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与哲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与哲学
医学与哲学

杜治政;胡大一

半月刊

1002-0772

yizhe@yizhe.org

0411-86110142

116044

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9号

医学与哲学/Journal Medicine & Philosoph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以医学整体研究、医学热点讨论、医学未来预测、医学进展纵评、医学方法剖析、医学决策探新等为选题目标。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提供方法、促进发展。本刊以医学界各方面专家、卫生行政领导、医学院校的教师、研究生、大学生为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物医学道德增强:现实可行性与技术可欲求性之辩

    翁昱岑李伦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为干预人类道德情操提供可能,也正因为其利用技术手段改变人的道德行为而饱受争议.围绕着现实可行性与技术可欲求性存在的争议展开讨论,当下学界在可欲求性层面提出的人格塑造、自由意志和道德理性问题都未必构成对生物医学道德增强的良好反驳.在现实可行性层面,发展一项旨在提升个体道德情操、解决德性相关社会问题的生物医学道德增强技术未必值得提倡.技术安全性、有效性和价值定位等方面的不确定性,以及社会效益主导下"工程性"道德增强带来的自由意志悖论,都构成该技术面临的伦理困境.

    生物医学道德增强可行性可欲求性伦理反思

    意义治疗对现代"空心病"的启示

    陈旭日徐献军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空心病"的实质是无意义导致的空虚体验.意义治疗的创立聚焦于实存真空,一种意义丧失导致的紧张缺乏.弗兰克尔提出的人性的精神维度突显了人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使人们可以通过创造价值、体验价值和态度价值实现生命的意义.意义追寻是高于本能的、人实存的主要驱动力.人无法通过关注自我以实现价值,而是要朝向外部,致力于一项超越自己的事业,方能获得自我认同,克服实存真空.针对当下蔓延在青年群体中的"空心病",意义治疗从个体和组织层面提供了基于生命意义的应对策略.

    实存真空意义治疗空心病

    弗洛伊德的驱力概念辨析及其转向

    孙惠文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弗洛伊德文本,比较与分析了驱力、力比多以及本能三个相关术语.力比多一词由弗洛伊德所造,是精神能量的一种.狭义上的力比多就是性驱力.驱力是可以转移贯注对象的、人类所特有的本能.英译与中译的驱力长期被混同于本能.在辨析德语原文、英译以及中译的基础上,重新阐释与梳理驱力概念的两种分类.不同类型的驱力之间表现出矛盾、融合又互相转化的特性.应对诸多质疑,驱力模型自身仍表现出了新的发展以及与弗洛伊德其他理论模型相辅相成的特点.

    驱力力比多本能压抑升华

    医学院校科技伦理教育共同体的逻辑建构

    刘杨于钦明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现代科技手段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为积极促进医学院校科技伦理教育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从科学共同体、新医科教育范式、培养科技向善的医学创新人才三个层面,阐述了医学院校科技伦理教育共同体的生成逻辑,从科技伦理教育的定位、教育理念、育人主体三个维度,梳理了医学院校科技伦理教育共同体所包含的价值取向,进而从科技向善、多元融合、共生发展等理念出发,探讨了通过成立医学院校科技伦理教育联盟实现科技伦理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开发科技伦理教育共享资源,以及推动科技伦理治理制度化发展等实践路径.

    科技伦理科学共同体医学教育

    关于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的通知

    64页

    医学教育特点与医学教育学学科特征探析

    吴海江翟海魂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学教育具有历史悠久性、职业导向性、实施主体多重性、教学内容复杂性、资格准入性、学术权威掌控性、师徒传承性等特点.在医学教育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医学教育学的学科地位逐渐确立.医学教育学是在医学与教育学基础上形成的交叉学科,具有明确的学科特征.医学教育学是研究医学教育理论的基础学科,指导医学教育实践的应用学科,植根于医学与人文的复杂学科,横跨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学科.需要在学科归属、机构与人员、招生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现有机制和体制,加快推动医学教育学学科的建设.

    医学教育学学科特征医学教育

    关于《医学与哲学》杂志在线投稿的严正声明

    68页

    清康熙年间宫廷西法制药初探

    李佳颖李茗香唐逸张子龙...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17-18世纪,大量传教士将传播西方医学作为传教的辅助手段,客观地促进了西方医学的传播发展,清康熙时期,皇帝对西方医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使得宫廷中的西方医药活动逐渐繁多,这其中不乏一些与西法制药的相关场所和部分西法制作的药物.如传教士张诚、白晋请奏建立实验室,并主持以西法制作各类药物;为合药、蒸露、贮存西洋药物,康熙帝专建露房;亦有肺胸舒丸、如勒伯伯喇尔都、龙涎香露等多种西法制药产品等.围绕康熙时期相关的西法制药场所,代表性西法制作药物等,对该段史实对中西医药交流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

    西法制药中西医药康熙

    基于语料库的《伤寒论》三译本译者风格研究

    黄晋波李孝英
    73-77,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界认为《伤寒论》百年英译历程主要可分为三大阶段.分别选取《伤寒论》英译三大阶段内中外译者罗希文、魏迺杰、刘国晖的译作节选进行双语语料收集与建库,借助AntConc与Wordsmith工具对译文文本在词汇和句法层面进行译者风格的统计与分析,并结合时代背景、译者身份、理念三个维度对译者风格差异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该典籍英译三阶段的代表性译者在标准化类符/形符比、词汇密度、平均句长等方面的差异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而这种规律与译者所处时代的翻译环境,译者的翻译理念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伤寒论》译者风格典籍英译语料库翻译传播

    尊严能为生命伦理学奠基吗?——兼评程新宇《人的尊严与生命伦理》

    陈江进
    78-80,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尊严能否作为生命伦理学的基础的问题,有些学者基于尊严的相对性、可压倒性与可还原性,声称尊严是一个无用的概念,因此不能为生命伦理学奠基.实际上,概念的相对性并不能成为可将其视为无用的根据.尊严绝非无用的概念,恰恰相反,尊严成为生命伦理学基础具有不可逃避性.当然,承认了尊严的有用性也并不等于主张尊严是不可压倒、不可替代、至高无上的.换言之,尊严作为生命伦理学的基础具有非唯一性,它与其他价值一起在生命伦理学的相关讨论中发挥重要作用.

    尊严生命伦理权利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