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研究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研究杂志
医学研究杂志

赵瑞芹

月刊

1673-548X

xyz85637883@126.com,jmr@imicams.ac.cn

010-52328677;52328678;52328679

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雅宝路3号

医学研究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紧跟医学发展趋势,对医学热点予以适时追踪,内容新颖、及时,信息量大,学术水平较高。以从事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以报道医学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国家重点课题的医学进展、医疗新技术和诊疗经验为主要内容,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和实用性,促进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胃肠不和-糖尿病肠道菌群微生态失衡"理论的构建与临床应用

    倪青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发挥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截断扭转其并发症方面的优势是现阶段亟需解决的科学难题.笔者所在课题组构建了"胃肠不和-糖尿病肠道菌群微生态失衡"理论体系并在临床应用,取得较好社会和经济效益.(1)针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不同发病阶段,提出了"胃肠不和-肠道微生态失衡"在糖尿病的不同阶段中的共性病机,形成"调和胃肠,壮枢固本"的新治法,采用多种实验模型,阐述其在糖尿病不同糖代谢状态及不同并发症阶段的科学内涵,构建了病机演变的微观数据集,促进了中医临床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的精准结合.(2)整合循证研究-药理学研究不同的研究方法,证实调和胃肠、壮枢固本方药在糖尿病不同糖代谢状态及不同并发症阶段的疗效及机制,实现了中药复方干预糖尿病从临床到实验室的精准防治.(3)基于以上认识,笔者构建了"临床疗效评价-疗效机制分子靶点确证-临床验证后的指南共识开发"的糖尿病防治体系,促进糖尿病中医诊疗规范性、标准化,推动了糖尿病的三级预防和分级诊疗.

    糖尿病胃肠不和肠道菌群微生态临床研究基础研究

    lncRNA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方锦颖刘明煊马玉草王艺文...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高致残性自身免疫病,是我国关节病所致肢体残疾中的第一大原因,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近年来研究发现,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可以与DNA、RNA及蛋白质相互作用,可能是RA的关键调节因子.研究发现,lncRNA可以通过调节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FLS)增殖、迁移和侵袭,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和表达及RA软骨增殖及凋亡,从而影响RA的发生、发展.许多lncRNA如GAS5已被确定为诊断和治疗的有前途的新型生物学标志物.本文总结了可能驱动RA发病机制的关键lncRNA,其可能在未来作为新兴的新型生物学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类风湿关节炎长非编码RNA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软骨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

    椎间盘退变过程中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

    陈紫轩徐波黄泽灵陆斌杰...
    10-1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微血管的长入,而微血管的长入又对退变的椎间盘有着多种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到椎间盘内的新生血管.本文就近年来有关椎间盘内血管新生的诱导因素、新生血管的临床意义以及血管新生的客观评价方法的研究进行综述.

    椎间盘血管新生腰痛血管内皮细胞脊索细胞

    外泌体在骨关节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吴凡秦晗苗辉于世宾...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变、软骨下骨重塑、骨赘形成、滑膜炎性反应和血管生成为特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目前OA的治疗主要依靠手术和药物治疗.这些治疗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如手术安全性、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等.因此,寻找新的OA治疗方法一直是骨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外泌体(exosomes,Exo)是细胞间的通讯载体,能在细胞间传递脂质、核酸以及蛋白质等生物活性分子,对OA产生一定的影响.近年来Exo在OA中的作用和治疗潜力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试就Exo的提取、鉴定以及不同细胞来源Exo治疗OA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OA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骨关节炎外泌体干细胞治疗

    锂在骨关节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王乙行韩冰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锂作为人体微量元素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安全有效地用于治疗精神类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表明,锂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软骨再生修复,保护软骨免受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损伤,且对软骨下骨有一定保护和改建作用,在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治疗的研究中显现出明显优势.该文就锂对骨关节炎治疗作用的机制做一综述,为将来更好的将锂用于骨关节炎治疗领域提供思路.

    骨关节炎软骨软骨细胞软骨再生

    去铁胺通过调控铁自噬减轻HT2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刘恒娟李亚男王苏齐雪...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去铁胺(deferoxamine,DFO)通过调控核受体共激活因子4(nuclear receptor coactivator 4,NCOA4)介导的铁自噬在减轻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T22)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HT22细胞系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组)、缺氧复氧组(HR组)和缺氧复氧+DFO组(HR+DFO组).HR组无糖缺氧培养6h后,复糖复氧继续培养24h,建立神经元HR模型.DFO组于HR前给予150μmol/L的DFO预处理24h.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活性与毒性、活性氧物质(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亚铁离子,电镜检测自噬小体,Western blot 法检测 NCOA4、LC3B、Beclin-1和铁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Ctrl组比较,HR组细胞生存率、SOD降低,MDA、ROS、NCOA4、LC3B、Beclin-1、自噬小体、铁蛋白、亚铁离子增多(P<0.05);与HR组比较,HR+DFO组细胞生存率、SOD升高,MDA、ROS、NCOA4、LC3B、Beclin-1、自噬小体、铁蛋白、亚铁离子减少(P<0.05).结论 DFO通过降低NCOA4表达,下调氧化应激和亚铁离子含量从而有效减轻HT22细胞HR损伤.

    去铁胺NCOA4铁自噬缺氧复氧损伤

    TREM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意义及促进食管癌转移的相关机制研究

    孙闻汤翔余云鹏苏玉婷...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iggering receptors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TREM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关系,并探究其对食管癌KYSE30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及临床标本分析TREM1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选择KYSE30细胞,将细胞分为阴性对照(NC)组、阴性对照+脂多糖(NC+LPS)组、干扰TREM1组、干扰TREM1+脂多糖组.采用Transwell实验比较不同组别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组别间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比较不同组别细胞白细胞介素-1 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变化;过表达TREM1的同时干扰IL-6,比较此时EMT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 TREM1在食管癌组织和患者血清中表达丰度较高,并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和总体生存率有关;TREM1可以促进KYSE30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相关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IL-6的表达进而启动食管癌细胞EMT.结论 TREM1在食管癌组织中高表达并通过上调IL-6促进肿瘤EMT从而有利于食管癌的侵袭和转移,导致患者预后不良.

    TREM1食管癌白细胞介素-6上皮间充质转化侵袭和转移

    急性心肌梗死时超过检测上限的NT-proBNP的临床意义及其预测指标

    刘江红范继红王刚刘锐锋...
    32-3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时超过检测上限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临床意义及其预测指标.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69例,根据NT-proBNP峰值水平分为超检测范围组(n=50)和可检测组(n=619),同时使用倾向评分进行匹配(1:2),比较两组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冠状动脉特征、院内预后等,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早期预测NT-proBNP超过检测上限指标.结果 NT-proBNP超检测范围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纤维蛋白原含量均较高;在倾向评分匹配后结果一致.院内预后方面,NT-proBNP超检测范围组的心功能Killip 2级以上的患者比例高、住院天数长、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在倾向评分匹配之后,仍然是相同的结果;但两组的心肌酶峰值差异在倾向评分匹配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期预测NT-proBNP超检测范围的指标有:NLR高、抗血小板药应用率低、纤维蛋白原含量高、左前降支闭塞、年龄高.倾向评分匹配后,预测NT-proBNP超检测范围组的指标有右冠状动脉闭塞、NLR高、纤维蛋白原含量高、左前降支闭塞.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时NT-proBNP峰值超检测范围的患者院内预后更差;入院时的NLR、纤维蛋白原可作为NT-proBNP峰值水平超检测范围的早期预测指标.

    NT-proBNP急性心肌梗死检测上限预后

    焦孔素蛋白E与宫颈癌相关性分析

    陈佳妮林呈泽杨佳妮余晨玥...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焦孔素蛋白E(gasdermin E,GSDME)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HPA数据库和GE-PIA2网站分析宫颈癌组织与正常宫颈组织中GSDME基因和蛋白表达差异;GEPIA2和KM plotter网站分析GSDME基因表达与宫颈癌病理分期、生存预后的相关性;cBioPortal网站分析宫颈癌组织中GSDME基因突变;TIMER2网站和R语言分析宫颈癌组织中GSDME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基因富集分析GSDME在宫颈癌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和 Western blot 法检测宫颈癌细胞中 GSDME 的转录和翻译.结果 与正常宫颈组织比较,宫颈癌组织中GSDME mRNA和蛋白质均呈低表达(P<0.05);生存分析显示,GSDME基因高表达可能与宫颈癌患者不良预后有关;GSDME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存在0.36%的基因突变;宫颈癌组织中GSDME基因高表达与B淋巴细胞浸润呈显著负相关,与肥大细胞浸润呈显著正相关(P<0.001);宫颈癌组织中GSDME高表达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mRNA修饰以及角蛋白丝生成等生物学功能呈显著负相关(P<0.001);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阳性或阴性宫颈癌细胞中均能检测到GSDME的转录和蛋白质的表达.结论 GSDME可能是宫颈癌相关的一个危险因子,GSDME与宫颈癌相关性分析为后续基于GSDME的宫颈癌靶向治疗提供了新视角.

    焦孔素蛋白E宫颈癌相关性

    基于铁死亡相关基因构建结直肠癌预后风险模型

    陈林贾彦彦张丽静
    45-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铁死亡相关基因构建预测能力较好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预后风险模型.方法 从UC-SC Xena及FerrDb V2数据库获得CRC患者的转录水平、临床数据及最新铁死亡相关基因.利用R语言和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与预后有关的基因,通过LASSO回归结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立最终的预后风险模型.然后采用R语言"survival"包、"timeROC"包及COX回归对模型进行生存分析及预测能力评估.结果 筛选出由NEDD4L、TIMP1、KIF20A、GDF15、ENO3、TERT、MS4A15、HOTAIR 8个铁死亡相关差异基因构建的预后模型.模型将纳入的CRC患者分为两组,两组间的生存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1、3、5年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2、0.702、0.738.GO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基因在肿瘤进程、炎性反应甚至免疫等功能及通路中富集.免疫相关功能、免疫细胞浸润及免疫检查点在高低风险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8个铁死亡相关差异基因构建的预后模型对CRC有独立的预后作用,对CRC的预后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结直肠癌生物信息学铁死亡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