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与哲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与哲学
医学与哲学

杜治政;胡大一

半月刊

1002-0772

yizhe@yizhe.org

0411-86110142

116044

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9号

医学与哲学/Journal Medicine & Philosoph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以医学整体研究、医学热点讨论、医学未来预测、医学进展纵评、医学方法剖析、医学决策探新等为选题目标。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提供方法、促进发展。本刊以医学界各方面专家、卫生行政领导、医学院校的教师、研究生、大学生为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前预嘱推广:实践与建议

    罗峪平倪晓红王博江伟...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世界上所有提供安宁缓和医疗服务的国家和地区,都将生前预嘱以及功能相似的一系列文件作为开展这项服务的合法性前提.通过对十几年来在中国大陆开展生前预嘱推广工作的总结,以及目前所有生前预嘱签署者的大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其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法律政策、伦理道德、传统文化、国族心理、医疗制度改革、临床学科发展等均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在生命科学和医疗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生前预嘱使得个人意愿和医疗偏好成为现代医学成长和成熟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的伦理依据.

    生前预嘱缓和医疗尊严死《我的五个愿望》

    生前预嘱二十年变迁:从临床试验谈起

    张红梅李沂泽孔胜男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检索Clinicaltrial及Clinicalkey网站2000年~2020年生前预嘱相关的临床试验项目,以其为切入点,探讨生前预嘱相关临床试验的数量、研究类型与方法、受试者类别、干预方式、研究内容等方面的变化趋势,比较分析阻碍生前预嘱在我国推广实施的文化、制度、宣传、人员等方面的因素.借鉴国外生前预嘱发展变革经验,并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伦理文化以及医疗环境等特点,从完善法律制度、加强资助、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科研质量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促进生前预嘱在我国的推广发展.

    生前预嘱预立医疗指示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安宁疗护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探讨

    成文武王丽英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临床医护人员视角,阐述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生前预嘱等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具体分析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在我国的发展与需求以及在我国实施可能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包括文化习俗、相关认知度、法律法规、医疗资源等,并就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在我国的发展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包括构建预立医疗照护计划临床应用专家库及共识,强化医患有效的沟通、推动相关法律与政策的实施等.总之,我国将预立医疗照护计划、预先指示合法化及普遍推广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需要在政府、学者、实践人员、公众的共同努力下才有可能实现.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预立医疗指示生前预嘱缓和医疗

    临床代理决策中的利益冲突及其消解

    陈化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限制/无行为能力患者的医疗决策采取代理决策模式,该模式奠基于社会习俗与习惯法.通常情况下,亲属能够更加准确地评判患者的个人价值取向和医疗决定偏好.但是,基于利益判断的主观性,代理决策中的道德冲突难以避免,其合理性辩护基于代理身份的合法性、“善意”与“患者利益”的标签、制度缺失,对于其批评在于代理者德性基础上的一致性不足.按照解决问题的逻辑进程,规避代理决策中利益冲突的方式有寻求共识的可能、临床伦理咨询与司法介入,其中伦理咨询与司法介入需要依托国家制度设计.

    临床代理决策利益冲突共识达成伦理咨询司法介入

    医疗坏消息告知程序构建研究

    晏英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坏消息告知是大多数医护人员感到非常棘手的问题,而告知不当所造成的后果有时是毁灭性和持久性的.在案例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在医疗坏消息告知中存在的系列问题.在主要剖析SHARE模式的支持环境的设定、告知坏消息、提供附加信息和提供保证及情绪支持四个方面,以及横滨市立大学附属医院对坏消息告知的配合机制等国外成功经验后,指出我国应该从环境设定、程序、行为、语言和医院内的配合五个方面进行规范,并在文中进行了详细、明晰的设计尝试.

    坏消息告知SHARE模式SPIKES模式程序

    临床试验受试者补偿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

    吴爵唐宏川蒋辉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补偿等相关概念界定,对临床试验受试者补偿的范围界定不明确、补偿金额缺乏具体核算标准及报销手续繁琐与兑现时间长、补偿方式单一,未体现不同受试者多样化需求、受试者维权能力与维权意识薄弱、伦理委员会履职能力也影响受试者权益维护等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问题探讨其改进措施,如明确补偿的具体内容与范围,制定具体补偿标准及提高补偿兑现效率,采取合理的多样化补偿和激励方式,充分向受试者告知补偿权益,提高受试者的维权意识,提高伦理委员的审查能力等,为制定受试者补偿相关指导意见及保护受试者权益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受试者补偿伦理委员会

    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项目伦理审查现实矛盾与对策思考

    林喆孟宪志师明阳任萍...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我国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项目伦理审查现状进行分析,从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项目伦理审查执行力不强、监管不到位,临床研究设计伦理观念不足以及研究者伦理意识薄弱三个方面入手进行问题剖析.结合相关法规与工作实践,提出了强化卫生行政部门监管职能,加强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项目主管部门监管,包括加强医疗机构伦理监管体系建设、完善伦理委员会标准操作规程、加强研究者伦理培训以及加强伦理宣传普及四个方面对策,以期提高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项目伦理审查质量,促进其更加科学规范开展.

    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项目临床研究伦理委员会伦理审查伦理监管

    丧亲儿童和青少年哀伤研究现状

    徐克珮刘华平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系统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丧亲儿童和青少年哀伤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丧亲事件中,部分丧亲儿童会出现延长性哀伤障碍,从而导致睡眠困难、焦虑、抑郁甚至自杀念头等生理心理健康问题.但目前我国医务人员对丧亲儿童和青少年哀伤的关注较国外少,且存在无针对性的测量工具、干预措施单一、无量化的干预措施评价工具等问题,建议根据我国社会文化背景发展相关测量工具,丰富哀伤相关干预措施并进行大样本验证,帮助其尽快从哀伤中恢复,预防不良心理健康的发生.

    儿童和青少年丧亲哀伤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心理热线服务的相关问题思考

    李瑶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系统分析心理咨询和心理热线服务的相关研究,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展心理热线服务的优势与伦理问题.心理热线服务与传统的面对面咨询方式相比,具有受众范围广、保密性强、容易获得、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注意力和控制感更强以及安全性更高等优势.疫情期间开展的心理热线服务的相关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心理热线咨询师的资质认证;心理热线中的知情同意;心理热线的保密问题;心理热线的适用性.只有遵守伦理守则,才能更好地通过心理热线服务帮助他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理热线服务知情同意心理咨询

    司法判例实证分析“药神案”的法律适用问题

    孙冬旭王岳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境外药品审批的滞后性及患者经济负担等原因,代购未经批准进口的境外原研药及仿制药现象在我国客观存在,一旦进入公诉机关视野成为备受瞩目的“药神案”,往往要在市场秩序与患者生命健康权之间相平衡.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回归药品实效性,将“未经批准进口的药品”排除在“假药”范畴外,使得此类行为不再构成销售假药罪,但这并不意味着进口、销售未经批准的药品完全合法化,其仍可构成行政违法,甚至刑事犯罪.在总结裁判文书网公布的相关案例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进一步探究此类案件的法律适用,以期实现司法裁判的统一.

    药神案药品管理法非法经营罪走私罪法律适用