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半月刊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Journal Journal of Imaging Research and Medical Application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声造影联合B超对良恶性肝脏病变的鉴别及诊断效能分析

    张清飞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联合B超对良恶性肝脏病变的鉴别及诊断效能.方法:选取 2019 年 12 月—2023 年 12 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 60 例肝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B超与超声造影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为肝癌组与良性病变组,比较良恶性病变的超声征象以及超声造影联合B超对肝癌的诊断效果.结果:肝癌组峰值强度高于良性病变组,造影剂到达时间、达峰时间与拟合曲度尖度低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组 28 例形态规则,26 例边界清晰,25 例内部呈低回声;肝癌组 2 例形态规则,3 例边界清晰,6 例内部呈低回声,两组超声征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联合B超诊断肝癌的准确度为 93.33%,灵敏度为 92.86%,特异度为 93.75%均高于两者单一检查,其中联合与B超单一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联合B超可有效鉴别良恶性肝脏病变,相较于单一B超检查,可提升肝癌的诊断效能.

    肝脏病变良恶性B超超声造影鉴别诊断

    非增强下DWI结合syMRI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刘志永童秋云余雪燕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结合合成磁共振成像(syMRI)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3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9例乳腺肿瘤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包括平扫、DWI和syMRI MAGiC序列(组织T1、T2 和PD值快速定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syMRI值及两参数联合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效率.结果:69例乳腺肿瘤患者中恶性53例(76.8%),良性16例(23.2%).良恶性肿瘤ADC值与T1、T2 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独立参数ADC、T1、T2 和联合参数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903、0.703、0.818、0.956.联合参数(ADC值和T1、T2 值)的诊断效率高于单参数ADC值(P<0.05).结论:DWI联合syMRI可提高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效率.

    乳腺肿瘤扩散加权成像合成磁共振成像

    3D-TVS参数在宫腔粘连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观察

    刘淑华程琳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三维超声容积成像(3D-TVS)参数在宫腔粘连(IUA)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IUA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86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两组均行3D-TVS检查,对比两组受试者3D-TVS参数[子宫内膜容积(EV)、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及内膜区血管指数(VI)].同时根据IUA严重程度将观察组亚分组进行比较,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3D-TVS参数对IUA患者不同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观察组EV、FI、VFI和V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EV、FI、VFI和VI对IUA患者诊断均有诊断价值,且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更高(P<0.05).轻度组EV、FI、VFI和VI水平均高于中度、重度组;中度组EV、FI、VFI和VI水平均高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EV、FI、VFI和VI对IUA患者不同严重程度评估均有诊断价值,且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更高(P<0.05).结论:EV、FI、VFI和VI在IUA患者体内水平下降,且随着粘连程度不断加深,下降程度愈发明显,四者对IUA诊断及不同严重程度评估均有诊断价值且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三维超声容积成像宫腔粘连诊断严重程度

    CTP-CTA定量参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损伤程度评估价值

    文小琴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CT血管成像(CTA)定量参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脑损伤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4年3月凤冈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CI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CTP-CTA检查,对比患者核心梗死区、缺血半暗带以及健侧对照区的CTP-CTA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强化峰值(PE)]水平的差异,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将CIS患者分为轻-中度CIS组(n=42)和重度CIS组(n=18),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CIS患者脑损伤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核心梗死区CTP-CTA参数CBF、CBV以及PE水平低于缺血半暗带和健侧对照区,TTP、MTT水平高于缺血半暗带和健侧对照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CIS组CTP-CTA参数CBF、CBV以及PE水平低于轻-中度CIS组,TTP、MTT水平高于轻-中度C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P-CTA参数CBF、CBV、TTP、MTT以及PE预测CIS患者脑损伤程度的灵敏度分别为81.0%、76.2%、78.6%、89.5%、76.2%,特异度为87.9%、87.9%、83.3%、77.8%、77.8%.结论:CTP-CTA能准确反映CIS患者的脑血管灌注状态,尤其是CTP-CTA定量参数评估在CIS患者脑损伤程度判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损伤程度CT血管成像CT脑灌注成像

    孕中晚期胎儿心脏超声参数联合Tei指数定量在胎儿心脏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隋志清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孕中晚期胎儿心脏超声参数联合Tei指数定量在胎儿心脏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 月在寿光市妇幼保健院行常规孕检的孕中晚期孕妇 320 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并记录胎儿心脏超声参数[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室短轴缩短率(FS)、左房内径(LAD)]以及Tei指数,以终止妊娠后胎儿尸检或出生后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统计胎儿心脏畸形发生率,并分析上述指标联合应用对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结果:纳入的320例孕中晚期孕妇最终确诊胎儿心脏畸形18例,发生率为5.63%,其中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8例,左室发育不良4例,室间隔缺损2例,法洛四联症 2 例,单心房 1 例,三尖瓣下移 1 例.心脏畸形组心脏超声参数LVEF水平低于正常胎儿组,LVESD、FS、LAD以及Tei指数水平均高于正常胎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心脏超声参数联合Tei指数对胎儿心脏畸形的筛查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5%、95.4%,均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结论:孕中晚期胎儿心脏超声参数联合Tei指数定量检测能提高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效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孕中晚期胎儿心脏超声超声参数Tei指数

    超声心动图在高血压左室肥厚并左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钱玉华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并左心功能衰竭(HF)患者的效果.方法:将 2020 年 8 月—2023年8月兰州市七里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高血压左室肥厚并左心HF患者纳入观察组,另将同期于行体检的95名健康人纳入健康组,均行TTE检查,比较两组TTE相关指标的差异,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D)前后径>38/40 mm(女/男)、左心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34 mL/m2、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内径>50/55 mm(女/男),室间隔厚度(IVSD)或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男性>11 mm、女性>10.5 mm、左心室质量指数(LAVMI)≥115 g/m2(男性)或 95 g/m2(女性);三尖瓣反流速度>2.8 m/s;并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的高血压左室肥厚并左心HF患者的各项TTE有关指标差异;另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TE相关指标联合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并左心HF的效能.结果:观察组的LVEF低于健康组,LAD、LVESD、LVEDD、LAVMI、LAVI、IVSD、LVPWT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Ⅲ级患者的LVEF低于Ⅱ级与Ⅰ级患者,LAD、LVESD、LVEDD、LAVMI、LAVI、IVSD、LVPWT高于Ⅱ级与Ⅰ级;且Ⅱ级患者的LVEF低于Ⅰ级患者,LAD、LVESD、LVEDD、LAVMI、LAVI、IVSD、LVPWT高于Ⅰ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LVEF、LAD、LVESD、LVEDD、LVEF、LAVMI、LAVI、IVSD、LVPWT联合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并左心HF患者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诊断.结论:TTE可有效诊断出高血压左室肥厚并左心HF患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高血压左室肥厚左心力衰竭左房功能

    磁共振T1 mapping成像对慢性乙型肝炎显著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薛文乐周懂晶陈志远葛力...
    61-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T1 mapping成像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显著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2年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T1 mapping成像和肝穿刺活检的130例CHB患者的数据,根据肝穿病理将患者分为轻度纤维化组(F<2)及显著纤维化组(F≥2).比较两组间肝T1 值、超声瞬时弹性成像测量的肝脏硬度值(LSM)、血清学模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APRI)和纤维化4指数(FIB-4)的差异.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肝T1 值对F≥2的诊断效能,并采用Delong法比较肝T1 值、LSM、APRI和FIB-4诊断F≥2的差异.结果:肝T1 值、LSM、APRI和FIB-4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诊断F≥2的AUC分别为0.791、0.740、0.644、0.668;肝T1 值诊断F≥2的效能优于APRI和FIB-4,但与LSM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815.7 ms为截断值,肝T1 值诊断F≥2的灵敏度为82.14%,特异度为66.22%.结论:肝T1 值能有效预测CHB患者的显著肝纤维化,其诊断效能优于APRI和FIB-4,不劣于LSM,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T1mapping肝脏硬度值

    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分析

    姜建彪张勇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诊断中螺旋CT重建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兴义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急性阑尾炎的80例患者,均应用螺旋CT及超声诊断.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螺旋CT及超声诊断效能.结果:80例疑似为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病理结果阳性60例,阴性20例;螺旋CT检出真阳性59例,真阴性17例;超声检出真阳性52例,真阴性15例.螺旋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灵敏度及符合率均高于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螺旋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影像进行整合,螺旋CT检测技术对急性阑尾炎部位诊断可信度积分均值为(4.19±1.07)分.结论: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应用螺旋CT重建技术检测,不仅诊断效能较高,还可全方位地对阑尾周围组织情况予以了解,为临床疾病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急性阑尾炎螺旋CT疾病诊断超声诊断

    不同剂量多层螺旋CT胸部扫描对肺结节的检验效能

    汤飞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肺结节诊断中采用不同剂量多层螺旋CT胸部扫描方案效果.方法:选取句容市人民医院2021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167例肺结节患者,分别对患者进行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胸部扫描以及低剂量多层螺旋CT胸部扫描.以临床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不同剂量扫描方案的检验效能、图像质量、形态学特征及辐射剂量.结果:167例肺结节患者,临床病理检查结果恶性117例、良性50例;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检出真阳性102例,真阴性41例;低剂量扫描检出真阳性99例,真阴性38例;常规剂量与低剂量扫描诊断肺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的图像优良率100.00%高于低剂量扫描的99.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与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胸膜粘连、空洞、支气管、钙化、分叶、毛刺等形态学特征检出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扫描辐射有效剂量、单位体积辐射剂量及单个扫描序列层面总剂量各指标均低于常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剂量与低剂量检查方案在图像质量、形态学特征以及检验效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比于常规剂量,低剂量方案能够有效降低机体受辐射影响的程度,进一步确保其安全性.

    肺结节检验效能图像质量多层螺旋CT胸部扫描辐射剂量

    人工智能在老年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郑茜涂毅唐凯邹玲...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智能在老年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6月—11月麻城市人民医院行C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以CAG为金标准分别评价人工组和AI组诊断≥50%的血管狭窄效能,比较两种方法诊断冠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的差异,并采用Kappa检验评价其结果的一致性;以人工组为参考评价AI组诊断斑块性质的效能,并采用Kappa检验评价其结果的一致性.结果:AI组和人工组对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一致性较好(Kappa值=0.942,P<0.05);AI组和人工组诊断≥50%的血管狭窄准确率分别为88.4%、89.4%,二者与CAG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一致性均较好(Kappa值分别为0.75、0.77).结论:AI在辅助诊断冠心病患者CCTA图像斑块性质识别及冠脉狭窄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人工智能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