黄芪对高糖诱导的秀丽隐杆线虫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UPLC-MS法鉴定黄芪的成分。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生物,建立高糖模型,测定黄芪对线虫的体长、头尾摆动、咽泵运动能力、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影响;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黄芪对BZIP结构域蛋白1(protein skinhead-1,SKN-1)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高糖状态下线虫体长、头尾摆动、咽泵频率表达均显著降低,体内ROS含量显著增加;黄芪给药后体长、头尾摆动、咽泵频率表达均显著增加,ROS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组相比,高糖状态下秀丽隐杆线虫中SKN-1、超氧化物歧化酶 3(superoxide dismutas-3,SOD-3)、抗氧化基因谷胱甘肽 S-转移酶 4(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4,GST-4)、谷胱甘肽S-转移酶7(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7,GST-7)的表达均显著降低;黄芪给药后SKN-1、SOD-3、GST-4、GST-7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本研究表明,在秀丽隐杆线虫内,黄芪通过调控SKN-1信号通路改善高糖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

    黄芪秀丽隐杆线虫氧化应激反应BZIP结构域蛋白1高糖

    新型京尼平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抑郁活性研究

    程红艳王丹慧赵文杰王天城...
    2564-2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抑郁症发病机制复杂,现有部分单胺类抗抑郁药物存在耐药或失效脱靶等问题。中药经方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等特点,在临床中用于治疗抑郁症效果显著。越鞠丸在抑郁症治疗中成效显著,其中"栀子-川芎"药对发挥了关键的抗抑郁作用,京尼平苷和川芎嗪分别作为栀子和川芎的有效成分具有良好抗抑郁活性。本研究基于京尼平的神经保护活性及川芎嗪的快速抗抑郁活性,通过药效团拼合原理将二者进行拼合,设计合成一系列新型京尼平衍生物,并进行神经保护活性和抗抑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新型京尼平衍生物在谷氨酸诱导的HT-22细胞模型上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活性,其中化合物W-1和W-3的保护活性较好。在行为绝望抑郁(behavioral despair depression,BDD)模型小鼠的悬尾实验与强迫游泳实验的研究中发现,化合物W-3相较于W-1抗抑郁活性更优。进一步对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模型小鼠的行为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W-3可显著改善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所有动物实验经安徽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AHUCM-mouse-2022027)。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分析了优选化合物W-3对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5-羟色胺 1A(5-hydroxytryptamine 1A,5-HT1A)受体以及N-甲基-D-天冬氨酸离子型谷氨酸受体 2A(N-methyl-D-aspartate ionic glutamate receptor 2A,GluN2A)和 N-甲基-D-天冬氨酸离子型谷氨酸受体 2B(N-methyl-D-aspartate ionic glutamate receptor 2B,GluN2B)蛋白表达的影响,检测结果显示,W-3可显著上调PKA、CREB、BDNF和5-HT1A蛋白表达水平,并下调G1uN2A和GluN2B蛋白表达水平;qRT-PCR结果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一致。根据以上结果推测,化合物W-3具有潜在的抗抑郁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GluN2A、GluN2B及5-HT1A受体蛋白的表达,从而激活PKA-CREB-BDNF信号通路有关。

    新型京尼平衍生物药物设计抗抑郁活性作用机制

    中麻黄二氯甲烷萃取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范锡玲曹彦刚郑晓珂王振中...
    2574-2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各种柱色谱分离技术对中麻黄二氯甲烷萃取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0个化合物,并通过波谱学方法(MS 和 NMR)对其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为 1-allyl-3,4-dimethoxy-benzene-5-O-β-D-glucopyranoside(1)、lyoniresinol(2)、开环异落叶松脂素(3)、4,3',4'-trihydroxy-3-methoxylignan-9,9'-diyldiacetate(4)、dehydroconiferyl alcohol(5)、isocubebin(6)、balanophonin B(7)、sesquipinsapol B(8)、crataegifin A(9)以及 1-(2-(4-hydroxy-3-methoxyphenyl)-3-(hydroxymethyl)-7-methoxy-2,3-dihydrobenzofuran-5-yl)ethan-1-one(10),其中化合物 1 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10为木脂素类化合物,且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8具有潜在的抗哮喘活性。

    中麻黄化学成分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

    树舌灵芝中两个新的羊毛甾烷型三萜

    张寒翠邹录惠李博术王璇...
    2581-2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分离方法,从树舌灵芝Ganoderma applanatum 8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2个新羊毛甾烷型三萜和5个已知化合物,根据IR、MS、NMR数据和X-ray 单晶衍射分析,分别鉴定为(25S)-3β,15β-dihydroxy-7β,8β-epoxy-12,23-dioxolanosta-9(11),16,17(20)Z,20(22)E-trien-26-oic acid methyl ester(1)、(20S,25S)-15β,20β-dihydroxy-7β,8β-epoxy-3,12,15,23-tetraoxolanosta-9(11),16-dien-26-oic acid ethyl ester(2)、methyl applaniate B(3)、elfvingic acid B(4)、ganodapplanoic acid D(5)、applanatumol E(6)、ganoapplanatumine A(7)。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3~7为已知化合物。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释放一氧化氮(NO)的细胞模型,评价化合物1~7的体外抗炎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2、4、7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胞释放NO,有潜在的抗炎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43。34±0。53、40。00±4。72、25。88±1。41、27。59±2。69 μmol·L-1。

    树舌灵芝化学成分四环三萜羊毛甾烷抗炎

    溶洞真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NHC-M3-2 中两个新的异香豆素类化合物

    伍荣香郭杰兰黄桦廖婧婧...
    2588-2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来自广西伊岭岩风景区喀斯特溶洞真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NHC-M3-2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提取研究。利用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对真菌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0个化合物,其中7-羟基-3-羟甲基-5,6-二甲基异铬-1-酮(1)与7-羟基-3,5,6-三甲基异铬-1-酮(2)为新结构的异香豆素类化合物,N-乙酰苯丙氨酸(3)、毛壳素 J(4)、2-one-13-hydroxy-3,5,8,7(11)-eudesmatetraen-12,8-olide(5)、1H-吲哚-3-甲醛(6)、irpexolaceus B(7)、irlactin L(8)、细胞松弛素K(9)、烟曲霉酸(10),共8个己知化合物。运用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分别采用CCK-8法对化合物进行肿瘤细胞毒活性评价,结果显示,新化合物2对HepG2细胞的IC50为29。83 μmol·L-1,化合物9对HCT116细胞的 IC50为27。44 μmol·L-1。

    溶洞真菌MetarhiziumanisopliaeNHC-M3-2肿瘤细胞毒活性异香豆素类化合物次级代谢产物

    基于代谢组学的枸杞叶改善D-半乳糖诱导白内障大鼠的生物效应与机制研究

    陆聪宿树兰朱悦郭盛...
    2594-26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评价枸杞叶提取物对白内障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对血浆和肝脏代谢物的影响,探究枸杞叶明目的科学内涵。所有动物实验经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2306A067)。采用D-半乳糖(D-gal)诱导的白内障大鼠模型,通过分析晶状体混浊程度、晶状体及肝脏组织病理形态改变、晶状体氧化应激水平及多元醇代谢调控水平变化、血清及肝脏氧化水平、肝功能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炎症因子含量变化,评价枸杞叶提取物改善大鼠白内障的生物效应。运用UPLC-QTOF-MS/MS技术对大鼠血浆和肝脏组织代谢物进行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比空白组与模型组的代谢数据,筛选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通过KEGG数据库分析相关代谢通路。结果表明,枸杞叶提取物干预白内障大鼠后其晶状体及肝脏病理状态好转;晶状体中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及Ca2+含量显著降低,山梨醇脱氢酶(sorbitol dehydrogenase,SDH)、GSH含量及CAT活力显著提升;肝脏及血清中GSH含量及SOD活力明显提升,MDA含量、ALT及AST活力及各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鉴定出血浆及肝脏组织中15种生物标志物,其中枸杞叶提取物回调视黄酯、硬脂酸和棕榈酸等9种生物标志物。代谢通路富集发现,枸杞叶提取物主要调控视黄醇代谢通路。综上,枸杞叶能有效缓解白内障病理改变,抑制炎症反应,提高抗氧化能力等,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视黄醇代谢通路密切相关,为枸杞叶明目功效科学内涵的揭示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支撑。

    枸杞叶白内障药效评价代谢组学晶状体肝脏血浆

    汉黄芩素-苦豆碱共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解钟水贾春雪梁雨璐赵孝俊...
    2606-2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药物共晶是改善药物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的前沿技术,但目前关于药物共晶体内代谢的研究较少。本文在前期制备汉黄芩素-苦豆碱共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汉黄芩素药物共晶在正常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首先,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汉黄芩素及其代谢产物汉黄芩苷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将该方法应用于汉黄芩素-苦豆碱共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汉黄芩素及其代谢产物汉黄芩苷在1~800 n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在此范围内的精密度、准确度、基质效应及稳定性考察均符合生物分析要求;相较于汉黄芩素直接给药,以共晶形式给药后,大鼠体内汉黄芩素及其代谢产物汉黄芩苷的Cmax分别提高至7。44倍和9。15倍,AUC0-t提高至1。67倍和3。72倍,汉黄芩素口服生物利用度提高为187。66%。汉黄芩素-苦豆碱共晶可显著提高汉黄芩素及其代谢产物汉黄芩苷的Cmax、AUC及口服生物利用度,为汉黄芩素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经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批准编号为:BUCM-2023032307-1148)。

    汉黄芩素苦豆碱药物共晶药代动力学生物利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