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研究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研究杂志
医学研究杂志

赵瑞芹

月刊

1673-548X

xyz85637883@126.com,jmr@imicams.ac.cn

010-52328677;52328678;52328679

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雅宝路3号

医学研究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紧跟医学发展趋势,对医学热点予以适时追踪,内容新颖、及时,信息量大,学术水平较高。以从事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以报道医学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国家重点课题的医学进展、医疗新技术和诊疗经验为主要内容,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和实用性,促进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对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药物治疗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高颖朱正秋代焕
    151-154,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lbumin/globulin,AGR)对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一线化疗药物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初治晚期NSCLC患者288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AGR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AGR组(n=104)和低AGR组(n=184),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AGR的临界值为1.5,AGR曲线下面积为0.693,敏感度为76.8%,特异性为58.3%.AGR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疗效相关(P<0.05).高AGR组比低AGR组PFS和OS更长(9个月vs 5个月,25个月vs 19个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水平AGR是NSCLC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GR可作为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患者有效的预后指标,低水平AGR提示预后不良.

    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非小细胞肺癌预后

    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子痫前期的作用及对血液流变学状态和母婴结局的影响

    赵雅璇吕亚淑安民历奇...
    15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子痫前期的作用及对血液流变学状态和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1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产科检查存在子痫前期危险因素的367例孕妇的药物使用数据,根据预防子痫前期药物方案分为A组(小剂量阿司匹林,n=137)、B组(低分子肝素钙,n=107)、C组(小剂量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n=123).比较用药前后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及用药期间药物不良反应,随访至孕妇分娩记录胎盘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母婴结局.结果 用药后,C组DD、FIB、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早产发生率、均低于A、B组,VEGF阳性表达率、MVD、PT、APTT水平、Apgar评分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B组间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胎盘指标比较及3组间子痫、剖宫产、产后出血、死胎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小剂量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钙均可发挥子痫前期预防作用,对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及胎盘指标有改善作用,联合用药预防效果更佳,且未显著增加用药风险.

    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子痫前期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母婴结局

    蛋白质乳酸化修饰的研究进展

    沈鐲钰黄荣马振国
    160-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酸作为糖酵解路径的一种关键代谢物,早前常被看作细胞无氧呼吸的代谢废物.近年来研究表明,乳酸可作为能源、信号分子、糖异生底物等在细胞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乳酸还可作为反应底物促使蛋白质发生乳酸化,参与表观遗传修饰和细胞代谢,从而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蛋白质乳酸化及其在免疫炎症、肿瘤、神经、心血管等疾病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乳酸蛋白质乳酸化研究进展

    NLRP3炎性小体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相关性研究进展

    陈宇彭斯聪夏世文
    164-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NLRP3炎性小体是一种可以在感染和无菌损伤的情况下激活的细胞质超分子复合体,其参与了多种炎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可以导致其下游效应分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 β、IL-6及IL-18等释放从而介导机体的炎性反应.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造成早产儿近、远期不良预后的常见肺部疾病,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BPD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近年来研究发现,NLRP3炎性小体的启动及激活在BPD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NLRP3炎性小体有望成为早产儿BPD早期预测、预防与治疗的潜在靶点.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NLRP3炎性小体IL-1βIL-1ra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李力张瑞仙
    168-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异常激活的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细胞组织,进而累及全身多系统器官.血管内皮细胞作为SLE免疫攻击的靶标之一,其损伤可进一步引起患者皮肤、心脏、肾脏等重要系统器官的并发症.而引起SLE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多种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特异性蛋白、活性氧等.同时,也有部分保护因素,如血管生成性T细胞、一氧化氮、褪黑素等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本文从上述提及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SLE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其机制的研究提供线索,同时为精准防治SLE提供依据.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内皮细胞ETsBLyS血管活性物质

    活血法在出血风险性血液病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孙泽星梅正霖洪耀南吴迪炯...
    172-174,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随着对血液病中医病理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活血法在出血性血液病中的应用正得到不断认识和推广.本文结合既往文献研究,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过敏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血瘀证病机特点和活血法的应用机制进行了探讨.临床上需要客观看待出血的中医病理,灵活运用活血化瘀之法,能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疾病复发、预防疾病进展.

    活血法血液系统疾病出血性疾病

    破骨细胞因子和抗破骨细胞因子在骨代谢调控网络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刘子歌陈德胜
    175-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细胞因子在骨稳态维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破骨细胞是人体内唯一的骨吸收细胞,其分化和活性受多种细胞因子调节.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CSF)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是破骨细胞分化的关键调节因子.破骨细胞因子包括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系列,它们能够促进破骨细胞分化.相反,抗破骨细胞因子则能够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因此,动态调节破骨细胞因子和抗破骨细胞因子对于维持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动态平衡至关重要.深入研究细胞因子及其作用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骨吸收和骨形成的机制,并为骨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见,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因子破骨细胞骨免疫学炎性因子

    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及其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汪浩浩陈庆杰刘清华罗瑞英...
    179-182,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在近10年来迅速发展,技术在不断地革新,新的技术层出不穷.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在医学科研领域的探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单细胞RNA测序不仅可以构建细胞图谱、鉴定细胞亚群以及分析细胞的异质性和细胞间的通讯来揭示相关疾病的分子机制,还可以依赖此技术设计靶向药物来指导肿瘤等疾病的治疗.单细胞RNA测序的技术的革新以及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可以挖掘出更加丰富的生物学信息,为医学科研领域做出贡献,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单细胞RNA测序医学研究应用前景

    MR/AR在骨与软组织肿瘤外科临床教学中的新进展

    邢金毅刘书中周熹梁安南...
    183-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与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作为创新型的教学方法,正逐步应用于外科教学中.骨与软组织肿瘤外科相关知识理论复杂、技能学习曲线长,学生实践机会少,传统教学方法难以解决诸多实际问题.MR/AR技术将虚拟与现实世界相结合,应用于骨肿瘤外科教学中,能够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教学体验,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此外,多项研究已证实MR/AR技术能模拟临床理论与实践教学场景、模拟骨肿瘤手术的术前规划与训练,为青年医生进行临床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机会,有利于推动传统骨肿瘤外科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混合现实增强现实骨肿瘤外科教学教学培训

    PBL教学法在抗感染临床药师培训中的探索与实践

    汤姝徐丽青李慧吴占申...
    187-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抗感染专科临床药师培训中的作用,通过将PBL法运用于临床药师培养模式的具体工作实践,探讨具有医院特色的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方法 结合医院考核指标,带教药师在充分了解PBL教学法的前提下,在抗感染专科临床药师培训中采用PBL法带教.结果 通过PBL教学法,进修药师审核医嘱、处方点评、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与上报、疑难病例会诊、文献检索能力都得到了提升.结论 PBL教学法提高了抗感染专科临床药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建立健全临床药师培养机制提供了经验.

    基于问题学习抗感染临床药师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